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验结果使用酸性发蓝方法,进行刷涂修复被损坏的发蓝层,不会发生氢脆,而且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
三、正交表的方差分析正交表方差分析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步: 1.列出计算表,计算各列各水平对应的数据和,即Ⅰ、Ⅱ、Ⅲ等。 2.利用上述计算结果,求出因素与误差的变动及自由度,进行显著性检验,并把结果  相似文献   

3.
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正交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现有试验设计方法存在的不足和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优势,提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设计的思路。对高空模拟试验的项目、指标、因素和水平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试验项目和指标确定试验设计的因素及水平;再选择适合的正交表并进行表头设计,将试验因素和水平按照一定的原则填入正交表后获得正交试验方案;最后以航空发动机高空稳态性能试验为对象进行正交试验设计,获得的试验方案在高空台效率提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方差分析的目的前三讲我们介绍了利用正交表安排试验的直观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通俗易懂。通常,我们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可以解决很大部分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了,而“方差分析”这种方法,只是当遇到这样一些实际问题时才考虑使用它:1.贵重或周期很长的试验。进行一次正交  相似文献   

5.
用正交表安排和分析试验,不论是采用直观分析的方法,还是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试验数据的处理,当因素较多时,都需用较大的正交表[如:L_(16)(2~(15))、L_(32)(2~(31))、L64(2~(63)],尽管其计算方法本身是简单的,但由于试验数据多,计算起来还是比较麻烦。而且由于需要对照着正交表列的水平字码进行计算,还容易造成差错。为了减少计算量和避免计算过程造成差错,使计算可以离开正交表列的水平按一定程序进行,下面介绍二水平正交表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分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仿真试验法分析了整体壁板长桁端部斜削结构的斜削角、斜削角底部圆角半径、腹板根部圆角半径三个关键几何参数对细节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程度,并确定了影响该处细节疲劳性能的主要几何因素。开展了三长桁整体壁板疲劳试验,得到了长桁端部斜削结构的破坏寿命。采用细节疲劳额定值(DFR)法和名义应力法分别计算了该种结构细节的疲劳寿命。计算结果与三长桁整体壁板疲劳试验结果相比,疲劳危险部位一致,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且DFR方法预测结果更接近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正交试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切经过试验”。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经常要做许多试验。试验安排得好,经过少量的试验,就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试验安排得不好,试验次数不仅增多,而且还得不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个化工厂为了提高某种产品的获得率,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经过实践知道:影响这个产品的获得率有4个因素(温度、时间、原料配比、搅拌速度),而每个因素又有2个可取的状态(正交设计中称“水平”,见表1)。  相似文献   

8.
针对火箭助推起飞参数敏感性分析和优化问题,提出了田口法结合响应曲面法的试验设计(DOE)分析方法。首先,基于田口法生成正交试验表,仿真计算各试验样本下助推火箭脱落时无人机的离地高度、速度、俯仰角和俯仰角速度等响应变量,通过极差分析确定各起飞参数敏感性和重要度排序。然后,基于响应曲面法建立回归数学模型,给出起飞参数多目标组合优化和允许误差边界预测结果。最后,通过试飞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所提方法可为无人机火箭助推起飞参数敏感性分析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加速寿命试验的理论基础(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宇航  周源泉 《推进技术》2001,22(5):353-356
给出了常见失效分布失效机理不变的条件及加速系数的表达式及适应于加速寿命试验的失效分布,并对时间折算公式及加速寿命试验的基本假设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刷式封严的泄漏特性,针对刷环外径Do,刷环内径Di,刷丝直径d,刷丝排列角度β,刷束厚度B,后挡板保护高度HF以及上下游压差Δp,环境温度T和转子转速N等9个影响刷式封严泄漏特性的主要参数,依据正交试验原理设计了32个封严结构模型,对零间隙配合时各参数对泄漏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参数范围内,上述参数对刷式封严泄漏量的影响程度有明显区别,其影响程度由主到次的顺序为:Δp→Di→Do→B→d→HF→β→T→N。根据以上正交试验结果可以推断泄漏量最小的刷式封严结构,并用数值计算证明了其泄漏量最小。  相似文献   

