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闻斋 《国际太空》2006,(3):32-32
2006年1月24日,日本"先进陆地观测卫星"[ALOS,又叫"大地"(Daichi)]由H-2A F8火箭发射升空.火箭发射后向太平洋上空飞行约16min后,卫星与火箭分离.之后卫星进入高约700km、轨道倾角为98.16°的太阳同步轨道,并展开太阳电池翼.  相似文献   

2.
小号 《国际太空》2006,(12):5-5
2颗STEREO卫星在内部结构上有一些细微差别。它们将在未来3个月内借助月球引力,进入各自的飞行轨道,其中之一定位于地球绕日轨道的前方,另一个则在后方。随后,二者就将如同人的双眼一样,利用在太空中相互错开的优越定位“注视”太阳,首次拍摄太阳爆发时的三维图像,测量和记录太阳爆发。每颗卫星都配备了4套高级成像、观测等仪器,可以更精准地观测太阳爆发。  相似文献   

3.
纪实 《国际太空》1991,(1):10-12
日本的航天与航空科学研究所(ISAS)现正研制两颗新型复杂的太阳观测卫星:太阳A卫星和Geotail卫星。美国和英国的有关单位参与了这项研制计划。一、太阳A卫星太阳A卫星价值3300万美元,计划在1991年8月或9月用日产公司的  相似文献   

4.
闻斋 《国际太空》2009,(3):10-11
2009年1月23日,日本用一枚H-2A火箭,以“一箭八星”的方式发射了世界首颗专门从太空监测温室气体浓度分布的卫星呼吸号IIBUKI,又名为“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OSAT)]。该卫星将在今后5年中从太空搜集全球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分布信息,为制定减排政策提供依据,还能帮助科研人员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究竟能吸收和释放多少二氧化碳。日本希望这次发射既能推动环保事业,又能凸显其火箭的竞争力,进而吸引更多商业订单。整个计划花费约3.728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晓昊 《太空探索》2007,(5):16-19
太阳是地球的生命之源,但这个脾气有些暴躁的火球也经常对地球人的生活造成威胁。为了摸清它的脾气,了解太阳磁场中蕴藏的能量以及该能量对地球的影响,对最剧烈的太阳活动——耀斑进行研究,以期最终实现“太空天气”预报,2006年10月25日,美国用德尔它-2火箭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对孪生太阳观测卫星——“日地关系观测台”(STEREO)。  相似文献   

6.
□□截至2005年12月,日本已发射的陆地卫星包括"日本地球资源卫星"(JERS)和"先进地球观测卫星"(ADEOS)系列,它们都具有较高的技术性能.但遗憾的是,ADEOS-1卫星因太阳电池翼故障而完全失效,在轨寿命不到1年;ADEOS-2卫星于2002年12月发射,但在2003年10月24日突然与地面站失去了联系,这对日本的地球观测计划可谓是雪上加霜.祸不单行,日本内阁卫星情报中心(CSIC)寄予厚望的2颗"情报收集卫星"(IGS)在2003年11月29日发射时,由于火箭故障导致星箭俱损.因此,即将发射的"先进陆地观测卫星"(ALOS)就成了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全球规模的气候变化机理,世界不少国家都制订了地球观测卫星的研制发射计划。有些地球观测卫星已在空中运行,有些正在研制中。研制与发射地球观测卫星的主要国家有日本、美国、欧洲及加拿大、中国和印度等。 日本 静止气象卫星(GMS)日本的静止气象卫星系列是为了改善日本的气象业务和研究有关气象卫星技术而研制的,是世界气象组织(WMO)推进的世界气象监视网  相似文献   

8.
文木 《太空探索》1998,(6):38-38
在“消失”了一个月后,太阳观测卫星(SOHO)又被重新发现,但是卫星的前途尚不清楚。 这颗耗资达10亿美元的太阳观测卫星是美国航宇局和欧洲空间局于1995年11月底联合发射升空的,这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太阳观测活动。在预定为期两年的观测  相似文献   

9.
选用NOAA提供的太阳质子事件表以及SGD发表的与其相关的射电多波段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试图从厘米波,毫米波爆发与质子事件的关系上寻找规律,从而获得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张枚 《太空探索》2000,(6):32-33
太阳是我们唯一能观测到表面细节的恒星,我们直接观测到的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就总体而言,太阳是一个稳定、平衡、发光的气体球,但它的大气层中有些地方却时常产生剧烈的运动,如黑子群的神秘出没、日珥的变化、耀斑的爆发。  相似文献   

11.
The 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 (ASO-S) was formally approved at the end of 2017. In the past two years, ASO-S underwent its official Phase-B and Phase-C studies. The Phase-B study was successfully accomplished by the end of April 2019, and the Phase-C study is being now undertaken until August 2020. Then the flight model is planned to finish within 16 months. Around the end of 2021, ASO-S will be ready in the launch state. We briefly summarize the history of ASO-S, the phase-B studies, and the phase-C studies.  相似文献   

