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化学分析,表征出SiC纤维的先驱体——聚碳硅烷分子的结构基团及其含量,从而计算出聚碳硅烷分子的支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以未经水洗、干燥处理的聚二甲基硅烷粗产物为原料,常压裂解合成聚碳硅烷(PCS),通过FTIR、GPC和TGA对PCS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测试结果与"Yajima法"制备的聚碳硅烷"PC-470"相近。与"Yajima法"相比较,PCS合成工艺简单、合成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少,适宜于产业化放大生产。  相似文献   

3.
以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通过改变其与先驱体聚碳硅烷(PCS)的配比,研究了PCS体系的交联性质。结果表明:DVB在该体系中具有交联剂和溶剂双重作用,降低DVB的配比,可以提高陶瓷产率,DVB的配比以0.4为宜;为减少体系中的DVB,添加了PCS的良性溶剂四氢呋喃,使陶瓷产率达到了76%。结构研究还发现,该体系交联反应主要以DVB自交联形式进行,DVB与PCS之间的硅氢化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配比的二乙烯基苯(DVB)/聚碳硅烷(PCS)热交联对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通过加热的方法调节体系粘度,满足了降低DVB配比条件下的交联工艺要求。结果表明:交联中适当地降低DVB配比,可增加交联产物的致密化程度,从而增加SiC陶瓷的致密化程度,有利于陶瓷显微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聚碳硅烷PC—P是制备力学性能优异的低电阻率碳化硅纤维的先驱体。利用IR、TG、凝胶含量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聚碳硅烷PC—P不熔化纤维的热解过程。研究表明,聚碳硅烷PC—P不熔化纤维高温热解过程与PCS不熔化纤维类似,但在300℃左右存在明显的自交联现象,使PC—P不熔化纤维的凝胶含量迅速增加,这是PC—P纤维在不熔化程度较低情况下能够通过高温烧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聚二甲基硅烷(PDMS)为原料,在高压釜内反应制备了聚碳硅烷(PCS)先驱体,并以软化点、元素分析、IR、GPC、NMR、TG-DTG-DTA、XRD等方法对其组成、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推测了PCS的大致结构模型。研究表明:PCS数均分子量约1590,实验式为SiC1.87H7.13O0.03,PCS分子包含Si-CH3、Si-CH2-Si、Si-H组成的SiC4、SiC3H等结构单元,由NMR知其C-H/Si-H值为8.84,SiC3H/SiC4为0.51。热分析表明,在N2气氛中1200℃裂解后,陶瓷收率为78.9%。XRD分析表明,在N2中1250℃裂解后转化为β-SiC,晶粒尺寸约3.75nm。  相似文献   

7.
采用将聚二甲基硅烷与聚氯乙烯共裂解合成制备了Si-C-O纤维先驱体聚合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表明反应体系中聚氯乙烯含量较高时,生成的先驱体聚合物既有聚碳硅烷的结构特征,又具有-CH=CH-共轭结构特征的-(SiCH3H-CH2)n(CH=CH)m-共聚物。先驱体聚合物经熔融纺丝及NO2不熔化处理,高温烧成制得低电阻率Si-C-O(电阻率小于10^0Ω.cm),而通过聚碳硅烷制得的SiC纤维电阻率为10^6Ω.cm。结果表明能够从聚二甲基硅烷与聚氯乙烯共裂解出发制备低电阻率Si-C-O纤维。  相似文献   

8.
钛粉在裂解聚碳硅烷制备陶瓷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Ti粉为活性填料,研究了Ti粉对聚碳硅烷裂解反应及先驱体转化法制备的块体复相陶瓷的性能的影响,并表征了其晶相组成,结果表明,Ti粉可促进PCS的裂解反 ,增加先驱体的陶瓷产率,能降低先驱体在裂解过程中的线性收缩率和气孔率,提高陶瓷材料性能。  相似文献   

