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雷达/激光复合隐身材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双层涂敷法,在雷达隐身材料表层喷涂薄层的激光隐身材料,制备了双层型雷达/激光复合隐身材料,并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试了涂敷激光涂层前后的激光反射率以及在微波暗室内测试了涂敷激光涂层前后的雷达波反射率.结果表明:涂敷激光涂层后,在1.06 μm处的反射率由2.24%降低到0.13%,在8~15 GHz范围内,对雷达波反射率没有不利影响,均小于-7.5 dB,且有一定的改善,显示该材料在8~15 GHz范围内可以很好地实现雷达与激光的复合隐身,在其他波段的兼容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飞行器表面电磁缺陷及雷达吸波材料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飞行器表面电磁特性和电磁缺陷分析入手,就如何使用雷达吸波材料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采用雷达吸波材料或特种良导电材料,针对电磁缺陷进行修复的雷达吸波材料应用思路。该方法可减少雷达吸波材料的使用量,从而减轻飞行器重量,提高其性能,降低成本,改善维修性。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3.
美国空军正在试验一种新型磁性雷达吸波材料 ,目的是极大地减少对B - 2轰炸机隐身表面进行维护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该材料满足预期的要求 ,将在今后 7年计划要维修的 2 0架飞机上应用。喷涂在雷达上的新型吸波材料试验是在加利福尼亚的爱德华空军基地进行的 ,这项试验将使维修时间从以小时计算缩减到以分钟计算。新型材料名称为交变高频材料 (AlternateHigh_FrequencyMaterial,AHFM ) ,是一种永久涂层。这种涂层被喷涂在轰炸机外围有口盖的壁板处 ,大约 90 %可移动蒙皮壁板使用这种材料 ,从而减小缝隙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粘胶基活性碳纤维为导电材料制备单层电路模拟吸波材料的微波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感性电路屏在毡条宽为5mm、α/b为2时吸波性能最好,在8GHz~18GHz内达到-10dB以下的反射衰减,最大衰减峰达一30dB以上;容性电路屏在毡块间距为5mm、α/b为1.4时吸波性能最好,在8GHz~18GHz内达到-10dB以下的反射衰减,最大衰减峰值-30dB以上。可用粘胶基活性碳毡制备质轻价廉的雷达吸波材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复合泡沫塑料,该材料由空心玻璃微球和适当的树脂复合而得。它具有密度低、介电常数低、损耗低的特点。我们成功地采用该材料制作了8mm 波雷达天线罩。该天热罩的各种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C波段雷达校准及其在GEOS-Ⅱ计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绪言本报告是六份GEOS-ⅡC波段雷达系统计划最终报告之一,它详述了如何将C波段测量用于GEOS-Ⅱ的计划之中。这份材料包括了雷达操作的各个方面,其中有: 1)本计划前的规划 (a)雷达误差源的识别 (b)误差大小的预测 2)跟踪操作标准要求的研究 (a)进行事前与事后校准,将系统误差减至最小。 3)在分析跟踪数据的基础上修订原操作要求。 4)对专门的卫星跟踪试验进行研究与分析。 5)与GEOS有关的雷达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7.
科技信息     
1 隐身飞机用易喷涂吸波材料 美国一家公司研制了一种新的、易喷涂的雷达吸波材料(RAM)。该公司采用高分子聚合物为基体,用来固定均匀分布的晶须雷达散射材料。最初,研制成了薄膜。最近,又发展为易喷涂的材料。通过调解喷嘴和溶剂的类型,能控制涂层的临界厚度。新  相似文献   

8.
通过雷达吸波涂料的电性能设计、吸收剂优选以及实际配方验证,最终制备了高性能防腐蚀型双层复合结构宽频雷达吸波涂料。该涂料厚度为1.7mm,面密度为4.0kg/m2时,雷达波频率在8~18GHz时反射率小于-11.0dB。高低温、耐海水、耐湿热等耐环境性能试验后,涂层外观、反射率和附着力无明显变化,说明其耐环境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9.
针对不同形式蜂窝夹层结构材料的雷达波吸收特性进行了初步试验探讨,着重于异型蜂窝芯材对雷达波的作用和其独特的吸波功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复合型雷达吸波材料结构优化设计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多层复合型雷达吸波材料的设计要求构造了多目标优化的模型,将基本遗传算法(SGA)改进为自适应-混合遗传算法(MAHGA),通过数值计算为多层雷达吸波材料的结构优化提供了依据,依据计算结果制备了多层复合雷达吸波材料并进行了反射率和电磁参数测试实验,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在8~18GHz低于-10dB的带宽可达7.8GHz,最大衰减量为-34.6dB,总厚度为3.5mm。  相似文献   

11.
机翼涂敷吸波材料减缩雷达散射截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东立  武哲 《航空学报》2000,21(3):241-243
推导出了光滑凸体金属表面涂敷吸波材料时的后向雷达散射截面 ( RCS)公式。对一系列涂敷吸波材料的金属平板进行了 RCS测试和理论计算。为提高计算精度,给出计算 RCS的工程修正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机翼前后缘局部涂敷吸波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机翼前后缘涂敷吸波材料可以有效地控制 RCS  相似文献   

