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民用航空》2009,(11):57-59
2007年11月22日凌晨我国成功实施了缩小垂直间隔(RVSM),在我国大陆8400米至12500米之间的空域里,航空器间的垂直间隔由600米缩小为300米,飞行高度层由7层增加至13层,空域容量和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因空中管制原因引起的航班延误得到明显减少,民航发展的空域环境大为改善。而且,中国米制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标准已于2009年10月份正式生效成为国际民航标准,这在中国民航历史上尚属首次,有力地提升了中国民航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媒体集萃     
<正>发展通用航空需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11月16日,《中国民航报》发表《通用航空产业链的发展需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指出,在大多数人都将空域问题作为制约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最大瓶颈时,一些人开始关注通用航空配套产业的发展了。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严重影响整个产业链发展速度的快慢。通用航空的发展不仅需要更广阔的天空,更多的飞机和专业人员,还  相似文献   

3.
我国不仅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还管辖着1080多万平方公里空域。空中交通管理工作承担着指挥飞行、开发空域等重大职责。伴随着新中国民航60年来的快速发展,民航空管事业也实现了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媒体集萃     
<正>加快空域管理改革为低空开放做准备10月26日,《中国民航报》刊登《加快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为通航飞行做好准备》指出,近期,"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已获批下发。这是在认真总结东北和广东地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媒体集萃     
空域管理体制不改航班延误问题难解3月22日,《新世纪》刊登《航班因空域受限晚点空军掌控最大"奶酪"》报道,已经提了几十年的高空空域改革问题短期内仍难有进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天空拥堵也许还会持续。  相似文献   

6.
2003年1月1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布了《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在通用航空飞行的空域管理、服务保障、审批手续等方面作了进一步放松和改进。这一条例的颁布实施将对我国当前处于瓶颈状态的通用航空业及民机制造业注入活力。为此,我们摘要编发了中国民航学院通用航空研究所对我国通用航空发展所做的初步研究报告,供读者参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用航空》2007,(12):10-10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定和国家空管委的统一部署,中国民航于11月22日北京时间零时起,在我国8400米以上、12500米以下的空域实施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问隔,飞机的巡航高度层将由过去的7个增加到13个,空域容量和利用率将得到明显提高,对减少航班流量控制和航班延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引言自1987年民航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民航事业处于飞速发展时期,我国民航运输总量在世界已位列第二,其中公共航空运输量增长了百倍以上,而通用航空的发展却相差甚远。通用航空的发展缓慢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空域的限制是重要之。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对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作出部署,有序地推进和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充分开发利用低空空域资源,促进通用航空事业、航空  相似文献   

9.
南中国海空域是连接亚、美、欧几大洲的重要的国际航路空域,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一直由外国人执管。在国际民航组织的大力支持下,随着中国经济力量的增强和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不懈努力,南中国海空域管制权终于在2001年11月2日交到了中国手中。南中国海空域管制权回到中国手中,该空域航路除了得到高科技、具备国际标准的设备、人员的保障外,该空域的航路结构调整和重组也得以展开,如在原来两条主要航路的基础上新增四条平行航路,原来绕道外海上空的航路此次直接取道海南岛上空,并将在一定空域缩小飞行的垂直间隔和侧向间隔。负责南中国海空域管制的中国民航三亚责任区的启动,对中国民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推动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水平的国际化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通航业内普遍认为我国600米以下低空空域的不开放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通航业的发展,成为通航发展的瓶颈之一。业内人士曾为此广为奔走呼吁,希望国家尽快开放低空空域,使国家宝贵空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并为通航的发展提供宽松环境。今年年初我国首部《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下称《条例》)终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民航业,飞行员短缺问题一直存在,飞行员的短缺增加了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拉长了飞行员的工作时间,使飞行员面临疲劳驾驶的风险,飞行员的增长远远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行业需求。低空空域的开放短期内将加剧飞行员的短缺问题,长远看也会有利于降低飞行员的培养成本。民航局飞行标准司组织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与空管局电信公司对中国民航驾驶员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编制出《中国民航驾驶员发展年度报告》,涵盖了从2007年至2012年的中国民航驾驶员各方面的数据,本文摘选部分数据,希望能更好地为民航业在政策制定、机组管理、招生培训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民航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随着飞行架次数的持续增长,相应对机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机场空域容量的需求也不断加大。机场空域运行容量、机场改扩建方案和空域规划方案评估等多个新兴业务方向亟待科学的实施手段。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航科院)已经率先与拥有十余年机场容量评估经验的杰普逊公司  相似文献   

