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15,(5):1-7
介绍了空间机器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在简述我国空间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我国空间站机械臂、嫦娥三号巡视器和嫦娥五号采样机械臂等空间机器人的研制情况。结合我国空间机器人型号研制和技术研发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空间机器人未来发展应关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卫星应用》2015,(2):82
为了顺应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需要,让与航天应用技术有关领导和专家能更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国内外最新卫星应用产业概况和各国卫星应用技术的现状与特点及发展趋势,为我国的应用卫星系统研制、卫星应用产业和卫星应用企业提供有较高参考价值的信息,加强我国空间技术领域内相关单位间的联系与交流,促进我国空间事业的发展,经研究决定组  相似文献   

3.
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对于实现低成本、高可靠、自由进出空间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我国进入空间能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实现助推器回收是运载火箭进行重复使用的核心技术。以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为背景,从运载火箭助推器伞降回收、垂直返回和带翼飞回3种回收方式着手,充分调研了美国、俄罗斯、欧洲在运载火箭助推器回收技术领域开展的几个典型项目的方案特点和研制情况,以及我国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比较其技术难点和应用前景,提出我国发展助推器回收技术的相关建议,为我国发展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提供研究发展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联合国通过的五个外层空间条约中,我国依次加入了《外空条约》、((责任公约》、《登记公约》和《营救协定》。此外,我国政府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签订了众多的双边和多边航天活动协议,对我国开展航天活动时具有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我国航天活动立法提供了部分重要内容和重要的法律渊源。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2007年12月1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进一步显示和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极大地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6.
概述编制我国航天型号管理标准的背景与必要性,介绍国外航天管理标准的状况,分析我国航天型号管理标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航天型号研制的管理实际,研究建立我国航天型号管理标准的目标、标准体系框架和编制标准化项目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7.
结构是运载火箭的"脊梁",主要承担火箭发动机推力传递、燃料贮存等功能,并为有效载荷、控制、测量等系统及单机设备提供安装和保护。对国外运载火箭结构技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未来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发展需求,展望我国下一代运载火箭结构技术发展方向,提出支撑我国下一代运载火箭结构的关键技术,为我国运载火箭结构技术的发展路线探索和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卫星应用》2015,(1):78
为了顺应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需要,让与航天应用技术有关领导和专家能更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国内外最新卫星应用产业概况和各国卫星应用技术的现状与特点及发展趋势,为我国的应用卫星系统研制、卫星应用产业和卫星应用企业提供有较高参考价值的信息,加强我国空间技术领域内相关单位间的联系与交流,促进我国空间事业的发展,经研究决定组建《卫星应用》杂志理事会。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遥测技术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半个世纪 ,我国遥测技术的发展令人骄傲 ,它为我国“两弹一星”等重大试验的成功立下了不朽功勋 ;进入上世纪 90年代以来 ,它在规模、体制、频段等诸多方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新世纪以后 ,面临世界遥测技术发展的挑战和我国航天、导弹及常规兵器新型号试验的新需求 ,我国遥测技术应着重深入研究和重点发展空间数据系统、综合基带设备、低仰角跟踪技术、外弹道测量、多目标综合测量、机载遥测系统、遥外测综合跟踪技术和数字化检前记录等设备和技术。  相似文献   

10.
张平 《中国航天》2014,(1):39-40
举世关注的嫦娥三号是探月工程二期的关键任务,我国首次突破了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月面生存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首次对地外天体软着陆,树立了我国月球探测和航天事业的又一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以美、俄、欧盟以及日本等航天强国的空间对抗发展态势为研究背景,分析当前世界空间对抗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梳理各主要航天强国重点发展的武器装备、积极推进的演示验证项目以及着力打造的技术能力。基于对世界各主要航天强国空间对抗领域关键技术能力的研判和分析,结合我国空间对抗领域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当前在空间应用产品体系、研发方向和水平、产品服务与市场以及技术储备等方面的差距,提出我国空间应用产品领域的发展方向,有效支撑我国空间应用产品建设。  相似文献   

12.
论文根据文献资料,运用比较体育的研究方法,通过美国和日本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优势和特点,借鉴其经验,补充和完善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试对中日美高校体育教育的历史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内容及效果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相应的评论,提出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为我国的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航天高技术总体发展目标和途径出发,分析了开发我国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技术要求。文中探讨了如何进行交会对接控制的可行性论证,概要描述了交会对接的基本飞行过程和控制系统,最后着重介绍了交会对接的制导、导航和控制的基本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现阶段重点培养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遥感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其市场化、产业化趋势日趋显著。然而,遥感技术标准化研究与建设工作远落后于遥感技术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为了适应蓬勃发展的遥感技术及其应用需求,有必要根据当前我国遥感技术现状,从遥感技术全链路关键技术环节出发,推进我国遥感技术标准体系的逐步构建,有序指导我国遥感技术标准化工作,提高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水平和效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天基综合信息网构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阐述了天基综合信息网的定义、组成和特征;介绍了美国和欧洲天基综合信息网的研究情况;提出了我国天基综合信息网的体系架构,其中包含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载人飞船等航天器和临近空间各种飞行器,以及地面系统。分析了该网络的特点和可用的网络协议结构;探讨了该网络的组网结构、网络协议、服务质量(QoS)路由、网络管理、网络安全防护、激光通信和星载处理交换等多项关键技术。依据国情,提出了我国天基综合信息网构想。此构想采用双层(地球静止轨道和低地球轨道)通信卫星星座和导航卫星星座,实现全球全时覆盖空间层航天器、临近空间层飞行器和地面层各种用户终端,通过星间链路、星地链路和地面线路组成一个空天地一体化的全球信息网络。在国外不设地球站的情况下,该网络可实现:国内测控站测控我国全球运行的卫星;国内遥感站实时接收我国全球遥感卫星发送的信息;国内关口站管理我国授权的全球用户站之间的互通信息。最后,提出了开展我国天基综合信息网的可行性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6.
500 tf级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是我国下一代航天主动力,将大幅提升我国航天动力的技术水平,为我国航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发动机采用高压补燃循环系统、泵后摇摆和双推力室方案,具有无毒环保、高性能、高可靠、推力和混合比可调节、使用维护便捷等特点,发动机研制需突破分级启动、健康管理、泵后摇摆、大功率高效涡轮泵、高压大流量高...  相似文献   

17.
制造成熟度及其在我国航天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美国国防部在采办项目管理中使用的制造成熟度(MRL)方法,分析了MRL对提升我国航天制造能力和改进制造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论述了MRL与技术成熟度(TRL)、产品成熟度的关联关系及其主要针对大批量生产的理论局限性;面向我国航天制造类型多样、制造难度大与批产难度高兼具的特点,提出了我国航天MRL等级定义和评价方法;总结了在我国航天领域开展MRL研究,进行试点应用,建立评估规范和制造成熟度提升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结构系统是运载火箭关键系统之一,对运载效率提升具有显著作用。深入研究了国外运载火箭结构系统发展现状,根据我国运载火箭发展需求,结合我国航天发展和基础工业实际情况,从材料、结构形式、制造工艺等方面,提出了我国运载火箭结构系统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关键技术,对提升运载效率和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工程》2016,(6):116-121
在月基对地观测优势和我国现有工程任务能力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月基对地观测的月球基地选址技术流程、选址原则及评价标准。在科学目标和工程任务能力约束下,对影响选址的主要因素,包括月面地形地貌、观测时间、通信能力、能源需求、月球温度环境、兼顾天文观测多重观测体系因素等进行分析,为我国未来月球基地选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08,(1):3-5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为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作出突出贡献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广大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向所有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