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空间物理学界经过几年的酝酿,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科学家牵头的专家小组,于 1997年初提出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受到了国际空间物理界的关注和响应,国家科工委和中国科学院对此计划十分重视和支持.2000年12月国务院批准将双星计划列入“十五”计划,先期启动.现在,双星计划各系统的工作已全面开始. 双星计划的两颗小卫星,近地赤道区卫星和极区卫星,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没有覆盖的近地磁层主要活动区,两颗卫星相互配合,形成独立系统的空间探测计划.同时,双星计划…  相似文献   

2.
2001年7月9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和欧空局局长在法国巴黎欧空局本部正式签署了关于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欧空局将组织和协调欧洲有关空间研究单位,向双星计划的两颗卫星(赤道区卫星和极区卫星)提供8台先进的探测仪器;提供一个卫星地面接收站接收双星的部分探测数据;对中国卫星技术提供必要的咨询.为了加强0"ster 11与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密切合作,欧空局决定将 Cluster 11的寿命延长 35个月哟 3年),并决定增设一个地面接收站,将原来只接收50%的数据量增加至接收100%的数据.这一…  相似文献   

3.
天兵 《国际太空》2002,(3):7-11
争先恐后□□在 2 0 0 1年 1 0月 8日举行的中国工业高科技论坛航天工业分论坛上 ,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在报告中提出 ,中国航天的发展要集中力量 ,重点攻关 ,力求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国家航天局已在空间科学领域同欧洲空间局合作 ,正式启动了“空间探测双星计划”,并将目  相似文献   

4.
2003年12月30日发射的中国探测一号卫星和2004年7月25日发射的中国探测二号卫星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的两颗卫星。所谓“双星计划”就是发射2颗探测地球磁层空间的卫星进入赤道轨道和极地轨道组成“双子星座”,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重要活动区,主要用于研究太阳活动、行星际磁层空间暴和之灾害性地球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泷兴 《国际太空》2006,(9):18-19
2003年12月30日发射的中国探测-1卫星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中的第1颗卫星,运行在赤道轨道.2004年7月25日,"双星计划"的第2颗卫星--探测-2由长征-2C改进型火箭送入地球极轨道.这2颗探测地球磁层空间的卫星分别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重要活动区,主要用于研究太阳活动、行星际磁层空间暴和灾害性地球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问天 《国际太空》2000,(11):14-15
□□在空间探测领域 ,欧洲已与美国、俄罗斯同居世界领先地位。欧空局在其长远发展政策中指出 ,“要继续实施和加强空间科学计划 ,巩固欧洲在这一领域的先进地位”。空间探测投资大、周期长、技术复杂 ,一些国家单靠自己的力量难以独立实施 ,继而寻求国际合作 ,期望以一定的投入占有一席之地 ,分享一份成果。正是本着这样的发展思路 ,欧空局各成员国积极响应并参与欧空局提出的各项空间探测计划 ,通过联合实施的欧洲计划各获所需。对于深空探测 ,许多国家拟通过国际合作进行。如在 1 998年7月发射的日本“希望”火星探测器上 ,德国、加拿大…  相似文献   

7.
ESA网站2019年3月5日报道,ESA科学计划委员会已经正式批准实施中欧合作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任务,这标志着SMILE全面进入工程研制阶段。SMILE将于2023年底发射,运行寿命3年。该计划由ESA和中国科学院联合顶层策划,共同征集、遴选而出,并合作开展方案设计、工程研制以及数据分析与利用,是继地球空间双星计划后中欧又一大型空间探测计划。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科学研讨会于2002年9月2至7日在山东省潍坊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国家航天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极地研究所、浙江大学以及潍坊学院的代表共75名.会议的主题为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会议首先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就双星计划科学应用分系统的进展情况、目前空间物理方面的一些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主要结果和发展趋势做了报告.报告内容主要集中在太阳风与磁层的相互作用、磁层亚暴和磁暴的触发机制、资源1号卫星高能粒子辐射事件及磁层与电离层耦合、亚暴期间空间电流体系、磁层粒子的来源及电离层上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双星和欧空局的星团2号星座卫星组成了对地球空间六点立体的探测,那么星团2号星座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0.
空间扫描     
欧空局与欧委会签署合作协议2003年11月25日,欧空局与欧洲委员会签署了协议,双方合作的领域包括地球观测、导航、卫星通信、载人空间飞行、微重力、运载器以及与航天有关的频谱政策等。日本最终决定放弃首次火星探测计划在最近一系列努力失败之后,日本终于决定放弃屡受重挫的首  相似文献   

