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带有中间喷管的新型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方案,设计了一台结构参数可调的试验发动机;改变发动机的结构参数进行多次点火试验,获得了试验数据;对该发动机的多喉道流动过程建立了二维非稳态流动模型,对试验方案进行了大量计算,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吻合,结构可靠,对工程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液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设计综合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设计问题,提出综合运用可靠性模块分析、故障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故障数据分析及故障树分析(FTA)等可靠性分析方法,评估发动机不同设计方案的可靠性水平。此法可应用于方案论证阶段的发动机可靠性设计,并举例对某型号发动机的方案论证进行了典型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3.
某型弹用涡喷发动机启动加速控制规律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满足某弹用涡喷发动机大空域风车启动加速要求,分析了发动机控制系统原控制方案的局限性,通过引入新的控制输入参数提出了新的控制方案,进行了涡喷发动机新方案控制规律研究和设计。通过地面台架与高空模拟台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案控制规律满足发动机大空域风车启动加速要求,新控制方案是切实可行的,某涡喷发动机数字电子控制系统控制规律设计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4.
王维彬  巩岩博 《推进技术》2021,42(7):1458-1465
系统性地回顾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芯一级50t级氢氧火箭发动机YF-77的设计与研制历程。通过分析氢氧发动机的特点以及国内外氢氧发动机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国内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发的技术路线和50t级氢氧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背景;对50t级氢氧火箭发动机的总体技术方案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发动机主要组件的技术方案及其特点开展分析;对发动机热试车情况、可靠性验证情况和故障排除情况进行了分析;对50t级氢氧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情况、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内氢氧发动机和液氧/甲烷发动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任务对低速推进系统的需求(Ma≤3.5),以某小涵道比加力混排涡扇发动机为背景机提出了两套布局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加力涡扇发动机方案TF,通过对背景发动机控制规律的优化,能有效降低了发动机在高空大马赫数工作状态时混合器内外涵的总压差异,并且能获得更低的发动机单位耗油率。对于加力涡扇/亚燃冲压并联组合发动机方案,与TF方案相比,进气道和喷管的各自独立使其在结构上更加复杂,重量会大大增加,技术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型飞机的特点,提出了该发动机固定短舱主传力结构的设计方案,并用MSC/Patran软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发动机的安装和维护要求,对方案进行逐步优化并确定最终方案.  相似文献   

7.
固体发动机推力随机调节的涡流阀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固体发动机推力大小随机调节实现的方案-涡流阀方案,导出了涡流阀调节性能的相似准则方程;对涡流阀调节固体发动机静态特性和影响调节性能的各种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提出调节性能的途径,诸了模型发动机的推力调节。  相似文献   

8.
在对航空发动机数字控制器的安装位置、高温环境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冷却方案,并设计了模拟式机箱,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达到了设计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
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瞬变过程模块化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昆  张育林  程谋森 《推进技术》2003,24(5):401-405
为对发动机研制过程中多种试验方案进行仿真预示和对发动机进行结构优化,研究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瞬变过程模块化建模与仿真方法。提出了流体管道系统的管道一体积模块化分解方法,将组成发动机系统的典型元部件划分为21个模块,并建立了仿真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描述模块元件及其连接关系的系统组态矩阵,以及模块的组合连接方法和组合系统的仿真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分级燃烧循环液氧/液氢发动机系统瞬变过程的模块化建模与仿真软件(LRETMMSS),建立了某型号液氧/液氢补燃发动机的半系统试验的仿真计算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10.
机动飞机/发动机设计参数的一体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展了一种机动飞机/发动机设计参数的一体化选择方法和软件。根据机动飞机的飞行任务要求,确定设计目标和约束,其中包括飞机性能约束和发动机部件设计约束,并以此对飞机的主要设计参数和发动机循环参数进行一体化优选。该软件由飞机几何、飞机质量、飞机气动性能、发动机非安装和安装性能、发动机质量和外廓尺寸、飞机性能、优化等模块组成。此软件已应用于已有机动飞机/发动机的改型方案论证和未来高机动飞机/发动机方案的分析研究,本文给出部分计算实例。使用此软件的经验表明,计算结果合理,计算精度和所需时间适合于飞机/发动机系统方案论证和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1.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动力装置,它的性能、重量、尺寸都对飞机性能有显著影响。本文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综合考虑飞机、发动机性能的相互影响和匹配,提出了以最好地满足飞机飞行任务为目标,选择发动机最佳循环参数和调节计划的一体化方法。 本文的应用实例是歼击机动力改型时优选加力发动机的最佳设计方案。计算结果表明:飞机飞行任务不同、改型要求不同、约束条件不同,发动机最佳方案的类型、循环参数和调节计划也完全不同。因此,一体化选择方法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一维定常计算方法,考虑各种部件效率的影响,在双燃烧室发动机总增压比为32,涡轮前总温为1900K时,与高温升燃烧室涡轮前总温为2400K时进行了总体性能对比,并指出了双燃烧室结构发动机2个燃烧室的热量分配方法.结果表明:温升同为1463K时,高温升燃烧室发动机比双燃烧室发动机单位推力高2.7%,耗油率低3.8%.双燃烧室结构发动机更有利克服超声速下的冲压损失, Ma大于1.5之后,增力比大于高温升燃烧室发动机.   相似文献   

