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航天》2001,(8):13-13
曾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我国东方红3号卫星,已在太空成功运行4年。“东三”储箱中的燃料足以保证卫星工作8年以上。 “东三”于1997年5月10日在西昌发射升空,10天后定点于东径125度赤道上空。4年来,该卫星的24个通信转发器主要用于中国电信的公众通信网业务,此外,还承担了转播足球四甲A比赛等临时性任务,卫星通信转发器表现非常出色。专家认为其功率、频率优于中星5号。据有关部门统计“东三”仅公众通信一项,每年就可节约数千万美元。同时,“东三”的成功运行,为通信卫星的研制和在轨运行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由龙门铣床加工改为普通万能铣床加工工艺方案的实施过程。此项工艺研究不仅有效地保证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缓解了大型设备的紧张生产状况,而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为拓宽普通铣床的加工范围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由于被测件基准元素的传递、设计及加工精度与待检元素要求精度不协调,而造成测量结果失真的情况,论述了CAD/CAM/CAT的关系纽带是统一的基准。提出了在工艺审查时加强数控测量工艺与加工工艺的技术协调,使基准可靠有效地传递,保证工件可检性的建议,这些对于实现一体化制造是很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东三”卫星在轨测试正常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于5月20日成功定点于东经125度后,从5月21日开始,部分东三技术人员在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测控站,配合该公司的技术人员,对东方红三号卫星进行了卫星有效载荷的在轨测试,以详细评估卫星有效载荷的在轨性能,为卫...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模压模具结构形状上的特点和其空间角度及尺寸加工上的难点,由于该模具结构形状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其空间角度和尺寸在普通设备加工保证较为困难。重点阐明了利用现有的普通加工设备,采取相应的工艺方案来保证模具工件的空间角度及尺寸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普通高速钢立铣刀加工“叶轮曲面”,由于工件齿型齿底都是一种特殊的高级曲面,造型复杂,应由特殊的计算机软件来完成。其加工工艺则由四轴以上联动数控机床来完成。同时排除了“夹刀造型”的干扰现象,是一种新颖的数控加工工艺方法。利用φ50mm球头加长立铣刀的刀尖轨迹加工发动机进气道曲面。由于型面庞大,形状复杂。首次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一体化途径来实现的制造技术。加工轨迹的造型采用球刀的刀端中心运动轨迹,有异于通常球刀加工的球心轨迹造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在平面磨床上加工非磁性材料工件的装夹设备。这种设备利用了真空原理,使非磁性材料工件在平面磨床上的装夹安全、可靠,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董自瑞  季红侠  马赫  杨宝  周诚 《上海航天》2023,40(4):152-156
为了满足某卫星大部件二维转台在地面重力状态装配后,保证其在轨解锁前精度一致性,提出了二维转台装配工艺优化方法。首先通过模拟载荷配重试验,探索转台星上接口重力下变化规律,保证结构板组合加工偏差,优化卫星层板组合加工工艺方法;其次分析二维转台机构变形,采用卸载装星工装,并对二维转台卸载装配前后关键变形进行精测对比。二维转台通过模拟试验和卸载装配后,保证了地面重力压紧状态和卸载状态下装配精度均在设计指标内,满足卫星二维转台装配要求。通过模拟试验确定结构加工公差余量,在进行卸载装配时,对卸载前后精度精测对比,是卫星大部件载荷装配工艺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9.
论述氢氧涡轮泵高精度齿轮箱上、下盖在研制过程中的主要加工技术关键和采取的主要工艺措施。由于齿轮箱上、下盖工作环境恶劣,设计结构复杂,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要求高,在二级精度的常规设备上加工困难很大。经合理安排工艺过程,采用了冷锻和工序间时效工艺,选择可靠的装夹表面,充分利用了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一致和一次定位装夹加工基本工艺原则,并克服了车削时的动态误差,达到了设计图样和技术条件的高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十字型轴类腔体等工件,其加工中主要问题是变形,而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切削力和夹紧力等。为解决其变形问题,需从工件的结构分析、定位、装夹及确定最佳的加工方案等出发,通过采用专用的轴向夹紧夹具,使用统一的定位基准等方法。使十字型轴类腔体达到图纸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及其装配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强冷磨削—钛合金磨削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常规磨削钛合金砂轮磨损严重,加工质量不易保证的现象,采用了强冷磨削磨削钛合金.通过合理选择磨削冷却液,改变磨屑、工件与砂轮的磨擦状况,降低切削温度,减小工件的热变形.提高加工精度和减小已加工表面粗糙度.试验结果证明,强冷磨削是实现钛合金磨削加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将微细超声加工方法与微细电火花加工方法相结合,解决了微晶云母陶瓷的微型拉瓦尔喷管加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其中包括高精度多功能特种加工系统、微细超声工具的制备、工件的装夹与定位、超声加工工艺流程的设计及超声加工参数的选择。在自行研制的高精度多功能加工系统上,采用微细超声加工方法加工微晶云母陶瓷微型拉瓦尔喷管,采用微细电火花加工方法制备相应的超声加工工具,并且设计了工件夹持装置,将重复定位精度控制在2μm以内。此外,通过2套工艺流程方案的加工对比实验,选择出较优的加工方案,成功加工出入口直径为360μm、出口直径为320μm、喉部直径为170μm、总长为550μm的拉瓦尔喷管。  相似文献   

