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对衬垫材料进行冲击特性的实验研究时,测量所获得的波形常含有零点偏移,零点偏移的存在将对实验结果相入不可忽略的误差。因而在数据处理时应首先对零偏进行补偿以提高测量精度。本文作者根据在实测波形特征分析和能量原理基础上所建立的补偿方法,将现代控制理论中的模型参考自适应原理用于冲击信号的零点偏移补偿,拟定了模型参考自适应算法,给出了参考模型的建模途径,并编制了应用软件,支实验数据进行零偏补偿,取得了满意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发动机燃料喷射雾化特性,运用PDPA和激光全息术对喷嘴的燃料雾化粒子场进行测量.简要介绍了两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和应用条件,对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激光全息术测量结果的精度.最后在风洞实验条件下进行了喷射燃料粒子场测量.  相似文献   

3.
风洞实验通过在机翼表面布置传感器来测量相应位置的气动载荷,由于传感器布置数量有限,难以直接得到整个机翼全息气动载荷分布。本文采用机器学习方法通过有限传感器数据重构机翼表面全息气动载荷,并提出了利用仿真数据对传感器进行优化布置的方法。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计算所得的机翼全息气动数据中选取有限位置数据模拟传感器实验数据,对比深度学习模型、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 GPR)、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与BP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 NN)对气动载荷的重构精度。通过评估由传感器数据重构的全息载荷精度对传感器布置方式进行优化设计。以M6机翼为例在给定的两个工况条件下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GPR模型获得了最高气动载荷重构精度;给出了M6机翼在不同传感器总数下最优的截面数和单个截面布点数,最低传感器布置数下的最优布置方式,以及流场变化相对剧烈的前缘区域与展向截面的传感器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4.
将全息胶片用特种胶粘贴到试件表面,用加载前后两次曝光法得到全息云纹,然后使胶片与测试对象分离后进行处理,这种可分离处理的贴片云纹干涉法在面内位移及应变场测量中已获得成功应用。它具有实验周期短、工艺简单、测量精度高等优点。本文首次提出采用非对称双光束入射贴片云纹干涉法,在忽略较小面内位移影响的前提下可获得离面位移及振幅场。文中用付里叶光学验证了面内位移定量公式,推导了离面位移及振动的计算公式,并对测量精度及灵敏度作了讨论。最后给出了对悬臂梁挠度及矩形板横向振动的测试结果。本文的工作扩大了贴片云纹干涉法的应用范围,对工程实际应用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用国产热丝修复的探头用于美国 TSI 风速仪时的校准问题和确定线性化系数的方法。作者为线性化系数的求取编制了计算程序。所计算出的系数精度不低于 TSI 的计算精度。通过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表明:用国产热丝修复的探头进行测量的满量程误差在0.5%以内,采取本文所述方法,可根据不同测量范围和不同热丝直径灵活地建立校准曲线,以保证不同使用情况下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6.
流量捕获特性是高超声速进气道的重要特性。针对一体化曲外锥乘波前体进气道,开展了流量特性精细测量分析以及实验与仿真对比研究。采用节流实验系统,在来流马赫数3.0、3.5和4.0,迎角-4°至6°和不同进锥位置上,获得了该型前体进气道的流量特性,分析了流量测量均方根误差。开展了来流马赫数4.0、迎角-4°~6°条件下的实验与仿真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体化曲外锥乘波前体进气道构型具有良好的流动捕获能力,在来流马赫数3.5、4.0和6.0以及迎角0°条件下,流量系数分别为0.60、0.68和1.00;在节流实验系统充分壅塞的条件下,流量测量均方根误差在2%以内;仿真所获流量特性随迎角变化的线性度较好,和实验结果的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穿地弹技术在导弹数据硬回收中的应用。作者从应力波角度,分析弹体撞地响应和破坏特性,提出提高弹体动强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弹体材料,采用具有高屈服强度和高断裂韧性的合金钢;增大弹体长径比;应用牺牲头部、缓和冲击的复合结构,在合金钢本体前使用断裂强度低而声阻抗高的钨被帽。本文以大量、重要的实验结果验证了以上的论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飞机蒙皮零件外形准确度要求高、制造尺寸大和外形复杂的特点,以及人工手动扫描测量工作量大、效率低的问题,搭建了基于移动机械臂的柔性测量系统,并提出一种特征自适应的多站位自动化扫描规划方法,以实现飞机大型蒙皮曲面的三维测量数据自动化采集。首先构建了柔性测量系统与待测对象坐标系变换模型,分析扫描规划与执行过程中数据的传递关系,并通过视觉定位实现系统相对位姿估计。然后通过特征敏感的扫描路径点生成、效率优化的扫描站位规划以及扫描轨迹规划,实现了基于扫描效率和扫描完整性约束的特征自适应扫描规划。最后,搭建了一个基于机械臂与移动平台的柔性测量系统,并以4个真实飞机零部件作为测量对象,从扫描效率与扫描完整性方面对所提出的自动化扫描方法与手动扫描方法进行对比,并设计试验进一步验证了系统测量精度,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替代手动扫描测量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对四种壁画型流体剪切力测量差压计Stanton管,K型管,穴型管,及微孔表面差压管在湍流边界层条件下进行试验并对其结构特点进行比较后表明,这四种差压计具有相同的特征,所测量的区差均为流量动量变化所致,其流体剪切力可以表示为τ=C△P ̄n,为避免对标定数据过于繁复的多段拟会,并使差压计能在较大测量范围内保持拟合公式的精度,各类差压管在与固体壁画铅垂方向上的尺度值应尽量低,微孔表面差压管结构复杂,灵敏度低,但它具有线性特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粘弹性阻尼结构动力特性的分析方法。根据分数导数模型表示的粘弹性材料本构方程,对一种阻尼材料用拟合法构造了它的力学性能解析表达式。建立了一种八自由度夹层梁有限元模型,从而给出了粘弹性阻尼结构的典型动力学方程。为分析粘弹性阻尼结构的动力特性,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特征值问题的迭代解法。