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正空间站航天员出舱活动医学保障工作,是载人航天长期飞行医学保障的重点,也是空间站运营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以"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为背景,介绍了"国际空间站"航天员舱外活动的概况、舱外活动的工作组织原则与医学保障系统,阐述了舱外活动的减压安全保障措施、舱外活动期间航天员作息制度的特点,最后分析了"国际空间站"航天员舱外活动的主要结果。随着航天员舱外活动个体装备技术的完善及其功能可靠性的提高,舱外工作逐渐由短时行为变为航天员有  相似文献   

2.
正得病是谁都不愿意遇到,但又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在地面上得病后有医生可以帮忙治疗,而在太空中,航天员们很难直接找到医生帮忙。和不少人解决健康问题的套路一样,对于一些小病,航天员们会想法在太空中自行治愈。而一旦情况恶化,他们则不得不返回地面,接受专业的治疗。空间适应综合症人的前庭系统可以使人感知到自身运动状态的变化,例如,如果你在下楼梯时不小心一脚踩空,即便你闭上眼  相似文献   

3.
当航天妈妈不容易根据美国航宇局的统计,80%以上的美国女航天员没有要小孩,她们中大多数人是在职业生涯结束之后才怀上第一胎,因此第一分娩的平均年龄是41~42岁。美国航宇局明文规定:不允许怀孕的女航天员上天。航天员在航天飞行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医学检查,一旦发现怀孕,不但取消航天飞行资格,而且也不允许继续进行失重训练,包括中性浮力水池、失重飞机和低压舱内的训练。特别是在中性浮力水池中训练,绝对不允许。因为航天员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医学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天医学是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特种医学学科、随着人类对太空的不断探索,从学科创建至今的短短几十年时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于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但航天医学发展的历史却可追溯到50年代末,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启动为航天医学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目前,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已获圆满成功,首飞航天员也已安全、健康地重返地球,航天医学专家们与航天员一同经受住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考验、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航天医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及取得的进展,并展望了今后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5.
航天员的产热和散热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天员的产热与散热是确定飞行器生保系统多项部件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判断航天员劳动强度、安排作息制度、实施医学监督的主要指标。文章结合作者以往工作部份经验介绍了国外3种估测航天员代谢热的方法;归纳了航天员舱内外活动时的产热量,并综合分析其变异的原因;并着重论述了低压条件下影响航天服热交换的因素,从而提出了可以由地面实验所获得的服装通风流率,转换成不同低压下带走同样热量所需相应流率的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谈到载人火星飞行时,首先想到的是航天员,在谈到航天员时,首先考虑的是什么人能当火星航天员。虽然实现载人火星飞行会遇到许多复杂而困难的问题,但是最具有挑战性的莫过于航天员的选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任何复杂的技术问题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但挑选火星航天员是另一回事。因为火星航天员面临着许多常人难于忍受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前,世界上现役的航天员共有158名,其中25名是女性,约占航天员总数的16%。这些女航天员的平均年龄为42岁,而男航天员为43岁;女航天员的平均体重是60.7kg,而男航天员为81.2kg;女航天员的平均身高比男航天员矮10cm,脂肪比男航天员多11%,肌肉质量少8%;女航天员的血红蛋白质量比男航天员少10%~14%,有氧运动能力比男航天员低得多。虽然男女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都是一样的,无论男女都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训练,但是男女航天员还是存在许多性别差异,除了年龄、体重和身高这些表面差别以外,在生理、生活和工作方面也有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谈到载人火星飞行时,首先想到的是航天员,在谈到航天员时,首先考虑的是什么人能当火星航天员。虽然实现载人火星飞行会遇到许多复杂而困难的问题,但是最具有挑战性的莫过于航天员的选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任何复杂的技术问题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但挑选火星航天员是另一回事。因为火星航天员面临着许多常人难于忍受的困难,人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巨系统,特别是人的心理,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因此什么人能当火星航天员,是一道至今还没有找到满意答案的难题。火星航天员的心理素质航天员如果在火星上停留1年,从地球到火星来回需要两年…  相似文献   

9.
近期,我国唯一全面开展航天医学研究的实验室——“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北京航天城通过了科技部验收。据悉,该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山,由该实验室自主研发的系列失重生理效应对抗防护装备成功应用于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为航天员在轨健康飞行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完成了人类的首次太空飞行,这是世界航天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对现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此之前人们就利用各类生物体在火箭和卫星上进行了长期有针对性的生物医学研究,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人类原则上可以进行航天飞行。在最初几批航天员完成飞行后,医学保障系统也得到了完善,航天员在"礼炮"系列与和平号空间站长期考察的时间连创纪录。现代航天生物医学保障有效地保持  相似文献   

