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最近研制成耐1800℃高温而强度不下降的超耐热碳化硅陶瓷纤维。该纤维的原料是有机系高分子聚硅烷(PCS)。具体的制造方法是,首先将聚硅烷在330~350℃的温度下采用熔融纺丝法纺织成纤维,接着将纤维置在真空而不熔化的情况下进行电子射线照射。照射的条件是,当纤维的直径为15~20微米时,最佳放射线强度为700~1500万葛莱(葛莱为放射线国际强度单位),最后在氦气中以1500℃的  相似文献   

2.
瑞典拟使用低费用地面终端,建立一个数据中继卫星系统,以适应令人不甚满意的国家与通信区域之间电子邮政服务。由瑞典的(伯萨 Saab)公司空间部和国家通信管理局联合成立的一家财团,将利用这三颗“邮政星 A、B 和 C”卫星。卫星重90公斤,采用重力梯度稳定,在800~1500公里极轨道上运行。由北部的基律纳的埃斯兰吉地面站控制。信息将存储在  相似文献   

3.
苏三 《飞碟探索》2006,(2):22-23
许多三星堆遗址的青铜人头像头上有明显的小圆顶,并且类似的帽子不止一次出现在青铜人头像头上,考古学家称其为"太阳帽",实际上这可能是如今犹太人最明显的一个头上装饰:"吉帕帽".它是在古代漫长的历史中,犹太人受到排挤和伤害的标志,最先由所在国的统治者规定他们必须戴帽子以区别于当地民族,后来犹太人干脆就以这个小圆帽作为自己民族的标志一直流传了下来.  相似文献   

4.
瑞典的宇宙开发事业企业(SSC)于1987年3月19日在该国的埃斯兰吉发射场,成功地发射了微重力实验用火箭“MASER-1”。这次发射的高度为295公里,获得10~(-4)G 以下的良好的微重力状态7分15秒,预定的八种实验都取得成功。“MASER”和西德的探空火箭“TE-XUS”是相同的实验系统,但它使用的是  相似文献   

5.
地下迷城     
戴清 《飞碟探索》2008,(7):42-42
哈尔·萨夫列尼地下宫殿是马耳他的著名古迹,位于距首都瓦莱塔城南1千米的帕奥拉市中心附近,有“史前圣地”之称。  相似文献   

6.
其他     
“海洋一号B”卫星成功发射2007年4月11日11时27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轰鸣,“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拔地而起,载着中国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B”卫星升空而去。经过797s飞行后,星箭成功分离,最后,卫星准确进入距地球798km的太阳同步近圆轨道。这是继2002年5月成功发射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后,中国又一次将海洋卫星成功送上太空。与“海洋一号A”相比,“海洋一号B”各项指标和功能都有了较大提高———卫星的设计工作寿命提高到3年,星上存储量由80兆字节扩展为2吉字节。“海洋一号B”卫星担负着海洋水色环境要素、海表温度…  相似文献   

7.
前宇航员工程师弗奥基蒂斯托夫9月份对《莫斯科新闻》周刊说,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发射费比一次使用火箭高20~40倍,也没有把航天飞机研制技术用到改善人民生活上去。9月9日,在莫斯科的一次航天飞机座谈会上,他还说:“我们顽固地继续把钱花在没有希望的事业上。”前空间研究所所长萨格杰也夫院士说:“苏联发展航天飞机是作为  相似文献   

8.
低速冲击损伤对复合材料胶接结构的力学性能存在威胁。对在搭接区域3个不同位置承受低速冲击的斜搭接接头进行冲击后拉伸试验,并分别建立胶接接头冲击及冲击后拉伸有限元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冲击位置在搭接区尖端背侧,造成的凹坑深度最大,冲击后拉伸强度最低;冲击位置在搭接区中部,凹坑深度最小,冲击后拉伸强度最大;冲击位置在搭接区尖端侧,凹坑深度及冲击后拉伸强度居中。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胶层损伤和复合材料纤维损伤的大范围扩展是导致结构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航天员简谱     
布森等4名航天员,乘“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升空飞行。这是一次秘密的军事飞行,在太空发射一颗“曲棍球”号雷达成像侦察卫星。12月6日返航,共历时4天9小时。 1990年2月28日,和指令长克赖顿等4名航天员,再乘“亚特兰蒂  相似文献   

10.
针对挖补修理后飞行器在服役期间会经历高温高湿环境,进行了湿热环境对挖补修理层合板(以下简称挖补板)拉压性能影响的研究。首先,测试了4种湿热环境下CCF800/环氧挖补板的拉伸和压缩性能;然后,建立了相应的湿热应力有限元模型,探索了不同湿热环境下挖补板内的湿热应力分布;最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湿热环境下挖补板的拉伸和压缩力学模型,研究了湿热环境对CCF800/环氧挖补板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湿热环境使挖补板的承压能力降低,承拉能力提高,这与常理不符。经试验观察和机理分析,发现CCF800/环氧铺层中纤维弯曲是导致湿热环境下挖补板拉伸性能不降反升的主要原因。在考虑湿热环境时,制备CCF800纤维复合材料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纤维弯曲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颗“失踪”了近90年的小行星重新进入了天文学家们的视野。这颗名为“艾伯特”的小行星是1911年10月3日由奥地利天文学家约翰·帕利兹发现的,当时为了纪念维也纳天文台的赞助人艾伯特·洛希尔男爵,便以其名字命名该小行星。帕利兹还没有精确地测算出这颗小行星的轨道参数,发现不久的“艾伯特”小行星便从天文学家们的视野里消失了。2000年5月1日,美国天文学家杰弗·拉森发现了一颗绕太阳运行的天体的微弱星光。这颗天体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比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稍远,且其绕日运行的轨道比地球绕日运行的轨道明显倾斜。…  相似文献   