13.
“资源”地面检测设备是资源卫星专用的关键设备。该设备共有7个机柜,其中,1#机柜有一个开关转接抽屉。该抽屉分上下两层,每层都布满了各种部件。由于空间小,而且又布置了42根转接电缆,因此,为保证指标设计,将42根高频软电缆改为半刚性电缆,要求半刚性电缆一端必须直接焊在后面板的电缆座上。进行这样更改,给安装调试和电缆加工带来了极大的困  相似文献   

14.
某异型波导器件原由多个标准波导和机加件经多次真空钎焊而成,但无法保证设计要求,通过改进工件结构的工艺性、减少工件数量、合理安排工艺流程和选择适宜的工艺参数,实现了异型波导器件一次真空钎焊成功,提高了加工精度、质量稳定性和生产效率,从根本上解决了异型波导类器件的加工问题,为异型波导器件的加工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挤压珩磨表面光整加工技术是利用含磨粒的半流动状态的粘性磨料,籍挤压设备与夹具的作用,在压力作下用强迫通过工件的被加工表面,去除工件表面材料的工艺方法。粘性磨料是由载体、磨料和添加剂三部分组成的胶泥状物,具有良好的研磨性能,不与工件粘连,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化学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挤压压力一般在1.96~9.80MPa,加工时间1~10分钟,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一般可改善2~3级,珩磨加工精度可达±5μm以内。  相似文献   

16.
对固态热压和挤压铸造的 SiC_f/Al、SiC_w/Al 和 SiC_p。/Al 复合材料板,在3.5%NaCl 溶液及饱和盐雾气氛中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影响耐腐蚀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SiC_f/Al 板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试样表面光洁度、内部一次和二次界面的结合情况是影响这类板材耐腐蚀性的主要因素。SiC_w/Al-ZL105和SiC_p/Al-ZL105板在75℃、3.5%NaCl 溶液中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预制件中的“气泡”将对这种复合材料的耐蚀性带来不利影响,在用预制丝挤压铸造的 SiC_f(Al-L2)/Al-ZL105板中,提出了“界面阶梯腐蚀”规律.在75℃盐水中浸泡15d 后的 SiC/Al复合材料板的尖角、刃边、二次加工孔周围仍无明显变化,且无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17.
王晓天  刘敏  鲁帆 《遥测遥控》2022,43(3):31-36
提出了一种同时提高探针馈电单层圆极化微带天线的增益带宽、阻抗带宽及圆极化轴比带宽的方法,解决了传统单馈点单层微带天线阻抗及圆极化轴比带宽较窄的问题。基于环形贴片行波圆极化辐射原理,通过在辐射贴片上方加载一方环形金属贴片,该贴片内外环与辐射贴片边缘等距设计,可调参数少,增加了天线阻抗及轴比宽带,提高了天线增益,同时实现低剖面应用。基于此方法,设计了一款应用于某型号的UHF频段宽带圆极化天线,并加工实物。实测结果表明:该天线电压驻波比(VSWR)<2的带宽达到17.2 % (370 MHz ~ 440 MHz),轴比(AR)小于3 dB的带宽达到8.4 % (395 MHz ~ 430 MHz),天线带宽内主辐射增益约7 dB左右。设计方法对提高单馈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轻小型化、宽带技术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薄壁长管外圆柱表面上均匀分布着几百个径向特形孔,这些特形孔的加工是此类零件加工的难点和关键。其加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性能。由于薄壁长管刚性极差,普通工艺方法铣削径向孔的过程中工件存在较大的弯曲,扭转,缩短等变形,尺寸难以控制,而且加工后孔内毛刺很大,难以清除等一系列工艺问题,导致加工出的工件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本文采取“在管内预先灌注低熔点合金,然后数控铣削加工全部径向孔,最后加热熔化  相似文献   

19.
自动氩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与工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动钨极氩弧焊技术,应把工件的壁面、工件接头、夹具的铜垫平面、铜垫沟槽的中心线和电弧极端作为基准点、基准线和基准面进行规则的协调,使其准确的各居其位,使焊缝自始至终在一种不变的焊透成形状态,采用恒定的电弧热源,实现操作简便、工效高、低损耗、焊缝成形美观、质量优的焊接技术,是自动焊工艺技术的基本点,是自动焊操作者的基本功,使用新型的工装设备,就很容易把工件协调在最佳的工装状态。  相似文献   

20.
张勇峰 《火箭推进》2010,36(4):45-48
调节阀中重要零件调节杆的加工精度较以往产品大幅提高,给机械加工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对产品结构特点、加工工具性能等的分析,采取了调整加工设备、制定合理的工艺方案、对材料进行消除变形热处理等保证加工精度的措施成功地加工出了符合设计精度要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