13.
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故障错判案例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俊岳 《推进技术》1998,19(5):15-19
介绍了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中的关联性试验故障错判案例,分析了由于验证方法不当引起错判的原因,并提出了在试验故障分析时要把验证方法写入故障图、对验证方法也要验证、对验证方法应根据重要性、价格等因素分别进行重点分析的故障分析观点。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用于输送弹药或补给物资的移动机械虽然功能构造简单,但它是整个舰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它,有必要在指控室中对这些移动的机械进行监控定位。文中通过对现在常用定位技术的分析,提出了舰载移动机械视觉定位技术,并对其原理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孔迪 《航空发动机》2014,40(3):60-65
针对飞机在大攻角飞行时易引起进气道和发动机进口流场畸变的情况,对某型发动机的综合抗进气压力畸变能力进行了整机试验研究。试验采用插板式畸变模拟器研究发动机综合抗总压畸变能力,获得了各规定风扇换算转速下发动机临界畸变指数,完成了畸变条件下遭遇加速试验,发动机过渡态工作正常。结果表明:该试验方案可行、数据可靠、结果有效,该型发动机满足飞机/发动机相容性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王海 《航空发动机》2019,45(6):97-102
为满足中国军用运输机和民用大飞机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研制需求,加速提升中国试验技术能力,根据国外先进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整机试验取得的成果,分析并明确了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整机试验验证依据,制定了未来中国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整机试验验证规划,系统地论证了不同类别整机试验的关注点,总结了中国开展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整机试验需突破的关键技术,为开展其整机试验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常规空气涡轮冲压发动机性能并扩展工作范围,加入液氢预冷系统,使用液氢作为预冷剂及推进剂,建立了使用液氢作为燃料的预冷空气涡轮冲压发动机性能计算模型。在给定航迹和调节计划下计算并分析了高空高速、低空低速下发动机的性能。仿真结果显示加入预冷器、使用液氢作为燃料可以极大的扩展ATR发动机的工作范围,并在整个飞行包线内极大的提高了ATR发动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某涡扇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与总线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国内某型涡扇发动机,以该机目前采用的集中式FADEC为基础,依据地域分散原则,设计了一种发动机部分分布式控制系统结构,并对发动机控制系统中的传输信号进行了合理划分;对发动机采用分布式控制进行了总线通信需求分析;选择时间触发CAN总线作为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通信总线,并进行了通信方案设计;利用TrueTime构建了分布式控制仿真系统,研究了网络时延、掉包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250kbit/s和1Mbit/s带宽下,总线利用率分别为50%和12.34%,满足通信要求;250kbit/s带宽下所设计时间触发系统的网络诱导时延为12ms,高压转子转速上升时间延迟0.02s,而网络随机掉包使发动机响应明显变慢,设计时需要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9.
有关对转涡轮基本设计与应用的进一步思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根据本文作者以前发表的对转涡轮全面基础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几点以前尚少注意的气动热力设计问题:基于高、低压轴压气机(含风扇)各自需要的负荷与转速、压比匹配的实用可能,来选择基元级与叶栅,提出比较适合对转涡轮使用的发动机系统;以及特大折转角叶栅与基本切向特小折转角叶栅的需要可能性与设计等。综合发动机系统与叶轮机械气动设计的要求而对这些问题进行的考虑,会有助于发展即将实用的对转涡轮。   相似文献   

20.
某型压气机低转速特性扩展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指数外插法在相近低转速时,通过发动机状态相似的假设得到部件特性,而能量外推法从能量损失的角度出发,通过发动机在自模化区的流动特点进行低转速特性外推。为验证能量外推法的可行性,在某型涡扇发动机高压压气机试验台上开展转速调试试验,录取高压压气机在不同转速下的性能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到改型发动机的高压压气机特性。根据经验,试验时最低相对换算转速只能达到0.5,采取2种外推方法对低转速特性进行外推。结果表明:能量外推法相比于指数外推法具有可行性好、准确度高的特点,在实际发动机研制过程中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