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9月20日7点01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10次发射。在经过980余秒的飞行以后,长征六号火箭成功将20颗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作为我国全新研制的新一代快速发射三级液体运载火箭,长征六号火箭具有无毒无污染、发射准备时间短等特点,主要用于满足微小卫星发射需求。"秘密武器"助精准入轨从起飞到精确入轨,长征六号运  相似文献   

2.
<正>9月20日上午7时01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员,而且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是三级液体运载火箭,动力系统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具有无毒无污染,发射准备时间短等特点,主要用于满足微小卫星发射需求。该型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  相似文献   

3.
<正> 北京夏令时9月7日5时30分,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卫星顺利进入近圆太阳同步轨道,星上仪器工作正常。这颗卫星是我国发射成功的第24颗。被命名为“风云一号”的气象卫星,是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发射的,也是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卫星本体是1.4×1.4×1.2米的六面体,外侧对称安装六块太阳电池帆板,卫  相似文献   

4.
2005年北京时间4月12日20时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长征三号乙”捆绑式运载火箭带着中国航天的更高希望,成功地将“亚太六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这是自1999年以来,我国首次进行的国际商业通信卫星发射。一举打破了对外卫星发射服务6年的沉寂。  相似文献   

5.
正6月2日,我国高分六号卫星成功发射,并已于近日传回对地观测的高清图像。也就是说,我们头顶上又多了一个天天守望人间的"中国小仙"。古语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高分六号卫星正是为"天网"增加了一只眼睛,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国内动态我国成功发射通信广播卫星中星-2E8月6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中星-2E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中星-2E通信广播卫星可为广播电台、电视台、无线发射台和有线电视网络提供广播、电视和宽带多媒体传输服务。此次发射是继8月4日长征六号"一箭双星"发射成功后,中国航天在不到30小时内成功实施的又一次航天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83次发射。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9月20日,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打破了亚洲航天发射记录。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航天东方红")抓总研制的希望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我国皮纳卫星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希望二号六颗卫星的各项状态正常,天地链路畅通,各项测试进展顺利。希望二号卫星系统由1颗28.5千克的纳卫星、3颗9.7千克的皮卫星及2颗1.3千克的子卫星6颗卫星构成,拥有大气密度探测器、双模四频  相似文献   

8.
<正>9月20日,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并将其携带的20颗各种用途的卫星送入太空。放眼世界,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寥寥无几。目前,世界上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只有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及印度等。这项先进的发射技术不仅具有颇丰的商业价值,其背后更代表着未来的航天技术发展方向。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首秀"可谓一鸣惊人——不仅创造了亚洲国家单次发射卫星数量之最,仅次于美俄两国,也为我国发展系列化、标准化的多星发射接口装置,推动小卫星技术发展与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  相似文献   

9.
本月动态     
2月12日日本发射实用广播卫星 BS-2B。2月20日苏联发射“和平”号轨道站,这是苏联第三代空间实验室,能同时对接六艘载人和货运飞船,组成六个试验舱。2月22日阿里安火箭第16次飞行,发射两颗卫星:法国的“斯波特-1”地球观测卫星和瑞典的“维金”科学卫星。2月27日苏联“宇宙”1714号进入大气层陨毁。这是一颗海洋监视卫星,1985月12月28日发射的。  相似文献   

10.
平树 《太空探索》2005,(1):14-17
据最新消息,我国计划在今年适当时候发射神舟六号飞船,它将实现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新突破。该船拟载2名航天员在轨道上飞行5天,而且航天员将首次进入轨道舱生活并开展科学试验活动。为了满足这一全新任务要求,经过艰苦努力,我国科研人员已攻克神舟六号飞船因多人多天飞行带来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等方面的新技术难关。  相似文献   

11.
2005年4月12日20时,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法国阿尔卡特空间公司制造的亚太六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这是中国长征火箭自1999年以来首次进行的国际商业卫星发射。  相似文献   

12.
庞丹 《太空探索》2006,(1):14-15
2005年10月12日,执行我国第二次载人飞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再显神威,以雷霆万钧之势,直刺苍穹,将载有两名航天员、进行多天飞行的神舟六号飞船送入太空,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又一座新的里程碑。“神六”发射成功,再一次证明,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具有极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正>5月10日21时22分,文昌航天发射场,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5月11日5时16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转入组合体飞行段。今年,我国正式开启载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工程。作为该阶段首次发射的航天飞行器,  相似文献   

14.
金兑 《太空探索》2007,(8):62-64,F0003
从1989年2月开始,在长征四号甲火箭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运载能力更大的长征四号乙火箭,用于发射尺寸和质量更大的对地观测卫星。经过改进研制的长征四号乙火箭,成为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主力运载工具。长征四号乙共发射10次,其中2次发射气象卫星、5次发射资源卫星、2次发射实践六号双星、1次发射遥感卫星一号。  相似文献   

15.
进入高密度发射的长征运载火箭在4月连续发射成功,先后将北斗导航卫星和遥感卫星六号送入轨道,更为难得的是发射间隔只有短短的7天。请看成功背后的秘密——  相似文献   

16.
高歌 《太空探索》2006,(1):24-27
EVA是英语extravehicular activity(舱外活动)的缩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太空行走”。它与载人航天器发射入轨、在轨运行和安全返回,载人航天器变轨控制、交会对接和安全分离一起,被我国航天专家称之为载人航天的三大基本技术。当神舟六号取得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专家透露,我  相似文献   

17.
武铠 《太空探索》2006,(12):4-5
10月23日清晨7时24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绵绵山峦见证了中国航天的一次标志性发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的冲天一举,将实践六号02组两颗空间环境探测卫星送入太空,同时书写了中国航天历史上颇具意义的几个数字;走过50年的中国航天迎来了新时期首次宇航发射的成功;我国长征系刊运载火箭取得了1996年10月以来的第50次连续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8.
<正>新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国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好消息不断传出。长征五号火箭预计今年下半年重返航天发射舞台;长征六号改、长征七号改、长征八号火箭研制进展顺利;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攻关取得实质性进展,预计2030年完成首飞。  相似文献   

19.
<正> 瑞典空间公司已与我国签订了利用我国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瑞典邮政卫星的“发射订座协议。”这是自我国去年十月宣布用我国的运载火箭承揽国际卫星发射业务以来签订的第一个协议,标志着我国的运载火箭即将进入国际市场,为外国提供卫星发射业务。  相似文献   

20.
正1月19日12时12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利用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实施"一箭六星"发射,将吉林一号视频07星、08星和四颗小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是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继2015年"一箭四星"和2016年"一箭五星"连续发射成功后,又一次多星发射的突破,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十一号火箭首次"全商业发射",也是中国固体运载火箭首次向国际用户提供发射服务。那么,这款由中国运载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