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凤建广  钱卫平  赵华 《宇航学报》2010,31(10):2374-2380
飞行器旋转飞行时,采用分集多天线方式,可以实现信号的全向接收和向地转发。由于飞行器的转动,测量会引入微多普勒效应作用,受工作天线变换影响,接收测速信号(多普勒频率)会阶跃变化,在锁相环的作用下又引入响应误差。为实现高精度测量必须从测量信号中处理出所需的飞行器中心运动信息。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并推导了四天线分集式双程应答多普勒测速方程,分析了该模式下理想及测速回路(锁相环)响应信号的特点,提出了分集式测速信号处理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滤除锁相环响应误差、分离微多普勒频率,得出高精度中心速度测元。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标飞行异常情形下遥测伺服设备记忆跟踪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记忆跟踪算法。该算法利用卡尔曼滤波减小测量数据失真引入的初始误差,并对滤波后速度和加速度值进行记忆外推。外推数据采用Neville插值,保证记忆跟踪时天线能够平滑运行。仿真结果显示,飞行器飞行异常情形下该算法跟踪角度均方根误差较现有的记忆跟踪算法平均减小39%。  相似文献   

3.
高超声速飞行器鲁棒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尉建利  于云峰  闫杰 《宇航学报》2008,29(5):1526-1530
针对冲压推进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高度和飞行马赫数跨度范围大,飞行环境非常复杂 ,而其飞行过程中各种复杂的力学过程不可能完全精确地考虑在用于控制设计的飞行器控制 模型中,且飞行过程中往往又会受到各种事先无法完全预知的扰动,采用μ分析方法 设计了高超声速飞行器鲁棒控制系统,设计结果表明μ分析方法可以较理想的解决高超 声速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在多种不确定因素情况下的建模误差难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巡航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系统特征及各项参数时变、对控制系统强非线性的情况,设计了一种以反步法为基础的误差逼近鲁棒非线性系统。首先,对巡航飞行器建立6-DOF非线性模型,根据反馈线性理论,将系统转化为含有误差项的严格反馈MIMO系统。其次,利用Backstepping设计控制律和误差逼近律,在虚拟控制律设计中引入动态面法来避免多重微分运算,以解决"项数膨胀"问题。最后,运用Lyapunov稳定性定理证明了闭环系统有界且跟踪误差指数收敛于零的一个邻域内。通过飞行器飞行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在外界未知干扰下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飞行器被控对象的特性,针对被控对象的特性对设计过程、设计方法和控制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详细推导了几种常用控制结构的利弊,再针对飞行器飞行特点设计使用了三回路控制结构。在飞行过程中会出现静中立稳定和静不稳定的问题,文中所用的控制结构很好地解决了飞行过程中静不稳定问题,消除了常值舵机零位误差的影响,稳态传递系数不受气动参数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用H∞滤波估计飞行器视觉导航参数.由安装在飞行器上的摄像机获取地面图像,结合飞行器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构成了一个非线性Kal-man滤波模型.针对非线性模型线性化引入误差以及随机噪声建模不准确的问题,设计了H∞滤波器对组合系统进行滤波估计,并与推广Kalman滤波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H∞滤波的性能优于推广卡尔曼滤波.  相似文献   

7.
在临近空间飞行器飞行试验任务中,运载器与飞行器之间的分离多数在临近空间发生。飞行器与箭体之间的气动特性,对分离过程的安全性有重要影响。然而,分离过程的动态特性和飞行器外形的复杂性给气动特性的正确预测造成了巨大困难,地面试验也很难验证。为此,发展了Monte Carlo打靶分析方法,在误差带宽内随机生成气动特性,通过增大气动特性的覆盖性,大大提高了气动特性对分离过程的安全性影响评估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两者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空天结合技术成为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组合动力运载器是结合了航空与航天技术特点的飞行器,具有水平起降、可重复使用功能,能够在稠密大气层、临近空间、轨道空间自由往返飞行.组合动力运载器一般以组合动力发动机为动力源,主要分为单级入轨飞行器与两级入轨飞行器,具备廉价、安全、便...  相似文献   

9.
汪庆  王永 《航天控制》2011,29(3):60-64,68
针对传统自适应控制在飞行器作动器具有幅值饱和与速率饱和的情况下难以实现良好飞行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与伪控制隔离的飞行器抗饱和自适应控制方法.首先根据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理论,结合动态逆与神经网络自适应方法,分析了系统的模型跟踪误差动力特征,并考虑飞行器具有参数不确定和未建模误差等动态逆误差,设计了在线神经网...  相似文献   

