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的陨石坑区域检测技术.首先,通过对原始图像进行Census变换并获取变换后的直方图;其次,利用主分量分析的方法对直方图空间进行降维压缩,并将压缩后的直方图作为特征向量,同时利用主分量分析的重构误差设定阚值构建第一层分类器;再次,基于Boosting原则对训练样本集进行选择,并利用支持向量机构建第二、三层分类器;最后,将测试样本依次送入这3层分类嚣确定该样本是否含有陨石坑.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原始图像进行连续缩放,并遍历所有大小为20×20的子图像,以检测大小不一的陨石坑区域,并研究了虚警闲值对于最终检测结果的重要意义.相关实验研究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从俯视摄像机拍摄的陨石坑图像中有效地检测出陨石坑区域.  相似文献   

2.
矩阵模式主分量分析(MatPCA)作为有效的特征提取方法能同时处理矩阵表式的模式和向量表式的模式。但与主分量分析(PCA)方法一样,MatPCA没有使用样本的类别信息,因此所提取的特征不能提供足够的判别信息,进而影响随后的分类性能。为有效利用样本的类别信息,在MatPCA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特征提取方法——模糊的类内MatPCA(F—WMatPCA)。F—WMatPCA利用模糊K最近邻(FKNN)求解训练样本的模糊隶属度并在模糊的类内执行MatPCA。由于F—WMatPCA使用更多的类别信息,因此能有效地提高识别精度。对0RL,Yale人脸数据集和几个UCI数据集做了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另外,讨论了F—WMatPCA在人脸识别上的应用,并与F—Fisherfaces作了比较,结果表明F—WMatPCA具有比F—Fisherfaces更稳定、更鲁棒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3.
少数类的集成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机器学习中研究的分类问题通常假定各类别是平衡的,但在很多场合各类别的出现概率相差很大,而且很多应用中需要区分重要而稀少的少数类.本文比较了3种基于AdaBoost集成学习方法,并推导出他们的精度几何平均(GMA)的下界.分析表明:类别越不平衡,这3种方法越难以通过提高基分类器准确率来提高GMA.在此结论的基础上,以Bagging为基础提出了单边Bagging算法,该算法只对多数类抽样,而保留所有少数类,因而每轮的训练集是类别平衡的,并通过UCI数据集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相关性度量的伪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据样本间的相关性作为相似性度量,并引入样本的类信息,提出一种新的降维方法,即伪主成分分析(Pseudo-PCA),该方法尽可能地保持原样本的变化信息,同时又使得降维后的同类数据样本尽可能保持相似。此外,将这种思想方法成功推广到近年来提出的2DPCA,MatPCA和(2D)2PCA。在ORL,Yale和AR等人脸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类方法的识别率高于相应的基于欧氏距离的PCA,2DPCA,M atPCA和(2D)2PCA等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Fisher准则的核鉴别分析法(KDA)是最常用的非线性特征提取方法之一,但对于多类识别问题,就分类率而言Fisher准则并不是最优.本文提出了一种加权核鉴别分析方法(KIDA).首先利用非线性映射将原始样本隐式地映射到高维隐特征空间;在此特征空间内使用权函数重新估计类间离散度矩阵得到优化的准则函数,最后采用同时对角化方案求解最优鉴别矢量.在ORL和Yale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局部保持投影(LPP)是一种典型的降维方法,通过保持数据的内在几何结构,LPP能够获得潜在的判别能力.然而,传统LPP的性能取决于人工预定义的近邻图,并且严重依赖于最近邻标准在原始数据空间中的性能.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降维算法--自助型局部保持投影(sdLPP).该方法首先执行LPP获得投影方向,然后在其变换的空间更新近邻图,并重复LPP.另外,本文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拉普拉斯打分(Laplacian score)标准作为算法迭代终止和判别力的参考.最后,在几个公共的UCI和人脸数据集上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基于支持域的单类分类器识别率,提出将局部密度加入到分类器设计当中。在Campbe ll等的LP算法基础上,通过k近邻方法对每个样本点引入局部密度因子pi,重新刻画了原算法,使处于不同密度区的数据对分类器的作用不再被同等对待,高密度区的数据对分类超平面作用被强化,而低密度区的数据被削弱,结果使分类超平面自动靠近高密度区而提高了识别率。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引入局部密度的D-LP算法其泛化性能较原算法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由多个尽可能多样化的分类器(前馈神经网络)组成的多分类器系统(MCS)能够显著地提高单个分类器的分类或推广能力.受MCS基本思想的启发,将集成引入到双向联想记忆快速学习(QLBAM)中,构建出一个BAM集成,旨在提高存储容量和纠错性能的同时,不破坏每个成员BAM的简单结构.计算机仿真表明,选择合适的"过剩生产与挑选并存"策略,即"稀疏算法"后,所提出的BAM集成在存储容量和抗噪声性能两个方面都显著优于单个QLBAM.  相似文献   

