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崔美瑜  徐世杰 《航天控制》2011,29(5):35-39,47
研究了挠性航天器高精度姿态控制问题.考虑被控对象的非线性、外部干扰以及挠性结构和惯量参数不确定性,设计了直接自适应姿态控制律.通过对经典直接自适应控制中参数自适应律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姿态控制系统性能.该控制系统不仅考虑了挠性结构和惯量参数不确定性,同时考虑了系统非线性特性及外部干扰,且参考模型阶数小于实际被控对象阶数...  相似文献   

2.
针对运载火箭上升段在复杂飞行环境、大不确定性干扰和振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传统PID控制方法难以满足高品质控制需求的问题,进行了自适应增广控制(AAC)方法研究,以实现对运载火箭姿态的精确控制。在深入分析自适应增广控制系统整体构架的基础上,通过标称PID控制器设计与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的数字滤波器设计实现了刚体控制及对弹性振动的抑制;继而针对大范围干扰、不确定性和由于滤波器切换产生的弹性振动影响,设计了在线调整算法自适应调节PID控制增益,并对其工作机理与参数设计原则进行研究;然后设计干扰补偿回路和主动减载回路以减小内外扰动、弹性振动和风载荷影响;最后在弹性振动、风干扰和参数不确定性等因素同时作用的状态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自适应增广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应对运载火箭主动段复杂飞行环境的影响,大幅度提升综合控制性能,具有理论研究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广兴  周军  周凤岐 《宇航学报》2006,27(6):1196-1200
从工程角度出发,研究了智能控制方案,旨在提高挠性航天器的姿态指向精度和稳定度。针对挠性模态不可测的特点,文中采用了输出反馈变结构控制来抑制挠性附件的振动,并用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来补偿系统的不确定性因素。智能控制的引入使得控制器具有很强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可降低不确定性因素对系统产生的影响,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从而达到高精度控制的目的。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变结构自适应控制理论在运载火箭姿控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型运载火箭姿态控制系统设计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弹性振动的抑制、外部干扰的补偿等,探讨了变结构自适应理论在运载火箭姿态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及其可行性。对于变结构理论的应用方法,提出了不确定性边界的自适应估值算法和基于简化模型的变结构自适应控制器设计。对设计的姿态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并与采用古典理论设计的姿态控制系统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变结构自适应控制理论设计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是可行的,与古典方法相比变结构自适应方法设计的姿态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较高的精确度,特别是采用不确定边界自适应估算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高超声速弹性飞行器振动模态自适应抑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超燃冲压发动机的良好进气,需要对高超声速飞行器进行精细姿态控制。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特有的气动参数和结构模态参数不确定性问题,基于自适应模态抑制思想,设计了一种精细姿态控制系统,包括观测刚体模态状态信息的鲁棒H∞滤波器,提高跟踪性能的LQR刚体控制器,实时辨识弯曲模态频率的结构模态观测器和结构滤波器四部分。仿真表明,设计的控制系统在气动参数±20%,模态频率±30%的随机摄动下仍能够很好地跟踪刚体攻角,抑制弹性攻角,保证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0.6度的攻角控制精度,满足精细姿态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飞行器姿态的一种鲁棒自适应模糊解耦控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于占东  王庆超 《宇航学报》2003,24(4):368-373
飞行器姿态系统具有非线性、强耦合、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特点。本文针对飞行器姿态模型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提出鲁棒自适应模糊解耦控制方法,对飞行姿态进行机动控制。首先,设计基于精确反馈线性化的模糊解耦控制环节。针对模糊逼近所带来的误差以及外部干扰项,采用H∞鲁棒补偿控制方法,使误差干扰项对系统的影响最小。为充分利用有限的模糊规则,采用非线性可调参数模糊模型。模糊参数的自适应调节律由李雅普诺夫综合法得到。数学仿真表明,该控制方案对于空间飞行器姿态系统中的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的不确定性及强非线性耦合特性,研究了一种自适应变结构姿态控制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在滚转通道快速将最大升力面滚转到制导机动方向时姿态控制系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然后将结构干扰力矩、非线性耦合和气动参数摄动等不确定的输入因素视为一类有界干扰,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变结构控制方法,该法在保证系统闭环稳定的前提下,在线对不确定因素的界进行估计,从而对系统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补偿,并选择适当的趋近律,通过符号函数连续化方法来解决由于变结构控制带来的抖振问题,最后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解耦控制效果,与传统方法相比可有效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卫星轨道保持的非线性鲁棒自适应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反馈线性化方法,对卫星轨道保持的非线性动力学进行线性化,考虑线性化模型的范数有界不确定性,设计变结构各棒控制器,得到卫星轨道保持的非线性鲁棒控制律。在此基础上,利用自适应控制方法,得到一种具有不确定性范数上界估计能力的鲁棒自适应变结构控制器。进行数值仿真研究,验证了所提出控制器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直接侧向力控制导弹的自适应模糊变结构末制导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宇  董朝阳  王青  张明廉 《宇航学报》2006,27(5):984-989
针对采用直接侧向力控制的敏捷性导弹,提出了一种适州于拦截大机动目标的自适应模糊变结构末制导律。由于采用了直接侧向力控制方式,提高导弹末段机动过载和快速响应能力的同时,也使得系统具有高度耦合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采用所设计的制导律在制导系统中不确定性函数为未知的情况下,利用自适应模糊系统的万能逼近能力以任意精度进行逼近,由此克服了模型小确定性和外界干扰对制导系统的影响。并通过引入目标最大机动加速度自适应算法,使得这种制导律中的变结构项具有变增益能力,能够适应目标各类机动的情况。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律对大机动目标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并对各类机动目标均有较高的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10.
小卫星的鲁棒自适应姿态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景  刘良栋 《宇航学报》2003,24(3):235-239
对于中低轨道的小卫星而言,设计能克服参数不确定性及非参数不确定性影响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器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理论价值。考虑存在参数不确定性及非参数不确定性,分析了小卫星的姿态动力学及运动学方程,设计出了一种鲁棒自适应控制器,证明了该控制器可以保证控制系统全局一致最终有界稳定。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指出了要实现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应建立和实施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  相似文献   

