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滚珠轴承陀螺马达轴承预载的精确测量是至今国内外惯性仪表行业尚未得到完美解决的技术难题,通过刚度直接测量马达滚珠轴承的预载是公认的最佳方案。由于有一定难度,至今尚未能运用在陀螺马达生产中。通过“预紧度”的测量,验证了通过刚度测量马达预载的可能性,为今后预载测量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陀螺马达是惯性仪表的心脏,国内外因陀螺马达早期失效,惯性平台失控而导致全弹试验失败及各补严重事故屡行发生,结果造成生产周期延误和经济上门严重损失。所以,防范陀螺马达早期失效是当今惯性仪表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惯性飞行平台中所采用的各种力矩电机、磁滞陀螺马达、力矩器、传感器和信号分解器等的定、转子铁芯在磨削中开裂的问题,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分析和采取工艺措施给以补偿,例如改善冲片制造工艺和铁芯机械加工工艺等。几年来,在工程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轴向磁路永磁陀螺马达电磁参数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三维磁场的二维近似方法计算了轴向磁路永磁陀螺马达的气隙磁场,分析了马达的磁路机构,在磁场的电势计算的基础上推导出马达铜耗的计算方法,以气隙,极对数和磁极内径为变量。以铜耗为目标函数对轴向磁路永磁陀螺马达进行优化了设计。  相似文献   

5.
针对提高磁滞陀螺马达稳定性的问题,选择马达力能指标最高的磁性材料,确定磁钢最佳工作点,进行马达失步分析,严格筛选轴承,采取合适的轴向预紧力,反复交替进行正负温度的稳定性处理,进行动平衡试验,从而获得磁滞陀螺马达的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对陀螺马达转子组合件的腐蚀原因作了分析。通过大量实验。采取了改进设计选材,调整结构间隙尺寸,重视产品清洗、烘干及涂漆前的防锈处理,优选防锈油,妥善油封及保存等措施,完善了工艺规程。  相似文献   

7.
动调陀螺经30年研制生产已趋成熟。目前国外动调陀螺精度已达千分之几,甚至更高。这些都是因对一些关键工艺反复改进、采取了特殊的措施获得的。其措施包括针对挠性接头的精确加工控制、轴承技术及安装测试。  相似文献   

8.
“航空航天金属切削加工工艺及装备应用技术交流会”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上海浦东召开,来自航空、航天和其他军工系统的89个单位的197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交流会,远远超出了原定的100-140人的规模。本次交流会是中国航空航天工具协会与中国航空工业技术装备工程协会共同主办的以金  相似文献   

9.
挠性接头是动调陀螺的关键件之一。线切割加工是其加工中的一道关键工序。在瑞士高精密慢走丝线切割加工中心AGIECUD220上,采用误差补偿技术保证关键尺寸的精度要求,并寻求较佳的加工工艺规范,以避免加工中易出现的毛刺、卷边、波纹度、锯齿、豁口、点蚀等缺陷,提高线切割加工表面质量,同时获得较高的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弹性体模型的微机械陀螺检测电容解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涛  王安麟  张颖  焦继伟 《宇航学报》2006,27(3):426-432
以体微机械加工技术制备的音叉式振动型微机械陀螺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其检测电容的解析精度为目的,利用多自由度动态有限元解析理论,首次提出了基于弹性体模型的检测电容解析法。实现了考虑制备工艺、加工手段等引起的微陀螺结构缺陷造成的性能、品质变异仿真,以及面向微陀螺最终输出性能——检测电容的动力学特性与检测特性的分析。此方法基本解决了刚体结构微机械陀螺简化模型的低精度缺陷问题,为实现其多物理场工作环境的表征、结构拓扑形态的设计、复杂动态性能的仿真等工程化目标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1986年11月,我部召开了第二次工艺工作会议.会上李绪鄂部长、程连昌副部长根据我部“七五”计划纲要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对如何加强工艺工作,作了方针性的讲话;会上还讨论通过了《工艺师工作暂行条例》、《民用产品工艺管理暂行规定》和《工艺预先研究管理办法》三个法规性文件;提出了“七五”期间我部工艺工作的主要任务.这次会议对继续推进我部工艺工作,提高工艺水平,增强企业应变能力,适应航天产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卫星用液浮陀螺上的框架为壁薄、孔小、形位公差要求较严的关键零件,通过分析论证,确定了精加工工艺及加工方法。对孔的加工采用调头镗削,指出了影响零件回转体同轴度的主要因素,确定了消除误差的方法,对加工框架零件所采用的工装、夹具、量具及刀具也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八专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信息网1994年技术交流会于11月1日至5日在西安召开。19个单位的4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31篇,其中24篇在会上进行了宣读交流。我部孙国江和曲广吉合写的《大型航天器舱振动噪声分析》一文也参加了交流。本次交流会的主题是“九五”及下世纪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发展展望和载人航天技术。围绕这一主题,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讨论了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武器研制的新动向,并对诸如复杂结构动力学工程应用研究、综合环境模拟试验技术、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和  相似文献   

