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对1993~2000年影响福州机场台风登陆地点、路径进行统计并对成因进行诊断分析,找出影响各类台风路径的环境场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总结台风路径移动的规律,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供短期预报参考。其中将台风的登陆路径归纳为①、机场以南;②、机场位于台风路径右侧;③、机场以北等三种类型,并在2000~2001年实际工作中进行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80年代和90年代影响福州机场的台风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并分析成因,着重对天气图资料样本进行分型,将影响福州机场的台风降雨天气系统分为(1)台风主体暴雨型、(2)台风倒槽暴雨型、(3)台风尾旋暴雨型等三种模式,然后找出台风预报的着眼点,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3.
9711号台风对华东、东北地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数个机场困之面关闭,暴雨使一些机场被淹,大风甚至于使山东泰山航空公司的飞机受损。通过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表明:东南低空急流和高层的西区急流与台风的相互作用;高层的辐散区与低层的辐合区的同时北抬和重叠是造成山东地区附近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原因。暴雨区主要位于台风移动的东北侧。台风的移向与副高的位置及强弱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我国沿海地区的台风风场研究与预报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多尺度风场数值模拟方法是将WRF中尺度数值气象模拟同小尺度风场大涡模拟结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可实现台风影响下沿海复杂地形风场的精细化研究.本文以2012年台风启德为背景,通过WRF模式有效再现了台风中心路径和近地平均风速风向的24?h时程;采用循环入流方法,将WRF得到的平均风剖面中加入高频风速成分,并作为复杂地形风场大涡模拟的入口条件,模拟近地风场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研究表明,台风登陆后受到沿海复杂地形的影响,近地流向湍流强度较海面上增强1倍左右,风速高频成分显著增强,并出现了0.73?m/s向下的竖向平均速度,对局部地区的抗风安全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根据在博贺海洋观测站测得的0814台风黑格比三维风速时程,首先探讨了实测数据质量的判别准则及处理方法,进而研究了平均风场特性:风剖面、风攻角、梯度风高度以及脉动风场特性:湍流强度、阵风因子、时间尺度、积分尺度、脉动风速谱等。研究结果表明:近海海面指数律风剖面指数a远小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推荐值;台风风场结构本身存在3°~7°正攻角;在近海海面上阵风因子均值为1.23;顺风向湍流强度平均值为0.10,三向湍流强度的比值为1∶0.80∶0.43;水平向时间尺度基本上均小于30s,竖向时间尺度均小于10s;纵向和横向积分尺度较为接近,大于竖向积分尺度;不同区域的实测风速谱与各经验风速谱均存在一定差异,与von Karman谱吻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台风湍流特性研究一直是结构风工程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与传统良态风存在明显差异,台风是具有突出非平稳特性的特异风场,其湍流特性十分复杂,难以采用良态风场参数对其进行表征.基于国内外长期现场实测与分析所取得的成果,本文对台风非平稳湍流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归纳总结台风非平稳湍流特性的分析方法及参数模型.首先,回顾了平稳与非平稳风速模型,对比分析二者之间的特点与区别,并介绍时变平均风速的有效确定方法.随后,针对湍流典型统计特征参数,从湍流强度、湍流积分尺度、演变谱密度、时变相干函数等方面阐述台风非平稳湍流特性的研究进展,并重点讨论当前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最后,对台风非平稳湍流特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济南飑线天气过程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自动观测资料、常规气象资料以及雷达回波资料,结合物理量诊断和WI大风指数的方法对2002年8月5目的飑线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此次飑线过程是快速移动的冷锋与前倾的高空槽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中,雷达是一种重要的监测手段,WI指数对预报雷暴大风风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土木工程相关的台风近地风场实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三维超声风速仪现场观测了台风"珍珠"和"派比安"的登陆过程,分析了两次台风过程的平均风速、风向变化历程以及台风脉动风速的概率密度分布,进一步研究了台风湍流强度、湍流积分尺度与阵风因子.结果表明:在低风速情况下,台风脉动风速接近正态分布,湍流强度与阵风因子存在近似线性关系,可用相关经验公式进行拟合。两次台风过程实测风速谱均可与某种理论谱模型较好吻合,通过拟合可以降低实测谱与理论谱的偏差。  相似文献   

9.
确定长大、高耸柔性结构设计风速是抗风设计的首要内容。对于我国东南沿海椒江入海口复杂场地条件,由周边气象站历史风速风向资料统计分析表明,利用规范建议的极值分布概型预测重现期设计风速存在不合理性,台风登陆衰减效应导致临近工程场地多个气象站极值风速预测结果差别较大,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加权换算工程场地设计风速可以较为合理地定义结构设计基本风速。参考长三角地区Monte-Carlo台风随机模拟结果,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不同气候模式风环境参数取值对于结构风荷载取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台风不仅极大地影响着航空公司的航班正点率和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潜在的安全隐患。从签派放行和运行控制的角度,通过实例分析讨论受台风影响时放行的潜在危险,放行和运行决策需考虑的各方面,并探讨应对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上海地区台风条件风速和雨强联合概率分布统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上海市崇明岛侯家镇气象站纪录的47个台风最大10min时距平均风速和最大雨强作为样本,使用不同的概率分布模型分别对风速和雨强的概率分布参数进行拟合并作拟合优度比较,提出台风条件下风速和雨强联合概率分布函数。优化结果表明,Gumbel Copula函数联合概率分布模型和极值Ⅰ型联合概率分布模型适合描述台风条件下风速和雨强联合概率分布,其中Gumbel Copula函数联合概率分布模型中风速和雨强各自的概率分布模型分别采用极值Ⅲ型概率分布模型和Gamma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服务(IERS)的EOP 05C04数据序列,对EOPs序列做数据预处理后,分析基础预报序列的长度和精度与EOPs不同跨度预报精度的联系,同时综合应用线性的自回归(Autoregressive,简写为AR)模型和非线性的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简写为ANN)模型结合最小二乘外推法,对EOPs序列作预报计算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预报中选取合适的基础预报序列和预报方法,可以实现EOPs的高精度预报。  相似文献   

13.
