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为了完成某研究所风洞的风速控制系统,设计了一套以计算机为中心基于PLC的风速控制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在提出PID控制方案的基础上,介绍了PID控制的原理和特点,对风速控制精度及PID参数整定进行了研究。经实际运行验证了在风洞交流电机变频调速系统中PID控制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2.4m风洞现已投入使用,该风洞控制系统与国内现有风洞相比,控制执行系统多而复杂。该风洞成功地采用了所有试验工况M数与稳定段总压同时控制的运行方式。针对被控对象的杂性,分别对神经网络控制、模型随自适应控制、自校正控制、智能控制及智能学习控制在该风洞上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撮后给出一种智能控制策略,调试结果说明该风洞采用的这种控制策略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对1.2m跨、超声速风洞栅指M数控制系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包括硬件系统的设计、硬件配置、功能选择和软件设计,以及本系统与风洞总压控制系统的连接和通讯,最后给出了1.2m跨、超声速风栅指M数控制系统的调试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完成哈尔滨工业大学风洞测量与控制试验系统,设计了HIT三元低速风洞的一套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基于Microsoft Visual Basic(VB)风速测量与控制系统。系统进行了硬件系统设计及软件系统设计。在提出总体的测量与控制方案的基础上,保证风速控制精度,对测控元件进行了等精度配置研究。另外在实验角度控制上提出了高精度的控制方案。通过VB程序代码实现了控制软件。经调试后达到了系统控制精度要求,该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NF-6风洞马赫数闭环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NF-6风洞的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阐述了风洞马赫数测量、控制方式及流程,分析了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建立了马赫数闭环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静叶角度机构实现马赫数控制的粗调,通过PI算法控制压缩机转速进行马赫数二次细调。实验结果表明:马赫数控制精度可达0.002以下,实现了实验段流场马赫数的准确控制,控制策略是正确可行的,控制系统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西北工业大学NF-3大型低速直流式翼型风洞改进后的稳风速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和性能特点。针对低速直流风洞风速控制系统建模困难,易受外界干扰影响,且自身参数时变不确定,控制难度大的特点,新系统采用了多线程、数字式数据采集方式,带死区控制的PSD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算法。通过在NF-3风洞三元试验段和二元试验段的实际应用,与正在使用的模糊控制系统相比较,新系统的适应性和鲁棒性更强,调试时间大为缩短,风速控制精度在风速大于10m/s时从国军标的合格指标0.3%提高到先进指标0.1%,稳定时间减少了10%左右,人机交互也更加友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在低速增压风洞模型支撑系统中以单片机为核心构建的角度机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利用单片机接口电路实现了对伺服电机的控制及与上位机之间通信、数据传榆,解决了模型支撑系统中由于机械回差带来的精度问题以及角度机构支杆非线性运动带来的模型控制问题,达到了风洞试验要求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8.
介绍山东潍坊恒安散热器有限公司的散热器性能试验风洞控制系统的研制情况。该风洞的控制系统包括:风速控制,水流量控制,风温采集,水温采集四部分。通过工业控制计算机、采集卡及计算机接口,在Windows2000下实现了所有数据的采集与风速和水流量的较高精度的自动控制。采用VisualC 6.0编写的控制软件具有良好的人机用户界面和数据显示、保存和打印功能。经过试验验证,系统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9.
气动弹性系统的阵风减缓与颤振主动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捷  邹丛青 《飞行力学》1995,13(4):76-82
针对J8飞机模型,研究了阵风减缓与颤振主动抑制的综合控制问题,应用现代控制理论设计控制系统,分别对机翼/外挂系统模型作开环和闭环分析。由数字式控制实现了阵风减缓与颤振主动抑制的风洞实验,风洞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控制律具有抑制颤振和减缓阵风响应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0.
美国FADEC的研制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发动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控制系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控制变量多、控制精度高、控制功能复杂、可靠性高、重量轻体积小,以及日趋要求与飞行控制、武器控制系统等有密切的接口关系.从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世界各国在研制、生产机械液压式发动机燃油调节器的同时,致力于发动机电子控制、特别是全功能数字式电子控制FADEC系统的研  相似文献   

