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朱宇 《试飞研究》1997,(2):10-17
旋翼飞行器机敏性生存灵敏度分析的任务,是研究相对于机敏性变化的旋翼机生存灵敏度,目的是要鉴定有助于提高机敏性的那些性能参数,这些性能参数一经确定,许多在数就与具体的设计参数相关了,因此,研究了有不同的机敏性和设计重量的九种改型直升机设计。通常用战斗模拟分析结果检验机敏性,重量和生存力之间的折衷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国外机敏性研究的情况,分析了机敏性问题提出的背景,机敏性的概念和含义。介绍美国与德国合作的增强战斗机机动性(BFM)计划,两国共同研制的X-31A验证机,苏-27飞机的超机动性动作——“普加乔夫眼镜蛇”.讨论了满足机敏性要求的关键技术——超机动性。最后介绍国外有关机敏性尺度的研究情况和相应的绪论。  相似文献   

3.
3 机敏性(或称敏捷性) 3.1机敏性定义正如机动性最初才提出时的情况一样,对什么是机敏性?如何衡量它?它与飞机的作战效能有多大关系?设计战斗机时怎样来保证机敏性等方面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通常的说法是:机敏性是飞机的机动性和机动能力变化速率的综合评价。或者说飞机改变机动状态和转动机动平面的能力。对飞机的机敏性要求都是从如何取得空战优势的角度考虑的。例如,在战斗机1对1空战时,与空战胜负的直接有关因素为:(1)两机的相对速度、我机的角点速度  相似文献   

4.
黄彭年 《飞行力学》1992,10(2):15-22
本文对飞机滚转机敏性指标t_(RC90)进行了机理性的探讨。提出了飞机滚转并实现90°滚转角的过程由快速操纵及精确跟踪两阶段组成。采用具有最大偏转速率限制的开环操纵过程及人—机闭环操纵过程对此两阶段分别计算后求得的t_(RC90)值,与模拟试验结果比较基本相符.据此,对影响t_(RC90)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周金龙 《飞行力学》1993,11(1):37-42
着重论述了:(1)机敏性定义、内涵和评价指标;(2)苏—27/米格—29战斗机机敏性分析;(3)“眼镜蛇”机动、“倒挂金钟”特技的战术效果;(4)说明了实施高机动性能的原因和条件。  相似文献   

6.
黄彭年 《飞行力学》1994,12(3):24-27,72
对飞机敏性指标RSD(后方分离距离尺度)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得出,RSD值受到飞机的滚转能力,俯仰能力及滚转时飞机阻力特性的综合影响。阻力特性中,由副翼偏度及滚转角速度引起的阻力对RSD值起了重大作用,为此,从气动实验及计算中确定滚转中的飞机阻力特性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机敏支撑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敏结构是具有传感和执行双重功能的结构形式,无需外界帮助可自适应调节其状态。通过机敏结构建立了三维支撑结构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利用Hamilton原理和变分法中的Euler公式导出了压电机敏结构的离散控制方程,采用加速度反馈实现了支架的振动主动控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具有压电作动器与应变传感器的柔性连杆机构的振动主动控制问题。应用复模态理论对宏观机敏机构的动力学方程进行解耦,建立了包含系统噪声与观测噪声的受控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并分别设计了离散LQG状态反馈控制器与离散Kalma。滤波器。宏观机敏机构的在线振动控制实验表明,柔性连杆的应变峰值降低了80%,机构的动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借鉴国外研究飞机俯仰敏捷性机动的经验,选用了俯仰敏捷性评价尺度,确定了数字仿真用的数学模型以及操纵规律,具体计算某机在常规空战飞行高度和速度范围内的俯仰敏捷性,包括加到最大过载所需的时间和卸到零过载所需的时间,最大正过载变化率和最大负过载变化率及最大上仰和下俯机动范围内的俯仰角速率。最后在地面固基模拟器上进行俯仰敏捷性机动模拟试验,试验结果与数字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雷达测量模型方程的非线性,并研究了这些非线性对滤波和平滑精度的影响。我们导出了一种简单的算法,用这种算法,可以有效地减小非线性所产生的影响。该方法以如下的次序处理雷达观测值:方位、俯仰、距离。用方位残差估算俯仰残差,然后用方位和俯仰的综合结果估算距离残差。用这种算法所得的估算精度与推广卡尔曼滤波法(EKF)的估算精度相比较,可证明前者优于后者。而且,采用这种算法时,其计算复杂度并不超过推广卡尔曼滤波法的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飞机纵向运动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和线化模型分别进行数字仿真,确定俯仰瞬态的敏捷性尺度。结果表明在同样驾驶员操纵规律输入下,两种模型仿真获得的敏捷性尺度相当接近。然后采用线化模型来研究俯仰敏捷性与飞行品质的关系。最后导出了近似计算俯仰敏捷性尺度的公式。  相似文献   

