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速光纤通信技术是航空电子系统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机载FDDI高速光纤数据总线通信系统就是为适应这种需求而设计的。本文主要描述机载FDDI高速光纤数据总线通信系统的配套软件—通信管理软件的结构、各功能模块及相关数据结构的设计,并说明该软件的主要特点和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标准于八十年代末颁布,九十年代FDDI技术便成为广泛兴起的高速局域网络组网技术之一。FDDI网络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和互操作性好特点.本文说明了FDDI的体系结构、访问协议及其特点.通过分析美国SAE-9B高速数据总线应用与需求任务组(HART)提出的军用高速通信网需求,证明FDDI技术能满足军用实时高速通信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分布式分牌传递网络将进入高速实时的航空电子通信系统。本文针对两种典型的令牌传递网络,即美国自动化工程学会(SAE)的线性令牌传递总线(LTPB)与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的分布式光纤数据接口(FDDI)令牌环进行了各个方面的比较研究,最后给出了比较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4.
旨在对机载数据链通信系统进行综合性调研,并且对各种主要的系统架构进行分析,通过这些过程,形成对系统设计的支持。对机载数据链通信系统的调研内容覆盖:系统的发展历史、设计实现和可应用的条款和规范。另外,还介绍了通信导航监视/ 空中交通管理(Communication Navigation Surveillance/ Air Traffic Management,简称CNS/ ATM)概念,并对其中与机载数据链相关的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阐述了针对民机机载数据链通信系统设计要点的考虑。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测控中心计算机系统中基于GIGA Switch/FDDI交换机的实时网络系统,提出了一套综合管理技术,使系统能正确、可靠地实现强实时、大信息量的通信。  相似文献   

6.
甚高频数据链处理系统(VHF DLP)采用甚高频频率,使机载计算机与地面计算机之间进行大量数据高速地、无误地相互交换以提供空中交通管理(ATC),自动相关监视(ADS),气象信息,发动机监控,航班运行控制,空地通信,飞行计划和旅客全球电话通信等服务。其优点是空地信息交换更快、更可靠并减轻了机组的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7.
现代民用飞机机载维护系统是飞机信息集中和处理的中枢,机载维护系统的先进性决定了民用飞机航电系统的先进性。随着机载电子化技术的发展,主流的民机机载维护系统的基线功能主要包括中央维护功能、飞机状态监控功能以及通信管理功能。对实现上述功能所需的基线功能及架构开展研究,对指导国产民用飞机机载维护系统设计、提升飞机安全性、可靠性和维护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一、机载通信设备概况 近几年来,由于飞机的高速化、大型化、以及高性能的发展,交通量的增加,随之带来通信信息量的猛增,使得飞机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因而,国内外对机载电子设备的发展更为重视。 机载电子设备中,很重要的一个系统就是通信系统。它一般包括高频(HF)通信设备、甚高频(VHF)通信设备及特高频(UHF)通信设备。此外,机内还有高频实时选频通信设备、卫星通信设备、救生通信设备及有线通信设备、通信终端等。由于各种电子设备在空中、地面工作时都要利用或产生电磁波,  相似文献   

9.
在机载分布式异构网络中,系统间的通信面临着复杂的网络环境.为了实现高效、可靠、安全的信息传输,需要通信中间件的支持.以数据分发服务(DDS)为基础,对发布订阅模型进行研究,将不同网络间的通信映射为数据分发服务中的跨域通信,引入路由服务实现跨域通信,扩展DDS原有的传输插件,用以支持不同的网络,实现了机载分布式异构网络通信中间件.通过实验对跨网络通信的时间延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通信中间件能够适应机载分布式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1553B通信数据总线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式控制器(DCU)平台,对一种机载配电系统1553B通信数据总线进行了设计研究。在具体硬件、软件的设计过程中,结合现代数字式控制器DCU的平台,以DSP的F240为核心,以DDC公司的BU-61580协议芯片为基础,实现了机载配电系统1553B的机上通信要求,并通过地面电网联试试验验证了该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PC机与多台单片机通信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一台PC机与多台MCS-51单片机构成的小型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介绍了系统中通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通信控制器以AT89S51单片机为核心,采用8251实现串口扩展,并通过基于RS-232C标准和RS-485标准的串行通信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小型集散控制系统的通信问题,减轻了PC机的通信负担.经过软硬件的设计和联机调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器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集散控制系统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而且提高了整个系统控制的实时性.此外,控制器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航空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的浅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现代航空电子综合化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军用飞机的性能 ,信息综合化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就是航空电子通信技术。基于MIL -STD— 15 5 3B总线 ,本文分析了航空电子通信系统设计中若干关键性问题的解决途径。最后着重说明了某机载ACT飞控系统 15 5 3B总线通信网络的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13.
