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2年总目次     
.担毗困2一18五位航天专家当选院士2一19固体火箭的妙用 —人工降雨和防雹/王铮3一10俯看人间逾二载资源一号不 言累/孙宏金3一13资源一号带来的新技术4一15“香港星”在京签署/时旭4一16中国成功研制灵巧太空手浒彤5一封二总书记送飞船/时旭5一2神舟第三次启程/时旭5一4放飞/时旭5一5天上最美的星/闻扬扬5一6海上追飞船5一7火球落草原/刘程5一8中国太空实验室上的乘客6一封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6一2精心构筑安全的太空卧室/石磊6一10目击飞船回农场/王朋6一13飞船里的搭载物何处去了/时旭 左赛春6一16海洋一号“蓝色经济”的呼唤/6一18三星…  相似文献   

2.
《太空探索》2004,(12):38-39
中国航天1-封二航天专家和航天员与青少年面对面/薛滔1-14用成功报效祖国——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号载人飞船研制队伍/崔伟光1-22中国航天成就辉煌/尹怀勤1-26神缨在手傲苍穹/徐伟高洪峰2-12八载心血铸神箭/高歌2-24六星高照一船报捷6-封二2004年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3.
宗河 《国际太空》2005,(11):1-6
2005年10月12日09:00,举世瞩目的中国第2艘载人飞船--神舟-6把费俊龙、聂海胜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于10月17日04:33安全返回地面,成功完成了“2人5天”的太空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起飞,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并与空间站对接。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舱门开启,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进入“天宫”,与神舟十四号乘组3名同事激动拥抱。中国首次实现空间站三舱三船构型及6名航天员“太空会师”。  相似文献   

5.
将在2005年下半年进行的“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计划由两名航天员进行多天飞行,并在轨道舱里开展空间技术试验。航天员系统负责人介绍说,“神舟”六号飞行对航天员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载人航天飞行面临的风险性也增加了许多,为此,正在积极准备“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总装备部航天员大队全体航天员,牢记肩负的使命,注重立足本职岗位强素质、练本领,使载人航天飞行训练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6.
《飞碟探索》2008,(10):5-5
3名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升空。在此之间,“神舟”计划的两次载人飞行分别是1人和2人,而这些是3名航天员飞上太空。这个数字变化说明,“神舟7”号在内部空间和舒适程度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官方网站上,自称是“美国航空航天局专业人士”的网民宣称:“以我从专业角度解读,中国新飞船已能实现航天员在舱中自由活动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搭乘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26日17时46分,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26日19时34分,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10月29日,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在轨交接。  相似文献   

8.
<正>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安全着陆。21时01分,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安全出舱,本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航天员第九次太空远征,也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自从6月5日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送入太空以来,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时间2023年5月22日5:37,美国公理空间公司(Axiom Space)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利用猎鹰-9(Falcon-9)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载人龙”(Crew Dragon)飞船,执行第二次“国际空间站”(ISS)私人航天员任务。“载人龙”飞船经过约15.5h飞行后,与“国际空间站”和谐号(Harmony)节点舱天顶点对接。飞船搭载的4名航天员以私人航天员身份在轨开展了为期8天的短期考察任务。5月30日23:05,搭载Ax-2乘组的自由号(Freedom)“载人龙”飞船从“国际空间站”脱离对接,经过12h飞行,“载人龙”飞船在佛罗里达海岸安全溅落。  相似文献   

10.
《太空探索》2003,(5):14-15
飞船发射升空阶段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神舟”飞船安装有逃逸救生装置,当运载火箭在待发和发射阶段一旦发生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事故时,逃逸救生装置能迅速将飞船拉离火箭,到达安全位置,然后用降落伞安全着陆。在轨运  相似文献   

11.
2013年的世界载人航天活动精彩纷呈。美国首次发射了第2种商用货运飞船“天鹅座”,这表明美国的“商业航天”之路正逐渐形成。俄罗斯“联盟”系列载人飞船开始采用快速对接模式,即升空后只用6h就能抵达“国际空间站”。欧洲航天局发射了有史以来质量最大的货运飞船-“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并通过了实验型再入飞行器重要的下降着陆测试。日本H-2转移飞行器-4把世界第一个能会话的小型太空机器人“基博”带入了“国际空间站”,并开展了会话实验。中国神舟-10飞船首次进行了应用性飞行和绕飞,女航天员王亚平还在天宫-1实验舱内进行了中国第一次、世界第二次太空授课,受到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8月,我国将择机发射神舟九号飞船。神舟九号将载着3名航天员,实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手控交会对接,以全面验证交会对接技术。另外,神舟九号航天员将进入天宫一号内,开展相关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目前,谁能成为神舟九号飞船的航天员被广泛关注,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能否亮相更值得期待。如何选拔和培训航天员,男女航天员相比有什么优劣和载人航天的意义等,也成为公众议论的热点、焦点问题。本刊特选辑数篇文章编成"人在太空"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2022年2月1日零点,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向全国人民拜年.他们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于2021年10月16日发射升空,计划于2022年4月返回.王亚平曾于2013年6月11~26日参与神舟十号飞船任务,目前已成为累计在轨时间最长的中国航天员.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飞天,翟志刚成为中国首位出舱的...  相似文献   

14.
北京时间 2 0 0 2年 1 2月 3 0日零时四十分 ,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北京时间 1月 5日 1 9时 1 6分 ,“神舟四号”飞船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 ,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至此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 4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飞船在轨运行期间 ,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统一调度分布在三大洋的 4艘“远望号”航天测量船及各有关地面测控站 ,对飞船进行了持续跟踪、测量与控制。飞船在太空成功地实施了太阳能帆板展开、轨道机动、姿态确定等数百个动作 ,成功实施变…  相似文献   

15.
《太空探索》2007,(12):64-64,F0003
中国航天1-封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隆重集会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2-4风云今再起双星耀九天——风云二号D星将成为北京奥运会气象观测主力军/杨振荣2-6风起云涌一览无穷2-1450年前的秘密首次公开——钱学森手稿《导弹概论》正式出版/石磊4-封二中国飞航事业鹰击长空天风壮5-封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总体设计部6-封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6-42007年民用卫星发射迎来开门红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一号B”卫星/黄希6-6海洋一号B星我国蓝色国土的“守望者”/紫晓宗河6-10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阶段/刘思燕7-4尼日…  相似文献   

16.
6月11日17时38分,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托举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腾空而起,把一团橘红色的烈焰留在了湛蓝的大漠长空。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乘坐神舟十号飞船进入太空,6月26日8时07分,3名航天员在太空工作生活15天后成功返回。在这次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太空飞行中,神舟十号飞船先后与天宫一号进行1次自  相似文献   

17.
与以往“神舟”系列发射时间不同,中国载人航天首次飞行选择在白天发射。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周建平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选择在白天发射,主要是考虑白天温度有利于发射人员工作,而且万一发生意外可充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雨水 《太空探索》2012,(10):64-64,F0003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包括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在内的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6月18日14时左右,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这是中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6月24  相似文献   

19.
正在太空飞行的神舟七号飞船与此前的6艘飞船相比,结构和外形没有本质区别,但为适应航天员出舱活动,还是进行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改进。飞船结构与机  相似文献   

20.
平树 《太空探索》2005,(1):14-17
据最新消息,我国计划在今年适当时候发射神舟六号飞船,它将实现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新突破。该船拟载2名航天员在轨道上飞行5天,而且航天员将首次进入轨道舱生活并开展科学试验活动。为了满足这一全新任务要求,经过艰苦努力,我国科研人员已攻克神舟六号飞船因多人多天飞行带来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等方面的新技术难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