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载的HgCdTe红外探测器由于能探测导弹主动段尾焰而广泛应用于导弹预警和拦截,而星上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性能直接影响着对导弹的识别和威胁判断.为了研究温度对星上红外探测器的性能影响,以HgCdTe探测器的温度噪声等效温差为性能参考、SBIRS近地轨道小卫星的宇宙环境为分析背景,结合目标的辐射能随距离变化分析和HgCdTe...  相似文献   

2.
孙俭 《中国航天》1992,(4):29-33
简述战略防御计划进行重大调整后反战术弹道导弹系统的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几种反战术弹道导弹探测器及某些探测器方案,如智能眼探测器、地基雷达、战区导弹发射探测卫星、机载光学探测器等;还介绍了4种拦截弹;改进型爱国者、增程拦截弹、战区高空面防御系统和箭导弹。  相似文献   

3.
基于导弹羽烟紫外辐射的日盲型探测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盲型紫外探测器件是紫外告警技术的关键技术。介绍了目标(导弹羽烟)与背景的紫外辐射特征,讨论了紫外探测器件发展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红外探测阵列对固体导弹尾焰跟踪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研究建立了前视红外探测阵列FLIR(Forward Looking Infra-Red)对导弹进行精确跟踪、定位的数学模型,其中包括导弹的运动模型、大气干扰模型和探测阵列的观测模型。利用探测阵列FLIR的原始观测数据,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KF)精确跟踪导弹目标。由于导弹与探测器的距离较远,故为视为点目标。导弹在探测阵列上投影的位置由两部分组成:导弹真实运动位置和由于大气干扰造成的偏移。滤波  相似文献   

5.
概述红外制导导弹的出现,是由于下述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导弹发射平台上不需要专门的火控系统.不需要来自目标的特殊的射频辐射.红外探测器的固有的灵敏度技术,可使其能捕获距离较远的目标,从而提高了有效的杀伤范围.  相似文献   

6.
美国海军正在中国湖的武器中心探讨各种先进技术,以改进海军现役战术导弹的性能,同时又不降低导弹现有的可靠性和成本效益。海军武器中心正在研究从人工智能到先进红外成象探测器的各种有可能应用于战术空空导弹和地空导弹系统的技术。目标探测技术美国海军正在武器中心评定环形激光陀螺、先进的中制导技术和微波、毫米波系统,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战斗机将装备后射型导弹据外刊报道,俄罗斯正打算在其战术战斗机上装备向后发射的导弹。在俄罗斯最新攻击机苏-34尾部有一个大的整流罩,从其体积上看完全可以容纳下一个向后跟踪或截获目标的探测器。负责设计R-73标准战术红外制导空空导弹的Vympel导...  相似文献   

8.
引言在本文中我们把采用激光制导或驾束制导的反坦克导弹称为“第三代”导弹,装有更先进的探测器和制导装置(如红外成象,主动或被动式毫米波制导)的发射后不管导弹则称为“第四代”导弹。当然,这个分类法并未被普遍采纳。本文还用了“直接攻击”、“顶部攻击”和“飞越攻击”三个术语。过去,这些术语指的是导弹的飞行弹道:即“直接攻击”表示导弹沿瞄准线飞行,主要攻击主战坦克的正面;“顶部攻击”表示导弹沿高抛弹道飞行,即以俯冲方式攻击目标;“飞越攻击”表  相似文献   

9.
便携式防空导弹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法西斯为了挽救战争败局,在1944年底就迫不及待地将研制成功不久的C-2防空导弹投入实战,并击落盟军多架轰炸机,首开防空导弹作战先河。 到目前为止,防空导弹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不仅可以反飞机、反巡航导弹和反战术弹道导弹,而且还可以抵御反辐射导弹、空地导弹的攻击,成为防空武器系统中一种极为重要的作战武器,在国土、要地防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各种防空导弹当中,小巧轻便、机动灵活、反应迅捷的便携式防空导弹主要用于防御采自低空、超低空(特别是10~100米之间)的空中威胁。在20世纪的历次局部战争中都能见到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身影,尤其是在对超低空点状目标的防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低空、超低空空袭目标的克星。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几次典型局部战争中,便携式防空导弹均取得了良好战绩,进一步证明了它防御低空、超低空空袭目标的价值。 随着便携式防空导弹技战术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有人预计在今后10年内对便携式防空导弹的需求将占整个防空导弹总需求量的65%。可见,便携式防空导弹将会成为国土、要地和野战防空不可或缺的主要兵器。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电子公司开始对新一代的红外探测器系统的样机进行飞行试验,该系统的性能与现有机载雷达系统的探测和跟踪性能相似。该样机的飞行试验是在中型运输机上进行的。这种探测器结构紧凑,完全可以用在当代的战斗轰炸机上。美国海军航空发展中心正在考虑研制一种类似的机载红外搜索和跟踪探测器,用在监视或预警飞机上。法国海军也考虑用红外探测器去探测导弹和超低宅飞行的飞机。这种红外预警和目标跟踪系统采用了与  相似文献   