分析所需通信性能对飞机定位误差的影响,使得各个飞行阶段所需的业务通信系统中有明确的通信性能要求。据此可以有效地减轻管制员工作负荷。选取时间作为衡量误差的参数,研究在通信过程中各系统性能参数对飞机定位误差影响。最后通过对所需通信技术性能的分析,得到所需通信性能概念下的另一重要因素一人员绩效的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主流的散射通信建链方式均依靠第三方通信手段,如果在强对抗环境中,无法进行双方站点位置信息的交换,散射通信将无法进行。针对这个问题,文章提出了 1种舰载散射通信的自主建链方法,利用不同波束宽度的天线以不同角速度进行空间扫描来完成建链。在建链过程中,主站采用步进式扫描,从站采用连续快速扫描进行目标站台方位搜索。仿真结果显示:岸-舰散射通信系统可以在几秒内快速完成建链;舰-舰散射通信系统由于双移动特性,建链时间会比较长,但也可以控制在分钟级。此方法在理论层面验证了散射通信系统自主建链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数字微波通信综合测试仪是将十几台仪器的测试功能集成在一个测试系统中。它可以对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大部分参量进行测量 ,特别适合于数字微波移动通信系统的测量。本文简要介绍了数字微波通信综合测试仪的原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定位安全和定位准确性要求的提升,仅仅依赖卫星导航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个性化定位需求,在此背景下,通信导航一体化技术应运而生。移动通信网络具有覆盖广、用户数量大和安全保密性好等优点,将通信系统作为卫星导航系统的有效补充,可以有效提升导航系统的性能。导航通信融合技术已经成为导航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技术热点,但目前缺乏清晰的导通融合架构和导通融合方式。从导通融合的技术层面进行划分,提出了波形融合、信息融合、硬件融合三种导通融合方式,分析了通信系统的辅助信息对导航系统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的影响,以及两种典型的导通融合系统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补充了导航通信融合技术的基础理论,对导通融合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定位安全和定位准确性要求的提升,仅仅依赖卫星导航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个性化定位需求,在此背景下,通信导航一体化技术应运而生。移动通信网络具有覆盖广、用户数量大和安全保密性好等优点,将通信系统作为卫星导航系统的有效补充,可以有效提升导航系统的性能。导航通信融合技术已经成为导航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技术热点,但目前缺乏清晰的导通融合架构和导通融合方式。从导通融合的技术层面进行划分,提出了波形融合、信息融合、硬件融合三种导通融合方式,分析了通信系统的辅助信息对导航系统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的影响,以及两种典型的导通融合系统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补充了导航通信融合技术的基础理论,对导通融合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的特点及其对总线的要求;阐述了StarFabric总线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航电系统中的成功应用实例。提出了综合航电系统中StarFabric总线的拓扑结构及通信协议栈的介绍了综模型,并给出了通信过程中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9.
作为民用飞机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以下简称VHF)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VHF通信天线不仅辐射和接收电磁波,还要进行能量转换。VHF通信天线的设计直接影响通信中射频能量的分布,进而影响通信质量和飞行安全。简要介绍了VHF通信系统,并在给出VHF通信天线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VHF通信天线的设计过程,最后总结了VHF通信天线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多应用分区的开发与综合是IMA系统开发的核心工作之一,而如何控制和调试基于分区间通信的分布式协作行为是关键所在。引入”通信事件”对分区间通信活动进行抽象,提出通信事件调试方法,对分区间通信的源分区和目的分区进行同步控制和对通信活动进行协同调试。进而提出一种将通信事件调试和代码调试有机结合的混合调试方法,论述了方法的调试过程以及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