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4 毫秒
1.
《太空探索》2006,(9):46-47
第36届COSPAR大会于2006年7月16~22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及北京理工大学召开。这是COSPAR大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COSPAR全称为CommitteeonSpaceResearch,是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简称国科联)下属的一级国际学术组织,它主办的大会是国际上在空间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综合性国际学术会议,与IAF(国际宇航联)大会、世界数学家大会等齐名,每两年举办一次。历届COSPAR大会的主题都是“探讨空间科学与技术各领域的最新发展,交流空间科学与技术的最新成果,为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国际间合作提供帮助。”7月17日晚18时在北展剧场举办了隆重…  相似文献   

2.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将于2009年8月召开,这次学术年会是中国空间科学领域综合性的大型学术交流会议,是中国空间科学界的一次学术盛会。这次学术会议将全面介绍、评述国际和国内空间科学各领域的重大进展和成果,开展各专业领域和交叉领域的学术交流,展望空间科学发展的前沿和重点发展方向,提出中国空间科学未来  相似文献   

3.
正指导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办单位: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协办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宇航学会2021年10月25-28日北京中国空间科学大会系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于2019年发起并主办的全国性学术盛会,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唯一的将各分支学科集中到一起进行深入交流的全国性学术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大会的宗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凝聚全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和有志于空间科学事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4.
<正>10月26日,首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在厦门召开。它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唯一的将本领域各分支学科组织到一起进行集中交流的全国性学术大会。此次会议以"发展空间科学,建设航天强国"为主题,围绕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空间科学卫星工程的热点前沿、未来规划、最新成果开展交流,并通过学术论文交流架起空间科学各分支学科之间、技术与产业之间、应用与服务之间的桥梁,促进各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定于2014年9月3—6日在天津市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召开.本次会议是中国空间科学领域综合性大型学术研讨会.通过相关特邀报告,介绍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任务计划及实施进展;综述空间科学领域重大研究进展及最新学术成果,分析学科发展前沿及重点研究方向;开展相关专业领域学术研讨,促进学科内及交叉学科问广泛学术交流本次学术年会的大会报告邀请相关任务首席科学家或项目负责人完成,内容涵盖空间科学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正>发展空间科学建设航天强国2019年10月25-28日福建省厦门市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将为2019年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技奖获得者及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获得者颁奖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技奖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技奖面向全国,下设科学奖和技术奖,主要奖励在空间科学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果或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其宗旨是调动广大空间科学领域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空间科学技术创新创造能力,促进空间科学技术发展。2019年2月奖励办法通过科技部  相似文献   

7.
《空间科学学报》2017,37(4):508-509
<正>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是中国空间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开辟了中国空间天气探测和研究的新方向。实验室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中科院空间天气学院重点实验室,2009年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王赤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万卫星院士。1.总体定位面向空间科学国际前沿和国家对空间天气应用服务的需求,开展日地空间和太阳系空间天气变化过程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空间科学学科的蓬勃发展,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于2014年9月3~6日在天津市滨海高新区召开。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所属空间探测、空间遥感、空间材料、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文学等10个专业委员会近200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这一空间科学学术盛会,其中包括多名院士。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空间科学—空间探索、创新发展,宗旨是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推动我国空间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交叉、相邻学科的合作,使相邻和非相邻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对其他学科领域进一步相互了解、合作与支持。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5月22日,日本内阁府空间政策委员会召开会议,就新版空间科学和探索路线图进行了研讨,主要内容包括推动空间科学和探索发展的原则,天文学和空间物理、太阳系探测、空间工程三大领域的发展构想等。日本空间科学和探索面临的新挑战主要包括:任务规模扩大,难以独立开展空间探索活动;空间科学项目之间缺乏协调,研发资金分散;国际合作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主编的话     
<正>时光荏苒,转眼间2019年已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年学报的发展情况,学报编委会和编辑部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一直致力于提升学报的学术质量,精心打造特色栏目,为学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扩大学报的影响力。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于2019年10月25—28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了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此次大会聚集了全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领域近千名专家和学者,促进了空间科学各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学报编辑部根据此前制定的《空间科学学报》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奖励办法(草案),评选出2016—2017  相似文献   

11.
<正>由美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分会(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ociety,GRSS)主办,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承办的2016年国际地球科学与遥感大会(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2016,IGARSS 2016)将于2016年7月10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地球科学与遥感大会(IGARSS)每年召开一次,是全球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会议组委会诚挚邀请您踊跃投稿,积极参会。  相似文献   

12.
1引言 □□空间科学是以太空为研究目标、利用空间飞行器平台进行科学研究的综合性、交叉性前沿学科领域.它的研究目标包括宇宙、太阳系和日-地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将于2019年10月25-28日在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大会以"发展空间科学、建设航天强国"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的"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汇聚全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领域的专家、学者及有志于空间科学事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1引言 空间科学是以航天器为主要工作平台,研究发生在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乃至整个宇宙空间的物理、天文、化学及生命等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空间科学探索人类未知的世界,探寻从宏观的天体到极端条件下原子与分子的基本规律,揭示客观世界的物质规律,是当今世界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沿。半个世纪以来,空间科学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认知领域,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与自身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主编的话     
正《空间科学学报》自1981年创刊以来,在历任主编、编委会成员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在空间科学及技术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怀与支持下,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成长为国内唯一全面反映空间科学前沿领域及其相关技术与研究进展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推动空间科  相似文献   

16.
2015年12月17日,举世瞩目的“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顺利升空了。这是我国第一颗天文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其研究成果将可能带来基础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对于促进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16年,我国还将发射3颗科学卫星。那么,我国为什么要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呢?我国空间科学的现状与未来如何?这些都是公众所关心的。为此,《国际太空》杂志记者采访了“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科学卫星工程常务副总指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研究员。  相似文献   

17.
主编的话     
<正>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将于2019年10月25-28日在厦门举办。此次大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的"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凝聚全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以及空间应用领域的力量,助推我国航天强国梦早日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月球与深空探测工程、空间科学卫星工程以及相关重大任务的工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1月30日,中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正式交付,投入使用。慧眼卫星工程是研究黑洞、中子星等致密天体前沿问题的自主创新重大空间科学项目,该星的投入使用使中国高能天文研究进入空间观测的新阶段,对提高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慧眼于2017年6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圆满完成卫星平台、有  相似文献   

19.
《空间科学学报》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它立足于空间科学的前沿,积极反映该领域内的新发现、新创造、新见解、新理论和新方法,展示空间科学发展的进程和水平,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空间科学的发展。刊载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以及与空间特殊环境有关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  相似文献   

20.
2000年9月10—14日,第五届中外空间科学/太空科学讨论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台湾、美国、大陆的近百名空间科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讨论会.本届会议是由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航天局、国家遥感中心、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副会长马俊如教授担任大会组委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张厚英教授担任大会秘书长.著名华裔物理学家吴京生教授、范章云教授,台湾中央大学刘兆汉校长,中国科学院刘振兴院士、北京大学萧佐教授等空间科学界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