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BG     
非寒 《国际太空》2000,(7):9-12
□□随着微型电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 ,地球人造卫星也在向微小卫星的方向发展。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若干大学和实验室正在研制用微小卫星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和科学探测 ,美国军方也在发展军用微小卫星。那么卫星小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称为微小卫星呢 ?现还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 ,只有一个大致的说法。一般说来 ,质量在 1 0 0 kg以下的卫星都可以称为微小卫星 ,当然质量越小就越难制造。因为微小卫星的尺寸小 ,有时也称为纳米卫星。这种卫星一般在靠近地球的轨道上飞行。国外在近期将主要研制 1 0 kg左右的卫星 ,从现在起经 1 0年~ 2 0年 ,我们将能看到…  相似文献   

2.
小卫星越来越小,发射量越来越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现代小卫星出现和兴起,至今已有30来年。小卫星在技术上快速发展,应用领域全面展开,应用效益日益增长,特别是质量在50kg以下的微小卫星。1微小卫星近十年发展概况2017年8月,美国空间市场企业公司(SEI)在第31届小卫星会议上公布了微小卫星2017-2023年的市场预测。根据预测数据,2017-2023年,正常情  相似文献   

3.
微小卫星用微型控制力矩陀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随着技术的发展,微小卫星已经成为一种功能强大的航天器.为了进一步拓展微小卫星的应用领域,提升其任务效益,高敏捷机动能力成为了微小卫星发展的重要方向.控制力矩陀螺(CMG)因其具有高转矩能量比和低重量力矩比,将成为实现微小卫星敏捷机动的重要执行机构.介绍一种新型的可应用于微小卫星的微型CMG,其角动量为0.1 N·m·s.经过实验室测试和环境试验,结果表明该型CMG可满足微小卫星的姿态控制需求.  相似文献   

4.
阳光 《太空探索》2012,(11):18-18
9月13日,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401型运载火箭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代号NRO L-36的一个保密有效载荷和11颗微小卫星。火箭的半人马座上面级上还装有11颗微小卫星部署用的“实用特别技术卫星”实验性立方星分配器。  相似文献   

5.
各国军方对于微小卫星用于军事目的有两种不同意见 :一种是赞成 ,认为微小卫星除费用低外 ,还有军事上的分散性和生存能力强 ,紧急情况时 ,微小卫星能迅速适应战术的要求 ,是可以快速发射的卫星 ;而另一种否定的意见是 ,微小卫星能否完成现在大卫星所承担的任务 ,令人置疑 ,也就是说 ,到目前为止 ,现在的军用卫星大部分仍是大型的 ,它能搭载复杂且高难度技术的有效载荷 ,而微小卫星不能获得完成长期任务所需的充足功率。美国和前苏联都曾利用过许多小卫星来实现其军事目的。小卫星除用于通信外 ,在信号侦察、照相侦察等重大任务上也有相当的…  相似文献   

6.
1 前言 □□发展动能反卫星武器曾经是美国反卫星技术发展的主要战略思路,但激光武器、大功率微波武器和粒子束武器始终处于试验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利用反导技术和微小卫星技术进行了一系列试验,逐渐勾画出反卫星技术的全新发展战略思路与走势.  相似文献   

7.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11,(4):9-11
美国航宇局气候研究卫星发射失败3月4日,轨道科学公司的金牛座XL火箭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美国航宇局用于加深对地球气候系统认识的"光辉"卫星和3颗微小卫  相似文献   

8.
正微小卫星因其质量轻、成本低、体积小、发射灵活等特点,广泛被国际航天界所关注,美、日、欧等卫星强国均制定了微小卫星发展计划。我国自2007年以来成功发射了多颗微小卫星,发展较为迅速,但并不是所有的微小卫星都能按照国际规则履行申报及相关程序。随着技术的发展及创新型应用模式的不断突破,我国微小卫星数量势必成几何级增长趋势,必须提前策划、及早应对由微小卫星快速发展而带来的国内政策法规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微小卫星用频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并对国际组织及典型国家制定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型小卫星技术的成熟,从空间轨道获取新数据的前景吸引越来越多的公司投身微小卫星领域,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利润增长空间也招揽了巨额的投资,使微小卫星产业正呈现一种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的引入,使该领域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商业形态,激发了一场卫星应用和运营模式的革命,加速了微小卫星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活跃度。但由于供应链、产业链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因而还存在很多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微小卫星蓬勃发展,"一箭多星"发射为微小卫星提供了低成本进入太空的机会。伴随着微小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的需求越来越多。2015年9月20日-10月7日,我国共进行了3次"一管多星"发射,共计成功将28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其中,新型液体火箭长征-6以"一管二十星"的方式一举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不仅开创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也打破了由印度保持的亚溯"一箭多星"发射纪录;执行"一箭四星"发射任务的新型固体运载火箭长征-11也成功实现首飞。以"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入轨的吉林-1卫星组星是我国首批自主研制的商业遥感卫星。藉此之际,本刊特推出"新型火箭‘一箭多星'发射与微小卫星发展"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龚燃 《国际太空》2016,(2):41-48
1 美国 2015年,美国共发射了47颗民商用对地观测卫星,除去失效的鸽群-1d'(Flock-1d')卫星,以及还未释放的2颗鸽群-2b和12颗鸽群-2e卫星,目前在轨运行31颗.这31颗卫星中仅有1颗民用卫星,其余30颗均为商用卫星.整体来看,一方面,美国进一步发展新兴商业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另一方面,美国积极研制和部署新一代民用对地观测卫星.此外, 2015年,美国在探索采用商业气象数据方面也有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2.
正波兰在卫星领域的发展相比欧洲几个航天大国起步较晚,并且主要以科学载荷配套和卫星应用为主。2005年,由华沙理工大学抓总的"华沙理工大学卫星"(PW-Sat)正式立项,开启了波兰自主研制航天器的序幕。随着2012年波兰加入欧洲航天局(ESA),2014年成立波兰航天局,并在2012-2014年间完成了3颗自主研制微小卫星的交付发射,该国的航天工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近年来,除了科研院所,波兰的民营航天企业也崭露头角,并很快成为该国微小卫星行业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3.
微小卫星在军事上的应用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军方对于微小卫星用于军事目的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是赞成,认为微小卫星除费用低外,还有军事上的分散性和生存能力强,紧急情况时,微小卫星能迅速适应战术的要求,是可以快速发射的卫星;而另一种否定的意见是,微小卫星能否完成现在大卫星所承担的任务,令人置疑,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现在的军用卫星大部分仍是大型的,它能搭载复杂且高难度技术的有效载荷,而微小卫星不能获得完成长期任务所需的充足功率.  相似文献   