为飞行员提供及时而准确的雷电预报一直是航空气象工作的重点。但雷电的形成迅速,给其预警预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目前已有的地面监测站网、机载探测和卫星探测三种方式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未来雷电预报将充分利用卫星和雷达,并寻找多个预警指标和不同方法之间的有效组合。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多普勒激光雷达在琼州海峡北岸徐闻地区从2018年9月15日12:28到2018年9月17日13:53对1822号超强台风山竹外围风场进行实测,获得台风登陆前29个小时至登陆后21个小时时间范围内每隔10min一次的近地层风速剖面演变数据。总结台风远端风场演变过程的4个阶段:外围小风、登陆前强风切变、登陆后低空急流、台风远离时风速衰减;发现台风远端风场S形和反C形2种风剖面形态;总结距离台风中心230~750km范围内最大风速高度沿台风半径向外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发现台风登陆前远端风场平均最大风速高度约360m,平均风剖面幂指数0.41,登陆后平均最大风速高度约800m,平均风剖面幂指数0.28;验证Vickery提出的对数律修正模型对台风远端风场风剖面形态的适用性,发现该模型对反C形风剖面拟合度较好,对S形风剖面上部重现度较差。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尺度气象模式(weather?research?and?forecasting,WRF),对2018年第1822号超强台风"山竹"影响期间深圳气象观测梯度塔附近城市风场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并结合气象观测塔的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比较验证.采用移动嵌套网格模拟得到了台风"山竹"的演化过程;耦合城市冠层模型(urban?canopy?model,UCM)完成了城市台风风场的多尺度精细化模拟;分析了城市冠层模型对WRF模式城市风场模拟精度的影响.基于UCM模型和高精度的下垫面数据,准确模拟出了台风影响下的风场空间分布情况;数值模拟得到的深圳气象梯度塔位置不同高度处台风风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吻合较好,表明耦合UCM模型的WRF模拟能够较为精确地捕捉到台风过境时的城市风场特性.与未耦合UCM模型的WRF模拟结果相比,UCM模型的采用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台风风场近地面风速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探空气球、雷达风廓线仪等设备长期观测数据,对影响华南地区热带气旋的全局化结构及风场特征进行了实测研究.以典型台风为例,考察了系统水平及垂直主结构特征,揭示了台风双眼壁结构、眼壁置换现象以及登陆后结构的轴非对称变化特征.提出了台风气压场水平轴非对称模型和垂直剖线模型,分析了台风气压场两关键参数(最大风速半径及Holland-B)数值分布特征及其与其他参数间的内在关系.采用复合分析技术,对不同来流状况下台风边界层风场特征进行研究,考察了风速剖线低空急流和风向随高度偏转的特征及其随径向距离和来流地貌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以低空急流为特征的台风垂直剖线经验模型,为精确化评估高层建筑风荷载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化对华南地区热带气旋全局化结构及风场特征的认识,并为合理评估该地区台风风灾害及构筑物台风风效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能量天气学原理,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1995-1997年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了雷暴预报的AmK模式、总温度模式和经验预报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雷暴集成预报模式,并在计算机上实现了自动分析、处理和预报,经回报检验和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载人航天》2007,(4):54-58
在载人航天前期的空间环境预报保障中,已经开展了太阳活动长期预报研究,并在工程中得到了初步的应用。第24太阳活动周即将开始,随之开展太阳活动长期预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一方面,调研总结多种太阳活动长期预报方法的特点,比较不同预报方法对23周的预报结果;另一方面,比较"相似周"预报方法与国际空间环境权威预报机构对第23周太阳活动的预报。通过从整体形态、误差分析、置信区间和预报准确率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得出,利用"相似周"预报方法的预报结果更接近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温州地区不同时距下近地台风特性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8年影响温州地区的台风海鸥、凤凰和蔷薇的实测风场资料,分析了不同平均时距下近地台风的湍流特性(如平均风速、风向、湍流度和阵风因子)。实测结果表明:同一地点不同台风的平均风向角可能相差很大,不同时距最大平均风速不是同步出现;随着平均风速的增大,湍流度和阵风因子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当地湍流度实测结果明显大于已有平坦市郊区地形的实测值和日本风荷载规范经验公式计算值;不同平均时距的横风向与顺风向阵风因子的比值变化较大;1m in或3 s平均时距值可较好地反映出台风风速、风向、湍流度和阵风因子的脉动性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现行台风模型大多采用基于有限实测数据修正的工程经验模型,忽略了波浪、海流等海洋运动与其水平风速之间的实时耦合作用.为揭示海洋运动对台风过境全过程的影响机制,基于MCT耦合器,采用中尺度WRF大气模型、第三代浅海海浪SWAN模型以及三维水动力FVCOM模型,建立了大气-海洋-海浪(W-S-F)的实时耦合模拟平台.在此基础上,模拟了台风"莫兰蒂"过境全过程海洋环境时空演变,对比分析了W-S-F耦合平台与非耦合WRF模式下台风过境全过程的差异性,最终提炼出海洋运动对水平风速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W-S-F耦合平台可以准确模拟考虑海洋运动的台风过境全过程风速场;低空处海洋运动促进台风水平风速发展,且随高度增加影响逐渐减小,高空处海洋运动对台风水平风速产生抑制作用,且这种消耗随高度增大而加强;在台风整个发展周期,海洋运动对低空台风强度的影响呈现先促进后抑制规律,随着高度增加逐渐形成相反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