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宇航学会无人飞行器学会二届三次年会暨学术报告会在京举办中国宇航学会无人飞行器学会二届三次理事会暨学术报告会于1998年4月7~8日在北京举办,来自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空军、海军及有关部门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学会理事长刘从军在会上就...  相似文献   

2.
简讯     
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及航天工业总公司空间环境工程信息网学术交流会于1998年10月19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主办单位为五院511所和一院702所,会议主题为本专业学术研究成果交流及发展展望。会议由专委会主任、十网网长、511所所长孙来燕同志和专委会主任、702所所长郎德民同志共同主持。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来自一院一部、14所、101所、702所、二院四部,三院三部,五院501  相似文献   

3.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惯性器件专业委员会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至十一月二十七日,在渝召开惯性器件制导精度的鉴定与分析学术交流会。这次会议由航天工业部一院十三所承担具体会务工作。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国防科工委、航天工业部、航空工业部、船舶工业总公司和高等院校等所属的21个有关单位的四十名代表。 会议领导小组的相畅同志致开幕词,他着重指出惯性器件制导精度的鉴定与分析在研  相似文献   

4.
1997年1月14日,由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部主持,国防科工委921办、测通所、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一院、一院~部、二院二部、三院三部、计算机集团总公司、电子部四所、北方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单位的EMC专家参加,对七①四所“EMC屏蔽设计(SECAD)数学模型和软件研制”  相似文献   

5.
’98国际空间技术应用展与研讨会在京举办3月18~22日,由中国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支持,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主办,长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空间技术应用展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办。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同时主办了’98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6.
国际宇航联大会展览会举行本刊讯在第47届国际宇航联大会召开之际,由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外交部、航天总公司支持,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和中国宇航学会共同举办的宇航联大会展览会于10月7日至11日在北京国贸中心举行。国际宇航联主席道义奇先生,中国国家航天局...  相似文献   

7.
《航天电子对抗》2006,22(4):48-48
2006年6月23~25日,中国宇航学会无人飞行器分会电磁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在南昌召开,共有19个单位的49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开幕式上,本届年会承办单位航天二院207所肖志河副所长、无人飞行器分会办公室吕慧英主任、主任委员单位航天八院八部朱士青副总师、副主任委员单位航天8511所李明副所长分别致词。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黄培康院士出席会议并作了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8.
根据无人飞行器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迫切愿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需要,经中国宇航学会二届五次常务理事会批准,1990年6月22日至23日在河北省涿州市召开了中国宇航学会无人飞行器学会成立大会。国防科工委、海军、空军、总参炮兵部、航空航天部的有关院、局、基地、高等院校及各工业部从事研究,生产、使用的有关厂、所等共60多个单位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中国宇航学会副秘书长付炳辰同志首先宣布了关于同意成立无人飞行器学会的批  相似文献   

9.
一本重点反映我国在复杂航天器动力学应用理论及其工程应用方面研究成果的专著(航天器动力学工程),已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曲广吉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导弹飞行力学与控制专业,现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研究员、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专业主任设计师、博士生导师,并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宇航学会空气动力与飞行力学  相似文献   