11.
利用PC总线工业控制计算机及有关功能组件,组成HG-4亚、跨、超音速风洞控制系统,实现超音速总压P0及亚、跨音速马赫数M自动调节,进一步提高吹风进程自动化。  相似文献   

12.
周双飞  黄海波  简炜 《航空动力学报》2017,44(10):59-62, 66
在永磁同步电机(PMSM)矢量控制中,根据Luenberger观测器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Luenberger观测器的PMSM转子速度和位置的估算方法,有效解决了PMSM由于机械传感器安装带来的一些弊端。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搭建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最后,在以STM32F103ZET6为控制核心的硬件系统上进行算法的实现,试验结果表明基于Luenberger观测器的PMSM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且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一种BP网络自整定PID控制算法及其在NF-6风洞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F-6风洞是一座增压、连续、高速回流式风洞,对各子系统的控制性能都有较高的要求。针对NF-6风洞对模型姿态系统控制性能提出的高要求,提出了一种BP网络自整定PID控制策略,并结合现有的改进型PID控制思想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改进。仿真结果及初步应用表明:该算法在算法收敛性、实时性及控制精度上较传统PID算法及BP网络算法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传统指数趋近律的滑模控制(SMC)系统在永磁同步电机(PMSM)调速系统中应用广泛。但是该算法在SMC系统做趋近运动时,存在明显抖振,控制精度无法应对复杂情况。为了抑制系统抖振,提高PMSM调速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在传统指数趋近律的基础上引入加权积分型增益,提出了一种新型趋近律。加权积分型增益的引入使系统在滑动模态阶段滑模面函数和积分结果可以同步趋近于零,从而有效抑制系统抖振。依照所提出的新型趋近律,设计了速度控制器,并应用到PMSM矢量控制系统中。分别利用软件仿真和硬件试验与传统指数趋近律控制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风洞天平校准系统的加卸栽控制系统的技术改造,应用PLC的高速计数器功能,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16.
WINDOWS环境下的风洞测量,控制,处理与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C-586微机取代PDP系列机实现NEFF720模拟和数字量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风洞控制系统,PSI780B电子扫描测压系统的全部功能。自行开发了32位代码软件,使用标准WINDOWS风格的人机交互界面,中文显示,操作简便。引入虚拟仪器概念,适时图形显示实验进程及实验数据,可扩展成多媒体的风洞实验数据采集、马赫数控制、迎角控制、数据处理及风洞管理、培训一体化系统。  相似文献   

17.
利用风洞虚拟飞行技术可在风洞中开展飞行器的飞行控制验证与评估研究。飞行控制子系统是虚拟飞行试验技术的核心,采用控制系统快速原型技术,可实现嵌入式实时飞行控制代码自动生成和快速部署,从而大幅降低飞行控制系统集成难度,有效提高风洞虚拟飞行试验效率。本文概述了Φ3.2m风洞虚拟飞行试验系统组成和现状,详细介绍了基于该系统的飞行控制系统快速原型开发平台和部署方法,通过某飞机缩比模型全数字仿真、半实物仿真和风洞虚拟飞行试验,验证了该技术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可以满足不同型号飞行器风洞虚拟飞行试验飞行控制系统集成需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神经网络的稳M数非线性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风洞稳M数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控制,包括预测模型,动态优化和反馈校正原理,以实现速度快,精度高,低耗油的优化控制目标,试验表明,该系统不仅稳M数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而且鲁棒性好,节省燃油。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给出了FL-8风洞风速控制系统改造的设计、功能和实现方法。本项目以HY-6050型D/A、MD采集板替换电位器,输出可控电压,进行大电机控制。系统采用上、下位机的方式,通过串口通信,将系统融入风洞试验计算机网络系统,结合Windows平台的编程技术,并结合VXI总线速压采集,构成了简便、快捷、高效、稳定的风洞大电机风速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20.
风洞稳速压模糊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西北工业大学NF-3低速翼型风洞稳速压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和特点,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模糊控制技术,传感器实时校准和变系数程控技术,解决了速压系统津自动调节,带压过程参数变化自适应和测量,控制,数据处理一本化等技术关键,使风洞速压控制达到高效和品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