14.
□□美国航宇局 ( NASA)与一些厂商及大学一起实施的“新千年计划”要研制 1种超小型的纳米卫星 ,而且通过这个计划要达到两个目的 :第一是要制造出应用于下一代卫星上的各种新的微小型器件 ;第二是开发新技术 ,使美国公司在国际空间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1 纳米卫星NASA要研制的纳米卫星是一种尺寸不大于生日蛋糕的超小型卫星 ,价格低廉 ,可用于执行科学探测和地球遥感等任务。该星要在美国微小卫星的研制中起带头作用 ,闯出一条新的路子。它设计成可按一定的形式编队飞行 ,形成 1个星座 ,而且卫星之间需要相互交换信息。这种八边形卫…  相似文献   

15.
刘军  韩潮 《空间科学学报》2007,27(4):336-341
研究了变速控制力矩陀螺(VSCMG)作为执行机构的微小卫星多目标快速姿态机动的控制问题.控制力矩陀螺(CMG)可以在不增加功耗、质量和体积的条件下为微小卫星提供独特的控制力矩、角动量和姿态机动能力,这有助于微小卫星变得更加机动灵活.首先建立了以变速控制力矩为执行机构的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模型,采用修正Rodrigues参数描述姿态.在考虑执行机构饱和、机动速率限制、控制带宽限制等情况下,设计了基于Lyapunov理论的非线性姿态反馈控制器.以采用VSCMG为执行机构的某微小卫星为例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卫星在机动中达到了快速和稳定的要求,提出的非线性姿态反馈控制器有很好的鲁棒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正>从当前我国卫星技术的发展来看,低轨遥感卫星的设计寿命要求逐渐从2~3年提高到5~8年,遭受空间碎片撞击的概率大幅提高,空间微小碎片对卫星的累积撞击效应的危害性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在轨飞行15年,其70%的外体遭受到腐蚀,坚固程度下降了约60%,美国的"长期暴露装置"(LDEF)在轨运行了5.75年后回收,地面检测到的撞击坑达34000个,其中85%以上是微小碎片撞击形成的。现对卫星遭受空间碎片的影响及其危害进行分析,为长寿命低轨遥感卫星的空间碎片防护设计提供思路,提高卫星在轨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气浮台的微小卫星姿态控制实时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在研卫星项目任务需求,以单轴气浮台为仿真平台,对单刚体微小卫星的姿态控制问题进行了气浮台实时仿真研究.介绍了微小卫星仿真气浮台系统的硬件组成,论述了仿真系统软件实现的机制,分析了姿态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根据任务要求,对微小卫星三轴正常姿态稳定控制,大角度机动姿态控制模式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姿态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能够满足任务要求,从而验证了姿态控制系统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国际上掀起了以"立方星"为代表的微小型卫星研究应用热潮,产生了大量的微小卫星发射需求。来自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印度的航天机构,利用其现役运载火箭以搭载发射或一箭多星模式完成了多颗微小卫星的发射服务。但主流的现役火箭这种"大火箭发小卫星"模式所固有的局限性,使其无法全面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多国的航天机构和企业开始面向微小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研制新型专用火箭。  相似文献   

19.
空间扫描     
美国成功发射国家侦察局的卫星2007年12月10日,一枚宇宙神-5火箭成功发射国家侦察局的一颗秘密卫星,这颗秘密卫星名为NROL-24。火箭发射几小时后,联合发射联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但是没有透露此次任务的详细信息。分析人士推测这个有效载荷可能是一颗工作在高椭圆轨道的通信卫星,它将向地面中继其他侦察卫星的数据。这是宇宙神-5火箭2007年的第4次发射。美国将研发微小卫星星簇保护大型在轨航天器2007年12月6日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向潜在竞标商介绍了名为“微小、独立、协作航天器”(TICS)概念的卫星星簇初始设计合同。在TI…  相似文献   

20.
天史 《国际太空》2002,(10):10-12
□□南非曾于1999年2月23日用美国德尔他-2火箭搭载发射了SUNSAT-1立体测绘卫星,主星是美国空军的ARGOS (2 500kg) 卫星,另一颗搭载卫星是丹麦的微小卫星ORSTED。SUNSAT-1是1颗微小卫星,星上遥感器是1台高分辨率成像仪(HRI)。卫星在轨运行2年,于2001年2月1月终止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