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什么叫航空、航天和航宇? 对于航空,大家已非常熟悉了,那就是利用气球、飞艇、飞机和直升机等航空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 冲出大气层,到广阔的宇宙空间去活动,那就是航天、航宇或者宇宙航行了。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人类冲出地球大气层,进入宇宙空间活动,即宇宙航行,简称宇航,其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航天,就是在可感知的地球大气  相似文献   

2.
宇宙航行是当今人类最远大、最美好的理想。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 ,宇宙航行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航天 ,即冲出地球大气层 ,在太阳系的广阔空间内活动 ;第二阶段为宇航 ,即冲出太阳系 ,到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活动。人类的航天时代 ,如果以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 ,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 ,人类挣脱了地球的引力 ,飞出了地球村 ,登上了月球。可人类总嫌飞天的步伐太慢 ,总以焦急的心情盼望着———何时才能飞出太阳系 ,进入宇航时代 !20世纪70年代人类放飞的太空天使“先驱者”和“旅行者”探…  相似文献   

3.
星光闪烁的夜空,向我们展现了深远而广阔的宇宙。人们早就研究宇宙。宇宙以其辽阔无垠和构造之美令人神往,以其取之不尽的能源和物质财富引人瞩目。在梦想和政治推动下,人类在不断探索登天之路。 登天之路有多长呢? 人们在航天活动中谈论的天,目前有两种定义,一种认为,天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无限遥远的空间,另一种定义认为,天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至太阳系内的空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宇宙航行应划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航天,即在地球大气层以外,太阳系范围以内的活动;第二阶  相似文献   

4.
20多年来,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航天名词的规范化和统一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若干问题,有待继续努力解决。1 关于“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的名称航天,狭义是指人类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的航行活动;广义是指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活动。航天定义的核心在于,人类活动的场所不是陆地,不是海洋,也不是大气层,而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对于这一特定的场所的命名目前流行的有以下3种。1.1 太空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航天技术》和国家军用…  相似文献   

5.
所谓远程宇航是指地球人类走出太阳系,到达银河系以及更远的星系、星体间的宇宙航行。太阳系内的宇航在目前人类社会的科技水平已可以实现了。自从1961年4月11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次进入太空以后,人类曾多次派出飞船和探测器前往月球及太阳系内各大行星进行查探,这些活动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考察成果。目前“旅行者”号正以17.2千米/秒的速度飞向太阳系的边界,将进入茫茫的太空。虽然它从1977年发射至今已近20年,但仍未走出太阳系,按这种速度计算,要在14.7万年以后才能飞抵太阳系外最近的另一颗恒星。这对于…  相似文献   

6.
<正>红色的火星是人类最早了解的大行星之一,它也是除了地球外,太阳系一直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火星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地带内,还有稀薄的大气层,外加可能存在水,也是最有可能发现生命的星球。因为这些特点,自阿波罗登月后,火星就是人类尤其是美国航宇局念念不忘的目标。虽然由于技术和预算等各种原因,人类登陆火星还遥遥无期,但以美国航宇局为首,世界各国已经把火星作为  相似文献   

7.
1957年10月4日,苏联从拜科努尔发射场用“卫星”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揭开了人类航天活动的序幕,开创了宇宙航行的新纪元。这颗被称为“伴侣1号”的人造卫星重83.6千克,近似球形直径58厘米,由铝合金制成,以每秒8千米的平均速度在椭圆轨道上环绕地球运行,于1958年1月4日坠入大气层途中烧毁。下面是各国发行的纪念邮票。  相似文献   

8.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开始他们将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便去征服整个太阳系。” 1903年,留下这句传世名言的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发表了《利用喷气装置研究宇宙空间》的专著。这部著作从理论上奠定了星际航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空间探索     
《国际太空》2012,(8):1
编者按:从1958年美国和苏联启动探月计划开始,一些航天大国都先后开展了多种类型的深空探测活动,成为人类了解地球、太阳系和宇宙的一个重要手段。1959年1月2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探测器—月球-1以来,人类已相继发射了拜访月球、太阳系各大行星以及小行星和彗星等多种空间探测器,有的空间探测器甚至还飞到太阳系以外去揭示更遥远的深空奥秘。通过深空探测,可以帮助人类了解太阳  相似文献   

10.
星系是可观测宇宙的一个基本单元,也是亿万颗恒星的巨大集合体;而银河系是其中的一个星系之一。按照由小到大的形式,可观测宇宙可分为星系、星系群、星系团和超星系团。按照钱学森先生定义,"航天"是指在太阳系内飞行,"宇航"是指在银河系内飞行。所以,了解银河系的运行轨道、银河系周围的邻居以及银河系归  相似文献   