12.
广义预测自适应控制及其在航天器轨道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重力梯度稳定小卫星的最优主动磁控和动量轮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小卫星定点精度,姿态控制系统采用俯仰轴动量轮控制和三轴磁力矩控制。用四元数方法建立起卫星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以响应时间和响应时间内欧拉角误差和角速率误差的平方和这两个单目标作为目标函数,以三轴的位置增益、速率增益和卸载增益为设计变量,以三轴欧极子矩不超过要求值,俯仰轴的轮动量矩不超过要求值,以及末尾响应时间内应保证欧拉角和角速率逼近控制值为约束条件,建立起卫星最优控制模型。最后,作为例子应用到小卫星姿态控制中,结果证实最优控制算法是可行有效的。与传统PD控制相比,优化后的姿态控制性能也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一种降低参数灵敏度的鲁棒调节器设计法。它根据灵敏度指标的要求,利用最优调节器的性质设计了状态反馈调节器,所构成的系统具有良好的参数鲁棒性和动态特性。该方法计算简单,实现方便。文中给出了在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更远、更复杂的人类空间探测任务要求航天器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因此航天器的容错控制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对航天器姿态系统的容错控制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航天器姿态容错控制的成果,重点分析了利用自适应控制、滑模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理论开展容错控制的进展,并分别阐述了采用不同技术途径发展容错控制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航天器姿态容错控制技术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了航天器热控制需求以及电子控温装置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分布式控温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用于分布式控温的精密恒温固态控制器技术方案.方案设计兼顾了控温精度和设备安装灵活性的需求,采用脉宽调制(PWM)控制作为控制方式,研制的工程样机控温精度优于0.1℃,尺寸为20mm×25mm×30mm.该装置适用于有高精度控温需求,且要求控温装置占用航天器资源较少的主动控温设计.  相似文献   

17.
控制输入受限情况下卫星姿态的鲁棒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景  刘良栋  李果 《宇航学报》2006,27(4):588-593
卫星通常工作在各种扰动环境中,包括参数不确定性和非参数不确定性。工程实践中碰到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控制输入受限。考虑存在参数不确定性和非参数不确定性,研究控制输入受限情况下卫星的姿态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鲁棒自适应控制器,证明了姿态控制系统是全局一致最终有界稳定。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增强飞行器姿控回路与伺服回路的协调匹配性,提升整个姿态控制系统的综合性能,在考虑飞行器伺服回路动态特性的基础上研究其姿态控制方法。以俯仰通道为例,基于多鲁棒面控制和动态面控制理论,提出一种考虑伺服回路动态特性的攻角鲁棒控制方法,有效解决了回路之间的协调控制问题。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未考虑伺服回路动态特性的攻角控制方案,该控制方案的攻角跟踪效果更好,飞行器姿控外回路和伺服内回路协调匹配性得到提升,且该方案确保了攻角控制系统具备更优越的综合性能指标。研究成果可重点应用于具有高动态和轻质化需求的飞行器姿态控制领域。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