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孝文 《国际太空》2009,(5):28-29
在美国凤凰号探测器拍摄了火星北极平原的大量宝贵图片并收集了一些样品后,其他国家或地区也不甘落后,正在积极规划、建造和发射新一代火星探测器,用于揭开这个红色星球的神秘面纱。在凤凰号探测器完成为期3个月的探测任务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计划在2011年发射“火星科学实验室”(MSL),以进一步探测火星表面。届时,“火星科学实验室”将成为着陆火星的个头最大的探测器。  相似文献   

2.
《太空探索》2005,(9):33
通过对比左右这两幅图,可以看到六年来火星南极冰帽的变化。它们是由火星全球勘测看号探测器上的火星轨道相机(Mars Orbiter Camera)拍摄的。  相似文献   

3.
在勇气号和机遇号紧张拍摄火星表面照片以及探测火星岩石的同时,位于他们上空的火星全球勘测音(MGS)(1996年11月发射,1997年9月进入火星轨道,1999年3月8日开始执行地图绘制工作)的工作也没有停顿。在轨道飞行过程中不断拍摄火星的全球遥感照片。MGS对火星的全球勘测可以从火星全局作出重大发现,同时对勇气号和机遇号进行跟踪以及充当它们获得的信息发回地球的中转站的通信角色。  相似文献   

4.
宗河 《国际太空》2008,(6):33-36
在经历了6.8×108km航行之后,美国东部时间2008年5月25日19:53,美国凤凰号(Phoenix)火星探测器在火星北极成功着陆,着陆地点设在纬度同地球格陵兰或阿拉斯加洲北部相当的广阔浅谷.成功着陆后,质量350kg的凤凰号在原地等候了15min,等着陆时掀起的尘埃落定后,展开了太阳电池翼,并于2h后传回第1批图片,其中1张显示探测器1条"腿"站立在火星表面,另1张显示太阳电池翼已经展开,以及几张火星北极表面的清晰图片.5月27日,传回了它记录的第1份火星天气报告.  相似文献   

5.
士元 《国际太空》2006,(6):27-34
□□经过近7个月的飞行,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大的人造火星卫星--"火星勘测轨道器"(MRO)于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3月10日进入火星轨道,并于3月23日发回首批火星的黑白照片.  相似文献   

6.
韩淋 《空间科学学报》2019,39(3):272-272
2019年2月14日NASA网站宣布,迄今在火星表面工作最久的机器人——机遇号火星漫游器在登陆火星15年后正式结束任务。机遇号与勇气号是一对“双胞胎”火星漫游器,设计寿命为在火星表面工作90个火星日(约合92天),但二者分别工作了14余年和6年,远超预期。机遇号拍摄了21.8万张原始照片,行驶约45 km,最陡峭爬坡角度达到32°。  相似文献   

7.
2月19日,美国航宇局火星侦察轨道器(MRO)的高分辨率照相及科学实验相机(HIRISE)对火星进行季节性跟踪变化拍摄时,意外地拍摄到火星北极雪崩场景:高耸的斜坡底部出现翻滚着的棕褐色气团,在斜坡上冰层和灰尘像瀑布一样崩溃瓦解。发生雪崩的地区位于火星北极84度的一个条状地形,其宽度为6千米,长度至少为60千米。像这样的雪崩事件是否在火星上经常发生尚需要继续跟踪观测。  相似文献   

8.
如果从1659年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第一次将他望远镜中的火星描绘到纸张上算起,到今天,人们为火星画像的历史已经有三百四十多年了。当然,如今已经很少有人还采用描图的方法观测火星了,因为迅速发展的高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从普通照相到红外技术再到计算机三维模拟。很少有什么图片能像火星图片这样,经受了如此众多的目光;也很少有什么事物会像火星这样,不断地在人们眼中发生着戏剧性的变化。 总部坐落在纽约的“太空”网站,最近组织了一批火星专家,审视了迄今所得的火星图片,并从中遴选出了10幅最优秀的。这些图片,每一张都曾改变人类对火星的看法。或者表现了我们火星探索史上的某个重要时刻。 现在,让我们再次把目光移向天空中那个微红的光点,看一看它340余年来的美丽极致。  相似文献   

9.
"火星快车"的有效载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空局的“火星快车”于2003年1月2日发射,12月25日进入环火星轨道,并于2004年1月28日成功到达测绘轨道。除了与2003年12月19日脱离“火星快车”的猎兔犬一2登陆器失去联系外,“火星快车”装载的所有有效载荷均工作正常,已开展了多项试验,发回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基本认定了火星南极极帽区有水存在。  相似文献   

