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在快速响应制造模式下充分利用制造过程多源信息,通过评价产品的早期失效率来评估特定工艺的质量,进而选取合适的工艺,提出基于制造过程信息融合的评估方法.首先建立产品早期失效率的模型,并给出参数估计的方法;其次通过对形成产品可靠性的制造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信息源;再次利用信息熵得到当前加工完成的产品与类似产品的相似程度;最后确定产品早期故障率的融合分布,对当前工艺生产产品的早期故障率进行评估;并以雷达移相单元为评估对象,验证论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款采用指令控制模式且具有通断指示和限流保护调节功能的固态限流保护电路,可替代空间电源母线中的熔断器,用于浪涌电流抑制和负载过流保护。为满足产品的小型化设计需求,电路采用厚膜工艺布局布线,微组装技术生产制造。通过电路仿真、版图设计及应用测试,电路性能满足设计要求,且产品尺寸仅为25mm×23mm×55mm,在小型化设计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作为新兴的固态配电保护产品在空间供配电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批抽检热真空试验,能够评定发动机气瓶热防护产品的绝热性能,由于试验设备和试验工艺过程对产品温升会产生巨大影响,依据绝热材料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在试验方法不变的条件下,提出新的试验评定要求:稳态过程中产品温升速率。新的产品测试评定要求,能够客观准确的评定产品的隔热性能,排除设备和工艺过程对评定结果的影响。此评定方法也可用于形状不规则、厚度不一致的整件产品绝热性能评定。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图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场利用控制图监控生产过程,调查生产过程的状态,了解工序能力是否适宜,实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如果用手工对控制图进行设计和准则判断非常麻烦,难以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利用计算机辅助控制图,具有准确、方便、直观和快捷的特点.作者设计和开发了"质量控制模拟系统"软件,该软件适用于操作者在现场对生产状态进行分析和判断,及时预防和控制生产过程,也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软件.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品平台技术的大规模定制质量保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明确提出了针对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特点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实现方法主要包括: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凝练顾客需求来构建产品平台;基于产品平台,重组产品过程;加强敏捷供应链管理,稳定产品平台质量;持续改进产品平台,推动最终产品质量提高等.体系实施研究的实践表明:基于产品平台技术的大规模定制质量保证可以帮助企业增强满足顾客群体与个体质量要求的能力,最终达到持续提升顾客满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品可靠性的工艺系统可靠性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为目的,分析了工艺系统﹑工艺过程产品输出参数﹑产品使用性能﹑产品可靠性四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产品可靠性的工艺系统基本影响关系可靠性模型,介绍了其建模方法.模型考虑了各工序之间的影响,反映了工艺系统与产品可靠性的关系.最终研究了工艺系统可靠度和工序可靠度的定量计算方法,为找出工艺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行工艺优化进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武器系统研制的复杂性和测量参数的多样化,不断提高武器装备测量质量,本文根据武器系统研制特点提出了在型号产品研制初期开始融入可计量性的理念,在型号产品的方案、研制、生产、试验等阶段进行计量需求分析、提出计量方案和测量手段,将计量设计与型号产品设计有效结合,在型号研制过程中同时开展计量保证工作等实施方法。通过开展武器系统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的计量保证工作提高型号产品的测量质量和水平,确保型号产品研制、生产、试验、交付全过程的量值统一、数据准确可靠。通过在某些型号中应用本文提出的方法,改进提高了型号产品测量方法,为武器系统飞行试验的成功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产品开发早期基于核心工艺框架的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早期工艺设计理论方法的研究都是以特征信息为基础,不能利用早期阶段粗粒 度、非完备的产品信息.为此,采用关键特性表示粗粒度、非完备的产品信息,提出基于核 心工艺框架的工艺设计方法.核心工艺框架是对满足关键特性要求的工艺计划的抽象,可表 达产品族或零件族中各种变型的核心工艺内容,根据分支和存在规则快速配置工艺计划.基 于核心工艺框架的工艺设计过程包括4个步骤:确定产品族/零件族,检索核心工艺框架, 配置核心工艺和工艺路线设计,有效性规则、原理性规则和定制性规则确保工艺设计的准确 性.最后通过有翼导弹的弹翼主梁的加工工艺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1.绪言。基本假设 结构的工艺性就是它适应于用先进生产方法的程度,所谓先进生产方法是能保证产品高度的质量和最低的成本。结构的工艺性首先是决定于结构—工艺的特点,对铆接结构机身而言,它们的壁钣化以及分解成可以独立进行装配的钣件等即为其结构—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10.
应用分支裁剪和特征结构配置的方法进行了飞行控制律的全局连续设计.以飞机本体动力学系统平衡图为基础,采用连续方法设计前馈控制律,修改平衡图的分支形状,使系统输出跟踪操纵输入指令.应用特征结构配置的方法设计全局调参的纵、横航向解耦反馈控制律,满足飞行品质要求,裁剪非指令运动对应的平衡分支.对开环前馈控制以及闭环反馈控制的控制分叉进行了分析.针对某静不稳定飞机进行控制律设计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不期望分叉得到抑制,飞机稳定飞行范围得以扩展.   相似文献   

