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炭/炭/Al2O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合理的制备工艺制得一种新型既耐烧蚀又能防热的复合材料-炭/炭/AI2O3陶瓷基复合材料。预制件整体发毡先通过热梯度气相沉积CVD处理,然后经反复的真空-压力浸清AI2O3型无机胶,再通过500℃烧结制得。得到的材料轴向压缩强度大于60MPA。材料外部导热系数为1.730W/(m^.K)(800℃),内表面线烧蚀率为0.012mm/s。  相似文献   

2.
对三种炭纤维和三种酚醛树脂进行了六各二维层合炭/炭复合材料研制,测试了层同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TCF/FE体系,RCF/RPH体系所制备的二维C/C具有较高的层间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层间强度在16MPA以上,结果表明,二维炭/炭中纤维-树脂体系存在一个最佳配合问题;纤维不约而同的官能团比表面度在界面连接上起重要的作用,树脂的选择还要结合其结构表进行。  相似文献   

3.
2D碳/碳复合材料CVI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根据3D碳/碳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及CVI工艺的特点建立了孔隙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其CVI过程进行了模拟与分析。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数学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
硼酚醛烧蚀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介绍了炭布增强硼酚醛烧蚀材料(2D C/FB)的制备,研究了工艺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酚醛FB树脂900℃残炭率高达70%,高于普通酚醛树脂(钡酚醛),采用优化工艺制备的2D C/FB材料力学性能和烧蚀性能优异,剪切强度高达39.7MPa。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炭/炭复合材料中炭纤维增强织物形式及处理方式对其韧性的影响,并通过材料微观结构及数据的分析得出,经处理的炭/炭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破坏挠度分别经同类材料提高50%和80%。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不同湿热条件下T300/914C和T300/M10两种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层间剪切强度和分层断口形貌,分析了水分影响复合材料Ⅱ型分层韧性机理。  相似文献   

7.
提高碳/碳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一种新途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出了由本身材质提高碳/碳(简称C/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新途径,即在坯体中添加陶瓷微粉与石墨粉的混合物,用快速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成C/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制备的材料不仅氧化失重率小、氧化起始点高,而且致密。确定了其优化配方。分析了这种材料的抗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8.
碳硼烷衍生物对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碳硼烷丙烯酸甲酯(CMP)对AP/NG和RDX/NG推进剂燃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MP含量的增大,AP/NG推进剂燃速增大,压强指数呈下降趋势;在压强为8.0~10.0MPa范围内,CMP对提高RDX/NG推进剂的燃速作用最强,且随CMP含量增高,RDX/NG推进剂压强指数增大,CMP对AP和NG相变温度,熔融温度都有影响,并加速AP和RDX的分解。  相似文献   

9.
碳/碳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用CVD法制备的碳/碳复合材料的磨摩擦磨损行为,对刹车力矩曲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这种材料的磨损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刹车力矩曲线中的前峰随着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外界条件变化,碳/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其磨损是机械磨损和氧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氧化是磨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碳/碳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用CVD法制备的碳/碳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对刹车力矩曲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这种材料的磨损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刹车力矩曲线中的前峰随着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外界条件变化;碳/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其磨损是机械磨损和氧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氧化是磨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径向针刺工艺制备了近净尺寸针刺C/C喉衬预制体,通过热梯度CVI和树脂浸渍碳化复合工艺对预制体进行了致密,利用μ-CT、光学显微仪表征了C/C喉衬材料微观孔隙和热解碳织构,分析了喉衬材料的弯曲性能。结果表明,径向针刺过程形成的损伤型孔隙通道与碳源气体传输方向一致,提高了碳源气体传输效率,使径向针刺喉衬CVI增密效率比传统轴向针刺喉衬提高10.9%。预制体近净尺寸成型缩短了烧蚀区域碳源气体的渗透距离,喉衬材料烧蚀区域形成了高织构热解碳,有利于喉衬烧蚀性能的提高。径向针刺喉衬的轴向弯曲强度比轴向针刺喉衬提高150%。  相似文献   

12.
C/C复合材料等温CVI工艺T-S模糊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等温CVI是目前制备高性能碳/碳(C/C)复合材料的重要技术,其主要不足之处是周期长,成本高,建立CVI工艺参数与沉积速率或均匀性之间的关系模型,进而来指导工艺的设计与优化,是达到降低C/C复合材料开发成本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基于模糊推理系统理论,建立等温CVI工艺基于实验的T—S模糊系统模型,来挖掘和表达实验中所积累的无法用公式来描述的经验,根据该模型得到了一类盘状制件CVI工艺主要沉积条件的作用机理,为工艺优化、设计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炭布叠层穿刺C/C复合材料螺栓连接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炭布叠层穿刺结构作为预制体,通过热梯度化学气相沉积(TCVI)工艺,制备了C/C复合材料,并沿不同纤维增强方向加工出C/C复合材料螺栓。考虑到机械加工对C/C复合材料性能的损伤,提出了C/C复合材料螺栓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模具,对所制备连接件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并利用偏光显微镜(P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C/C复合材料螺栓的微观组织结构及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螺栓具有较好的抗拉和抗剪能力,沿平行于炭布X-Y面方向(xy向)加工的C/C复合材料连接件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螺柱的抗拉强度和剪切强度分别为52.3 MPa和49.8 MPa,圆柱销剪切强度为52.2 MPa。  相似文献   