11.
双星中的首颗卫星--探测-1升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了探测-1卫星。它是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中的近赤道卫星,2001年2月正式启动研制。探测-2(近极轨卫星)将于2004年中发射。这两颗卫星均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  相似文献   

12.
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是我国首次以自己提出的空间科学探测计划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为了更好地利用Cluster数据开展科学研究,并为双星计划科学研究打好基础,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与有关学会和部门合作,拟决定于2002年9月2日举行学术研讨会,会议地点:山东省潍坊市潍坊学院.其主要目的是:介绍 Cluster Ⅱ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回首过去,对欧洲空间局(简称欧空局)来说,最大的遗憾是忽视对行星和银河系的探测。最近,欧空局宣布:未来十五年将优先安排宇宙探测计划。 欧空局首席科学家罗格·波尼特宣布了欧空局2008年至2013年的科学计划。这些由空间科学顾问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包括五项新的欧空局计划和一项预备计划,还有少  相似文献   

14.
<正>空间物理研究开始于地基监测,人类很早从极光、气晖、天电、潮汐等现象开始了地面的观测研究,随后利用气球、火箭进行了临近空间的探测,空间物理学的发展随着航天技术和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了。自20世纪中期的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发射了数百颗航天器用于空间物理探测。4我国空间物理探测最新进展我国第一个空间科学探测计划—"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的成功实施,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绕月探测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初,国家航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04年正式开展月球探测计划的第1阶段——绕月探测工程。  相似文献   

16.
繁星 《太空探索》2004,(3):20-21
继美国总线布什宣布登陆火星太空宏图后,欧空局在2月3日正式宣布了欧洲雄心勃勃的极光火星探测计划:力争在2011年发射欧洲第一个火星取样探测器,采集500克的火基岩石回地球进行分析.力争在2033年实现欧洲航天员登上这颗红色星球的梦想。这个计划与美国火星探测计划的时间表相一致,这表  相似文献   

17.
5月2日,欧洲空间科学决策机构科学计划委员会批准了由欧空局空间科学顾问委员会4月中旬提出的木星探测任务建议。  相似文献   

18.
空间引力波探测将为人类探索宇宙打开中低频段(0.1 m Hz~1 Hz)引力波观测的新窗口,这个频段的引力波事件被认为具有更重要的天文学、宇宙学以及物理学意义。其典型的波源包括超大和中等质量黑洞双星的并合、极端和中等质量比黑洞双星的绕转、银河系内数以百万计的致密双星系统以及随机引力波背景等,为研究宇宙起源与演化、黑洞形成与结构、引力和时空本质、暗能量和暗物质属性等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手段。21世纪以来,欧美联合的LISA计划成功发射了技术验证卫星LISA探路者,目前LISA计划已进入工程实施阶段,中国太极计划和天琴计划也相继发射了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和天琴一号,标志着空间引力波探测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主要概述近年来国内外发展态势,详细凝炼空间引力波探测与研究的科学目标和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系统优化引力波天文学、引力波物理学以及引力波宇宙学等相关学科布局,重点阐述推进空间引力波探测与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2004年7月25日,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第2颗卫星——探测-2卫星由改进型长征-2C火箭发射升空。探测-2是极轨卫星,主要探测太阳风能量和近地磁尾区能量向极区电离层和高层大气,以及电离层粒子向磁层传输的过程。它升空后和探测-1相互配合,构成星座式独立探测体系,对地球空间暴发生机制和发展规律进行立体探测。探测-2卫星发射升空@夏光  相似文献   

20.
宗合 《太空探索》2005,(3):22-25
由“双星计划”首席科学家刘振兴院士提出的“空间风暴探测计划”(SwISE),日前被列为全球“国际与日共存”(ILWS)计划第一阶段核心空间项目。刘振兴院士说,目前有关方面正努力推动将该计划列入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第11个五年计划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