12.
The Radio Observatory on the Lunar Surface for Solar studies (ROLSS) is a concept for a near-side low radio frequency imaging interferometric array designed to study particle acceleration at the Sun and in the inner heliosphere. The prime science mission is to image the radio emission generated by Type II and III solar radio burst processes with the aim of determining the sites at and mechanisms by which the radiating particles are accelerated. Specific questions to be addressed include the following: (1) Isolating the sites of electron acceleration responsible for Type II and III solar radio bursts during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and (2) Determining if and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multiple, successive CMEs produce unusually efficient particle acceleration and intense radio emission. Secondary science goals include constraining the density of the lunar ionosphere by searching for a low radio frequency cutoff to solar radio emission and constraining the low energy electron population in astrophysical sources. Key design requirements on ROLSS include the operational frequency and angular resolution. The electron densities in the solar corona and inner heliosphere are such that the relevant emission occurs at frequencies below 10 MHz. Second, resolving the potential sites of particle acceleration requires an instrument with an angular resolution of at least 2°, equivalent to a linear array size of approximately 1000 m. Operations would consist of data acquisition during the lunar day, with regular data downlinks. No operations would occur during lunar night.  相似文献   

13.
1 项目背景 "火星生物学"是ESA寻找现在或过去生命痕迹的火星探测项目,也是"曙光"(Aurora)计划的旗舰级项目.它不仅将探测火星环境,还将验证ESA未来火星采样返回任务所需的新型技术.该项目共包括两次火星探测任务,都将通过与俄罗斯的合作实施,其中"火星生物学-2016"包括1个轨道器和1个"进入、下降和着陆演示模块"(EDM);2018年发射的任务简称为"火星生物学-2018",包括1辆火星车和1个火星表面平台.  相似文献   

14.
日本天文-H卫星升空后不久失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项目背景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就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下属的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原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为核心开始研发和应用以X射线天文卫星为主的天文卫星.1976-2005年,日本共发射了7颗X射线天文卫星,其中5颗发射成功,按预定计划执行了一系列观测任务,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如:利用天文-D于1993年4月5日成功捕获到了刚发现的M81银河系的超新星SN1993放射出的X射线;利用2005年发射的天文-E2卫星配备的软X射线望远镜(SXT)所进行的一系列观测活动,不仅大幅拓展了观测范围(从原来的软X射线拓展到软γ射线),而且发现了距地球较近(8000万光年)处的黑洞,对人类了解宇宙结构、掌握宇宙全貌、厘清宇宙进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10月9日12时13分,委内瑞拉遥感卫星-2(VRSS-2,又名"苏克雷"卫星)由长征-2D(CZ-2D)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该星是继委内瑞拉通信卫星-1(Venesat-1)、委内瑞拉遥感卫星-1(VRSS-1)之后,中国和委内瑞拉在航天领域合作的第3颗卫星,也是委内瑞拉拥有的第2颗遥感卫星,主要应用于委内瑞拉国土资源普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和管理、农作物估产和城市规划等领域,对  相似文献   

16.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升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河 《国际太空》2016,(8):12-19
2016年8月16日,我国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Mozi QUESS)成功发射。8月17日,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站接收到墨子号首轨数据。如果卫星成功运行,我国将成为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进行量子通信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6月3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9(Falcon-9)火箭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将"龙"(Dragon)飞船送入初始目标轨道,执行该公司第11次"商业补给服务"(CRS)合同任务(SpX-11)。执行本次任务的"龙"飞船曾于2014年9月发射升空,与"国际空间站"(ISS)对接停留34天后返回地球,降落太平洋。本次任务的成功标志着航天史上首次实现货运飞船加压舱重复使用,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脉冲星试验卫星"顺利升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脉冲星属于一种高速自转的中子类天体(恒星演化末期形成的一种天体,质量介于白矮星与黑洞之间).脉冲星的磁极会辐射特定的电磁波束,由于脉冲星高速稳定的自旋运动,使其发出的脉冲周期极其稳定(周期稳定性最高可达10-19~10-21s/s),远优于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星载铷钟和氢钟(周期稳定性约10-15s/s).所以脉冲星被誉为自然界最精准的天文时钟.  相似文献   

19.
Heliophysics is a new research field that explores the Sun–Solar System Connection; it requires the joint exploitation of solar, heliospheric, magnetospheric and ionospheric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20.
SOFIA is a planned 2.5 meter telescope to be installed in a Boeing 747 aircraft and operated at altitudes from 41,000 to 46,000 feet. It will permit routine measurement of infrared radiation inaccessible from the ground-based sites, and observation of astronomical objects and transient events from anywhere in the world. The concept is based on 18 years of experience with NASA's Kuiper Airborne Observatory (KAO), which SOFIA would repl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