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概述了当前世界卫星通信的三大发展潮流及现状,预测分析了各频段通信转发器的发展,论述了宽带通信卫星的优势、市场范围和所面对的技术、规章制度、商业市场的严峻挑战,最后提出了减小宽带通信卫星发展风险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创业  王克 《航天电子对抗》2009,25(6):14-16,29
美军宽带全球卫星通信系统(WGS)是美国目前最为先进的军用通信卫星.参考大量资料,重点介绍和说明WGS的基本概况、系统组成与功能、用途和作战使用方式,并分析了其关键技术及技术特点.有助于未来军用通信卫星的研究与设计.  相似文献   

3.
Internet的广泛普及,使得Ka波段宽带卫星通信迎来了新的机遇。文章介绍Ka波段通信卫星及其转发器技术在国外的研制和应用发展情况,并描述了几个典型的Ka波段通信卫星的转发器构成。重要讨论了Ka波段转发器及其关键部件技术的研究进展,对Ka波段存在的严重雨衰问题提出了几种解决途径。文章最后提出了我国发展Ka波段通信卫星及Ka波段转发器技术的几点具体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亚太6D通信卫星方案设计与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太6 D(APSTAR-6 D)通信卫星是我国研制的首颗Ku/Ka频段全球高通量宽带商业通信卫星,也是首颗东方红四号增强型(DFH-4E)公用平台全配置的卫星,其通信容量达到50 Gbit/s,并具有90个用户波束实现可视范围下全球覆盖.文章概述了亚太6D卫星的方案设计,并总结了卫星系统减重、布局优化、高性能有效载荷、全生命期电推进应用、高效载荷测试、流程优化、在轨自主运行管理等技术特点,并给出了在轨使用效能以及对后续高通量卫星的发展建议.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应用,实现了我国高通量卫星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高通量卫星的研制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魏兴 《卫星应用》2005,13(2):54-56
概要介绍了新一代宽带通信卫星系统iPSTAR的发展和规划,介绍了iPSTAR系统的主要技术特性,总结了iPSTAR服务的优势和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6.
毫米波卫星通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概述了国外毫米波技术在通信卫星系统中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对毫米波卫星通信的主要特点及若干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毫米波卫星通信技术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敏  周志成 《航天器工程》2010,19(2):99-105
在欧洲航天局及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的联合支持下,Astrium公司和TAS公司目前正在联合开发欧洲大型通信卫星平台Alphabus,作为对目前欧洲已有卫星平台Eurostar和Spacebus产品线的延伸。正常情况下Alphabus平台可以承载功率12~18kW,质量1500kg(最大)的有效载荷。文章主要介绍了Alphabus平台研制的背景、途径、进展情况及技术特点,并分析了对我国大型通信卫星平台研发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BSS-702系列平台低成本设计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航天器工程》2016,(1):141-146
美国波音卫星系统-702(BSS-702)系列平台采用分舱模块化设计、电推进辅助变轨和全电推进等技术,有效降低了通信卫星系统的研制与发射成本,是目前国际上单路转发器价格最低的通信卫星平台。文章从发射服务、地面运行维护、总体设计,以及分系统与单机等方面,分析了BSS-702系列平台实现低成本的主要途径,并给出了针对我国下一代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平台低成本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类别:属于大容量通信卫星系统。用途:WGS是美国国防部用于军事目的的通信卫星系统,为美国全球军事行动的每个战区提供宽带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通量通信卫星系统发展,为了获得更多的频率资源,系统工作频段开始向频率资源丰富的Q/V频段过渡.为了满足通信卫星系统对微波接收机向V频段的发展应用需求.文章给出了一种星载V频段接收机的设计和工程实现方法.设计基于多芯片组件技术,通过对毫米波频段电路的精确仿真,将多种功能芯片封装在同一射频管壳中,实现了设备的高集成度;通过对毫米波频段星载接收机的稳定性设计、宽带互联设计等整机集成设计技术的研究,实现了设备的高稳定性;首次使用基于MHEMT低噪声工艺的微波单片集成电路芯片(MMIC)使得设备具备低噪声特性.研制的V频段接收机的工作带宽达到2.5 GHz,是现有通信卫星载荷中带宽最宽的接收机,噪声系数小于3.5 dB,满足系统使用要求.该V频段接收机是Q/V馈电载荷的关键设备,实现了对未来高通量通信卫星重要的技术储备,可广泛应用于各类通信卫星系统.  相似文献   

11.
多星组网、编队飞行是小卫星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与之相适应,卫星信息系统正从单星向多星网络化发展,形成一个具有优化拓扑结构、完善通信协议和管理调度机制的统一天基信息网络系统,以实现对协同工作的多星系统的飞行任务管理。文章针对星座系统信息网络的技术特点、拓扑结构设计、网络模型设计、协议设计和一体化设计方法进行了论述,并从工程角度出发,分析了设计过程中应着重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飞机等交通工具内的用户提供基于卫星的不间断IP连接,并在卫星星座网络内实现IP路由选择功能,是未来LEO卫星星座通信网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移动式网络技术的LEO卫星星座通信网络体系结构,实现了卫星星座通信网络中的IP路由选择功能,并降低了对地面网路的依赖,实现了对用户段网络随时随地的连接支持。在对卫星星座通信网络中的星地切换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移动路由器的快速星地切换和认证方法。通过NS2仿真试验,给出了新型LEO卫星星座通信网络的传输延迟特性以及快速切换方法的仿真试验结果。仿真试验表明,提出的网络结构是满足未来卫星星座发展需求的,星地间的切换是低时延的。  相似文献   