10.
针对星载网状可展开天线因展开臂、展开关节等产生的误差链和地面电性能不可测试等问题,开展误差链对天线电性能的影响分析。引入位置姿态转换矩阵建立误差链传递模型,将此误差模型引入到天线辐射场分析模型,并建立各误差环节对天线电性能的机电耦合模型,通过数值方法得到固定误差和不定误差与天线平均功率方向图的关系,以及角度误差与天线最大增益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角度误差对误差链有明显的放大作用,相比于位置误差对电性能的影响较大,角度误差与最大增益有均匀或突变等不同程度的单调递减关系,因此在天线设计与安装中应着重关注和调整各安装位置的角度误差。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的无人机运动目标测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无人机对运动目标的测速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机载光电侦察平台的目标测速算法。建立包括飞机速度、飞机姿态角速率、摄像机指向角速率等15个变量的测速数学模型,并分析测速误差的形成,推导了误差计算公式。仿真结果表明,在无人机目标测速过程中,角速率测量误差对目标测速精度影响较大,尤其是飞机的俯仰角速率误差、横滚角速率误差、摄像机的高低角速率误差对测速精度的影响更为明显,这为提高目标测速精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磁窗天线增强等离子体鞘套透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飞行器以高超声速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周围形成的等离子体鞘套将影响电磁波的传播特性,严重时传输完全中断(黑障).外加强磁场可以形成“磁窗”,有效地增强右旋圆极化电磁波在等离子体鞘套中传播时的透波特性,但是在产生磁窗过程中(例如使用超导产生磁窗)有一系列的问题如磁体的重量和复杂性等需要克服.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天线和强永磁体一体化综合设计的新思路——磁窗天线.设计出一种圆极化GPS天线,它的表面贴片为对磁场影响很小的镀铜片,接地板为稀土永磁体NdFeB(钕铁硼),永磁体同时也做为强磁场的发生装置.分析了圆极化GPS天线的性能和周围磁感应强度的分布,估算了磁窗天线减缓通信中断的效果,在所研究的情况下,使用磁窗天线可以显著地提高等离子体鞘套的透波特性.  相似文献   

13.
知识资料窗     
飞行器天线飞行器天线就是飞行器上用来辐射和接收无线电波的装置。分类飞行器天线可按工作原理、用途、工作波段、飞行器和使用范围等进行分类。根据用途分为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和收发天线。按飞行器分为航天器天线、导弹天线和飞机天线。根据使用的频率范围分为长波、中波、短波和超短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新的将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与动态逆控制组合的鲁棒自适应的控制方法,用于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再入阶段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用内外环动态逆控制将非线性飞行器对象近似解耦成不确定的3通道一阶线性系统,将所有不确定性转化为匹配的逆误差;由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给出动态逆的输入信号,消除逆误差的影响,保证对制导指令的鲁棒跟踪。某高超声速飞行器临近空间再入的六自由度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有较好的鲁棒性和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5.
王亮  刘向东  盛永智  丛炳龙 《宇航学报》2013,34(8):1091-1099
针对巡航飞行器非线性模型具有快时变、强耦合和高度非线性的特点,在考虑飞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气动参数以及大气密度不确定性情况下,提出了一种高精确、强鲁棒控制方法。通过将扰动观测器与指数时变滑模控制方法结合,构造了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巡航飞行器指数时变滑模控制设计方法,并利用Lyapunov理论分析了采用该控制律后整个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采用边界层方法来处理滑模抖振问题时所引入跟踪稳态误差,提高系统控制精度。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从测量原理上分析了航天器自旋对地基无线电测轨数据的影响,提出了测距和多普勒测速自旋影响修正方法,该方法也可用于估算航天器天线安装位置与自旋轴的距离。利用修正方法对嫦娥二号地月转移飞行段的地基测距与多普勒测速数据进行处理,解算的嫦娥二号天线安装位置精度在厘米量级。使用修正后的测距和多普勒测速数据,并融合时延与时延率测量数据,进行定轨计算,结果表明,使用修正后的测轨数据对事后定轨计算有近50m的精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着陆雷达作为深空探测平台核心载荷设备,其测距测速精度是探测任务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着陆区域内的目标回波特性的未知以及星载平台的处理芯片在仿真时具有局限性,不能充分验证着陆雷达的测距测速精度。提出在MATLAB环境下建立信号处理仿真模型,将多种目标回波信号引入仿真模型,与信号处理器硬件处理进行逐级比对,纠正测距测速精度误差,同时还可定位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出现问题的环节。经实验验证,着陆雷达信号与数据处理测距测速精度误差可控制在0.5 dB内,优于0.5 dB的误差表明着陆雷达的测距测速功能得到充分的验证和精确的校准。  相似文献   

18.
当高速飞行器处于失稳失控等紧急情况时,现有航天器测控方法可能面临地面站天线无法及时跟踪和对准飞行器的问题,这将导致测控通信链路的中断,无法传输紧急的安控遥控指令。为了在飞行器失稳失控、非视距通信时与地面站维持通信,提出将短波通信应用于高速飞行器测控通信系统的应急通信,并进行非视距短波通信的飞行试验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在试验中,地面站发射7 MHz的短波信号,高速飞行器内部安装的交流磁场计用于接收短波信号,获得了短波的磁场强度与飞行环境的本底噪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飞行器海拔的增加,磁场强度减小,高速飞行器始终能在非视距和天线不对准的情况下接收到短波信号,证实了短波应用于高速飞行器应急通信的可行性。试验是进一步验证高速飞行器在远距离、超视距以及拒止环境下应急通信的技术基础,同时,也为高速飞行器短波通信系统的研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固体运载器飞试数据的风场辨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飞行测量数据辨识飞行器主动段飞行过程中真实风场环境是运载飞行器分析与设计中一项必要而具有难度的工作。本文基于固体运载飞行器主发动机工作段各项可测量飞行试验数据,给出了测量数据处理和风场辨识方法,并通过某固体运载飞行器的测量数据应用并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太阳能飞行器能源昼夜闭环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能量为核心,建立太阳能飞行器的获能模型;通过对太阳能飞行器飞行剖面特点的分析,设计飞行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飞行方案,并建立相应的耗能模型;考虑目前储能电池技术水平,根据产能和耗能模型,建立储能模型,完成了能源闭环模型的设计;参照Zephyr 7太阳能无人机的结构参数对论文建立的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获取了飞行过程中能量变化规律,同时对飞行姿态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对太阳能飞行器昼夜飞行高度的不同设置以及飞行姿态角的优化,太阳能飞行器可以实现跨昼夜持久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