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祝 《太空探索》2010,(8):40-40
<正>2013年8月,日本和欧洲合作研制的"贝皮·科伦布"水星探测器将被送上天。它是继美国信使号探测器之后的第2个水星探测器,飞行6年(约70亿千米)后于2019年进入绕水星轨道,展开为期一年的水星探测活动,拟完成五大任务:①使用其携带的高科技设备完成对水星  相似文献   

2.
"贝皮-科伦布"(BepiColombo)水星探测器(以下简称"贝皮-科伦布")是欧洲和日本的合作项目,是继美国信使号之后的第2个水星探测器。该项目包括2个探测器,一个是由欧洲航天局(ESA)研制的"水星行星轨道器"(MPO),用于对水星进行测绘;另一个是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研制的"水星磁层轨道器"(MMO),用于研究水星的磁层。ESA认为,它将是迄今为止欧洲最复杂的科学任务之一,将对水星展开最全面细致的探测,以揭示这颗行星的构成以及太阳对它的影响等。该探测器准备在2015年发射,总耗资约6.65亿欧元。"贝皮-科伦布"的主要研究任务包括:水星的起源与演变;水星的形成、内部构成、结构、地质形态与成份,以及水星表面的坑;水星大气层的构成与动力学;水星磁场的形成与演变,包括结构与动力学的演变;水星两极沉积物的构成与起源;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相似文献   

3.
正"贝皮-科伦坡"(BepiColombo)是欧洲与日本合作开展的大型科学探测任务,目标是将欧洲航天局(ESA)研制的"水星行星轨道器"(MPO)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研制的"水星磁气圈轨道器"(MMO)投入水星周围的互补轨道上,分别对水星进行科学探测。该航天器以意大利科学家朱塞佩·科伦坡命名,他解释了水星的自旋轨道共振现象,并计算出了飞抵水星的途径和方式。ESA早在20世纪末就确立了水星探测计划。2008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决定加入ESA的水星探测计划。"贝皮-科伦坡"最初计划于2013年发射,后由于离子发动机等关键部件研制出现困难和更换火箭等问题,发射被  相似文献   

4.
谢懿 《太空探索》2012,(1):49-51
"信使"水星探测器最新发现水星包含有意料之外的成分和"歪斜"的磁场,而其环形山的永久阴影区中可能还蕴藏着水冰。2011年3月17日行星科学家们都长舒了一口气。经过15分钟的发动机点火,美国航宇局的"信使"号水星探测器终于减速并被水星的引力束缚住。这标志着它97亿千米的旅程宣告结束,而与此同时它对水星为期至少1年的在轨探测任务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5.
<正>水星的命名几千年前,人们观察到在天空中有一颗"星星"似乎总是跟随着太阳。此"星星"在日出之前可以在低空中看到并在日落后才能再次看到。一些人认为他们在早上看到的和在傍晚看到的是两个不同的物体。后来,古希腊人发现这两颗"星星"实际上就是同一颗星星,即水星。因为水星从一个晚上到下一个晚上似乎在天空中运动的非常快,所以罗马人用长着翅膀的敏捷信使神的名字"Mercury"来命名水星。在神话中,  相似文献   

6.
<正>欧空局近日宣布,由于关键部件和科学仪器交付推迟,由欧洲和日本联合开展的"贝皮·科伦布"水星探测任务的发射时间将从2016年7月推迟到2017年初,但仍将在2024年1月飞抵水星。"贝布·科伦布"探测器由一个欧洲轨道器、一个日本轨道器和飞往水星轨道用的一个转移模块组成,将由阿里安5火箭在南美圭亚那航天中心发射。转移模块配备离子电推  相似文献   

7.
欧洲     
<正>欧空局明年发射水星探测器近日,欧空局在位于荷兰的欧洲空间研究与技术中心对外展示了历经近20年研制而成的"贝皮·科伦布"水星轨道探测器,并称将于明年10月实施发射。耗资16.5亿欧元的这项任务是欧空局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合作项目,也是欧洲首次尝试对距太阳最近、温度极高的水星开展轨道探测。  相似文献   

8.
1人类探测水星的历史
  相对于火星探测的如火如荼,水星更像是被人遗忘的星球。到目前为止,人类仅有两次以水星为主任务目标的探测活动。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水星是太阳系最内侧的星球,对探测器的热控系统要求很高;二是由于水星上存在生命的概率基本为零,因此人类对探测水星热情不高。  相似文献   

9.
正在辞别"信使"、迎接"贝比科隆博"之际,行星科学家仍在想方设法了解这颗距离太阳最近且又令人困惑的行星。航天任务的终点有时候会是轰轰烈烈的。2015年4月30日,美国航宇局的"信使"号探测器以每小时14100千米的速度撞上了水星表面。"信使"得名于"水星表面、空间环境、地质化学和测距"的英文缩写简称。它在4年零1个月又12天的时间里环绕水星转动了4 104圈,使得人类首次看到了这颗行星  相似文献   

