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通信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高速数据,高质量视频通信等宽带业务的需求将日益迫切。这类业务要求网络能以数百兆/秒的传输速传输和交换数据、语音和图像等综合信息,即网络要实现高速化和宽带化。  相似文献   

2.
IP视频技术是建立在宽带IP网络上的多媒体应用技术。IP视频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通过公众和专用网络,以最低廉的价格传送数据、视频和音频信号,从而实现更快、更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3.
基于FMS的Web视频、音频通信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流行的网络在线视频、音频通信的发展,研究了一种基于B/S结构下的Web视频、音频通信系统,并采用FMS技术、RTMP协议、AS语言等技术给予实现。从FMS的功能及采用的相关技术,所设计的系统对客户端、服务器的要求,设计的总体方法及核心技术的开发实现,系统的安全性及性能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系统的应用前景做了一定展望,希望能为下一代通信平台的构建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未来对飞行器的测控已从单一的航天测控通信发展到对中低空的无人机、高空及临近空间的飞行器、卫星以及深空探测的航天器等飞行器的测控与通信体系结构。针对空中及空间飞行器系统对空天地一体化测控通信网络的需求,提出了利用宽带通信导航链路进行组网的总体思路,对其系统体系结构以及相应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国内外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研究进展和试验验证的基础上,按照"全球覆盖、重点支持、便于组网、便于管理"的原则,重点对未来激光链路卫星星座构型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已有轨位的4节点GEO(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地球静止轨道)星座、基于已有轨位的6节点GEO星座以及激光/微波卫星共存下空间激光宽带网络发展构想;采用高效资源分配算法和智能化运行管理系统,支持我国数百个航天器、非航天器的在线管理和高速数据传输服务,可以满足我国天基平台和全球骨干节点的高速数据传输需求。通过分析论证,提出构建我国的空间激光宽带网络,需要在超长距离激光通信技术、激光链路自主建立技术、星地激光大气效应研究、空间激光宽带网络协议、卫星星座智能管理技术等关键技术和重点研究方向上集智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Ka频段宽带测控通信与抗干扰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建设Ka频段飞行器测控通信网的需求以及国内外发展情况,对宽带测控通信传输的抗干扰方法和技术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建设需要宽带网络提供新动力和新手段,提升城镇的信息化、数字化服务水平。通过对城镇数字政府、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发展及建设平安城镇等方面业务需求的分析,说明了宽带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 引言 在信息化的网络时代,人们对通信网的依赖性愈来愈强 ,通信的内容不只包括声音、文字和静止图像,甚至有高清晰的动态图像(如HDTV),通信速率越来越快,通信带宽正从窄带走向宽带,与此相适应的网络就是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B-ISDN。 二 、 民航机场现有通信网与业务通信概论 民航机场现有通信网构架 与业务状况基本相近,基本形式与特点为: 1. 机场通信网结构 目 前民航机场通信接入网仍为窄带(2Mbit/S以下)网络,包括以提供话音服务为主的电话交换网,和用于数据专线传输及广域范围的远程局域网互连的…  相似文献   

9.
NASA航天任务操作和数据系统管理局(MO&DSD)的通信(Nascom)部要进行一项重大的新工程,即开发Nascom扩展网,以实现其工作数据传递的长远服务目标,为自由号空间站计划、地球观测系统(EOS)及其它计划服务。该NAUG是正在开发的Nascom地面通信网,以适应20世纪90年代中期及其以后的工作通信的需求。NAUG网的开发将以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式(OSI-RM)为基础。本文介绍了NAUG网的结构、子系统、布局和业务;阐述了Nascom网与空间站信息系统(SSIS)其它部件相互连网的一些问题;讨论了工作环境。本文还提出了有关的研究领域及NAUG网如何在1998年提供宽带业务的最新设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了宽带有线综合信息网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并对可以将宽带有线综合信息网和多媒体计算机终端实用化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ATM的特点、功能及发展前景,针对我国航天测控网的现状和未来测控任务的需求,提出了我国航天测控网管理系统的构成、管理模式等思想。这些对航天测控网管理系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航天员出舱通信系统是舱外航天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航天员的舱外活动提供支持。通过简要分析航天员出舱通信的需求及信道环境,提出一种采用ZCZ序列的新型CDMA技术通信方案,较传统CDMA系统实现更为简单,多用户和多媒体业务可扩展性强。