13.
张昕  郑毅 《国际航空》2007,(5):44-45
随着我国民航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航空市场的运输需要与民航的运行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空管系统面临着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和航班延误等方面的巨大压力。中国民航准备今年11月开始实施缩小飞行高度层间隔(RVSM)措施,这项举措对提高空域利用率,改善我国边境地区飞行安全将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实施过程却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航企业竞争力研究(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少成  郑兴  颜明池 《中国民用航空》2005,(7):10-10,12,14,16,18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分四期连载《中国民航企业竞争力研究》。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中国民航和世界民航发展现状及前景“、十一五”期间中国民航发展环境分析(PEST分析);第二部分详细分析“十一五”期间中国民航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SWOT分析);第三部分根据前两部分的分析结论,提出增强中国民航企业竞争力的措施;第四部分根据前三部分的论述,提出提高中国民航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用航空在我国迅速发展,充分利用低空空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关于研究提出我国空域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为适应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空域资源的利用率,应加快实施对我国低空空域管理的改革。空域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在管理中应兼顾军民航利益和使用要求,科学、充分、合理地开发和使用,已成为发展我国通用航空业的当务之急。目前,中、高空空域是飞行活动的主要空间,也是飞行流量最集中的地方,而由于低空空域的飞行流量相对较少,在管理利用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降低了低空空域的利用率,制约了通…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民用航空》上一期的这个位置,发表了本刊特约评论员的文章,标题是《2004:中国民航市场化元年》,认为2004年中国民航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市场化。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民航将有两个鲜明的发展主线:一是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上新台阶,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以及将要在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大背景下,中国民航运输市场的长期高速扩张已经是勿庸置疑的。2004年7月,空中客车发布了对中国航空运输市场的最新预测,认为到2022年中国空运市场规模将是2003年的5倍,中国大陆加上港澳地区的新飞…  相似文献   

17.
空域管理改革随着今年"两会"的召开成为了民航界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两会代表民航局局长李家祥、东航集团总经理刘绍勇、吉祥航空董事长王均金等均对空域问题发表了意见,建议加快空域管理改革,科学分配空域资源,提升空中交通管理水平,减少航班延误。本文就如何加快空域管理改革,解决航班延误问题,提出浅薄建议供参考。一、我国空域资源管理现状"空域"是地球表面上可供航空器飞行的一定范围的空气空间,作为一种天然  相似文献   

18.
目前航班延误是航空运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建立有效的预测模型实现较准确的实时延误预测,对管制员解决空中交通拥挤、减少航班延误意义重大.基于航班计划,建立区域管制空域内单航路的平均延误时间实时预测模型,通过求和可得到空域内多航路的延误预测模型.算例分析表明,模型能够实时预测区域管制空域平均延误时间,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国际航空》杂志自创刊以来,已成为一本了解世界航空动态、交流航空信息的窗口,她为中国民航的发展提供了大量重要信息及深层次的分析报告。2003年人类迎来了航空百年大典,中国民航也在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对外、对内开放将全方位扩大。希望《国际航空》杂志加强国内外民航业的报道,为中国民航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张利永 《国际航空》2010,(12):23-25
<正> 空域开放和流量管理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解决航班延误问题,我国民航空域受限,因此建立流量管理系统势在必行。航班延误是当今世界航空运输界一大难题,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巨大,欧美航空发达国家和地区都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随着我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飞行流量急剧增加,北京、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