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面向21世纪的中国航天运载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中国航天运载技术的现状 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的航天运载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长征系列火箭已具有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多种轨道有效载荷的运载能力,入轨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系列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覆盖0.3~9.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1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到6.1吨。 值得指出的是,80年代后期研制的长征二号E捆绑式火箭是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发展的一大飞跃,使我国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9.5吨,为我国实现载人航天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9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2.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姿聊 《中国航天》2003,(10):46-49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用自行研制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我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自制人造卫星的国家。卫星的重量比前4个国家发射的首颗人造卫星重量之和还多。这表明,当时我国的运载火箭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至今,我国已经发射成功的长征系列火箭有14种,完成了飞行试验前的全部研制工作、只待飞行验证的还有2种。在这些火箭中,主要用于低地球轨道发射的有6种(长征1、2、2C、2D、2E和2F):主要用于中轨道(如太阳同步轨道)发射的有4种(长征1D、2C/SD、4A和4B):主要用于高轨道(如地球静止转移轨道)发射的有4种(长征3、3A、3B和3C)。对应这三种典型轨道的运载能力为:低地轨道0.2—8.0吨,太阳同步轨道为0.4~2.8吨,静地转移轨道为1.5~5.1吨。长征系列火箭的运载能力基本覆盖了低、中、高地球轨道不同航天器的发射需要。  相似文献   

3.
从失败到成功——不断完善的长征火箭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随着长征二号丙改火箭又一次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两颗铱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的长征火箭完成了第50次发射卫星的任务。28年来的50次发射,总成功率只达到了88%,而在同期,前苏联...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我国于5月1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一枚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和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轨道高度为87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当日上午9时33分,伴随着雷鸣般的轰响,长征四号乙火箭托举着我国自行研制的两颗卫星拔地而起。火...  相似文献   

5.
序言航天飞机由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轨道级、推进剂氢/氧外贮箱和两个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组成。它有三台液体火箭主发动机、轨道机动系统和一个货舱。该舱长18.3米米,直径4.6米,可负载29.5吨。航天飞机发射时,两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和轨道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同时燃烧。当飞行高度到达约50公里时,固体火箭助推器与飞行器分离,以后从海洋中回收。在轨道级进入轨道以前拋下外贮箱,然后利用轨道机动系统达到所要求的轨道。轨道级及其乘员和载荷将留在轨道上执行任务,一般在轨道上停留约七天,需要时,可以延至30天。当任务完成后,轨道级  相似文献   

6.
裴燕 《中国航天》2004,(4):8-9,14
2003年12月30日,长二丙SM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双星”探测计划中的第一颗卫星——探测1号准确送入轨道。至此,长二丙火箭系列创下了连续22次发射成功的记录。目前,它是我国运载火箭中发射次数最多、成功次数最多、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火箭系列(据统计共发射28颗卫星,其中13颗外星)。  相似文献   