仿真结果表明,新型CDMA技术可用于误码率要求较高的图像/高清视频等高速数据的传输,能满足未来航天员出舱通信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民用飞机内部航空电子通信技术由无线通信部分替代有线通信,可进一步降低飞机自重,增强飞机安全性,提升民用飞机运营经济性,将成为下一代民用飞机发展的重要技术。目前,该技术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为了促进该技术的发展,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当前的研究进行概括和总结,明确民用飞机无线航空电子内部通信( WAIC )网络的定义,概括了 WAIC 网络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 WAIC 网络的特点,介绍了 WAIC 网络架构、时间同步、网络管理及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技术开展4.2~4.4GHz 无线通信节点硬件设计的技术路径,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机载总线网络及其发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熊华钢  周贵荣  李峭 《航空学报》2006,27(6):1135-1144
从当今机载电子系统对信息传递的需求出发,纵观航空电子综合化系统的发展阶段,说明为了适应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的大容量、深层次的信号与信息综合的要求,机载互连手段从较低速率的总线向宽带网络发展成为必然的趋势。介绍了光纤通道(FiberChannel,FC)、可扩展性一致性接口(ScalableCoherentInterface,SCI)以及波分复用光网络等宽带互连方案,给出它们的研究动向,说明它们作为先进综合式航空电子系统统一网络(UniversalAvionicsNetwork,UAN)的候选所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下一代航空宽带通信B-VHF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郜林  王朕 《航空工程进展》2018,9(2):168-176
将宽带VHF技术应用于地空通信中,可有效缓解当前民航通信中容量不足的问题。在介绍B-VHF的发展历程、系统和业务架构的基础上,指出重叠覆盖是B-VHF的核心思想,进而将干扰抑制和频谱感知作为B-VHF的两大关键技术。重点对射频干扰抑制中的时域和频域处理方法、对频谱感知中的能量检测法和联合检测法进行技术对比分析,进而归纳两大关键技术的一般实现方法。并对B-VHF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航空无线宽带通信系统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无线接入网)问题.提出了三种无线信号覆盖模型:地面基站信号覆盖模型、卫星中继信号覆盖模型、高空平台通信系统(HAPS)覆盖模型.然后从建设成本、技术难点、覆盖效果等角度综合分析了各个模型的优缺点.最后得到以下结论及建议:地面基站信号覆盖模型技术成熟,但是建设成本高,比较适合机场及繁忙的航线航路;卫星中继信号覆盖模型建设成本低廉,但是传输数据速率低,难以满足宽带通信要求,这种模型比较适合跨洋航线、非繁忙航线以及临时航线;HAPS(高空平台通信系统)模型覆盖范围广、工程造价低,但是技术不够成熟,因此可以作为未来航空宽带通信信号覆盖技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星座网络建设初期或论证阶段所涉及的网络体系结构、协议体系及相关组网等技术问题,开展了基于导航星座星间链路构建空间信息网络的技术研究,分别提出了由子网、接入网、骨干网等节点及其相互之间星间、星地无线链路构成的分层网络系统结构,设计了兼容遥控、遥测、测量与网络交互支持等业务的基于IP over CCSDS(基于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标准的空间链路承载互联网协议业务)的协议体系,给出了全系统基本通信业务运行模式等。与传统高轨卫星通信系统相比,该星座网络具有高覆盖、低时延、随遇接入等优点,可实现星座导航性能与中低轨及地面用户通信性能的全方位提升,相关结果对我国全球卫星导航星座网络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12月15日至20日,中国商飞公司牵头研制的ATG地空宽带通信系统首次在ARJ21飞机103架机上进行了测试试飞,试验取得圆满成功。首次实现了试飞遥测数据网络化实时双向传输应用测试,为智能飞行奠定坚实基础。试验完成了10000英尺到35000英尺不同高度和速度下的信号覆盖、小区切换等信号测试,以及视频会议、遥测试飞测试数据实时传输、VoLTE高清语音视频通话、无线宽带网络接入等大量应用和业务测试。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国内外测控通信技术现状与发展动态的基础上,梳理出未来测控通信发展趋势:将走向综合化网络、高精度和航天器自主导航,发展光学测控通信技术,提升跟踪与数据中继能力,建设天基靶场,加强安全防护,以及设备高度综合化、数字化、软件化和低成本等;结合我国测控通信技术发展遇到的技术“瓶颈”与挑战,探讨了当前我国测控通信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制定顶层规划,继续提升技术水平,满足新平台新任务测控需求,探索新概念与前沿技术等;最后,提出了我国测控通信重点发展方向及其关键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核心系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核心系统.在系统应用需求及技术特征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开放式体系结构模型,并对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包括系统管理、网络通信、时间同步、容错策略等,最后给出系统设计方案的建议.系统具有可重构性、可重用性、可扩展性和健壮性,可满足先进飞机航空电子系统的应用要求,并为未来新型分布式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