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在吉林化工研究院、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以及上海651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三机部有关厂、所等兄弟单位的支持下,研究碳纤维的工作,已从间歇式短纤维发展到多丝束连续预氧化、碳化的碳纤维。已建成的一条连续预氧化、碳化的中间试验流水线,采用吉林化工研究院和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生产的聚丙烯腈长丝(纯聚)为原料,预氧化温度205—270℃,预氧化时间2小时左右,碳化温度1000℃,碳化时间半小时的工艺制度时,研制的碳纤维强度稳定在17000公斤/厘米~2以上,日产一公斤。  相似文献   

2.
科技信息     
1美国Zoltek公司成为最大的碳纤维生产企业随着Zoltek公司五条聚丙腈基(PAN)碳纤维连续生产线投入生产,该公司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纤维制造公司。这五条生产线有三条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两条在匈牙利,年生产能力为2250t,从而使该公司的年生...  相似文献   

3.
联合碳化物公司是美国研制生产碳纤维最大的一家公司,过去主要研制生产粘胶丝碳纤维,近年来重点研究沥青碳纤维,同时也发展聚丙烯睛碳纤维。该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石油沥青研制生产碳纤维的公司,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生产高性能沥青碳纤维的公司,1981年底已在美国南卡罗来州的格林维尔建成年产50万磅沥青碳纤维的生产线,同时还在该地建设生产能力为100万磅/年的聚丙烯腈碳纤维装  相似文献   

4.
工艺技术     
碳纤维增强复合螺旋桨 道迪公司的罗托尔R320型复合桨叶螺旋桨,已获美国民航局(BCAA)批准用于以通用电气公司CT7发动机为动力的萨布—费尔柴尔德340。道迪公司声称这是用于飞机的第一个具有碳纤维增强桨叶螺旋桨。 该桨叶结构的特点在于用碳纤维纵桁贯通了整个叶片,叶片玻璃钢蒙皮内填有聚氨酯泡沫,蒙皮外表喷涂了聚氨酯耐蚀涂料。叶梢部所装的环形楔紧  相似文献   

5.
高级复合材料及其加工技术的一些新发展1新材料(1)英国帝国化学工业有限公司(ICI)正在开发一系列低成本的高强度单向带材,名叫“Plytron”。它们是由聚丙烯、聚氨酯或耐纶同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结合而形成的,宽240mm,可接受拉挤成形、长丝缠绕(室温...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联合上海地区的一些厂、所、院校对SMT生产线进行了系统的国产化开发,目前已可投入批量生产,性能指标已能满足机载电子设备生产的需要.较详细的介绍了SMT生产线中的关键设备:自动贴片机、喷射式波峰焊接机、红外再流焊机、丝网印刷机与清洗机的方案选择、主要技术指标、结构、工作原理及该系统的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7.
从模量的基本理论出发,推导了碳纤维类石墨微晶模量与其结构参数所存在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碳纤维微晶模量受形状因子和取向角的协同影响:随着形状因子的增大,碳纤维微晶模量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而随着取向角的减小,微晶模量增加。利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测定了碳纤维的取向角和形状因子,进而得到碳纤维的计算模量,与实测的碳纤维模量基本接近,验证了模量理论分析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T700级碳纤维/QY9611双马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EM和AFM对国产T700级碳纤维和东丽T700S碳纤维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热熔法预浸料制备了T700级碳纤维/QY9611复合材料,并考察了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的形貌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有显著影响,国产T700级碳纤维/QY9611复合材料的室温界面性能优于T700S/QY9611复合材料,且湿热处理后的界面结合强度仍高于T700S/QY9611复合材料,说明国产碳纤维T700级碳纤维/QY9611复合材料已具备良好的耐湿热性能。  相似文献   

9.
碳纤维复合材料反射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碳纤维自问世以来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用做结构材料则是近20年的事。随着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的研究,其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已被揭示,诸如低密度、高强度、高模量、低膨胀系数、阻燃、稳定性强等特点,使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宇航等高技术领域和某些工业部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深度、  相似文献   

10.
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是近十多年来国际上迅速发展起来的,用于航天和航空技术上的一种新型材料。聚丙烯腈(PAN)纤维是制造高性能碳纤维的重要原料。碳纤维的性能与所用PAN纤维的质量及生产碳纤维的工艺条件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所用PAN纤维的织态结构(包括所有各级的超分子结构)及其缺陷对所制的碳纤维的结构和性能有很大影响。为制得高性能的碳纤维,必须尽可能去消除碳纤维表面和内部缺陷(这些缺陷限制了碳纤维的强度及强度的均匀性)。必须指出,PAN纤维的内部缺陷和一些外部缺陷往往将原封不动地保留在碳化后所得的碳纤维中,而且PAN纤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了正交玻璃纤维、碳纤维和碳/玻混杂纤维复合材料薄板的压缩性能。结果表明,铺层顺序对正交复合材料薄板的压缩强度有较大的影响,铺层顺序相同时,正交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和模量均高于所对应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具有0°向碳纤维铺层的正交混杂复合材料,其压缩模量具有负的混杂效应。  相似文献   