9.
先驱体交联处理是SiC陶瓷纤维制备过程中的主要步骤。为了更好地促进交联技术的发展,本文详细综述了先驱体法制备了SiC陶瓷纤维过程中聚碳硅烷纤维的交联方式,比较了各种交联方式的优缺点,指出了各种交联方式的适用范围,为交联方式的选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小分子硅烷与四丁氧基钛及聚硼硅氧烷共热解制得了聚钛碳硅烷,并由此制得了含钛碳化硅纤维。对聚钛碳硅烷的合成、结构及性能作了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纯度的氮气为保护性气氛,采用差热法和红外光谱法研究微量氧对聚碳硅烷裂解的影响,并讨论了在有微量氧的气氛下,不同裂解条件对陶瓷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可以与聚碳硅烷起氧化反应,形成含氧基团,使裂解产物增重。合理地控制气氛流量、升温速率、试样量等裂解工艺条件,可有效地抑制氧对聚碳硅烷裂解的影响。当升温速率为30℃/min、氮气流量为80mL/min时,气氛中微量氧的氧化程度降至最低,试样的陶瓷产率接近于实际值。  相似文献   

12.
碳化硅纤维的制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用聚碳硅烷与几种高聚物的共混物经高温处理制备碳化硅纤维的研究。发现聚碳硅烷与合适的高聚物如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共混后,可以提高聚碳硅烷的强度、可纺性以及所得碳化硅纤维的强度,也可以改变碳化硅纤维的表面性能,文中对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共混是对聚碳硅烷和碳化硅纤维进行改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TG-DTA和动力学计算方法对聚碳硅烷纤维在空气中的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熔化工艺条件对纤维增重及其不熔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CS纤维的氧化反应不是简单的一级反应,随着升温速率的加快,反应急剧放热,并引起进一步的化学反应,导致反应机理发生改变。升高温度或延长时间均有利于纤维的不熔化。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聚碳硅烷(PCS)纤维γ-ray辐射交联的不熔化效果,利用IR、TG分析了交联机理,结果表明,PCS纤维在空气、N2、He气氛下辐射13.8MGy时均已实现熔化,三者中以空气气氛下交联程度最高,N2、He气氛下辐照的PCS纤维的氧含量较低,在N2、He气氛下,Si-H及部分Si-CH3辐照产生自由基交联,形成了Si-CH2-Si的桥联结构,而在空气气氛下,氧参与交联还形成了Si-O-Si的桥连结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用未经分馏的甲基氯硅烷混合单体作原料合成聚碳硅烷进行了研究。由混合单体合成聚硅烷时可得到一种可溶于二甲苯的聚硅烷。该可溶性聚硅烷经高温裂解或高温蒸馏后均可制得聚碳硅烷。本文还研究了可溶性聚硅烷及聚碳硅烷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它们作为碳化硅陶瓷先躯体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聚碳硅烷是以硅碳键为主链的有机硅聚合物。它在非氧化性的气氛中经高温处理可转变成碳化硅,是制备连续碳化硅纤维及其他碳化硅材料的先驱体。本文对聚碳硅烷的合成方法,结构性能及其应用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聚碳硅烷溶液的流体力学参数与分子量的关系以及比浓黏度与浓度的关系,得到了聚碳硅烷的分子结构信息。结果表明,聚碳硅烷绝对重均分子量Mw为1.098×104 g/mol,分子量分布MWD为6.7,第二维利系数A2为1.57×10-3 cm3·mol/g2,Huggins常数k’为1.85,流体力学半径与分子量间的标度指数b为0.21。在室温条件下,良溶剂四氢呋喃稀溶液中,聚碳硅烷链段空间分布较为紧密,分子链为非线型结构。  相似文献   

18.
利用TG-DTA和动力学计算方法对聚碳硅烷纤维在空气中的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熔化工艺条件对纤维增重及其不熔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碳化硅(SiC)纤维中引进金属元素钛,可以制得性能优异的含钛碳化硅(Si_Ti-C-O)纤维。该纤维是由聚碳硅烷(PC)与Ti(OBu)_4加热反应制得先驱体——含钛聚碳硅烷(PTC),经纺丝、高温烧结而成。该纤维抗拉强度可达1.6~2.0GPa,抗拉模量150GPa。与SiC纤维相比,Si-Ti-C-O纤维具有更好的高温氧化性及与金属复合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聚碳硅烷粉尘作业安全,避免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本文按照相应国家测试标准,采用标准测试仪器,对聚碳硅烷粉尘的最小点火能、最低着火温度、爆炸下限浓度3个火灾爆炸特性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聚碳硅烷粉尘最小点火能1. 5 mJEmin2 mJ,最低着火温度MIT=320℃,爆炸下限浓度12 g/m3Cmin13 g/m3。结合常见涉爆粉尘火灾爆炸特性参数范围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聚碳硅烷粉尘最低着火温度和最小点火能均较低、爆炸下限浓度也小,说明该粉尘极易被引爆,安全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