12.
郭霄  杨青真  文振华  李树豪  方鹏亚 《航空学报》2021,42(6):224466-224466
在雷达吸波材料(RAM)涂覆位置影响球面收敛喷管(SCFN)雷达散射特性的结论上,研究了雷达吸波材料的脱落对SCFN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缩减效果的影响规律,采用加入阻抗边界条件的迭代物理光学(IPO)方法,计算了SCFN在5种不同脱落概率下的电磁散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吸波材料涂层的脱落会增加SCFN的RCS幅值;在俯仰探测面当脱落概率达到0.7时,依然能够保持68.19%的RCS缩减能力;在偏航探测面,当脱落概率达到0.5时,需要及时对吸波材料涂层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3.
基于延迟发送的高速信号遥测采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导弹与目标相遇时刻引信产生的高速信号的数据分析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延迟发送的遥测采编技术。数据采集采用了缓存后延迟发送的方式,在所需信号的特征未满足发送要求前,对数据通道持续检测,并将采集到的数据缓存入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中,此时发送其余信号的遥测数据;当所需信号满足发送要求后,立即中断其余信号的发送,将RAM中存储的数据读出并发送:这样不仅降低了系统码速率,还可以避免高码速率实时发送带来的不利影响。数据编码采用了分层量化的方式,提高了数据分析时较为关注的小幅度信号的分辨率。该遥测采编技术方案具有缩短研制周期、节约研制成本、降低技术风险的优点,并在飞行试验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双口RAM的智能429总线接口卡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89C52单片机和双口RAM IDT7132设计了智能ARINC429总线接口卡。采用单片机使接口卡具有了自动数据处理能力,实现了智能化;采取双口RAM作为单片机和ISA总线数据交互媒介,提高了传输速率。讨论了双口RAM的地址空间分配和数据共享冲突仲裁问题,对接口卡的软件设计做了介绍。应用表明,所设计的接口卡具有传输速率高、可靠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雷达吸波材料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近10年来雷达吸波材料(RAM)计算设计理论、方法及优化技术的发展,并简要评价了现有的设计技术。此外,提出了雷达吸波材料设计存在的技术问题,并预测了吸波材料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常多通道飞控计算机的程序存储和执行均在EPROM中完成 ,程序的前期开发和调试则通过将其加载到RAM中进行。但是 ,由于目前通用的调试系统都是单通道的源程序级调试系统 ,若采用它们的简单组合 ,其性能无法满足多通道程序的调试需求 ;另外由于RAM和EPROM访问时序的不同 ,在RAM中调试正确的程序不能证明在EPROM中执行也正确。本文介绍了一种支持多通道飞控计算机软件调试功能的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17.
潜艇雷达隐身用吸波涂料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XFT-2吸波涂料的吸收性能和一系列机械物理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涂料满足潜艇用吸波材料的技术要求,在潜艇隐身技术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航天伺服系统中数据传输具有高速实时等特性,针对采用双口RAM进行并行数据传输时易发生冲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传输机制。不同于现有握手等待和优先级抢占等方案,从最根本的分时访问总线和数据空间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种同步分时访问机制,实现了无冲突访问数据的高速传输。基于该同步分时访问机制,设计了基于FPGA的双口RAM数据传输方案,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搭建了数据传输测试平台,设计了多种测试用例。经过测试表明,该双口RAM性能稳定,实现了零误码率数据的高速传输。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带蒙皮和金属底板的双层梯度蜂窝吸波结构,并利用Hashin-Shtrikman(HS)模型获得其等效电磁参数。在此基础上,以反射率低于-10dB带宽最大为优化目标,利用保收敛粒子群优化算法(Guarantee Convergenc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GCPSO)对四种不同排序方案的双层梯度蜂窝吸波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入射电磁波的角度和极化方式以及吸波材料的选择、排序和厚度对双层梯度蜂窝结构的吸波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入射角度下TM极化时的吸波特性明显优于TE极化,在入射角为60^°时最为明显;对比四种方案优化结果显示,case 1方案由于选用损耗角较小的吸波材料充当透波层,分布于蒙皮下面,而选用损耗角较大的吸波材料作吸收层,并置于吸波结构底层,因而具有最大的优化目标函数,吸波效果最佳,且蜂窝高度仅为具有相同吸波效果的case 3方案的49.44%。因此,选择case 1方案作为本文最终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20.
The next-generation 1553 terminals will address the concerns of reducing the size, power, and cost and adding features required to off-load the system designer. The 1553-ACE series programmable terminal and the BUS-61580 ACE terminal are described. The various features incorporated especially the programmable options which make this series terminal so flexible are discussed. The ACE series has an advanced set of registers, internal 4 K words of shared RAM, dual encoder/decoders, and three-state buffers for address and data I/Os in one monolithic. It has selective I/O features, such as buffered DMA, or a shared RAM interface, with or without zero wait states to support a variety of microprocessors. Additional programmable features incorporated are RT circular data stacks programmed by individual subaddress, internal RAM command illegalization, and advanced bus controller and bus monitor options for bus snooping or for selective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mechanical, and special competitive features of the 1553 ACE-series are highlighted. The military screening and mechanical specifications and other product options are cov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