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数值研究返回舱垂直自由入水砰击过程中水气流场与返回舱运动之间的动力学与运动学耦合问题。水气两相流的流动方程选为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URANS)方程和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返回舱的运动方程选为刚体的一维平动方程,水气交界面的追踪采用流体体积函数(VOF)方法,返回舱与水面之间的相对运动采用动网格技术实现。在计算方法得到试验验证的基础上,数值研究了返回舱的不同触水速度、质量对入水过程中砰击力、加速度等参数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入水过程中加速度峰值与触水速度及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发现了返回舱底部的入水砰击压强峰值发生在入水初期,且压强峰值始终位于喷溅射流的根部。  相似文献   

2.
1喜从天降 2006年1月15日人类探测彗星实现重大突破,历时7年的美国星尘号(Stardust)返回舱完成"太空长征",首次携带怀尔德-2(Wild-2)彗星样本成功返回地球(见图1).  相似文献   

3.
脱体涡模拟方法(DES,Detached Eddy Simulation)由于结合了湍流模型(RNAS,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和大涡模拟(LES,Large Eddy Simulation)两者各自优势,是模拟非定常大分离流动的有效方法.采用基于SA (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的DES方法,对高超声速返回舱外形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所得的返回舱表面压力及热流分布与实验结果吻合,证实了DES方法的优越性.最后,在DES方法中加入可压缩修正,结果证实在高超声速流动中,可压缩修正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原始模型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4.
脱体涡模拟方法(DES,Detached Eddy Simulation)由于结合了湍流模型(RNAS,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和大涡模拟(LES,Large Eddy Simulation)两者各自优势,是模拟非定常大分离流动的有效方法.采用基于SA(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的DES方法,对高超声速返回舱外形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所得的返回舱表面压力及热流分布与实验结果吻合,证实了DES方法的优越性.最后,在DES方法中加入可压缩修正,结果证实在高超声速流动中,可压缩修正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原始模型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5.
正新闻:5月8日中午,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区平安着陆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索回收分队立即对返回舱进行了现场处置,并利用蟒式全地形履带车连夜将返回舱运出沙漠。5月15日,返回舱顺利运抵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并在此举行了欢迎及交接仪式。解读:返回舱平安着陆后,想要回到阔别多日的"娘家"并不容易,而是经历了一段颇为周折的旅程。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深空探测返回舱着陆冲击动力学问题,首先建立包括返回舱及着陆土壤在内的全柔体着陆冲击动力学分析模型,并利用"神舟号"载人飞船着陆冲击试验数据对土壤模型进行修正;然后利用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对深空探测返回舱着陆冲击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典型着陆工况计算,得到了返回舱着陆过程中姿态变化、应力分布、关键点加速度响应曲线及冲击能量分配等。仿真结果可为深空探测返回舱结构优化设计、着陆姿态选择及地面试验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齐真 《国际太空》2016,(7):10-12
2016年6月26日15:41,由长征-7运载火箭搭载升空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简称缩比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西南戈壁区安全着陆。该缩比返回舱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此次缩比返回舱的成功回收,为后续新型载人飞船的论证设计和关键技术攻关奠定了重要基础,这标志着我国载人深空探测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为未来载人深空探测任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孙宏金 《太空探索》2005,(12):36-39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是航天员在太空中的“两居室”.两室之间有一个圆形的舱门.这个舱门是为返回舱提供密封环境,确保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舱内压力的,一旦不密封,就将给航天员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后果,因此,舱门被誉为航天员的生命之门。  相似文献   

9.
载有万众瞩目的中国首位航天员的飞船返回舱,经过21小时的太空洗礼,身披一路征尘,最终平安降落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返回舱静静矗立,人们等待着航天员从舱中露出矫健潇洒的身姿。 几乎是在返回舱落地的同时,一架架直升机在轰鸣声中疾驰而来,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时间2018年10月11日16:40,联盟-FG(Soyuz-FG)运载火箭搭载联盟MS-10载人飞船,从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火箭起飞后约2min发生故障,紧急启动应急逃逸系统,整流罩携带飞船轨道舱和返回舱脱离火箭,随后返回舱开启降落伞,航天员安全着陆,但发射任务失败。本次任务是联盟-FG火箭自使用以来的首次发射事故,也是世界载人航天史上逃逸塔分离之后首次使用整流罩分离发动机挽救了航天员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的火星之旅载有6人的火星上升舱与围绕火星“阿波罗”飞船型的乘员返轨道运行的地球返回舱会合和对接。带着载人舱的火星上升舱利用在火星上就地生产的推进剂正在离开火星与火星轨道上的地球返回舱会合。“阿波罗”飞船型的乘员返轨道运行的地球返回舱会合和对接...  相似文献   

