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年世界各国共成功地进行了75次发射活动,把142个航天器(不包括从航天飞机释放和回收的卫星)送上了预定轨道(详见表1)。美国进行了33次发射(包括5架次航天飞机的发射),一共发射76个航天器,另外还用别国火箭发射了19颗美国卫星;俄罗斯进...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轨道工厂公司(Orbit Fab)于2023年5月25日宣布,将通过“燃料库”(fuel depot)有效载荷,在2025年为美国天军(USSF)地球同步轨道(GEO)小卫星泰特拉-5(Tetra-5)提供商业在轨加注服务。“燃料库”载荷将配备名为“快速连接燃料转移接口”(RAFTI)的标准加注接口,为同样配备RAFTI接口的客户航天器泰特拉-5卫星在轨加注约50kg肼燃料。该任务标志着在轨加注技术正逐步迈向实用化、商业化。在轨加注服务是指在太空中利用服务航天器为目标航天器(客户航天器)进行气、液推进剂补给的在轨操作,是未来在轨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梳理研究轨道工厂公司在轨加注服务发展情况,并提出几点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景泉 《国际太空》1997,(10):25-26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以其较大覆盖转发地球站对中、低轨道航天器的跟踪测控信号,并对中、低轨道航天器发回地面的数据。图像、话音等信息,进行实时、连续中继等优势,逐渐成为发展航天技术越来越重要的项目。美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早已组网运行,并在发展后续系统;欧空局和日本在这种卫星的发展上以其新思路和技术途径,大有后来居上之趋势。近年各有关国家的数据中继卫星都在研制中,但美国军用数据中继卫星发射了第二代的第一颗(SDS-2),这是一种大椭圆“闪电型”轨道卫星,用于KH系列成像侦察等卫星中继数据。1989年和1992年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小卫星技术发展迅猛,其中微纳卫星,尤其是立方体卫星(CubeSat),由于具有低成本、研制周期短、发射灵活等优点,成为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航天器。  相似文献   

5.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TDRS)是一种军民两用通信卫星,用于转发地面站对低,中轨道航天器的跟踪测控信号和中继从航天器发回地面的信息。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部署TDRS系统,到90年代中期才完成系统配置,建成完全实用系统。美国的TDRS到目前一共发展了两代,第一代共7颗卫星,第二代共3颗卫星。  相似文献   

6.
日加紧研制工程试验卫星一Ⅶ日本工程试验卫星一Ⅶ(ETS一Ⅶ)拟于1997年发射。在未来的空间活动中,需要有向航天器运送补给、回收物资以及在空间组装航天器等新技术。ETS-Ⅶ是为掌握这些技术,实施交会对接(RVD)试验、空间用机器人(RBT)试验而研制...  相似文献   

7.
刘豪 《国际太空》2009,(11):4-5
“星上自主项目”(PROBA)卫星系列属于欧洲航天局(ESA)的技术验证计划,资金来自通用支持技术计划(GSTP)。该系列卫星是小型、低成本卫星,用于验证新的航天器技术、研究技术、研发方法,同时还可携带科学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8.
据1997年4月7日~13日《空间新闻》消息,日本的三大卫星制造公司——三菱电气公司、日本电气公司(NEC)以及东芝公司,在经过25年航天器的研制之后,准备在下世纪初挤入世界商业卫星市场。这三家设在东京的公司一直为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和航天与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制造卫星,利用这些经验,三家公司可以同美国、欧洲的商业卫星制造商展开规模虽不大但却重要的竞争。三家公司都制订了各自的竞争策略,但它们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价格太高。目前,日本制造卫星的价格是美国的2倍。日本卫星制造商与西方公司竞争遇到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美国即插即用卫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插即用是美国“作战响应空间”(ORS)计划下提出的航天器设计研制概念,主要针对降低航天器研制成本、缩短研制周期越来越旺盛的需求。经过数年的研究,美国军方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找到了实现航天器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建立相关标准,并完成了演示验证卫星的研制。这一系列进展向全球展示了即插即用航天器的广阔前景与发展潜力,将对全球航天技术的发展产生变革性影响。
  1即插即用卫星的意义
  长期以来,美国的空间体系的建设重点都是大型空间系统。这些系统具备先进技术能力,但往往动辄数十亿美元、耗时数年才能完成,成为困扰美国军方空间项目采办的突出问题。与此同时,全球部署的美军作战部队对空间系统能力支持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面向特定用户、特定应用的战术需求快速增长,不但需要“量身定制”的空间能力、还对项目采办周期、成本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为此,美国提出“作战响应空间”计划,重点发展具备快速响应、降低成本、面向战术特点的小卫星,成为大型空间系统的有效补充和增强。  相似文献   

10.
2日 俄罗斯用宇宙号运载火箭把一颗雷达校准卫星宇宙-2306送入了太空。卫星入轨后,释放了4颗子卫星,它们将用于校准反弹道导弹雷达。美国东部时间1时38分,奋进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航天员(其中2名是女航天员)从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他们将在太空邀游15天13小时32分钟,创下新的航天飞机飞行记录。其任务是纯科学的,主要进行天文观测。此外,航天员还将进行中平台主动控制实验(MACE),研究航天器与有效载荷之间的相互影响。4日 美国空间系统/洛拉尔公司最近与日本运输省签署了一项卫星制造合同。这家美国…  相似文献   