11.
航天轶闻     
多才多艺的航天员 航天员不愧是“人类精英”,他们人多数人才华横溢,如美国的马斯格雷夫如果不是在1993年出舱修理哈勃空间望远镜时冻伤了手指,可能至今还会操着手术刀为病人动手术呢!而美国“阿波罗”12号航天员比恩自1981年起,已成了世界上唯一的“从月球归来、专画月球”的艺术家,1998年  相似文献   

12.
现在世界上在职的航天员共有158名,其中35名是女性,占航天员总数的22%。这些女航天员的平均年龄为42岁,而男航天员为43岁;女航天员的平均体重是60.7千克,而男航天员为81.2千克;女航天员的平均身高比男航天员矮10厘米,脂肪比男航天员多11%,肌肉质量少8%;女航天员的血红蛋白质量比男航天员少10%~14%,有氧运动能力比男航天员低得多。虽然男女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除了年龄、体重和身高这些表面差别以外,在生理、生活和工作方面也存在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3.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奉命出征太空。由航天员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组成的首飞航天员梯队,肩负着征服太空的神圣使命,出现在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上。最终,杨利伟作为首飞航天员,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担负起这次里程碑式的太空飞行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公开亮相。世界为之瞩目,民族为之骄傲。 航天员系统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选拔和训练航天员是一个国家能否独立自主实施载人航天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今世界,过去只有美国和俄罗斯两国能够独立完成航天员的训练。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中国。航天员…  相似文献   

14.
太空新航线     
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参加美听证会6月14日,正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的美国航宇局航天员约翰·菲利普斯通过卫星参加了美国参议院科学委员会航天航空分委员会的听证会,从而成为第一位在太空参加美国国会听证会的航天员。对大多数国会议员来说,这也是他们首次有机会与“太空客”直接对话。当天菲利普斯在国际空间站上回答了委员们提出的有关太空生活和工作的问题,重点是国际空间站为准备未来长期载人飞行发挥的作用。另外两名曾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过的美国航天员亲临听证会现场并发表了载人航天技术能够造福社会以及国际空间站会激发年轻一代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前哨 《太空探索》2009,(7):35-37
航天员PK机器人 如果有人问:什么东西对航天员的威胁最大?您或许会说.是严重的航天事故.如航天飞机起飞或返回时发生爆炸.可怕的机毁人亡;  相似文献   

16.
正由于空间环境的差异,太空中的生活和我们所想象的大不相同,会给航天员带来一些困扰,比如像挤牙膏一样吃肉,但也有开冰淇淋派对带来的乐趣。除了生活上,航天员的心理也会发生转变,如人类在太空中所产生的总观效应等等。与食物"玩耍"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吃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对于航天员来说却像是一场游戏。就好像我们平时可以用手拿着吃东西,在太空里却要用嘴叼着吃。在太空  相似文献   

17.
航天飞行中的噪音,已经成为航天员的隐形杀手。美国航宇局关于工作区的噪音规定是58分贝,俄制曙光号动力控制和燃料储存舱的噪音是72.5分贝,中国神舟五号飞船上升时舱内的噪音达到120分贝……在这样的噪音环境中,互相说话需要提高嗓门,而且很难听见重要的警告信号。一些实验装置安放在舱壁上密布的容器里,像抽屉一样包围着航天员,连续的嗡嗡声会引起疲劳,一些在轨受控爆破实验发出的尖锐声响会令航天员受惊而出现操作事故。  相似文献   

18.
正成为一名航天员并不容易,但这条飞天之路并不孤独,专业"老师"们会为他们贴身定制课程,教会他们所需的各类技能。在神舟十一号飞船升空之前,它的驾驶员和乘客就在飞船设计师的指导下,练成了在飞船里所需的十八般武艺。如何成为一名航天员想成为一名航天员,需要分几步?首先,你要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心  相似文献   

19.
赵雁 《国际太空》2004,(5):27-28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身体结构已经完全适应了地球环境的特点。在太空中,失去了地球引力,航天员的生理必然会受到环境带来的严峻挑战。在神舟—5飞船成功将中国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后,毋庸质疑,中国人造访太空的机会会越来越多,时间也会越  相似文献   

20.
由于经费不足,哈萨克斯坦国家航天局局长穆萨巴耶夫已表示,该国已无限期推迟派航天员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登上国际空间站的计划,他没有透露与俄方签订的合同规定的具体费用是多少。他表示相信哈国最终仍会实施这项计划,但没有给出具体时间表。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表示,哈国航天员腾出的位置将由一名俄航天员或一位太空游客填补。哈俄两国于去年11月签订了2009年秋送一名哈方航天员造访国际空间站“俄方舱段”的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