应用上述方法对悬臂约束阻尼层梁的复模态参数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分析与实验的结果一致,说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是可靠的且有较好的精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了环境应力筛选无故障检验通过概率公式,讨论了检验窗的概念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弹上电子产品起飞前工作时间折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MIL-STD-810F等效公式,给出了弹上电子产品在导弹发射前通电工作时间折算为飞行任务时间的环境因子计算方法;论述了因发射前振动量级极小,发射前工作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提出了加速试验方式,使高可靠性、长时间工作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验证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风洞天平校准常用单元校法及多元校法。为提高天平校准公式的准度,试用复合法进行天平核准的数据处理。复合法就是在多元校数据处理时使用单元校得到的主体项系数或主体项系数和一次干扰项系数来拟合天平的校准公式。本文试比较几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再入飞行器壳体气动噪声响应分析和试验验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再入飞行器壳体气动噪声试验结果和MSC/NASTRAN软件完成了再入飞行器壳体复杂结构气动噪声的响应分析与试验验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0-1000Hz范围的振动加速度响应均方根值的计算值相对试验测量值的相对误差低于30%,响应分析和试验验证的研究表明,利用模态试验结果修正动力学计算模型保证其低阶模态参数准确,同时有限元网格必须满足一定的细化标准,保证包括高阶模态在内的模态数(避免高阶模记的遗漏)才能得到符合实际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5.
精度鉴定是保证雷达有效工作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的雷达精度鉴定方法都是硬比方法,鉴定周期较长、协调工作量大。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跟踪一般低轨卫星实现地基雷达测量精度自鉴定的方法,设计了采用自鉴定方法校准雷达测元零值的技术方案,明确了数据处理流程,给出了关键数学模型。通过无噪声仿真验证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有噪声仿真验证发现了测元随机误差与估计轨道参数间的相互影响和耦合效应,为后续工程应用和技术改进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成功建立带TPS风洞测力试验技术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确保试验数据具有足够的精度,必须精细地分配误差。为获得满足工程需要的高精度测力试验数据,给出一种基于计算机符号运算的子程序,完成不确定度计算过程中公式自动推导、计算。最后通过对TPS风洞试验数据精度的敏度分析,给出了某运输机在2.4m跨声速风洞TPS试验中各环节的误差分配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大变形条件下机翼法向载荷的随动加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静强度试验中大展弦比机翼的变形量会随加载级数的增加而增大,机翼法向载荷方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为提高机翼在大变形条件下法向载荷加载的准确性,本文以机翼为研究对象,考虑其非线性变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随动加载技术,即随着机翼的变形,作用在机翼上的法向载荷作动筒的方向也随之调整变化,保证机翼所受载荷始终沿法向,同时设计了验证试验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随动加载技术可用于大变形机翼法向载荷加载,为机翼静强度试验加载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地面防热试验高精度总焓测量需求,研制了一种带热防护罩的稳态焓探针。基于能量平衡原理设计了稳态焓探针测量系统,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焓探针采样管长度、壁厚以及冷却水流向、流量对焓值测量误差的影响,优化设计了焓探针的隔热结构和水气流量。在电弧加热器流场中开展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稳态焓探针参数设计合理且隔热结构性能良好,重复性精度优于2.6%,与驻点热流Fay-Riddell法比较,最大偏差为13.0%。  相似文献   

19.
可重复使用热防护系统试验验证技术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针对高超音速飞行器三种典型可重复使用热防护系统概念,详细阐述了热防护系统试验验证技术国内外进展。国外所开展的热防护系统验证试验项目,主要包括热物理性能试验、力学性能试验以及在热、压、振动、噪声、大气暴露、雷击等极端环境下的TPS结构耐久性试验三大类。简要介绍了热防护系统验证试验的关键技术,分析了国内在热防护系统试验验证技术方面的技术需求,阐明了我国热防护系统试验验证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大展弦比机翼片式铰链力矩天平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测量精准度不高的问题。该问题由机翼受载变形引发的附加干扰信号产生。针对此现象,为提高大展弦比飞机操纵舵面铰链力矩风洞试验数据的精度与准度,探索了一种"利用一组信号修正天平信号"的外置电桥修正法,详细阐述了其工作原理以及方法步骤。以某型号风洞试验为例,通过在机翼上布置外置电桥,将修正后测量结果与未修正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由对比结果可知:未经信号修正的天平测量误差最高达到54%,将信号修正后其测量误差降低为6%,天平测量准度有所提高。本研究为大展弦比飞机操纵舵面铰链力矩天平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