12.
5 联盟TMA飞船的试验和结果 对联盟TMA飞船返回舱的改进和新设计,俄罗斯航宇局曾经进行过多次严格的模拟试验,其中主要是对三维立体模型进行从飞机上的空投试验和机载试验.从飞机上的空投试验主要是检验新设计的返回舱壳体与设备焊接点的强度、测试新座椅和返回舱结构的性能、测定着陆时航天员所受到的冲击力以及检验着陆系统的安全性;机载试验主要是测试新系统和返回舱结构对降落伞降落和着地时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
参考图片     
苏联进步M型货运飞船的返回舱剖面图和从轨道上返回直至着陆的示意图。进步M型货运飞船返回舱的容积为7.6m~3,运回和平号空间站上生产的材料和其它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美国起源号探测器完成大部分科学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都 《国际太空》2011,(1):26-28
2001年8月8日美国起源号探测器发射升空,主要目的是搜集太阳风粒子,用于研究有关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等方面的问题,总投资约2.6亿美元。探测器在2001年12月3日-2004年4月1日(共850天)进行采样,采集了约10~20μg太阳风粒子。2004年4月1日,探测器完成采样任务后开始返航。2004年9月8日,在探测器返回舱返回地球大气层时,由于重力开关装置的电池故障,返回舱降落伞没能按原计划打开,返回舱以320km/h的速度坠落在犹他州的沙漠上,而且变形损坏,一半撞入地面并裂开,搜集到的太阳风粒子受到污染。虽然大量样品受到污染,但经过努力,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恢复了大量样品,在对搜集到的样品进行检查后认为,太阳风粒子样品基本保存完好。2008年3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起源号任务成功完成了大部分既定科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苏联和平号空间站的实验物品送回地球的问题,工程设计人员对不载人的进步号货运飞船进行了改动。改动后的货运飞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借助降落伞系统可以实现软着陆的返回舱,另一部分则是再入大气层坠毁的货运飞船。 1990年9月27日,苏联按照惯例向和平号空间站发射了进步-M5飞船。两天之后,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实现对接,照例为空间站送去了补给燃料、实验设备等物资。11月28日,进步-M5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分离,然后通过自身的助推发动机点火,使飞行轨道下降,在预定高度,返回舱与货运飞船分离。返回舱成功地降落在苏联载人飞船回收区域。这是一次试验性飞行,返回舱将和平  相似文献   

16.
1 有惊无险 □□2003年5月4日莫斯科时间清晨06∶11,俄罗斯联盟 TMA-1飞船返回舱载着“国际空间站”(ISS)第6批常驻考察组成员(俄罗斯的N.Budarin, 美国的K. Bowersox和D. Pettit)在哈萨克斯坦降落,但是偏离了原定着陆地点约500km,救援队在他们着陆后2h才到达着陆地区。由于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测量进入航天器舱内重电离粒子引起的辐射剂量,在神舟3号返回舱的内壁上安装了一个由CR-39片和铝片叠合组成的固体核径迹探测器.对回收的CR-39片进行化学蚀刻处理后,进行扫描并测量了由重电离粒子在CR-39片上形成的径迹斑.参照由重离子加速器的各种离子给出的标定值,在扣除由地面对照样本提供的本底值后,得出了返回舱内的线性能量传递(LET)值的分布,线性能量传递大于探测器记录阈值的总吸收剂量和总等效剂量,以及总等效剂量随屏蔽物厚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南勇~~  相似文献   

19.
宏金 《太空探索》2003,(11):20-20
与前四艘神舟飞船一样,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也是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的“三舱一段”的结构形式。 轨道舱位于飞船前部,为密封舱,外形两端带有锥段的圆柱形,前端与附加段连接,后段与返回舱连接,供航天员进出返回舱。轨道舱舱壁设有内开密封舱门和对地观察窗口,供航天员在地面进出飞船和在空间对地观察摄影使用。轨道舱外壁装有推进剂贮箱和发动机系统,  相似文献   

20.
《太空探索》2005,(12):F0002
~~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回到“娘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