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
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六个重大专项之一,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月球探测工程将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满足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为目的,把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需求放在首位,力求发挥更大的作用。整个工程规划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选择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力求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循序渐进,持续发展,为深空探测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集成化过程工程环境及其体系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化的企事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其内部运作需要基于计算机的应用系统的支持.因此本文讨论了一个以过程工程为核心的,将过程工程和软件工程融合为一体的集成化过程工程环境IPEE,提出了以过程模型为中心的IPEE的总体结构,并设计了分布式的过程运作环境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辽阔的夜空中,人类肉所能看到的最亮的天体就是月球。月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月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月球上有没有生命在活动?月球开发对人类有哪些益处……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观察和研究着月球。中国流传已久的“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表达了人类对月球的美好向往。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10日,历时5个多月的“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在中心演示厅举办了“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发布暨颁奖仪式”。由上海设计师顾永江设计的作品被确定为月球探测工程标识,该标识在网络票选中以最高票数获得了网络人气奖。另外由浙江设计师苏志怀和福建设计师林秀杭设计的作品获得了本次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奖。“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自2005年8月15日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专业设计机构、设计师及广大热心群众的大力支持。截至2005年9月10日,征集办公室共收到参选作品1026份。 这是我国第一次采用全国征集的方式为重大航天探索工程设计标识。月球探测工程是一个有着巨大感召力的科技创新工程,工程标识将代表着“中国探月”所昭示的精神力量,向全世界展示我们奋发向上的精神。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和科学精神。[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航天工程系统集成模型和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集成是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大型工程系统的成败.航天工程是典型的大型工程系统,系统集成过程环节多且关系复杂,经常发生因系统集成不合理而导致整个工程计划延误或性能指标降低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用的发挥.本文探讨了航天工程系统集成模型的建立和策略的设计;分析了系统集成的两种典型模型和策略;通过示例研究了航天工程系统集成模型的建立和策略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与美,英体系相比、前苏联可靠性工程独具特点,对可靠性保证概念;可靠性工程与产品故障机理分析相结合;可靠性分析与系统功能分析相结合;可靠性工程与相关学科相结合;注重工程实用与CAD化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强调了研究和借鉴前苏联可靠性工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国际太空》2009,(8):27-30
2009年7月20日是值得纪念的一天,因为40年前的这一天“阿波罗”飞船首次载人登上了月球。  相似文献   

9.
CAD技术及其在卫星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D 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率、高质量、高精度的设计技术,正在包括航天技术在内的多个领域中广泛应用,发挥其效益。尤其是在机械(MCAD)与电子(ECAD)两方面的应用,更是令人瞩目。本文就CAD 技术的范畸、功能、组成、主要技术等并结合卫星研制的具体应用前景,作一介绍,目的在于推动CAD技术的开展,并为CAD/CAM 一体化做好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卫星工程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 90 %以上 ,它是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的最主要工具。研制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各国航天活动的主要内容 ,卫星工程是空间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卫星研制工作开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末期。经过 40多年的艰苦奋斗 ,中国以较少的投入 ,在较短的时间里 ,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并且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1 中国卫星工程发展历程中国卫星工程是从研制探空火箭起步的 ,然后集中力量发展人造地球卫星 ,其重点是研制各类应用卫星。中国卫星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 3…  相似文献   

11.
钟坦 《国际太空》2007,(12):1-7
2007年10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1个月球探测器--嫦娥-1月球探测卫星,并于11月26日正式公布了所拍摄的月面图像,这标志着中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它成为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第3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组装的过程工程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一个基于组装的过程工程环境,该环境包括过程定义,过程实例化,过程模拟,过程动作4个部分,采用了基于组装的过程建模方法,能够对重用过程库中的过程部件进行组装,生成新的过程模型,并由过程模型驱动实际运作。  相似文献   

13.
日研制新一代大型通信广播工程试验卫星日本新一代通信广播工程试验卫星(Comets)的研制于1991年开始,1993年4月进行了该系统的初步设计评审,现公布初步设计全部结束后的设计结果概要。1.为了更有效地容纳3副大型天线,设计成以天线塔结构为中心、从...  相似文献   

14.
中国探月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嫦娥4号"于2019年1月3日成功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玉兔2号"月球车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至今,国际月球探测活动共实施126次,期间出现两个探月高潮。20世纪50—70年代,美苏两个航天大国之间的竞争引起第一轮探月高潮。20世纪末至今,各航天国家意识到月球探测的战略意义,纷纷提出月球探测计划并积极实施,月球成为各国争先探测的热点,掀起第二轮探月热潮。中国自2004年首次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实施以来,共开展了"嫦娥1号""嫦娥2号""嫦娥3号""嫦娥4号"及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共5次月球探测任务,实现"五战五捷",在空间技术、空间科学与应用、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续将继续开展以无人月球科研站为主的月球探测活动。  相似文献   

15.
16.
日本将于1993年发射的工程试验卫星6号(ETS-6)是一颗通信试验卫星。本文介绍该卫星上有效载荷设备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7.
颤振主动抑制控制律的工程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颤振主动抑制控制律做了有关工程特性分析.主要采用计算的方法,对系统的稳定裕度、阵风响应、舵机功率需求,以及控制律降阶等几个工程实际问题做了具体的分析计算研究  相似文献   

18.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国家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赴港前接受该报专访时表示,以“嫦娥”命名的国家绕月探测工程,也是向海内外科技界开放的工程。香港科学家对探月工程抱有极大的热情,其中许多人已经在航天领域做了有益的工程试验和科学探讨,此次赴港交流也是为了加深了解、加强合作,探月工程随时欢迎香港科学家参与。同时,也欢迎台湾科学家的参与。  相似文献   

19.
1 中国为什么要搞载人航天工程 □□现代航天事业自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至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在这几十年中,航天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使这几十年的发展程度超越了过去几百年的发展。而载人航天已经逐渐显示出更为强劲的发展趋势,其意义越来越明显,世界大国都在倾力加入这个行列。 1.1 国家地位需要 载人航天技术属于世界上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技术带动工程,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集中反映和具体体现,它对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  相似文献   

20.
在轨地球同步卫星自主工程测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同步卫星在轨工程测控任务通常由地面测控系统完成. 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 如果在轨地球同步卫星能够实现自主工程测控, 将大大减轻地面测控系统负担, 提高卫星独自生存能力, 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并将成为卫星测控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本文提出卫星自主在轨测控方案, 研究了当前地球同步卫星在轨工程测控的主要项目及实现算法. 对其进行的可行性分析表明, 尽管受到轨道测量能力的制约, 在轨地球同步卫星仍可实现完全或地面有限参与情况下的自主工程测控. 在此基础上, 设计了一种地球同步在轨卫星完全自主工程测控的原理方案, 通过分析其技术难点及存在的风险, 提出应对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目前卫星制造水平和成熟的在轨测控技术, 实现在轨地球同步卫星自主工程测控技术可行, 其是解决卫星数量急剧增加与地面测控能力有限这一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