14.
预制体及基体对C/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预制体结构及其成型工艺和基体类型对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烧蚀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对C/C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压缩强度影响不显著,而对剪切性能影响明显。采用CVD成型工艺和树脂炭基体,对于二维预制体,C/C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可达19MPa;对于准三维预制体,C/C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可达20MPa。不同类型的基体炭对复合材料的耐烧蚀性影响不同,CVD炭具有优异的抗烧蚀性能,树脂炭与沥青炭的抗烧蚀性能较差。采用先沉积后树脂浸渍炭化补充增密,可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热结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滑撬用针刺C/C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一种新型滑撬用低成本“铺层-针刺”C/C复合材料,分析了其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并与现有国外滑撬用C/C复合材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研制的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优良,其层间剪切强度、压缩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达到26.98 MPa、255.8 MPa和361.06 J/m,与国外同类材料相比,分别高96.4%、80.1%和262.2%,热导率提高约50%,线胀系数降低约60%以上,有效提高了抗热震性能和高温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空间高稳定碳/碳蜂窝夹层结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间高稳定结构在极端环境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需求,提出一种新型高稳定、高承载的轻质碳/碳(C/C)蜂窝夹层结构方案。碳/碳蜂窝夹层结构由化学气相渗透(CVI)致密化获得的整体碳/碳蜂窝和面板经胶粘剂粘接集成,通过评价蜂窝、面板以及夹层结构的内部质量、力学性能及热物理性能,展示了碳/碳蜂窝夹层结构在承载和尺度稳定性方面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典型特征碳/碳蜂窝承载性能稳定,平压强度>10 MPa,L/W向剪切强度>4 MPa,典型特征碳/碳蜂窝夹层结构热膨胀系数低,满足空间环境条件下面内热膨胀系数绝对值低于 1×10 -7 /℃的高稳定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短纤维模压毡和炭布叠层为预制体,采用快速CVI工艺制备C/C复合材料,测试了2种不同材料的干态静摩擦性能和干态动摩擦性能,分析了预制体结构及试验条件对其摩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该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静摩擦系数随刹车比压增加而减小;快速制备C/C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非常低,具有良好的磨损性能,提高垂直取向(垂直于摩擦面)纤维的含量有利于减少磨屑量,降低磨损率.短纤维模压毡预制体制备的C/C复合材料的磨损率低于炭布叠层预制体.  相似文献   

18.
浸渗时间对C/C-SiC复合材料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应熔体浸渗法,经不同的浸渗时间渗Si制备了3种不同的C/C-SiC复合材料,测试了材料的增重率、体积密度、断裂韧性及三点弯曲强度,分析了材料的物相组成,并观察了材料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得到的C/C-SiC复合材料中,主要存在纳米级和微米级2种尺度的SiC颗粒,随着浸渗时间延长,材料的体积密度和SiC含量随之增加,但抗弯强度随之降低.浸渗时间从0.5 h延长到5 h,材料的密度从2.16 g·cm-3增加到2.21 g·cm-3,SiC的质量百分含量从21.54%增加到31.72%,三点弯曲强度从133 MPa下降到86 MPa,3种复合材料均表现出一种类似于金属材料的非脆性断裂行为,断裂应变约为1.3%,断裂韧性为9~10 MPa·m1/2.  相似文献   

19.
针对Si_3N_4/TC4复合结构钎焊连接问题,研究了钎料和母材中活性元素Ti对Si_3N_4/TC4接头润湿性、界面结合机制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润湿、接头显微组织分析和剪切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活性元素Ti对于钎料在陶瓷表面的润湿起主要作用,Ag-Cu钎料通过TC4母材中Ti元素的长程扩散进入Si_3N_4界面虽然实现润湿,但形成的反应产物并不明显,陶瓷/钎料界面成为断裂薄弱区域。Ag-Cu-Ti钎料中Ti元素在Si_3N_4一侧界面富集形成TiN+Ti_5Si_3反应层,对钎料在陶瓷界面润湿性和接头断裂脆性都具有改善作用,接头剪切强度达到267.3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