12.
结合飞行安全和作战效能需求,对过失速战斗机的大迎角/过失速迎角下俯敏捷性指标及纵向控制效能需求进行了研究.为了满足飞行品质和过失速敏捷性指标要求,采用非线性动态逆方法设计了某推力矢量飞机快回路和慢回路飞行控制律.在此基础上,根据过失速下俯敏捷性和滚转敏捷性指标要求,对所需的最小俯仰推力矢量偏角进行了计算分析,所得结果对先进战斗机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迎角限制器设计与飞机敏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浩  陈跃 《飞行力学》1994,12(2):21-26
在介绍高机动性飞机大迎角限制器和飞机敏捷性要求的基础上,以典型战半机为例,计算了飞机的敏捷性尺度,根据计算结果进一步分析大迎角限制器对飞机敏捷性的影响,并以空战周期时间为例,说明迎角限制器参数的选择应兼顾飞机的敏捷性与飞行安全两方面。  相似文献   

14.
以飞机为质点,考虑在最少输入数据情况下,曲于转弯速率图并从能量的角度计算和分析了TVC/PSM飞机的过失速动态边界,选取敏捷性尺度空战周期时间和指向裕度,对比分析了TVC/PSM飞机和传统飞机的敏捷性,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平尾容系数对飞机俯仰敏捷性尺度的影响,这些尺度包括加载/卸载时间,最大正/负过载变化率,最大上仰/下俯机运范围内的俯角速率,对比计算表明:较大的尾容系数可获得较高的俯仰敏捷性,而在同一容系数下,较大的平尾面积可比较大的平尾力臂获得更高的俯仰敏捷性。另外,平尾面积和平尾力臂的影响只有一定范围内最显著,故在设计时需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6.
尹江辉  刘昶 《飞行力学》1995,13(4):34-38
建立了现代高机动性能战斗机俯仰敏捷性仿真计算数学模型和机动飞行时的操纵动作,以F-16战斗机为例,计算并讨论了初始飞行状态以及飞行控制系统参数对战斗机俯仰敏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飞行状态,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飞机的俯仰敏捷性;降低飞机整体系统的阻尼,将有利于提高飞机的俯仰敏捷性;控制系统有关参数的设计,除考虑飞行品质要求外,还需综合考虑飞机敏捷性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敏捷性与飞控系统控制律之间的关系.以某典型三代机为例,根据飞行品质要求对其控制律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在地面仿真系统上对与控制律相关的敏捷性尺度进行了试验.通过比较原飞机和采用新控制律飞机的敏捷性,验证了分析结果,并对控制律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考虑敏捷性的过失速机动优化模型 ,取飞机的滚转、俯仰转动角速度为控制变量 ,代替了传统的以迎角、速度矢滚转角为控制变量的优化方法 ,使得优化的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飞机的敏捷性。用罚函数处理约束条件 ,用共轭梯度法对飞机的最短时间 1 80°航向转弯进行了寻优计算 ,优化结果接近于六自由度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9.
敏捷性和过失速机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兆丰  赵震炎 《航空学报》1993,14(9):512-520
对目前深受重视的敏捷性和过失速机动问题作了扼要介绍。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敏捷性的定义及其量度;非常规机动的形式;敏捷性与空战效率和飞行品质的关联:以及敏捷性与飞机设计的关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