12.
碳纤维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型纤维。它不仅强度高、重量轻、弹性模量高而且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反射中子射线能力强等优点。碳纤维的出现是材料科学史上一个飞跃,它为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上的新工艺、新技术的建立提供了优异材料。三向编织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比其它复合材料具有更突出的性能,因此已广泛地应用到航天、火箭导弹及电机工业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3.
引言 碳纤维的抗拉强度(σ_T)、杨氏谟量(E)和断裂伸长(ε)是度量其力学性能的三项主要指标。目前实验室提供碳纤维的模量已达到理论值的80%左右,工业产品也达到25-40%。然而,实验室提供碳纤维的σ_T仅为理论值的4-25%,工业品为2-13%,差距十分悬殊。应当指出,高模型碳纤维的模量高达8.16×10~6公斤/厘米~2(实验室数据),已超过石墨晶须的模量值(7.15×10民~6公斤/厘米~2),但是,高强型碳纤维的强度虽然可达  相似文献   

14.
缝编材料技术开发中心依托航天材料工艺技术,针对军民两用市场,专业提供关键原材料及高性能低成本复合材料制品,并可以协助用户进行材料应用开发及研究。中心拥有多轴向经编机、双轴向经编机、多尼尔剑杆织机、拉挤生产线、热压机、RTM、缝纫预成型等众多织造及复合材料成型设备。产品和服务(1)用于复合材料制品的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多轴向缝编织物以及玻璃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混编织物,广泛应用于制造玻璃钢船舶、风力发电机叶片、石油化工管道和各种航天航空结构件,能够明显提高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改善工艺性能、提…  相似文献   

15.
本文测试、分析、研究了苏联的两种碳纤维——高强型碳纤维和高模型碳纤维的性能,包括:抗拉性能、热物理性能、显微结构参数、热失重、表面能谱、表面形态与断口,并与日本 T300碳纤维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苏联高强型碳纤维综合性能优於日本 T300碳纤维,高模型碳纤维则不如日本 M40碳纤维。  相似文献   

16.
国产CCM40J-6K高模碳纤维基板的空间高低温热循环耐受性是决定其是否可以大规模应用于空间太阳电池板的关键因素,必须解决交变热环境下的面板与电池电路的匹配性和长寿命问题。本文以国产CCM40J-6K高模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太阳电池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热循环环境适应性试验研究,分别从国产和进口碳纤维基板适应高低温交变能力对比、国产碳纤维基板铺设电池电路后适应热环境能力以及电池板在轨寿命等3个方面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国产碳纤维CCM40J-6K所构成的电池板综合性能与进口M40JB-6K相当,CCM40J-6K基板与三结砷化镓电池片匹配性良好,国产碳纤维电池板经疲劳热循环后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的变化率分别为0.55%和0.24%,太阳电池片和玻璃盖片外观完好无损,太阳电池电路与基板聚酰亚胺面保持绝缘,且碳纤维表面无脱粘现象。说明国产碳纤维CCM40J-6K能够应用于太阳电池板研制。  相似文献   

17.
碳-铝复合丝是用性质完全不同的材料复合而成的,其力学性能,不仅与所使用碳纤维的性能有关,而且与碳和金属的结合状态有密切关系。因此,对于异种材料的接触面——界面的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几种不同覆铝碳纤维复合材料,利用现代表面分析技术,对其碳纤维覆铝层表面、界面状况和元素分布做了测试分析,从微观分析的角度提供了对某些覆铝材料制作工艺的改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催化法碳纤维是将聚丙烯腈均聚或共聚纤维经过路易士酸(例如四氯化锡)处理成耐焰纤维,再经过空气氧化后,进行碳化所得到的一种碳纤维材料。催化法碳纤维具有工艺周期短,碳纤维收率高,抗拉和抗折强度较高的特点。同时电子显微镜的观测也显示出它具有规整的微观结构。但是它也存在着含有催化剂残留的杂质和纤维相对含碳率低的缺点。为此必须将这种碳纤维的非碳元素及其存在状态作一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碳纤维试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应用研究的广泛开展,碳纤维强度的复丝测试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我所于74年曾建立了复丝测试方法,对连续预氧化间断碳化的复丝(未加捻、未上胶)样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复丝测试法较单丝测试法具有操作方便、计算简单、数据的迁移率小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检测大量试样的情况。根据工厂的特点,我们将原有的测试方法作了一些改动,用改动后的测试条件对日本东丽T—300碳纤维及我所试制的高强Ⅰ型碳纤维进行了大量的测试,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0.
国外碳纤維及其复合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多丝束PAN纤维(32万孔)生产碳纤维起源于西欧。此方法大大降低了碳纤维生产成本,且性能没有很大差别。更适用于片状模压、短纤注射或湿缠绕增强等。1981年以来随着碳纤维成本下降和工艺水平的提高,应用于一般工业领域的碳纤维需要量骤增。本文还着重介绍了碳纤维在宇航和航空、交通、机械和仪器、电器、体育和娱乐用品、医学等方面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