9.
利用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提出了一种阻抗参数测量新方法,即采用任意的周期信号作为测量的激励信号,激励信号的信噪比可以很低;采用高镜频抑制比的数字正交采样滤波器得到被测阻抗和标准阻抗上的电压采样序列的同相分量与正交分量,并据此确定被测阻抗参数,该方法能得到较高的阻抗参数测量精度和较宽的测量范围,并且硬件电路实现比较容易.文中给出了计算机仿真分析和硬件实现系统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非定常分离控制中的相位采样方法,该方法同样适用于任何受到周期性外加干扰作用的流场测量。所谓相位采样就是要使所采集的流体参数样本与干扰信号中的周期相位一一对应,这只能由计算机来实现。文中所提出的具体采样方案适用于目前国内广为使用的十六位微处理机(如 IBM-PC 及其兼容机、INTEL/86/330机等)。  相似文献   

11.
基于“SOM脸”计算模型提出一种新的人脸局部区域重要程度度量方法,并用于进行选择性单训练样本人脸识别。从机器人脸识别的角度,并未预先人为设定任何重要区域,而是通过学习来自动发现这些对机器而言相对重要的人脸区域,即包含类信息相对丰富的区域,并将其进行可视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利用了人脸局部区域重要程度信息后,识别算法的性能和效率均得到提高;特别是仅选择人脸图像中若干部分重要的区域用于识别时.在提高识别效率的同时.识别性能来见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在空间数据索引与查询研究领域中,反向k最近邻(RNNk)问题作为反向最近邻问题的泛化扩展近来受到更多关注.所谓RNNk查询就是找到所有以给定查询点为k个最近邻之一的对象点.为了有效地进行RNNk查询,利用分级的Voronoi cell和空间区域划分方法对查询结果进行有效过滤,避免了过多次最近邻查找计算.在初步得到的RNNk结果中,有针对性地分别利用平行于分割线的扫描线和局部扩展的查询区域Q进一步限定了RNN候选点.近似最小平均距离(AMAD)计算则可由近似的RNNk查询结果得到且不受k取值限制.实验结果表明了在3种不同数据分布情况下,本文算法与近似方法的效率和有效性.因此,通过充分利用对数据的过滤与查询空间修剪的近似方法,得到了具有较高查全率和准确率的近似查询和计算.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彩色图像的分割算法,提出了运用彩色图像的颜色特征相似性进行图像的分割;然后将分割的目标进行检测,运用无监督网络,即竞争网络学习训练聚类,将图像中不同的目标提取出来。在识别方面,研究了一种运用空间距离变换方法来识别的算法,计算出区域半径测试样本点在区域内还是区域外,以达到识别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分割算法和识别算法可以很好地运用到实际中,识别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在计算机视觉中,局部被遮挡物体的识别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RG(关系属性图)模型识别局部被遮挡物体的新算法。由于关系属性图对图像遮挡、噪音或者二维几何引起的变形都是稳定的,所以用ARG模型能够识别那些由于局部被遮挡或其它原因引起的丢失特征的物体。该算法如下:首先,根据模型和图像特征之间的局部和整体的对应性约束,在图像中选出有限数量的侯选子图。其次,基于在关系向量空间中的误差分析,使用投票方案对丢失的特征进行迭代检测,丢失的特征全部被检测出后即可进行匹配。最后用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SAR图像识别技术主要基于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而目标阴影信息对SAR图像目标识别具有重要的作用。若能获取同一目标在多个方位角下的多幅SAR图像,可改善目标识别的性能。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及阴影信息的多视角SAR图像识别技术。该技术提取目标阴影形状的链编码作为特征向量,并结合同一目标在不同方位角下的多幅图像的特征向量,生成该目标的特征序列,然后利用HMM对特征序列进行识别。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实现SAR图像目标识别。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得到了板料成形试验中极限应变点的成形路径曲线。从成形路径的角度分析了成形极限图的形成,并比较了不同厚度及热处理方式对铝合金LY12塑性变形的影响。将Hill&MK理论与陈胡理论预测的成形极限及其路径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板料失稳时淬火铝板的应变路径没有发生突变,而退火铝板在失效前,会产生一段应变漂移现象。理论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对于这两种铝合金材料来说,Hill&MK理论预测的成形极限更为接近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