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2月29日,由本社、中国航天基金会和创维集团联合举办的"创维杯"漫游太空2008文学作品征文大赛在广州举行了颁奖典礼。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者与各位专家近距离接触,共同感受和探讨在文学中漫游太空的美妙和乐趣。  相似文献   

2.
景木南 《国际太空》2016,(11):27-28
1 唐纳德·特朗普——颠覆现有太空政策 唐纳德·特朗普曾一度表达对现有太空政策的不满,认为"就像是第三世界国家".他提出美国"需要一个全新的太空政策",需要将公共任务、商业手段,以及快速及时地解决现实威胁和把握现实机会三者结合起来.唐纳德·特朗普要求其竞选政策顾问罗伯特·沃克,为竞选活动提出一个"有远见的、颠覆性的、合作性的、具有弹性的"、"具有实质性改变的"太空政策.  相似文献   

3.
12月29日,由本社、中国航天基金会和创维集团联合举办的“创维杯”漫游太空2008文学作品征文大赛在广州举行了颁奖典礼。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者与各位专家近距离接触,共同感受和探讨在文学中漫游太空的美妙和乐趣。  相似文献   

4.
要想提高航天技术水平,在太空进行空间物理探测和新技术试验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实践"系列卫星肩负着这两重使命.  相似文献   

5.
□□自2004年年初美国总统布什提出轰动全球的"太空探索新构思"后,新一轮太空探索竞赛的帷幕渐渐拉开.目前,美国正在"星座计划"的框架下,加紧研制新的载人宇宙飞船--乘员探索飞行器(CEV),洛马公司成为主承包商后,新飞船被命名为"猎户座"(Orion);而俄罗斯也推出了自己的联盟号载人飞船的接替者--快船号(Kliper).有关专家指出,Orion和Kliper能否承担起美俄各自未来载人探月和奔赴火星的重任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俄美新一轮的太空探索竞赛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6.
《飞碟探索》2007,(5):56-56
如果有足够好的设备,你可以看到"精神"号探测车正在火星上漫游.然而,所谓足够好的设备,目前只有在"火星侦察轨道"号上的高分辨率科学仪器才能办得到."火星侦察轨道"号在2006年3月抵达火星,开始对这颗红色行星进行科学观测.  相似文献   

7.
2003年,中国立项并启动天链一号中继卫星系统工程.历经近20年发展,天链卫星系统已经成为我国空间信息高速传输的骨干基础设施,为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等基础性保障,扮演着"太空侦查员""通信接线员""太空导航员"的角色,充分发挥天基测控与数据传输的优势与效能.此外,鹊桥中继星、天问一号探测器环绕器分别在探月、探火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本期《太空探索》是杂志创刊以来的第300期。自1981年由聂荣臻元帅题写刊名的《航天》杂志问世以来,本刊始终坚持"普及航天知识、宣传中国航天、探索宇宙奥秘"的办刊宗旨,跟踪世界航天科技前沿,翔实介绍世界航天科技的发展状况,真实反映中国航天的巨大成就,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汇集了人类航天飞行和太空探索的重大实践和发展进程,引领读者到太空世界漫游,为获取航天知识、  相似文献   

9.
正NASA的一辆核动力火星漫游车"火星"2020将在2020年夏天由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火箭发射。除"宇宙神"5外,NASA在为该漫游车选定运载火箭的过程中还考虑了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德尔它"4H和太空探索公司的"重型猎鹰"火箭。太空探索公司是否提交了投标方案尚不得而知。"火星"2020采用以钚为燃料的"多任务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供电,而"宇宙神"5是目前具备为NASA发射此类核动力探测器资质的唯一一  相似文献   

10.
行标 《国际太空》2006,(9):15-15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A运载火箭,先后成功将3颗北斗-1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中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对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图1为"北斗"导航卫星星座.  相似文献   

11.
2009年2月11日,美国一颗通信卫星与俄罗斯一颗已经报废的卫星在太空中相撞.这次事件产生了大量太空垃圾,可能会对国际空间站的安全造成威胁.目前科学家在探讨有效清理太空垃圾的方法,以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阿波罗17"号是"阿波罗"计划中的第11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6次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次成功登月的太空任务."阿波罗17"号是"阿波罗"计划中唯一一次夜间发射的任务,也为"阿波罗"计划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太空快速响应"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澄 《国际太空》2006,(10):14-17
1 引言 为保障在未来战争中能及时地补充和维修失效的军用卫星,以便保持太空优势,2003年3月1日,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开始实施"作战响应航天运输"(ORS)的"选择分析"(AOA)计划,其目的是寻找有效载荷的快速发射、机动、服务和回收的最优方案,以提高军事效能.  相似文献   

14.
这是人类探索太空史上的首例--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无人驾驶飞船"尼尔鞋匠"号于北京时间2001年2月13日成功降落在一颗离地球3.16亿千米远的以古希腊爱神"厄洛斯"命名的小行星上,实现了历史上首次探测器与小行星的相会.这次对小行星的探索与考察对于人类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一是可以考察太阳的起源;二是提高人类对小行星撞击地球危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防辐射屏蔽的选择 在太空生活,经常遇到的危险是宇宙辐射.因此为了确保太空居民的健康和安全,在设计太空城时必须要解决好防辐射问题.按照"人在太空的基本要求"中有关太空居民的辐射暴露极限,太空居民每年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不能多于0.5雷姆.太空城所使用的防辐射措施主要是防辐射屏蔽.防辐射屏蔽可分为两类:主动屏蔽和被动屏蔽.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时间10月9日19时31分,美国航宇局(NAS)的"半人马座"上面级火箭及"牧羊人"月球坑观测与传感卫星先后撞进月球南极附近的一个陨石坑,上演了一出7900万美元成本的太空大戏.  相似文献   

17.
李东 《国际太空》2006,(9):28-30
我国航天运载技术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了长期艰苦的努力和探索,1970年4月24日,长征-1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将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轨道,实现了"两弹一星"的宏伟规划,也标志着中国进入太空的开始.  相似文献   

18.
晓临 《国际太空》2006,(10):25-26
在第1位太空游客造访"国际空间站"之后,太空旅游成为了热点,虽然昂贵的太空旅游费用和冗长的特殊训练也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承受,但普通人能够进入太空也许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相似文献   

19.
1月25日,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模型亮相央视春节晚会,这场中国未来空间站的处子秀,让民众对太空生活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为了更清晰地让读者了解"天宫"是如何建成的,本刊特从这期开始以图解的方式连载"国际空间站是如何建成的?",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20.
宗河 《国际太空》2006,(11):22-25
□□北京时间2006年9月9日23:14:55(美国东部时间9日11:14:55),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顺利发射升空,飞往"国际空间站".这是自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以来,航天飞机首次执行"国际空间站"的建造任务,任务代号为STS-115.此次飞行是阿特兰蒂斯号的第27次飞行,航天飞机的第116次飞行和第19次执行飞往"国际空间站"的任务.在任务完成后,它于北京时间21日18:21平安返回地面,圆满结束了此次太空之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