10.
正1概述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由于向水星转移需要非常大的速度增量且水星几乎没有大气,进行水星环绕和着陆任务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水星表面温差极大,其宜居性差且探测难度较大。因此,人类过去探测水星的热情并不高。目前,仅有水手-10(Mariner-10)和"信使"(MESSENGER)探测器进行过水星探测,欧日联合探测任务"贝皮-科伦坡"(BepiColombo)则正在飞行途中。然而,水  相似文献   

11.
博引 《国际太空》2011,(5):31-39
2011年3月17日,经过15min的近水星制动减速,美国信使号(MESSENGER)水星探测器成功进入近水点200km、远水点15193km、周期12h的水星轨道。从而成为世界上第1颗水星探测卫星,将对水星进行为期1年的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12.
高温水星有水吗水星是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的自转周期与它围绕太阳运行的公转周期相一致,因此水星对太阳就像月球对地球一样,总是以一面朝向太阳。在这一面上,全年白昼无夜,同时由于水星上几乎没有大气,炽热的阳光直射裸露的水星表面,所以温度很高,其赤道附近温度高达400℃,所以叫水星就显得有点儿名不符实了。与此相反,在阳光照射不到的水星背面,永远是长夜无昼,酷寒难熬,冷到-162℃。在这种环境下自然没有生命存活。  相似文献   

13.
<正>水星地质结构水星是太阳系中最靠近太阳的一颗行星,被太阳烤的很热,所以它是一个大铁球。水星表面有一层很薄的矿物质壳。在壳下面是一层不太厚的岩石层,称作幔。水星的幔很可能温度非常高,以至于融化了部分岩石,但是科学家对此并不确定。在幔下面,也即水星的中心,是一个巨大的铁核。尽管地球比水星大很多,但水星的核心所占水星内部的比例远高于地球的核心。一些科学家认为水星核心  相似文献   

14.
张桀 《太空探索》2004,(9):18-21
在太阳系的众行星中,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白天,水星的表面温度可以达到绝对温标700K(427℃)以上。因为水星的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在水星上真有一种“度日如年”的感觉.一昼夜长达176天。因为相对太阳的这种缓慢的转动,太阳在天空中几乎是不动的.因此水星的表面长时间的受太阳光炙烤。所以说.在太阳系的行星中,水星上存在冰的可能性该是最小的。  相似文献   

15.
金石 《飞碟探索》2007,(12):12-13
水星是太阳系中最靠近太阳的行星.从地球表面往天上看,水星离太阳最大的角距只有28°.中国古代把30°称为一"辰",所以又将水星称为辰星,并把它列为五大行星.由于水星与太阳的角距小,在天空中出现在太阳的附近,白天太阳光很强时人们无法看到水星,只能在黎明时刚刚发白的天际或黄昏时太阳掩映的余晖中寻觅到它的身影.水星其实很亮,与夜空中最亮的天狼星不相上下,但与太阳的余晖相比,仍显暗淡无光.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8日8点45分,通过借助地球、金星和水星引力飞行6年半的美国信使号水星探测器,经过15分钟的近水星制动,以1.6千米/秒的速度进入水星轨道,成为世界第1颗水星探测卫星。它将对水星进行为期1年的科学考  相似文献   

17.
水星大写真     
难得一见的水星 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仅为5791万千米。因此,从地球上看去,水星总是被淹没在太阳的光芒下,很难见其身影。只有在即将日出前的东方天空或刚刚日落后的西方天空才有可能看到它。但即使在这种时候,水星也常常因为太接近太阳而无法看到,而且日出前日落后的天空太亮,水星很容易被忽略掉。  相似文献   

18.
正4月10日,欧空局的"贝皮·科伦布"水星探测器成功完成了一次地球借力飞行,使其能够继续向其探测目的地行进。探测器在本次飞越过程中与地球的最近距离为12693公里。按计划,它将在今年10月和明年8月进行两次类似的金星借力飞行,之后再做6次水星借力飞行,在2025年12月最终进入绕水星运行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正>据今年7月有关媒体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欧空局宣布,日欧共同制定的水星探测器比皮科伦坡计划将延迟至2018年10月发射。这引起了一些人们对用航天器探测水星的兴趣和关注。人类至今仅发射了两个航天器对水星进行了探测,并获得一定成果,明年升空的比皮科伦坡探测器是第三个飞向水星的航天器。  相似文献   

20.
尽管暴露在太阳炙热的光芒下,作为太阳系最内侧的行星,微小的水星却很可能是大量冰原的家。 20年前,来自地球的雷达观测显示,在水星极地附近存在一些高反射的小型区域,这意味着冰的存在。如今,于今年3月便开始围绕水星运行的美国航宇局的信使号探测器已经证实,这些位于水星极地附近的、与雷达上的亮斑紧密吻合的陨石坑的底部几乎从未接收过任何太阳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