11.
国外在轨装配技术发展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 《国际太空》2016,(12):61-64
2016年,欧洲航天局(ESA)将资助研究立方星在轨自主交会对接技术,拟在此基础上发展利用多颗立方星在轨自主装配成大型航天器的技术。2015年,美国公布了多个在轨装配技术项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于7月宣布开展“大型结构系统太空装配”(SALSSA)项目;劳拉空间系统公司(SS/L)在8月被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授予用于在轨自主装配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蜻蜓”(Dragonfly)项目合同;11月,NASA在“临界点”(Tipping Point)计划规划的“航天器与空间结构的机器人太空制造与装配”主题下授出了3份合同,其中包括与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合作开展“蜻蜓”项目地面演示和飞行演示验证。在轨装配技术将成为低成本快速部署航天器的途径之一,推动大型高性能航天器(例如大型深空探测补给站和空间望远镜)的发展,是以美国为主的、多个国家大力发展的重要在轨服务技术。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卫星厂商竞相开发电推进技术□□为了试验新型电推进技术,商用卫星制造商们都涌向美国航宇局,这将为大大提高航天器的机动性、延长工作寿命和增大有效载荷容量创造条件。近两年内,来自商业用户蜂拥而至的需求,加重了美航宇局刘易斯研究中心的卫星推进试验设施的负...  相似文献   

13.
《天宫明珠——航天器面面观之“来自太空的威胁”(一)》 在冷战时期,军用卫星的发射量占航天器发射总量的70%以上,冷战结束后,虽然军用卫星的发射数量有所减少,但应用更广泛了。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海湾战争、波黑行动、“沙漠之狐”、“盟军行动”和“伊拉克战争”等局部战争中,美国、欧洲等各种军用卫星大打出手、各显神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已成为当代必不可少的现代军事装备系统及现代战争的基本特征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正>2023年3月13—16日,2023年美国卫星大会在华盛顿举办。美国卫星大会自1981年开始举办,是以卫星和太空技术产业为主题的年度重要展会。来自120个国家、超过12500人、300多家厂商参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一网公司(OneWeb)、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Telesat)、美国亚马逊公司(Amazon)等均参会。大会主要包含4个主题论坛,聚焦卫星技术、低轨卫星/小型卫星、军工、决策管理等方面。本次大会最重要且最受参会厂商关注的主题之一是卫星通信,除此之外,技术主题论坛还聚焦于软件驱动、太空计算、  相似文献   

15.
《国际太空》2014,(10):6-13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在我国又称资源-1(ZY-1)]项目是由中国和巴西两个发展中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开展的合作项目,至今已经走过了26年的传奇路程,被誉为南南高科技合作典范。"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不仅是我国航天器领域对外合作的标志,在国际上也是堪与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和法国"斯波特"(SPOT)卫星齐名的"世界品牌"。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动小卫星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秉承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理念,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拟于2013年10月召开以“创新与未来”为主题的“2013年(第二届)小卫星技术交流会”。本次会议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主办,《国际太空》、《航天器工程》、《卫星应用》、《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协办。  相似文献   

17.
面向21世纪的“新盛世”计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美国航宇局(NASA)局长戈尔丁提出“较快、较好、较省”地发展航天技术以后,航宇局制定了提高民用航天器性能,降低研制费用,缩短研制周期的具体奋斗目标。这就是在2000年前后要实现:(1)航天器总重量减小到目前的1/10;(2)航天器的有效载荷占总重...  相似文献   

18.
<正>自国务院发布《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以后,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开始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商业微小SAR卫星星座、低轨互联网卫星、商业运载火箭等为代表的商业航天各领域迅速发展,推动我国航天产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在航天技术进步的驱动下,商业航天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发展商业航天产业,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对支撑我国成为航天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商业卫星产业是现代航天产业发展的时代所需,引领了一种全新的卫星研制生产和运营模式:(1)卫星研制周期短;(2)多星组网运行,快速部署,需求量大;(3)成本可控。电源系统是航天器的主要系统之一,为航天器的工作提供能量,是航天器的“心脏”,随着商业卫星有效载荷能力不断提升,电源分系统技术发展和生产更要适应新模式[1-3]。  相似文献   

19.
《国际太空》2016,(10):73-73
随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卫星导航通信、卫星遥感的快速发展,以及空间网络、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建设推动了空间系统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空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空间数据系统可以定义为对航天器获取的、产生的以及相关信息进行可靠、安全的处理、传输、存储、分发等各部分的集成。既不仅是“空间数据的系统”,因为它包含地面数据穿越空间网络;也不全是“空间的数据系统”,因为它还包含地面处理的系统。更全面地说,它是航天器内部各分系统(含有效载荷)之间、航天器之间、航天器与地面系统之间信息流动涉及的数据和软硬件系统。  相似文献   

20.
美国《航宇日报》近日报道,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计划在今年夏天进行中继反射镜反射能量试验。据美国空军透露,这种中继反射镜将安装到空中或太空平台上,用于激光高空跟踪目标或击落太空卫星与导弹。目前,美国正利用技术优势,加速发展并部署太空武器,“先发制人”打击对手航天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