11.
对综合CFD与畸变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CFD求解,获得AIP上各稳态气动参数。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直接求解高度非线性的湍流相关方程,该方程将CFD求解的稳态气动参数与试验测得湍流度进行关联。经过训练的网络可根据稳态CFD结果预测湍流度。之后根据CFD计算的稳态总压和神经网络预测的湍流度合成动态压力。最后根据合成的动态压力寻找最大瞬时畸变。文中使用了六个工况的飞行数据验证该方法的准确度并且与原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的畸变值与试验畸变值吻合较好,且预测结果较原方法与试验值更接近,该方法能够在试验前用来预测动态畸变,具有很强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2.
岳彦芳  饶寿期 《航空动力学报》1993,8(4):383-386,420
本文选用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用正交各向异性材料 DZ2 2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蠕变三阶段试验 ,拟合出能反映三阶段蠕变的本构方程。利用试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程序分析正交各向异性材料蠕变的有效性。然后 ,针对气冷叶片的特点 ,探讨多孔构件的简化蠕变有限元分析方法。经对密布小孔板状试件的试验与有限元对比分析 ,两者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基于修正平均应力法,分析了TC17钛合金压气机轮盘型面尺寸参数对径向和周向破裂转速的影响,并对破裂模式的转变进行预判。进而设计了针对径向破裂模式的轮盘试验件,并开展了TC17钛合金压气机轮盘的破裂试验。轮盘破裂试验结果与修正平均应力法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计算的破裂转速储备与试验结果的误差由修正前的7.24%下降为修正后的0.72%,可为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稳态短路工况中短路电流和短路转矩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PMSM稳态短路电流和电磁转矩的解析表达式。结合二维有限元法对某型号180 kW PMSM短路工况下的短路电流和短路转矩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确定PMSM在稳态短路试验时短路电流、短路转矩随电机转速的变化规律。采用1台PMSM进行三相稳态短路试验验证,记录了短路试验时不同转速下的短路电流和短路转矩。对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短路电流、短路转矩随转速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进化算法求解多元优化问题时搜索空间较大、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进化算法初始种群生成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思想,以搜索空间维数为因素,维数上分割的节点为水平,在满足约束条件的样本点邻域δ范围内按一定比例选择适应度较优个体,组合生成初始种群。与常规随机生成种群法对比,初始种群正交生成法在搜索空间内进行了大范围的拉网巡查,解决了初始种群生成较为盲目的问题,保证了种群的多样性,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为更优初始种群个体的生成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6.
李俊林  周逸浩  杨铖  沈岩 《推进技术》2023,(12):222-229
为消除场致发射电推力器(Field emission electric propulsion,FEEP)羽流发散角度过大给推进器寿命和可靠性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了聚焦电极阵列空间位置对羽流聚焦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法给出了最优电极分布。通过数值仿真对FEEP的离子运动过程建模,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电极阵列进行研究,关注其在不同空间位置下的聚焦效果,得到了离子出射半角分布和推力大小。结果表明,聚焦极的位置决定了羽流的聚焦效果,其次是提取极和加速极;聚焦极径向距离发射极1600μm,且提取极径向和轴向坐标为(800μm,500μm)时能得到最优的聚焦效果。本文验证了正交试验方法在聚焦电极阵列设计上的可行性,同时还为聚焦电极阵列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和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7.
双向顺序耦合法求解动力响应的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验证双向顺序耦合法求解的可信性,设计并建立一套气流激振下叶片结构的动力响应试验系统.通过平板叶片振动响应的计算与试验对比分析,验证双向顺序耦合法适用于非共振状态以及共振状态的动力响应求解,数值仿真结果可以准确地反映振动响应的时域变化规律和频域特征.计算求得的振动位移和振动应力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相对误差在40%以内,...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亚声速单级轴流压气机试验台,根据正交试验的要求设计了9种周向槽机匣处理结构.以其为载体系统地研究了槽式机匣几何结构参数对其扩稳效果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换算转速下无需对所用可能组合的处理机匣结构进行试验,使用正交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都能成功预测扩稳效果最好的处理机匣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19.
借助AE技术计算裂纹严重程度的方法用于火箭发动机壳体的爆破试验,是为了计算发动机壳体在液压试验时的结构牢固性。在AE信号中观察到三个高活度区域,其中二个是断裂起始点。目前试验中所应用的计算方法可以在断裂前很好地预料断裂特性。  相似文献   

20.
机匣包容性破坏势能法的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航空发动机机匣包容性破坏势能法,本文完成了20次模型机匣包容性冲击试验,得到了模型叶片撞击模型机匣时的速度、应变响应和模型叶片撞击模型机匣过程的高速摄影照片。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机匣的非包容失效模式主要是剪切破坏。本文还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机匣包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