11.
地球人类正面临人口爆炸、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等危机,走出地球,寻找新的居住地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总趋势。那么,往哪里去?目前还免谈冲出太阳系。在太阳系以内,一是开发月球,二是开发火星,三是建设太空城。这些地方,何处更具优越性呢?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只要将它们做一个比较,就一目了然了。  相似文献   

12.
第29届国际宇航学代表会议于10月1日至10月8日在南斯拉夫杜布罗夫尼克举行,会议主题是“宇航学为促进和平与进步”。在铁托总统积极赞助下,由南斯拉夫宇宙航行学和火箭协会组织的本届大会将有1200名代表参加。大会将就现代宇宙航行学,特别是地球观测、太阳系研究、地球外层空间通信、载人空间飞行、空间法、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1月18日,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宣布,他们发现俄罗斯的“宇宙-2423”号卫星在轨道上爆炸,碎成28个碎片。这些碎片分布在800千米以下高度的低地球轨道上,将在一个月内逐步进入大气层烧毁。很多媒体据此以为“宇宙-2423”发生了事故,但是俄罗斯航天局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深空探测器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所生存的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自古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了解太空、探索地球以外的物质,一直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认识宇宙的目光越来越远;而探索更深更广的太空,则成为了现代人类航天活动的一个主要方向。深空探测主要包括对月球的探测、行星及其卫星探测和行星际探测三大方面。深空探测对人类了解太阳系的起源、演变历史和现状,通过对太阳系内各主要行星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的形成与演变、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演变以及积极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具有…  相似文献   

15.
载人航天是人类在20世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成就之一。但是这一时期的载人航天活动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因为除了美国进行了几次“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行以外,其他载人航天活动主要是在近地空间。21世纪人类将深入到太阳系,对太阳系的其它行星和天体进行探测、开发和利用,使空间造福于人类。载人航天活动也将从初级阶段进入成熟阶段。21世纪的载人航天活动将会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其中5项内容最有意义,这就是用无人探测器对太阳系的其它行星和天体进行先驱探测,为以后的载人探测奠定基础;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在轨组装,然后正式使用;对月球、…  相似文献   

16.
<正>除了太阳和月球以外,金星是人的肉眼能够看到的最为明亮的天体。由于金星被浓密的大气层所包围,从地面上进行天文观测不容易看清它的真实面目,所以在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以后,发射航天器探测金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除地球之外,第一个被航天探测的就是金星。今年6月,美国和欧洲研究人员分析"金星快车"探测器传回的数据,发现金星上存在着活跃的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17.
《太空探索》2011,(9):2
2003年2月1日是人类航天史上一个黑暗的日子,这一天,执行完既定任务正准备返回地球的美国航宇局"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大气层中解体,7名航天员全部罹难。时隔8年之后,人们在德克萨斯纳柯道奇县的一个湖泊中找到了当时航  相似文献   

18.
1980年,古巴人托马斯·门德斯曾乘苏联的宇宙飞船“联盟-38”和空间站“礼炮-6”航行7个多昼夜。这是拉丁美洲国家的第一名宇航员。自1973年起,古巴在距离哈瓦那40公里的地方建立了名为“卡里布”的地面站,从此它成了国际卫星组织的成员。古巴还与苏联共同开展了宇宙物理学、卫星气象学、宇宙生物学和宇宙医学的研究。古巴宇航员门德斯在“礼炮-6”上做实验用的仪器都是本国产品。在航天方面,目前仅古巴和尼加拉瓜取得了一定成果。很明显,由于经济问题拉美各国还不大可能推行大规模的宇航计划,但若是完全忽略利用航天技术手段也不行,否则这些国家难以彻底结束经济和科技长期落后的局面。因此,近几年来产生了集中各国力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宇宙?宇宙是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和,它包括地球和其他一切天体。所以,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先从地球开始的,然后从地球扩展到太阳系,从太阳系扩展到银河系,从银河系扩展到星系,从星系扩展到星系团……等等。宇宙是如此之大,包括上千亿个星系,但人类可以观察到的  相似文献   

20.
徐菁 《国际太空》2011,(12):25-30
根据2011年7月28日的报道,天文学家研究发现一颗小行星藏在地球绕日轨道上,它已陪伴着地球渡过了至少几千年的时光。,这种小行星被称作“特洛伊小行星”,尽管其与地球距离比地月远得多,但由于轨道相近,它是最适合航天员探索的地方之一。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未来15年内很有可能对其进行研究甚至开发。研究者还认为,如果能够发现更多的“特洛伊小行星”,航天员能在这些小行星上寻找地球匮乏的贵重矿物。这一发现也为科学家研究太阳系开启了全新的视野。 长期以来,人类对于近地小行星(NEA)及更少见的近地彗星知之甚少。了解这些天体有助于人类获得太阳系形成的科学信息,这些天体上还可能存在具有潜在价值的太空物质。因此,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小行星探测列为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未来载人航天计划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