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唐伯昶 《航天器工程》1994,3(3):68-68,F003
我国的新型返回式遥感卫星,继1992年8月第一次发射获得成功,今年7月又发射了第二颗星,飞行试验再次取得圆满成功。卫星由13个分系统组成,即有效载荷、结构、控制(包括姿控和轨控)、程控、跟踪、遥控、遥测、天线、供配电、热控、压控、回收、搭载分系统。卫星由仪器舱和返回舱两大舱段组成。其中仪器舱由密封舱和服务舱组成,返回舱由回收舱和制动舱组成。该星于1993年初开始结构件生产和设备齐套,7月份开始总装,1994年1月卫星总装完毕。2~3月进行卫星电测试,4月完成整星振动试验,5月初完成北京的工作,赴发射  相似文献   

2.
1992年8月25日,我国又成功地回收了一颗返回式卫星,该星是8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卫星在轨运行16天,工作正常,顺利返回。这是我国继1975年11月26日第一颗返回式卫星获得成功后发射的第13颗返回式卫星,继续保持了100%的回收成功率。 这颗卫星属我国第二代返回式卫星。它基于我国以往发射的返回式卫星的基础上,首次采用了新开发的近地轨道控制技术,在卫星结构、星上探测有效载荷、卫星的姿态和轨道控制、星体二次分离、星体留轨再用试验和返回回收等方面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与我国以往发射的返回式卫星相比,其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卫星的探测精度、可靠性和灵活性有了进一步提高,获取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3.
8月22日,我国第一颗业务气象卫星风云一号C星正式交付中国气象局使用。该星今年5月10日发射升空。在轨测试表明,卫星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至今未出现故障,工作状态良  相似文献   

4.
据欧空局网站2012年6月14日报道,第二批两颗"伽利略-在轨验证星"已经完成真空与太空极端温度试验,预计将于2012年9月28日发射升空。这两颗卫星与2011年10月21日发射的第一批两颗"伽利略-在轨验证星"几乎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5.
项目进展     
<正>高分四号卫星多项试验完成宿东李响近日,高分四号卫星正样整星力学试验及星箭对接分离试验圆满完成,为试验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高分四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地球静止轨道中高分辨率光学成像遥感卫星,也是新研制的高轨遥感卫星平台的首发星。此次试验圆满完成标志着高分四号卫星距离卫星顺利出厂、成功发射的目标又近了一步。高分八号卫星发射成功陈立2015年6月26日14点22分,高分八号卫星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6.
2008年10月2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新建的航天发射工位用长征-4B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六号03组2颗空间环境探测卫星送入太空。实践六号03组A星和B星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和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研制生产,卫星上的空间环境探测系统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为主研制。设计寿命均为2年以上,主要替代2006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的实践六号02组卫星,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03,(11):9-9
本刊讯北京时间11月3日15时2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D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这是我国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连续进行的第三次航天发射。此前,我国于10月15日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飞船;10月21日成功发射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和中国创新1号小卫星。有关方面负责人指出,这样高密度的航天发射,在我国航天史上从未有过。这表明我国航天发射水平与运载火箭及航天器研制能力日益增强。这次发射升空的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18颗返回式卫星。与以往的返回式卫星相比,这颗卫星整体性能有较大改…  相似文献   

8.
第17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回收本刊讯11月4日,我国第17颗返回式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在四川省遂宁地区安全着陆并成功回收。这颗卫星是10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按照预定的工作程序,卫星在距地200多公里的近地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工程》2009,(6):26-26
据中国航天网2009年9月29日报道,截至9月19日,资源一号02B星在轨运行两周年,已达到设计寿命,目前开始超期服役。资源一号02B星于2007年9月19日发射入轨工作。该卫星是继资源一号01星和02星后第三颗中国与巴西合作的卫星,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10月7日12点13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1组"吉林一号"商业卫星发射升空,送入高度为65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遥感应用领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本次发射入轨的卫星组星包括1颗光学遥感卫  相似文献   

11.
发射短讯     
《航天器工程》2009,18(6):146-147
我国实践-11卫星发射升空 2009年11月12日10时4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C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11号01星送入太空。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研制生产,主要用于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工程》2011,20(6):112-112
2011年10月21日,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首批2颗在轨试验卫星(Gallleo—IOV)由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04,(9):6-6
8月29日15时5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约9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发射的第19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据有关部门介绍,这颗卫星将在太空预定轨道上运行若干天后返回地面。卫星运行期间,主要进行空间科学研究、国土普查和地图测绘等任务。用于发射卫星的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78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连续36次发射成功。卫星在轨运…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时间2015年7月25日20时2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经过约3.5h飞行后,"远征一号"上面级将2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覆盖的建设目标迈出坚实一步。此次发射的2颗卫星,均为地球中圆轨道卫星,也是中国发射的第18、19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入  相似文献   

15.
1990年7月16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新一代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二号E首次发射试验成功,将一颗澳星-B的模拟星和巴基斯坦搭载星BADR—A送入轨道。它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设计和制造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大大增强了我国低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使长征系列火箭可以发射世界上大部分商业卫星。这种火箭1992年又为澳大利亚发射了两颗由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澳星-B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16.
风云 《卫星应用》2004,12(4):9-9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19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2004年8月29日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太空按计划运行27天后,于北京时间9月25日7时55分成功返回地面。  相似文献   

17.
执行为期9天的STS-52飞行任务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于1992年10月22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次飞行的两项主要任务是发射意大利建造的激光地球动力学卫星-2(Lageos-2)和利用美国微重力有效载荷(USMP-1)装置做3次试验。此外,机组人员还进行了大量其它试验,大多数是有关医学方面的。 Lageos-2于10月23日被部署到296×302公里的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18.
业界动态     
中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实践九号A/B卫星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4日11时2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实践九号A/B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实践九号A/B卫星是中国民用新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的首发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航天东  相似文献   

19.
1988年12月2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着5名宇航员及一颗价值5亿美元的曲棍球(Lacrosse)军用雷达侦察卫星,从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在成功地释放了曲棍球卫星并进行了若干项飞行试验之后,亚特兰蒂斯号于12月6日在爱德华空军基地安全降落。  相似文献   

20.
刘春保 《中国航天》2007,(4):15-19,22
1982年10月俄罗斯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发射了第1颗卫星,1996年1月完成24颗卫星的组网并投入运行,历时14年,耗资30多亿美元,共发射了70多颗卫星。自1996年到2006年底,仅进行8次、共23颗卫星的补网发射活动。到目前为止,GLONASS系统已经发射了105颗卫星,2000年以前发射的卫星已全部失效,无法提供服务。截止到2007年2月底,在轨运行的GLONASS卫星共有19颗(其中6颗卫星暂时停止服务),2006年12月25日发射的3颗GLONASS-M卫星正在进行在轨调试,预计将很快投入运行服务。2001年8月20日,俄罗斯政府批准了GLONASS系统2002~2011年发展计划。2005年7月14日普京政府批准了俄航天局提出的《2006~2015年航天发展规划》,其中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的发展成为该规划的重点。按目前的计划,俄罗斯将于2007年使GLONASS系统星座的卫星数量恢复到18颗,2010年恢复到24颗的满星座状态,提供独立的全球卫星导航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