13.
朱宏鹏  张剑  杜锋  苟亮 《宇航学报》2015,36(9):1075-1082
通过引入逻辑位置的概念,将宽带低轨卫星通信网的动态网络拓扑等效为多个静态拓扑的循环更替。针对静态网络的高效组播,提出部分网络编码算法。该算法只在有编码增益的节点处进行网络编码,其它节点直接路由转发。从等效的多个静态网络拓扑中提取连接关系不变的恒定网络拓扑,提出在恒定网络拓扑中采用部分网络编码实施组播。该方法能克服拓扑变化引起的路由和编码方案频繁变换问题,对应的吞吐量约为组播树路由的2倍,且优于多径路由,组播目的节点数越多,优势越明显。算法对于链路的失效具有较好的健壮性。研究成果对提高宽带低轨卫星通信网的组播吞吐量和健壮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低轨卫星的空间组网能够突破地形限制,实现全天候、高带宽、低时延、广覆盖的数据通信,弥补地面通信系统的不足,使通信服务全球化成为可能。但是,卫星节点的快速移动和能量受限使得空间链路面临高动态、不可靠、间歇性等问题。同时接入用户的分布不均容易导致卫星网络出现重载节点和局部拥塞的情况,这对空间组网和数据传输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静态卫星组网模式可靠性差,可伸缩性低,难以适应空间动态组网的需求。针对低轨卫星网络拓扑变化快的特点,提出链路状态感知的路由机制,在降低卫星能耗的同时减轻网络的局部拥塞,使用树莓派搭建半实物仿真平台,并在该平台上进行实验,验证了该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TTEthernet的综合电子系统通信网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星上总线技术是综合电子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决定了星上电子设备的功能划分及整星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设计。选择时间触发以太网(Time-Triggered Ethernet,TTEthernet)作为综合电子系统的核心总线,从网络通信机制、时间同步计算和容错性能等方面分析了TTEthernet的特性及其星载应用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TTEthernet的综合电子系统通信网络,提出了该通信网络在拓扑结构、系统同步过程和通信协议等方面的具体实现方法,对TTEthernet在卫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可为TTEthernet在航天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卫星互联网和我国航天测控技术的不断进步,航天测控网络朝着智能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自主测控、资源分配等方面进展良好。因此,建立智能天地一体化的航天测控网是我国航天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针对智能航天测控网中的跟踪测轨、遥测和遥控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相关原理与技术。同时,结合CCSDS提出的空间数据链路标准协议详细介绍了TM、TC、AOS、Proximity-1以及USLP标准,分析了不同标准所使用的技术与实际应用。本文从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角度介绍了智能航天测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技术要求,为我国智能天地一体化卫星测控通信网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7.
随着5G通信、卫星通信、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对于相控阵天线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要求其具有带宽更宽、成本更低、指标更优、尺寸更小等特点。为了满足移动卫星通信的需求,针对相控阵天线的技术指标要求,设计了一款工作于Ka频段的液晶相控阵天线。通过研究液晶相控阵天线系统的整体架构,对其各个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和选型,包括天线阵列规模大小评估,移相器、辐射器、馈电网络、偏置网络、波控电路等功能部件的选型,研究基于液晶移相技术的小型化相控阵天线及波束控制电路,最终完成天线设计与仿真,并完成原理样机的研制和测试。对关键技术指标进行论证,天线各项指标可满足Ka频段移动卫星通信的相关技术需求。相较于传统卫星终端,该液晶相控阵天线具备批量生产、体积小、通信位置灵活等特点,适用于各种安装平台,更符合现代化通信的需求,为军/民用移动卫星通信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天线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无星际链路的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利用OPNET软件设计了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在透明转发模式下的核心网构成,并进行了性能仿真。首先介绍核心网的构成、功能和拓扑,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呼叫处理和切换的仿真,统计了呼叫时延、切换时延等性能指标,分析了仿真结果,为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奠定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周林  矫文成  吴杨  王韬  刘会英 《宇航学报》2013,34(4):559-567
针对卫星网络中组密钥管理过程面临的诸多挑战,提出一种基于层簇式的卫星网络组密钥管理方案LCGKM。结合卫星网络的多层次结构特点,建立了层簇式组密钥协商网络模型,将高轨道卫星作为组密钥协商发起节点,组成员通过三叉密钥树自主计算出组密钥,有效地减少了组密钥协商过程中的通信开销,增强了方案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另外,在组密钥协商过程中,利用双线性对和身份认证技术,确保组成员能够对接受的组密钥信息进行验证,进一步增强了方案的安全性。性能分析表明:方案在满足更高安全需求的基础上,具备通信效率高、计算量小等优点,适用于具有大规模组播需求的卫星网络。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多层卫星星座网络的链路长度与可见性模型,建立了多层卫星网络的数学模型,并据此提出了一种适于多层卫星网络应用的层次路由协议。新协议主要包括拓扑测算、路由计算和路由转发。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协议的计算速度快、拓扑更新的通信开销小、链路利用率高,其性能优于Bellman和多层卫星网络路由(ML-SR)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