10.
《宇航学报》2008,29(6)
为了推进航天学术交流与研讨,促进航天技术发展与创新,中国宇航学会曾于2005年和2006年分别召开了中国宇航学会首届学术年会和第二届学术年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今年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中国宇航学会拟于2008年12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中国航天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宇航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年会将云集我国航天领域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和有关单位的领导、院士、专家、学者和航天科技工作者,就中国航天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将就以下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1.
张瑶 《航天》2014,(5):6-7
随着中国航天科技的持续发展,中国航天人在国际宇航界的话语权也在稳步提升。3月18—22日,国际宇航联合会(IAF)春季会议在法国巴黎召开,IAF副主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袁洁率领中国宇航学会代表团出席会议,并在执行局会议上发言。随同袁洁副总经理出访的还有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和来自航天科技、科工集团的航天专家。代表团成员利用各种机会宣传中国航天成就,展示中国航天实力,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对话,充分体现中国航天人在国际宇航联合会中的履职能力和话语权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材料专业信息网96131会议于1996年7月8日至12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会议由上海航天局801所主办,有16个单位的44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网长单位703所杨铭本网长主持,航天工业总公司信息协会副理事兼秘书长谷志刚致贺词,主办单位801所所长黄瑞生致欢迎词,并就国内外中低推力发动机的先进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作了专题报告。开幕式后,由801所黄瑞生所长、43所所长刘志学、508所总师辛继敏及三院三部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航天科技领域最新成果和科研动态,为学报组织高水平的文章,更好地为航天科技工作者服务,《宇航学报》编辑部及常务编委关世义、编委常伯浚、郭吉丰、张克等一行7人,于2006年3月30日、31日两天,与上海航天第八研究院的领导及专家进行了座谈,并重点参观、调研了509所,805所及八院八部。30日下午,八院科技委杜磊副主任主持召开了“中国宇航学会《宇航学报》与八院工作座谈会”。八院所属各所的科技委领导同志及八院科技委办公室宋为民主任和顾永明副主任参加了座谈。杜副主任对学报来八院调研表示欢迎,认为此次学报来八院进…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宇航学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宇航学报》(Journal of Astronautics,ISSN 1000-1328)创刊于1980年,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宇航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任主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教授。办刊宗旨是及时反映中国宇航界在理论、技术和前瞻性研究中所取得的最新科技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培养科技人才、发展中国航天事业和实现科技现代化服务。报道范围包括飞行理论、航天器系统、导弹系统、空气动力学、测量与信息传输、制导与控制、飞行器能源、遥测遥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力学学术交流会议,一九八二年六月三日至七日在广州举行。全国二十一个单位共六十三名同志出席了会议。通过大会报告和分组宣读,共交流了学术论文和科技报告五十一篇。 这次会议使从事飞行器轨道设计、制导方案以及精度评定等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员,有  相似文献   

16.
长城公司又签多项发射协议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3月16日下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签署多次服务采购协议。长城公司刘志雄副总裁和劳拉公司戴维斯副总裁代表双方签字。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刘纪原总经理和国防科工委沈荣骏副主任出席了签字仪式。协议规...  相似文献   

17.
《质量与可靠性》2005,(5):54-54
由国防科技工业质量与可靠性研究中心和航天标准紧固件研究与检测中心共同举办的“国防科技工业2005年紧固件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9月28至29日在北京召开。国防科工委科技与质量司杨多和处长、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庞海涛副秘书长、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质量部仲崇斌和徐建良处长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全国紧固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任、秘书长及顾问出席了会议,国防科技工业通用零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来自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五院、六院、时代电子公司、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三院、四部、061基地、066基地、航天标准件厂、航天物资供销公司,以及航空、兵器、船舶、机械、汽车等行业的标准化研究所、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国防科技工业质量与可靠性研究中心和航天标准紧固件研究与检测中心主任、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所长卿寿松主持。  相似文献   

18.
正为推进航天学术交流与研讨、繁荣学术思想、引领学科发展、促进航天技术发展与创新,中国宇航学会将于2018年4月24-25日在哈尔滨组织召开"首届中国航天大会暨第三届中国航天高峰论坛"(原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法学会学术年会)。大会将结合"4·24"中国航天日的主题活动,通过"大会报告+专业论坛+主题交流"的全新模式,充分发挥学会各分支机构  相似文献   

19.
4月8日-13日,应俄罗斯方面邀请,中国宇航学会代表团赴俄参加了纪念加加林首次上太空50周年国际科学实践会议,会议期间,代表团与俄罗斯宇航界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与国际宇航联合会和国际宇航科学院负责人进行了会晤,并与出席会议的各国航天员进行了广泛接触。出访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宇航学会和齐奥尔科夫斯基宇航科学院的合作关系,表达了中国航天愿意开展平等互惠国际合作的意愿。  相似文献   

20.
《航天》2012,(8):35-35
(本刊讯)国际宇航联执行主任Christian Feichtinger在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当日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说:向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天以及所有中国人民表示祝贺。三名中国航天员飞天、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以及三名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的每一个瞬间都激动人心。此次发射非常成功,一切都进展的非常顺利,热烈祝贺此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