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念章正面:(FIRST MANNED LUNAR ORBIT)首次载人绕月飞行,(BORMAN-LOVELL-ANDERS)弗兰克·博尔曼、吉姆·洛威尔、威廉·安德斯中间图案为阿波罗8号飞向月球纪念章背面:顶部(APOLLOⅧ)阿波罗8号底部(DECEMBER21,1968)时间:1968年12月21日第一行:(MISSION:MANNEDOR-BITOFTHEMOON)任务:载人绕月飞行第二行:(ROCKET:SATURN5)火箭:土星5号第三行:(REVOLUTIONS:EARTH1.5MOON10)转数:绕地球1.5周,绕月球10周第四行:(DISTANCE:580,000MILES)飞行距离:580,000英里阿波罗8号是阿波罗计划中第二次…  相似文献   

2.
纪念章正面:顶部(FIRSTAPOLLOFLIGHT)第一次阿波罗载人飞行;底部(SCHIRRA-EISELE-CUNNINGHAM)希拉、艾西尔、坎宁安。中间图案为希拉、艾西尔、坎宁安三人在飞船指令舱内工作的情景。纪念章背面:顶部(APOLLOⅦ)阿波罗七号;底部(OCTOBER11,1968)时间:1968年10月11日。第一行:(MI  相似文献   

3.
航天飞机第69次飞行的任务代号为STS-71。STS-71飞行任务具有两大历史性纪念意义:一是美国航天计划中第100次载人航天发射;另一是美国航天飞机第一次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STS-71是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第14次飞行。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4.
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于1991年11月24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8时44分从肯尼迪空间中心发射升空,飞行任务代号为STS-44。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第44次飞行,航天飞机计划中的第7次夜间发射,第8次专用军事发射,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第10次飞行,以及1991年航天飞机第6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行。参加飞行的机组人员有:飞行指令长弗雷德里克D.格雷戈里空军上校(50岁),驾驶员特伦斯T.亨德里克斯空军上校(39岁),飞行任务专家詹姆斯S.沃斯陆军中校(42  相似文献   

5.
1957。10。1957.11。1959。10。1959.10。1961.4.1963。6。1964.10.1965。3。1966。1。1967。10。19G8。11.1969。1。1969。10。人造地球卫星一1人造地球卫星一2月球一2月球一3东方一1东方一6上升一1上升一2月球一9宇宙一186和18E宇宙一252联盟4和5联盟6、7和81970。11。1971.4。1975。7。1978。1。月球一17礼炮一1阿波罗/联盟试验联盟一271984.10.联盟T一10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收集生物数据的卫星第一颗到达月球的月球探测器第一次拍摄月球背面照片第一次载人轨道飞行第一位女宇航员飞上宇宙第一艘载有多名宇航员的飞船首次空间行走…  相似文献   

6.
2007年4月11日11时27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轰鸣,“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拔地而起,载着中国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B”卫星升空而去。经过797s飞行后,星箭成功分离,最后,卫星准确进入距地球798km的太阳同步近圆轨道。这是继2002年5月成功发射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后,中国又一次将海洋卫星成功送上太空。  相似文献   

7.
经过近7个月的飞行,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大的人造火星卫星——“火星侦察轨道器”(MRO)于2006年3月10日与火星交会。举足轻重这次飞行任务价值7.2亿美元,是美国航宇局二十一世纪头10年内发射的最后一个火星轨道器。其成像系统分辨率是以往其它系统的6倍。该探测器能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雨水 《太空探索》2014,(1):64-65
<正>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长征二号F遥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乘员组由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飞船在轨飞行15天,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先后进行1次自动交会对接和1次手控交会对接,并开展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和首次太空授课活动。6月26日8时07分,飞船按计划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安全着陆,航天员自主出舱,神舟十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期间,国内航天有关单位和各地航天集邮研究会等组织,根据任务节点制发了多种纪念邮品,可谓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9.
格奥尔吉·格列奇科是一位物理学博士,1931年5月25日生于列宁格勒。1975年1月参加“联盟17”飞船飞行,并与“礼炮4”号空间站对接,飞行29天。1977年12月10日乘“联盟26”号飞船与“礼炮—6”号空间站对接,与同伴尤里·罗曼年科在轨道上度过了96天,打破了当时由美国“天空实验室”4号机组人员创下的84天的飞行记录。1985年9月第二次上天飞行,“联盟T14”号飞船与“礼炮7—联盟T13”联合体对接,飞行8天。这时,他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位祖父航天员。  相似文献   

