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吴国华  彭泽琰 《航空动力学报》1989,4(4):325-328,389
一、引  言跨音松驰法是七十年代初发展的一种新方法。文献 [1 ]是一篇关于跨音松驰法的奠基性文章 ,文章提出了求解小扰动势方程的混合差分格式。文献 [2 ]发展了求解全位势方程的旋转混合差分格式。近年来 ,求解跨音全位势方程的方法有了更全面的发展 [4、5]。作者于 80年发展了一种求解大弯度二维叶栅的跨音松驰法[3] 。本文将该法推广到求解涡轮平面叶栅跨音带激波流场 ,直接求解全位势方程 ,进一步提高边界区差分格式的精度 ,并注意初场的给法。本法具有节约机时和内存的优点。数值算例表明 ,对于头部不大的涡轮平面叶栅 ,应用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桨扇周围的跨音流场有深入的理解,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在巨型计算机上进行流场数值模拟是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桨扇叶片具有又弯又扭的三维形状,就决定了桨扇周围流场的三维性质,给桨扇跨音流场的数值模拟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数值求解过程中改善解的稳定性和收敛性,以及为了提高数值解的精度,就必须妥善解决三维网格系统生成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种有限体积时间推进法,将其应用于均化N-S方程的求解,模拟跨音扩压器的湍流流场,并采用空间变时间步长和多重网格技术加快收敛速度。计算结果与有关文献的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裴鸣  张中钦  张振鹏 《航空动力学报》1991,6(2):110-114,186
本文成功地用隐格式求解无喷管发动机一维非定常有加质两相跨音流场,为无喷管发动机内弹道的工程计算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方法。而且,这一成果为整个固体火箭发动机领域流场的一体化计算打下了基础。文中给出了两个算例,给出了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由于航空发动机和大功率凝汽式蒸汽透平研制的实际需要,近年来对于叶轮机械中带激波的三维跨音流场的研究、分析与计算十分重视,并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这些工作都是基于时间推进法来进行数值求解。[5]由微分型的基本方程组出发,采用MacCormack格式进行计算,得到了压气机叶列中的三维跨音流场。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要求的运算时间太长,这可能是由于使用微分方程,为保证所需精度在计算区域中安排了多达25000个网格点的缘故。[1—4]及[6、7]从积分型的基本方程组出发,  相似文献   

6.
在叶轮机械的非定常跨音流场中,激波会对气动弹性稳定性有很大影响。而激波的形状、数目、位置又与叶栅的一系列几何参数及气动参数密切相关,事先难以规定。为能考虑叶型叶栅的非定常跨音带激波绕流,本文发展了一种有限差分数值解法。其中速度势被分解为定常和非定常小扰动两部分,并用跨音松弛法求解关于非定常扰动速势的空问变系数线性复变量微分方程。 文中给出的一些数值结果表明,对于进出口M数均小于1.0的叶栅非定常跨音流动说来,局部超音区结尾处激波的存在有很大影响。本研究还预测到在高亚音进口M数,低负攻角条件下出现弯曲颤振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隐式矢通量分裂差分格式并用来直接求解Reynolds平均N-S方程组。该方法避开了近似因子分解及矩阵运算,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计算量少等优点。在平面叶栅跨音流场的计算中,较好地捕获了激波,与实验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王立成 《航空动力学报》1994,9(3):274-276,333
介绍了三维C-H网格的生成和全三维转子流场的数值解。以法国宇航院设计的一个高负荷跨音转子为算例, 并与他们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应用这套数值模拟技术得以计算带进口预旋的某跨音压气机转子流场, 并对进口预旋对其下游的转子流场的影响作了数值模拟, 得出了若干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跨音风扇转子尖部非定常流场的PIV初步测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数字式PIV技术可以在瞬间记录下整个测量截面内的流动信息,从而为解决跨音压气机转子内非定常流动测量难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代表着叶轮机械内部复杂流动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文将数字式二维PIV系统成功应用于跨音压气机实验台,对一小展弦比高负荷跨音风扇转子尖部的非定常瞬态流场进行了成功测量。   相似文献   

10.
计算矢量喷管流场的有限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采用扫描有限元法及多步龙格-库塔时间推进格式求解非定常平均N-S方程来模拟二元矢量喷管的内部跨速流场,成功地计算了二维有激波的跨声速喷管内部流场及仰 仰角30°的三维矢量喷管内部流场。  相似文献   