11.
卫星对空间目标悬停的轨道动力学与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给出了卫星悬停的轨道动力学模型,然后提出了悬停轨道的一种"持续式"的开路轨道控制策略,即通过在一段时间对轨道实施连续有限推力控制,使得在这段时间内卫星运行在新的悬停轨道上,而非开普勒轨道。最后,以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为目标星,研究了悬停轨道的实施途径,并进行了数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一段时间内对空间目标实施轨道悬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十年来,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的开发和保护,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和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对海洋探测与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洋卫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同步、快速、高频次、长期连续观测等优势,可以经济、方便地对大面积海域实现实时、同步、连续的监测,是认识、研究、开发、利用和管理海洋的重要技  相似文献   

13.
正动物试验为了获取航天飞行对人体的影响资料,确保人进行航天飞行的安全性,在人实施航天飞行前进行了一系列动物飞行试验。最初进行的是亚轨道飞行过载与失重环境适应性飞行试验。图为工作人员正在对小猴进行训练(左图),图中右侧工作人员手中小猴子的体重只有300克,但也需要为它制作一个保障生命的小舱(右图)  相似文献   

14.
<正> 在航天工业中,常常遇到要加工淬火钢工件孔,该零件加工工艺难度较大,我们使用径向多功能刀杆加工淬火钢工件内孔获得了成功。图1是一个淬火钢内孔,材料选用9Cr18,硬度为~(HRC)55—58°,要求不圆度4μm,光洁度为▽8。采用下列工艺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可不受机床原始精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以M40碳纤维为增强材料的方形薄壁梁,在承受弯曲和扭转联合作用下的应变分布;扭转变形的测定;梁的破坏载荷的确定。所测试验数据稳定,说明构件制造工艺可靠,满足产品的强度、刚度要求。该结构已用于实际产品上,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前言随着宇航事业的发展,胶接结构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采用有效的非破坏检验方法来鉴别胶接质量的优劣是非常必要的。使用中,根据对产品的要求,产品的结构特点等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如敲击法,声阻仪法、液晶显示法、激光全息、超声波、X射线照像等。本文叙述的是由薄铝板制成的断面为“(?)”型桁条组成的骨架与同种材料的铝面板用环氧胶胶接而成(如图1),胶接后检  相似文献   

17.
研制出一台150 kV/30 kW高压脉冲电子束焊机,介绍了控制脉冲束流产生的偏压脉冲电源拓扑电路结构及脉冲束流频率、占空比、束流基值、束流峰值的调节控制技术.在0~1 kHz频率范围内,该电源可输出最大幅值200 mA的脉冲电子束束流,且工艺参数调节方便.分别采用脉冲束流与连续束流电子束工艺焊接了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对不同工艺的焊缝形貌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连续束流电子束焊接工艺相比,采用脉冲电子束焊接工艺的焊缝熔深增加,深宽比增大;对于脉冲电子束焊接工艺,占空比给定时,随着束流频率增加,焊接缺陷减少.试验结果表明:脉冲束流频率、占空比是影响焊缝成形的关键工艺参数;脉冲调制方式控制偏压是获得高压脉冲电子束的理想控制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传感器布局对于故障诊断性能的影响,使用键合图方法对系统建模。通过在键合图模型中设置虚拟传感器模拟测点,利用键合图的结构信息和因果关系约束推导出一组解析冗余关系式,即系统残差,通过分析残差、故障及传感器配置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满足故障检测性和隔离性要求的传感器布局方法,在最大限度满足系统诊断性能前提下选择数量最少的传感器配置方案。最后,以同步发电机为例建立键合图传感器布局模型,通过残差推导其结构故障特征矩阵以及传感器特征矩阵,并对所提出的传感器优化布局方法进行验证,得出在参数性故障检测和隔离性能最高前提下的传感器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先验子图检测的失效航天器SLAM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激光雷达的航天器位姿估计技术是当前在轨服务研究热点。针对失效航天器位姿估计,将通用的图优化SLAM技术应用到空间非合作目标的研究中。为解决SLAM算法在动态场景中产生累积误差问题,利用失效航天器自身运动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先验子图检测改进的SLAM算法。在该算法中,通过激光雷达和惯性测量单元分别采集失效航天器及周围环境的点云数据、服务航天器的运动信息,构建出服务场景下航天器的相对位姿图;再采用先验子图检测方法建立不连续的位姿节点间的约束关系;最后用约束信息对位姿图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通用的SLAM算法的位姿估计,该方法减小了累积误差,提高了相对位姿估计精度,可以为后期的导航、控制等在轨任务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太阳系远深距离的探测将是人类下一阶段深空探测活动的主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探测器连续推进动力技术的突破。从描述连续常值推力下太空飞行的施图林格解出发,对其中反映的深远空飞行任务有效载荷比、任务时间、飞行距离等关键参数与发动机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给出了在特定任务时长、特定飞行距离要求下发动机比冲、功率需要满足的条件及其对有效载荷比、最终飞行速度等指标的影响。此外,基于二体轨道动力学对太阳系行星探测的大椭圆转移轨道和转移能量进行了推导,并对连续推力的太阳帆任务方案涉及的关键技术指标做了理论性的计算。这些结论是对深空探测连续推力方案基础理论的归纳,可以为我国未来开展深远空探测活动提供重要的启发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