14.
某弹道导弹控制系统的三种陀螺马达的动平衡标记,由喷A05—9漆(白或黑漆),改进为镀亮铬或铬黑铬提高了陀螺仪表的精度,提高了导弹控制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龚飙  姜鑫 《空载雷达》2002,(2):49-54
某陀螺精密三相交流电源采用开关点预置SHE PWM控制方案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效率高以及可靠性高等优点。通过计算,获得一组SHE PWM控制模式的开关点,使用该组开关点的九块PWM波形与最优PWM控制相比,在总谐波含量与直流利用率指标相当的前提下,低次谐波小一个数量级(理论小62%-90%),由于马达的低次谐波转矩相对高,因此对陀螺马达电机这类电源特殊负载是十分有利的。文中论述了SHE PWM控制的原理,给出了该组开关点SHE PWM控制下的系统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6.
国防科工委惯导情报网激光陀螺专业组于一九八四年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在青岛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环形激光技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共有十五个单位三十五名代表,国防科大高伯龙教授,航天部十二所顾问朱起鹤教授等出席并主持了会议。会议收到二十五篇论文和技术报告,廿二名代表在大会上发了言。会上,同志们就国外  相似文献   

17.
窄槽是电火花加工中的一大难题。利用端士高精密电火花加工中心,ROBOFORM40完成动调陀螺外挠性接头四处窄槽的加工,包括加工方案的确定、电极的制造、工艺规范的选择及NC程序的编制,对于保证接头质量.发挥机床的高度自动化优势,提高生产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航天第十专业(空间模拟与环境工程)信息网第四届全网大会与技术交流会于1994年9月12日至16日在承德市召开。共有19个单位4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议程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进行了专业技术交流;二是召开了第四届全网大会;三是总结了网刊《环模技术》编委会的工作。在技术交流会上收到论文20篇,宣读了18篇。我部范含林撰写的《载人飞船热控系统地面模拟试验有关问题的探讨》一文也参加了交流。本次交流会的主题是载人航天的空间模拟技术。围绕这一主题,代表们就载人航天环境模拟技木、空间环境对航天器的效应研究、空间环境试验技术研究、空间环境模拟技术,发动机试车模拟技术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激光陀螺     
随着导航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激光陀螺已进入了这一领域。激光陀螺的理论在20年前就已提出,但由于其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因此直到八十年代才能在性能价格比上与通用型陀螺竞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如飞机、轮船甚至地面车辆几乎都采用了装有激光陀螺的导航系统。目前,唯一没有使用激光陀螺惯导系统的领域就是运载火箭。但这一状况很快即将打破,阿里安4运载火箭上将安装一台应急备用激光陀螺惯导系统。激光陀螺的优缺点与普通陀螺相比,激光陀螺最大的优点是可靠性高。普通陀螺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20.
《宇航学报》2001,22(4):49-4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光电技术研究所以北航陀螺惯导研究室 (第五研究室 )光纤陀螺课题组为基础 ,于2 0 0 0年 9月成立 ,主要从事光电子技术、光学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等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教学、学科建设工作和光纤陀螺技术、集成光学技术等项目的研究工作。研究所现有教授 3人 ,副教授 7人 ,中级职称和技术人员多人。学科带头人张维叙教授是国内光纤陀螺技术的著名专家 ,从事光纤陀螺技术研究二十多年 ,对我国光纤陀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杨德伟研究员是国内集成光学技术专家 ,在 Li Nb O3集成光学技术领域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