11.
旋成体轴对称跨声速全位势流的高效差分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用守恒型全位势方程,贴体坐标网格,对旋成体轴对称跨声速绕流的差分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最佳收敛准则,提出了轴对称情形的AF2迭代算法,并将此算法应用于半球头柱体、弹体等各种外形的旋成体。与一般方法仅适用于亚声速自由流不同,本计算可从亚声速、跨声速自由流一直到低超声速自由流。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收敛快,与实验及其它方法的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用全位势方程计算机翼的亚声速,跨声速和超声速绕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大后掠小展弦比细长机翼,本文对机翼纵轴垂直的每一横流截面生成O型网格,形成对机翼流场的H-O型网格,用守恒型全位势方程、差分和隐式近似因式分解迭代算法计算绕机翼的可压缩位流。自由流可从亚声速直到低超声速的全部跨声速范围。本算法要求机翼前缘有大后掠角,后缘可稍许后掠或前掠。本文算例表明,所研制的计算程序已可提供工程实用。  相似文献   

13.
隋俊友 《推进技术》1994,15(3):49-55
通过全速势方程的数值积分,利用AF2格式,给出了一种用于叶轮机中叶栅型面的气动设计和绕流计算的便捷方法,对于稳态亚音速、跨音速及超音速流动均适用。与目前普及很广的、在超音区应用人工压缩性的方案相比,该算法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Euler方程为数学模型,采用一种高精度的TVD(Total Variation Dimishing)离散格式及一种含近似因式分解的推进迭代方法,求解亚跨超绕流’流场。通过若干算例的试算,证明方法是可行的,可以用来模拟飞机的复杂流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给出了翼型和机翼跨声速绕流的Galerkin带权余数有限元解法。利用一系列适当形状的元素将计算区域离散,在元素内采用线性插值函数。对于超临界流动,文中采用了适合于有限元法的超声速上风技术,具有捕捉激波的能力。将这种技术应用于线松弛迭代解法中,在计算钝头翼型和机翼绕流时,都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虑轴对称跨音速进气道外流场的有限差分计算方法。采用守恒型位流方程、贴体坐标网格和精确边界条件,根据最佳收敛准则对轴对称情形设计出新的近似因式分解迭代格式,并将所设计的格式应用到计算皮托式进气口的轴对称跨音速流场。对几种典型进气口的计算表明,本文格式收敛快,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17.
超燃冲压发动机流量匹配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集总参数方程的燃烧室性能计算模型,辅以临界面积法,应用于隔离段和燃烧室的一维流场计算,实现了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各种模态下的隔离段和燃烧室的流量匹配计算,并分析了流量匹配工作机理.结果表明:在未分离超燃模态与分离超燃模态下,增加燃烧室供油流量,隔离段和燃烧室流量匹配是通过流道中的喉道处马赫数降低来实现的;在跨燃模态与亚燃模态下,增加燃烧室供油流量,流量匹配主要是通过提高燃烧室流道中热力喉道处的总压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三维翼跨音速守恒型全位势流高效差分算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跨音速守恒型全位势流,用Holst的高效有限差分算法,研制出分析三维翼跨音速流的实用程序。与Holst的TWING程序不同,本文用快速保角转绘生成二维正交O型贴体坐标网格,并以此为基础构造三维贴体坐标网格,因而节省网格生成的机时。本文不仅将方法用到有中等后掠的厚翼,还提供大后掠大根梢比薄翼的计算经验。对根梢比很大,前后缘后掠角相差非常大的机翼,指出本算法的困难,并分析了困难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三维副翼铰链力矩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值模拟了带副翼偏转构型的二维、三维亚、跨、超声速来流情况的绕流流场,采用有限体积方法和AUSM+迎风格式数值求解N-S方程,四步龙格-库塔时间推进,湍流模型为Baldwin-Lomax和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二维模拟压强分布与实验数据以及CFD软件模拟结果吻合较好。采用交错对接网格,数值模拟了不同副翼偏角和缝隙、来流马赫数、迎角和雷诺数的三维构型流场。通过舵面铰链力矩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了该数值方法模拟此类复杂流场的可靠性和舵面铰链力矩计算的有效性。发现并研究了亚声速来流时铰链力矩随迎角的反向变化趋势,初步分析了副翼的缝隙和雷诺数效应。  相似文献   

20.
Transonic flow over a thin airfoil at low Reynolds number was studied numerically by directly solving two-dimensional full Navier-Stokes equations through 5th order weighted essentially non-oscillatory(WENO) scheme without using any turbulence model.A series of distinguished unsteady phenomena for a thin 2-D transonic airfoil flow were presented.Due to continuous adverse pressure gradient in the subsonic flow downstream of the sonic line, the unsteady separated boundary layer with main vortex and secondary vortex was developed at the rear of the airfoil.At the trailing edge,the vortex-shedding was characterized by periodical connection of the main vortex and secondary vortex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airfoil.The unsteady separation and vortex-shedding occurred with the same period.On the airfoil surface,the average pulse pressure related to the unsteady supersonic region was obviously smaller than that related to the vortex-shedding at the trailing edge.With the attack angle increasing from 0° to 2°, the frequency of vortex-shedding decreases about 4.2%.At last, the turbulence intensity and many second-order statistics in the wake region wer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