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家计划委员会强调电子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工业技术及现代化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电子工业在八五计划币是一个重点项目。现时中国之电子工业正计划进行产品改造,大力发展可出口创汇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产品功能。电子技术在中国仍是薄弱的环节,所以,现时仍然强调引进先进的设备及技术。为实现第八个五年计划及电子工业技术改造的目标,中国电子基础产品装备公司、中国  相似文献   

2.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利用航天回收技术和复合材料技术优势,研制的新型高强纤维材料软质防弹背心,曾于1993年7月通过了由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专家进行的技术鉴定。近年,该产品已形成系列产品;经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合格,多次在国家定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了热成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在工业材料和结构方面的应用和实验研究;展望了它在复合材料固体发动机壳体无损检测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固体发动机CT图像的一种自动分割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分析固体发动机CT图像结构特征和灰度分布的基础上,设计一种集边缘检测、数学形态学、多阈值分割于一体的自动分割方法。用此方法对含有缺陷的固体发动机CT图像实施分割,并利用光线投射体绘制算法对分割结果进行三维重构,经过与原发动机对照,重构结果精确地显示出缺陷的空间位置和分布,证明了所设计的分割方法达到了无损检测的工业标准。  相似文献   

5.
工业技术是导弹工业生产的基础,贯串在整个导弹生产活动过程之中。近三十年来,导弹在种类、性能和数量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迅速发展。这种发展是与工业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先进的制造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的,而新工艺、新技术本身又是在产品技术改造、生产技术改造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地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无损检测技术在航天型号产品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型号产品生产中全面实施新焊接标准的工作实际,从射线检验、射线底片评定等方面研究和实践了无损检测的方法,保证了产品质量;从强化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确保其本身的工作质量和保证产品可靠性目的出发,介绍了加强无损检测技术管理的几点做法。并对为发展航天无损检测技术必须提高检测人员的素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固体发动机虚拟剖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由固体发动机工业CT断层图像构成的体数据重建出的三维模型进行虚拟剖切,可方便地看到其内部的组成、结构,便于检测人员观察和判断内部故障的种类和性质。首先,针对固体发动机体数据场中体素的特点,将体数据场的分割结果和分层体数据结构结合,改进了现有的光线投射加速体绘制方法,实现了三维模型的快速体绘制;在此基础上,将人机交互技术应用到虚拟剖切算法中,实现三维模型任意位置、任意角度的平面剖切和体剖切;最后,设计出基于特征点拾取的空间参数测量方法,实现剖切后发动机结构空间距离、角度和体积的精确测量。通过与模拟发动机实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检测的空间参数信息和实际参数值误差在4%以内,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固体火箭发动机无损检测技术进展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在国外,固体火箭发动机无损检测技术一直是非常受重视的。美国六十年代中期相继研究了射线、超声等常规方法,也发展了声发射、微波和红外等新技术,应用于固体发动机的质量控制和产品检验,它的进展相当迅速。1978年以后,由于电子计算机日益普及,X射线实时显象系统和计算机断层成象技术已在大型固体发动机无损检测方面得到实际应用。下面就固体火箭发动机无损检测(NDT)技术进展做一简要综合介绍,着重评述计算机断层成象(CT)技术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9.
针对航天产品对电磁铆接的应用需求,介绍了国外电磁铆接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国内科研院所对电磁铆接技术的研究实践工作,在此基础上对电磁铆接技术在航天产品上应用可行性进行探讨,并提出了适合应用电磁铆接技术的航天产品及其应用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航天火工装置无损检验对保证航天型号用火工装置的质量与可靠性、避免灾难性事故、提高发射成功率起的重要作用 ,分析了航天火工装置的中子照相、X射线和γ射线工业CT检验三项无损检验方法标准的共同技术要求 ,重点对这三项检验方法标准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概况、检验系统仪器、设备配置和检验方法等技术内容作了介绍 ,并从型号研制需要出发 ,对尽快完善、配套航天火工装置无损检验标准 ,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四阶累积量的来波信号频率和二维角估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四阶累积量的来波信号频率、方位角和仰角三维参数估计的算法。该算法采用无方向模糊的无效均匀圆阵(阵元数大于6)和阵元延时,实现高斯白或色噪声环境下非高期信源的参数估计,且三维参数可自动配对;在空间欠采样条件下,使用整数搜索法实现方位角和仰角无模糊估计。仿真实验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杨冬  王世圻 《航天控制》1998,16(3):76-81
针对钻进式井壁取心器用马笼头的安全弱点、电缆头及浮动活塞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供了具体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肖利红 《航天控制》2001,19(2):14-19
捆绑型运载火箭助推段普遍存在着扭转抖动现象 ,这里分析了造成捆绑火箭助推段扭转抖动的原因 ,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运载火箭动力系统突发性故障检测与辨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峰  温熙森 《航天控制》2001,19(4):59-64
航天是一个高风险的领域 ,一次不成功的发射试验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动辄上亿元 ,甚至会出现灾难性后果。因此 ,故障诊断技术在航天工程领域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明显的工程价值。本文以运载火箭动力系统突发性故障为研究对象 ,采用解析冗余方法 ,建立了分别适用于脉冲型故障和阶跃型故障的检测方法 ,并给出了故障幅度的无偏估计算法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初始对准在惯性导航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给出了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的线性模型。基于小波变换 ,运用多分辨分布滤波对该问题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虽然计算量比卡尔曼滤波计算量要大 ,但是对于组合导航系统或具有冗余传感器的惯导系统 ,它能够充分利用测量信息 ,大大提高初始对准精度 ,也能够满足低阶系统实时对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载人机动装置救援轨迹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宇航员携带舱外机动装置(MMU)进行舱外飞行,营救脱离空间站的目标,随后返回空间站的Hill制导方法。根据最小燃料指标,精度要求和时间约束,优化设计MMU出舱营救脱离空间站的宇航员或其它装置的飞行轨迹。求出17种典型情况下的最小燃料解,提出了救援轨迹设计准则。本文分析了MMU交会目标过程中,导航和控制误差对Hill制导瞄准误差的影响,提出了用多脉冲Hill制导按标称最优轨迹飞行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弹道跟踪系统的数据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近代时序分析方法、样条函数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理论,研究了弹道参数、系统误差及测量随机误差统计特性参数的联合估计问题,给出了各类参数的高精度估计。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表明:本文所建的模型准确,参数估计方法精度高,应用本文方法能明显提高弹道跟踪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8.
高分辨率星载SAR总体参数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详细分析了高分辨率星载SAR的方位分辨率、距离徒动效应以及影响脉冲重复频率选择的因素。同时论述了分辨率、测绘带宽,模糊度、脉冲重复频率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并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9.
扼要介绍了高层次设计方法和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技术,并给出了一个在弹载计算机小型化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柔性空间结构的分散模糊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胡昌华 《宇航学报》2000,21(1):23-27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一类不确定大系统的分散变结构控制方法 ,并将该方法用于柔性空间结构的控制系统设计中。考虑到复杂大系统的系统关联及不确定因素复杂 ,在控制律中引入了模糊控制规则来确定分散控制律中的非线性分量大小 ,使控制系统设计时不需知道系统不确定变化及关联的具体情况 ,简化了控制器的设计。同时 ,模糊控制规则的引入还有效减弱了一般分散变结构控制系统的抖颤问题。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可以保证柔性空间结构系统在未知参数摄动以及外界干扰情况下的稳定。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