11.
导弹阵地的综合电子战防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海湾战争到北约轰炸南联盟的几起重要的局部战争来看 ,空袭与反空袭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内容 ,而空袭的首选目标是导弹阵地及防空系统。为了提高导弹武器系统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 ,必须对导弹阵地进行有效保护 ,使其具有持久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从分析对导弹阵地构成威胁的主要武器 (如巡航导弹 ,防区外发射武器、反辐射导弹和空地导弹 )出发 ,探讨导弹阵地对反辐射导弹、电磁脉冲武器以及采用GPS、激光、INS、TERCOM和红外成像制导的精导武器的电子防御技术并进一步指出伪装隐蔽和欺骗是导弹阵地的有效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12.
美国 LTV 公司沃特分部正在研制一种使用人工智能系统的导弹。这种人工智能系统能判断来自激光雷达探测器的信息以捕捉目标、能测出目标距离(这是电视或前视红外探测器所不能的)、能形成一个三维图象以与存贮在计算机中的敌方目标图象相比较,因此可能区别美、苏坦克。该系统预期可于3到4年内研制成功,每套系统预计成本为5万美元。人工智能系统是将技术行家设计的、数以千计的、代表专业人员如何工作的准则存贮在  相似文献   

13.
李宝捷 《中国航天》1992,(12):32-32
最近西方获得独联体(CIS)几种导弹的详细计划,其中包括被西方称为AS-16 Kickback的一种反舰派生型号、AS-18和AS-12 Kegler导弹。 AS-16 Kickback的反舰型为机载高超音速反舰航空弹道导弹(见图1c),从总体布局上来看,它类似于美国的AGM—69近程攻击导弹。这种1200公斤重的反舰导弹采用惯导加毫米波主动雷达制导体制。根据目标的不同,该导弹的攻击范围在60~150公里之间。导弹从载机发射后,爬升到巡航高度,并以马赫5的速度对目标进行俯冲攻击。  相似文献   

14.
防区外发射导弹,从广义上来讲是指防区外发射的各类导弹;从狭义上讲是专指由飞机携带到目标防区外进行发射、精确打击地面各类目标的空面导弹。由于对“防区”的定义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因此防区外发射导弹通常指的是中程战术空对地导弹。防区外发射导弹有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5.
美国空军目前正在鉴定几种红外探测器技术,这些技术将会提高美国探测跟踪敌人弹道导弹(可能还有巡航导弹)的能力,并能以较高的精度预测来袭导弹的命中点。目前它正在考虑将凝视式和扫描式两种焦平面  相似文献   

16.
导弹阵地的反侦察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导弹阵地所面临的侦察威胁主要来自航空、航天侦察,而航空、航天侦察主要采用光电探测器和雷达。根据导弹阵地的光电、雷达暴露特征及其自身特点,提出了针对性的防光电、防雷达侦察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介绍了γ射线同位素测距仪在导弹级间分离姿态测量上的应用及遇到的一些问题,包括放射源的选择、回收;探测器中关键部件的解决方法以及使用时放射源与探测器的最佳配置方案等。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防预研计划局正在实施一项战争破坏者(War Breaker)计划,如果该计划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么战区指挥官将能迅速决定并攻击机动飞行的导弹等快速来袭目标。 战争破坏者计划旨在靠现有作战武器和先进技术防御飞毛腿那样的战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机动防空系统以及类似的短时间快速来袭目标。该计划要求将多层监视探测器系统与情报数据自动分析结合起来,以迅速识别目标并进行反击。  相似文献   

19.
独眼巨人导弹进行发射试验图1导弹飞向目标车图2导弹击中目标车图3导弹在车内爆炸由法国宇航公司、意大利导弹公司和德国LFK公司共同研制的独眼巨人光纤制导导弹于今年4月在法国的朗德试验中心进行了首次全系统试验。导弹从试验台上发射后,先爬升到150米高的巡...  相似文献   

20.
周军 《中国航天》2001,(3):35-39
防区外发射导弹,从广义上来讲是指防区外发射的各类导弹;从狭义上讲是专指由飞机携带到目标防区外进行发射、精确打击地面各类目标的空面导弹。由于对“防区”的定义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因此防区外发射导弹通常指的是中程战术空对地导弹。 防区外发射导弹有许多优点。首先,载机不必飞临目标上空,因此不易遭受目标区反飞机火力的攻击,飞机可从无防御或防御较薄弱的有利地点发射导弹。其次,获得发射位置和导引武器飞向目标所需的工作量与载机在目标附近发射武器时机组人员既要考虑精确发射武器又要考虑自身安全相比,其复杂性和压力都降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