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空间科学学报》2019,39(4):564-564
<正>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态势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经中国科学院批准于2018年12月正式成立。现任实验室主任为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龚建村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万卫星院士。一、总体定位面向国家安全的战略需求,成为中国空间环境态势感知的新技术研发高地、军民融合应用示范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2.
《空间科学学报》2017,37(4):508-509
<正>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是中国空间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开辟了中国空间天气探测和研究的新方向。实验室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中科院空间天气学院重点实验室,2009年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王赤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万卫星院士。1.总体定位面向空间科学国际前沿和国家对空间天气应用服务的需求,开展日地空间和太阳系空间天气变化过程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3.
《空间科学学报》2018,38(6):978-979
正天基空间环境探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环境探测研究室,是中国天基空间环境探测领域的开创者和引领者。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孙越强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万卫星院士。一、总体定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展国际一流或世界领先的天基载  相似文献   

4.
《空间科学学报》2018,38(1):132-132
正中国科学院暗物质与空间天文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0年12月,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空间天文研究部。实验室基于暗物质和空间天文及探测技术的原始创新来实施国家重大空间天文观测任务,努力建成中国暗物质基础研究、高能天体物理、太阳及太阳系天体物理、空间高能探测技术的研究基地。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常进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甘为群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空间科学学报》2020,40(1):142-142
中国科学院空间主动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实验室于2010年11月筹建运行,2013年4月被批准成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现实验室主任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薛永祺院士。  相似文献   

6.
《空间科学学报》2017,37(6):780-781
正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信息科学开放研究实验室(LARSIS)与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于2003年联合申请组建,2005年对外开放运行,是中国目前进行遥感科学基础研究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汇聚了中国遥感界一批骨干科研力量,推动中国遥感科学领域研究不断发展。现任实验室主任为施建成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郭华东院士。1.总体定位通过遥感科学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研究创新,  相似文献   

7.
《空间科学学报》2019,39(5):711-712
<正>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于2009年开始建设,2012年通过科技部验收。现任实验室主任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李莹辉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俞梦孙院士。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科学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可追溯至开创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581电子学组。20世纪70年代,在姜景山院士的带领下,该电子学组率先开展微波遥感技术研究。2009年1月成立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其是中国定量微波遥感有效载荷与信息技术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一、总体定位、发展目标及研究方向定位和发展目标:面向国家对微波遥感的重大应用需求和地球与空间前沿科学研究对微波遥感的  相似文献   

9.
《空间科学学报》2018,38(3):428-428
正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前身是国家微重力实验室,1995年由原国防科工委(现装备发展部)批准在中国科学院建立,时任实验室主任为中国微重力科学领域著名,专家胡文瑞院士。2003年4月总装备部对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进行了全面验收,实验室工作进入正常运转。目前是国内唯一专门的微重力  相似文献   

10.
《空间科学学报》2018,38(4):584-585
正中国科学院复杂航天系统电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是中国科学院2013年批准成立的院级重点实验室。一、总体定位面向复杂航天系统发展趋势和任务需求,致力于系统复杂性和紧耦合特性认知,开展与复杂航天系统紧耦合特性相适应的电子信息系统应用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研平  相似文献   

11.
<正>第10届全国微重力科学学术会议将于2017年8月18—22日在宁夏银川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微重力科学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宁夏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太空应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这次会议旨在交流近年来中国在微重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6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空间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主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以下简称"西安分院")等单位联合承办的中国工程院第三届"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展望"院士论坛在西安召开。西安分院院长、空间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史平彦研究员主持了会议开幕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洪太、  相似文献   

13.
<正>中高层大气物理研究与应用专题研讨会于2010年5月22日在南昌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环境研究预报室共同主办。会议主  相似文献   

14.
正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的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的海外仪器项目《新一代高层大气风场探测仪联合研制》接受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组织的技术审核,项目通过验收,技术专家评定该项目为优秀。中国、德国和加拿大三方研究人员联合开展项目合作研究和设备研制。中方成员来自中高层大气徐寄遥研究员领导的中高层大气组,由朱亚军博士全程参与设备研制工作,德方成员来自Helmholtz Association of German Research Centres下属的Forschungzentrumjuelich能源与环境研究所Martin Kufmann博士领导的大气遥感团队,加方成员来自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的William Ward教授领导的中高层大气研究团队。  相似文献   

15.
《国际太空》2016,(4):84
实验室简介:天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三研究所建立,已于2015年8月获得科技部正式批复,成为第100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国内军工企业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附近,在长沙、南京设立分实验室,协同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定位:面向我国未来空间基础设施天地一体化运行服务的新手段、新途径、新模式和新装备,开展应用基础理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11月《国际空间科学小卫星发展路线图》(Small Satellites for Space Science—A COSPAR Scientific Roadmap)中文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路线图由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组织权威专家制定,并于2019年8月发表在《空间研究进展》(Advances in Space eResarch)上。路线图由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ISSI)主任、伯尔尼大学教授Rudolf Steiger和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教授Robyn Millan牵头编写,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吴季受邀作为编委参与了路线图的起草,并为中文版路线图作序。中文版译者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郭世杰和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许永建,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李靖研究员审校。  相似文献   

17.
与某基地合建了国家计算流体力学重点实验室,为流体力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手段。在流体力学国家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建成了流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了材料与结构特性实验室,使该学科在材料力学性能分析与实验方面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科研条件的改善,促进了高水平成果的产生,“后掠激波/边界层干扰研究”199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断裂力学中应力强度因子的解法”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某导弹复杂流场和气动力学的数值计算及工程应用”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摘自《北航》报第567期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软件应用与系统学科 新建了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新技术实验室和先进网络技术实验室,前者于2000年申报并获批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过“211工程”的建设,计算机软件应用与系统学科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具备了较强的科研能力,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在内的一大批科研项目,人均科研经费数量居全国高校同类学科前茅。 航空宇航推进技术学科 建设了一体化发动机设计和发动机状态监视、诊断、控制实验室,改造了发动机结构强度振动实验室、热动力实验室及火箭发动机实验室,完善了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间,承担了一批重点项目。多项成果应用于型号研制。“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1997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带弯扭扰流片的压力机处理机匣”1999年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摘自《北航》报第567期  相似文献   

19.
《空间科学学报》2017,37(6):779-779
正中国著名天文学家南仁东先生生前为中国科学院原北京天文台副台长、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他在天文科学和天文技术方法领域造诣深厚,培养了大批科学技术人才,为中国天文学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自1994年起,南仁东负责FAST的选址、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两年一次的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时间频率计量学术讨论会,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在重庆举行。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员王天脊老先生主持了这次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和重庆市计量局的代表共约四十人。他们包括长期从事铯原子频标、氢原子频标、铷原子频标以及晶振和各类时频仪器设备理论研究、研制生产以及工程应用和计量传递工作的肓关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系统、国家计量系统、电子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