7.
H-2火箭发射成功工程试验卫星6半途而废因一个小小的活塞阀出现故障,日本耗资6亿多美元的工程试验卫星6在由H-2火箭成功发射到静地转移轨道后,却无法进入预定的静地轨道,从而成了一堆空间垃圾。这是继70年代末由N-1火箭发射的一颗ECS静地轨道通信试验...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运载火箭发射要求也呈现多样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经历三步跨越式发展,目前已经全面建成。CZ-3A系列火箭承担了北斗工程全部发射任务,该工程对火箭倾斜同步转移轨道(IGTO)、中圆转移轨道(MT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新类型轨道要求。介绍了该类轨道特点,讨论了火箭发射方案、发射轨道设计及高空风双向补偿方法。实际飞行考核充分证明了发射轨道设计的正确性,设计方法确保了北斗工程全部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为北斗工程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长征三号安全可靠性又有提高本刊讯据了解,去年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中星七号卫星时,火箭发动机提前关机,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的事故原因已查明。长征三号火箭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其有效性已通过地面试验的验证。这说明我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安全可靠性方面...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一代中型高轨运载火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一代火箭CZ-5、CZ-6和CZ-7陆续首飞成功,拉开了我国运载火箭更新换代的序幕。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CZ-7于2016年6月和2017年4月圆满完成了两次飞行任务,为中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CZ-7火箭基础上,增加CZ-3A氢氧三子级,在海南文昌发射GTO轨道卫星,运载能力不低于7.0t,可快速形成更新换代能力,填补我国GTO轨道该吨位的运载能力的空白。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运载火箭的竞争力,对标国际先进水平,针对新一代中型高轨运载火箭开展构型优化研究,以提高火箭性能,降低火箭成本,提升火箭的使用维护性能,满足后续GTO发射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11.
1990年7月16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新一代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二号E首次发射试验成功,将一颗澳星-B的模拟星和巴基斯坦搭载星BADR—A送入轨道。它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设计和制造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大大增强了我国低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使长征系列火箭可以发射世界上大部分商业卫星。这种火箭1992年又为澳大利亚发射了两颗由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澳星-B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12.
日本H-2A火箭2月4日顺利升空,火箭发射本身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标志着日本向世界商业卫星发射市场迈进了一步。但是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的官员说,在火箭发射9小时后其上携带的两颗试验卫星中的一颗没有进入预定的轨道,这颗卫星名为大气再入系统验证星(DASH),其设计是用来测量火箭再人大气所产生的高温对火箭本身的影响。而另外一颗卫星任务验证星-1已经进入其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07,(9):44-45
俄罗斯研究人员称,采用现有的等离子体推力器技术可使联盟2-1b火箭的静地轨道有效载荷能力成倍提高。目前萨马拉中心的联盟2火箭采用弗雷盖特上面级时可将1吨重的有效载荷送入静地轨道,但应用力学与电动力学研究所(R1AME)研究人员认定,通过用火炬试验设计局的氙燃料霍尔效应推力器对上面级进行改进,该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时可用180天时间把2280公斤的卫星送人静地轨道。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1999,(1):3-3
本刊讯:长征火箭第55次飞行又获成功。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于去年12月19日传出喜讯,我国长二丙改进型火箭在当日19时39分,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再次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铱星准确地送入预定轨道,为中国航天1998年全年的6次发射画上圆满的句号。来自西安卫星...  相似文献   

15.
王辉  张宇 《航天控制》2012,30(3):7-11
为了提高火箭的入轨精度和轨道适应能力,我国在新一代运载火箭末级中采用了迭代制导技术,俯仰、偏航程序角根据火箭运动状态和目标轨道参数实时变化,目前工程设计中仍按照固定程序角方式开展稳定性分析。本文推导出迭代制导程序角与火箭速度、位置之间的线性关系式,在国内首次提出了迭代制导情况下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并以新一代运载火箭为例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此分析方法正确、可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12月22日7时51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飞冲天,成功将"虹云"工程首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十一号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家族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也是目前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固体型号,使用灵活,可实现多发连续高密度发射。自2015年9月首飞至今,"长征"十一号火箭已连续5次取得圆满成功,体现了高性能和高可靠性。此次发射是该型火箭首次执行1000km以上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6月12日凌晨1点15分,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又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第六次成功地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两颗铱星送入高度为630公里、倾角为86.4度的近地圆轨道。这是中国长征运载火箭的第57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从199...  相似文献   

18.
1998年3月26日凌晨,随长二丙SD火箭将两颗铱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系列火箭实施了第50次发射。在长征火箭50次飞行历程中,开拓国际市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19.
费雅佳 《中国航天》2000,(11):23-25
三、从三代替代火箭到阿里安1火箭 1959年3月,美国航宇局提出愿为其它国家的科学家发射用于进行空间研究的科学仪器和设备。英国与美国合作研制的羚羊(ARIEL)1卫星1962年4月26日由美国的雷神-德尔它火箭发射,成为美国为其它国家发射的第一颗卫星。1964年12月15日,意大利用侦察兵火箭(SCOUT,全称为固体控制轨道应用试验)发射了第一颗完全由欧洲制造的卫星圣马可(SAN MARCO)1。 辛康系列卫星证明了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实用价值。1965年,美国将晨鸟通信卫星送入了地球静止轨道。该卫星拥有240条话路,在太平洋上空提供服务。到…  相似文献   

20.
8月18日17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这是长征火箭的第145次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