12.
在着陆巡视器进入火星大气的过程中,配平翼机构会根据指令由收拢状态展开,并在到达指定位置后锁定,进而将进入舱配平攻角降至合理范围内,因此,其展开动力学性能对后续任务的成败至关重要。以配平翼机构功能的顺利实现为背景,研究复合材料构件的冲击动力学分析方法,建立了其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基于隐式动力学算法对其展开过程进行了仿真。通过与地面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展开动力学分析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配平翼机构进入火星大气过程中的2种气动载荷工况下的展开过程进行了分析;基于Hashin理论对碳纤维蒙皮翼板的强度进行了校核,在2种气动载荷工况下各铺层的纤维拉伸、纤维压缩、基体拉伸及基体压缩4种失效模式所对应的失效因子均处于安全范围。可对类似机构的展开冲击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斯蒂斐(以下简称“斯”):这项研究采用什么方法来考察并核实人们宜称的有关“濒死体验”的描述? 山姆·帕尼亚(以下简称“帕”):当你的心脏停止跳动时。就不会有血液进入你的大脑。而接下来将会发生的,就如同你可以想象到的那样——在1O秒内,大脑的活动完全停止。然而。反常的是,在经历过心跳停止(其中既包括心跳停止几分钟的。也包括心跳停止1小时以上的)后又被从鬼门关上抢救过来的人群中。有10%至20%的人报告说他们当时是有意识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拉伸试样发生缩颈时的屈服方式的基础上,给出由拉伸数据估算J积分值的近似公式:J=ak(a/b,m)ηI;并给出计算拉伸断口的纤维区尺寸、剪切唇尺寸的粗略的近似公式: 2a/d≈(n 3.87/n~2 7.74n 14.17)ψ 0.05和ψ≈((n′)~2 2n′ 0.3)/(n′ 1)(S/(d/2 0.77)  相似文献   

15.
田野 《飞碟探索》2011,(8):22-23
65.创造一颗人造星 “火星”望远镜射出一道激光束。“火星”是南方天文台四分开光学甚大望远镜的其中一台。这束激光用于在帕瑞纳山上空创造一颗人造星,用以协助甚大望远镜上的自适应光学设备。自适应光学技术可帮助天文学家克服大气造成的影像模糊,获得的图像与放置在太空中的望远镜得到的图像一样清晰。  相似文献   

16.
2005年4月4日,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OJSA)在塔吉克斯坦举行的代号为“边界-2005”的首长司令部联合军事演习进入主要阶段。演习最初计划在吉尔吉斯斯坦举行第一阶段演习,但由于吉尔吉斯斯坦政局突生动荡,反对派发动“颜色革命”夺取政权,时任总统阿卡耶夫逃亡国外,吉反对派组建临时政府,应在吉尔吉斯斯坦进行的全部演习科目被迫改在塔吉克斯坦境内举行。  相似文献   

17.
近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宣布同阿根廷国家航天活动委员会签订了用“猎鹰”9火箭为阿方进行两次发射的协议。发射将在2012年~2013年间进行,有效载荷分别是“合成孔径雷达观测与通信卫星”1A和1B。这两颗对地监测卫星装有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仪器,将加入到意大利的X波段“地中海天宇”卫星(共4颗,已发射3颗)的行列,构成“意阿应急管理卫星系统”星座。  相似文献   

18.
古老的人     
《飞碟探索》2008,(4):5-5
法国科学家2008年2月27日说,他们已确定据称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原始人头盖骨化石“图迈”的年龄,大约在距今720万年~680万年。 “图迈”是法国普瓦捷大学研究人员米歇尔·布吕内2001年在非洲乍得沙漠地区发现的,意为“生命的希望”。他们还将“图迈”代表的原始人命名为撒海尔人。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0月30日,法属圭亚那上午10时43分,“阿里安5”火箭点火腾空,28分23秒后,把一颗模拟卫星送入了轨道,为欧洲航天和通信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 这次发射是“阿里安5”火箭的第2次鉴定性发射,5~6个月后,将要进行第3次发射,如果顺利,明年下半年将投放市场。“阿里安5”是欧洲宇航业的新一代骄子,是面向21世纪的卫星运载工具,它的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为5.9~6.9吨。在今后10年  相似文献   

20.
底特律国家足球竞赛联盟的足球爱好者不用再担心比赛天气的好坏了。宏伟而新型的庞蒂亚克体育场是一个被空气支承、并能透过阳光的纤维织品圆顶建筑。这一建筑物既能保护球赛场地,又能使观众免受风雨的影响。有八万坐位的“锡尔弗圆顶建筑”是世界上最大的纤维织品圆顶结构建筑物,而宇航技术在它的建造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这种材料起源于1967年,当时美航宇局正为阿波罗宇航员的宇宙服寻求新的纤维织品。这种织品必须既耐穿又不易燃,既轻便又柔软。俄亥俄州的欧文斯-科宁纤维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