10.
正登月前的三次载人飞行试验1966年12月21日,阿波罗8号飞船升空,这是第二次载人飞行,飞船没有携带登月舱,3天后进入环绕月球轨道,环月飞行20小时后安全返回地球。在环绕月球飞行10圈的过程中,3名航天员考察了未来阿波罗11号飞船预计的登月点——静海区域,成功地进行了电视直播,并拍摄了700余张月球照片和150张地球照片。左图为航天员拍摄的月面沃海区域的环形山;右图  相似文献   

11.
这枚纪念章是美国为纪念阿波罗13号登月发行的银制纪念章,发行年代不详,发行量不详。纪念章正面为太阳、月球、地球及3匹天马行空图案,上部为英文阿波罗13号。  相似文献   

12.
新闻左右看     
《飞碟探索》2011,(4):5-5
“发现”号完美谢幕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完成了最后一次空间任务后,于2011年3月9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降落。1984年首度升天的“发现”号在其不到27年的飞行生涯中,创造了执行39次太空任务、飞行237亿千米、绕地球轨道5830圈、在太空停留365天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3.
纪念章正面:(FIRST U.S.MAN INORBIT)第一个进入空间轨道的美国人,(JOHN H GLENN JR.)约翰·H·格伦。图为水星6号环绕地球轨道的图案。纪念章背面:顶部(MIERCURY VI)水星6号;底部(FEBRUARY20,1962)时间:1962年2月20日。第一行:(M I S S I O N:F I R S TMANNED ORBIT OF THE EA  相似文献   

14.
心榕 《太空探索》2007,(6):44-47
加加林首航太空之后,苏联载人航天技术一路高歌猛进。1961年8月6日,航天员季托夫乘坐东方2号飞船进入太空,飞行25小时18分钟;1962年8月11日,尼古拉耶夫乘东方3号进入太空,一天后又发射了载有波波维奇的东方4号,两艘飞船成功地进行了首次编队飞行。  相似文献   

15.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着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从酒泉卫星发射场出发,开始执行第二次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6月26日8时07分,神舟十号飞船独立飞行3天,与天宫一号组合体联合飞行12天,完成了三次交会、两次对接、一次绕飞,在轨飞行15天后,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苏联宇航员别列扎沃伊和列别杰夫在礼炮7号空间站上进行一次破世界纪录的空间飞行之后,乘坐联盟T-7号飞船干1982年12月10日莫斯科时间22时零3分,在哈萨克加盟共和国杰兹卡兹甘市东南预定回收区安全着陆,历时共211天9小时零5分钟。从而打破了波波夫和柳明在1980年10月11日创造的185天空间飞行世界纪录。按照国际上的某些规定,一项新的空间飞行纪录必须超过旧纪录总天数的10%,才能被承认。而这次飞行比上次超过26天,相当于超过14%,因此是一次真正的破纪录飞行。  相似文献   

17.
太空新航线     
<正>美国"猎鹰9"发加拿大卫星6月11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1.2型运载火箭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加拿大航天局"雷达卫星星座任务"(RCM)下的3颗卫星。这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今年的第7次发射和"猎鹰9"火箭今年的第6次飞行。本次发射采用了一枚用过的5型第一级火箭,这枚箭又在范登堡空军基地的"4号着陆区"进行了返场着陆回收。  相似文献   

18.
冀廿 《太空探索》2012,(4):40-43
2012年2月,美国航宇局隆重举行纪念美国太空第一人约翰。格伦首次航天飞行50周年庆祝活动,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向他的前辈,美国第一个进行轨道飞行的航天员格伦致敬。  相似文献   

19.
纪念章正面:(SECONDU.S.MANINSPACE)第二个进入太空的美国人,(VIRGILI.GRISSOM)维吉尔·格里索姆。中部图案为格里索姆中校在大西洋中从“水星4号”上脱险的情景。纪念章背面:顶部(MIERCURYIV)水星4号;底部(JULY21,1961)时间:1961年7月21日。第一行:(MISSION:FURTHERMANNEDSPAC  相似文献   

20.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4,(3):I0001-I0001
<正>一、总体设计1.系统理论、系统工程、系统集成与一体化设计2.控制系统方案设计3.先进的控制理论和方法(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鲁棒控制、模糊控制、变结构控制、最优控制等)4.系统建模、系统辨识和状态估计二、制导、导航与控制1.自主导航与组合导航技术2.姿态动力学和轨道动力学3.姿态测量和姿态确定技术4.挠性结构动力学和控制5.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6.交会对接与返回再入技术7.深空探测与着陆技术8.编队飞行与星座控制技术9.拦截器制导与控制技术10.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技术11.天基信息系统和空间安全12.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物理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