10.
前哨 《太空探索》2004,(3):18-21
美国总统布什于令年1月14日在白宫宣布美国新的载人航天计划:在2008年发送机器人到月球进行探测,2015年将美国航天员送上月球,在月球建立基地,并以此为跳板.在2030年进行人类的火星飞行,将美国航天员送上火星。  相似文献   

11.
王佳 《太空探索》2006,(5):10-11
美国航宇局的“火星侦察轨道器”已经发回了火星表面的首批测试图像,它主要的科学使命也将于今年秋季正式开始。这批黑白照片是由“火星侦察轨道器”所携带的三台照相机拍摄的。照片显示,火星中部地区分布有深沟和层状表面的岩屑,这些地貌有可能是由于水的运动造成的。“火星侦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一片火星热的推动下,美国航宇局约翰逊航天中心最近提出了一项载人火星飞行计划,该计划设想于2007年,即前苏联发射的第一颗卫星“斯普特尼克”发射50周年之际启动。  相似文献   

13.
庞征 《太空探索》2012,(9):16-19
经过约5.7亿千米的长途跋涉,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8月6日凌晨1:31(北京时间13:31),美国于2011年11月25日发射的"火星科学实验室"所携带的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盖尔陨坑中心山丘的山脚下着陆。其主要任务是分析盖尔陨坑的土壤和岩石,探索火星过去或现在是否存在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可展开为期一个火星年(约687个地球日)的探测。  相似文献   

14.
火星是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因此是目前除地球以外人类研究程度最高的行星。截止到2007年8月8日,人类共发射了38个火星探测器,其中美国18个、苏联17个、俄罗斯1个、日本1个、欧洲1个。总共有18个探测器成功对火星进行了探测,其中5个飞越火星,7个进入火星轨道探测,6个在火星着陆。目前,在火星轨道上有3个探测器在工作,在火星表面有2辆火星车在工作,还有1个火星着陆器正飞往火星。  相似文献   

15.
“火星漫游者”将给人类带来哪些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点 《国际太空》2003,(8):8-11
□□1997年7月4日,美国“火星探路者”在火星着陆,实现了对火星较大范围的移动考察,代表了火星探测的重要阶段。时过6年,与“火星探路者”类似的火星探测方式于今年实施。美国于2003年6~7月分别发射了2个“火星漫游者”(以下简称“漫游者”)探测器。这两个“漫游者”也是自动探测车,但性能远高于昔日的“火星探路者”。其中漫游者-A于2003年6月10日发射,定于2004年1月4日到达火星,目前选择的着陆点是Gusev陨石坑,它位于火星赤道南15°;漫游者-B于2003年7月8日发射,定于2004年2月8日到达火星,着陆点是位于火星赤道以南2°的Meridiani 平原…  相似文献   

16.
开往火星的欧洲快车 2003年的6月是一个令全球航天界、天文界乃至整个科技界及其爱好者兴奋不已的月份,因为在这个月里,欧洲和美国分别发射了各自的火星探测器。这不是什么巧合,而是由于2003年8月27日火星与地球的相对距离最近(约5000多万千米,该距离每5万年才遇到一次),这意味着在6月份发射探测器到达火星的时间最短。所以,欧洲和美国在同一个月里使出各自的“看家本事”,其中欧洲火星探测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相似文献   

17.
陈丹 《太空探索》2001,(6):42-42
今年4月7日,美国的火星探测器“奥德赛”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升空,并已向地面发回了第一个讯号。如果一切顺利,“奥德赛”将于今年10月24日抵达火星,开始对火星表面进行为期两年半的探测。这是美国航宇局在1999年火星探索两次失败后进行的首次飞行,因此格外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8.
魏雄能 《飞碟探索》2013,(12):20-21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好奇”号,经历8个多月的漫长旅程,于2012年8日6日成功着陆火星。长久以来,美国航空航天局一直笼罩在大幅削减预算的低迷气氛之中。这次的火星探秘之旅,终能得以扬眉吐气。  相似文献   

19.
黄志澄 《国际太空》2014,(11):57-58
2013年1 1月5日,印度用自行研制的"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成功发射了"曼加里安"(Mangalyaan)火星探测器。该探测器历经逾10个月的飞行后,于2014年9月24日成功进入预定火星轨道,并很快发回火星画面。根据设计,这个探测器将工作6个月。  相似文献   

20.
火星全球勘测者(MGS)探测器携带的火星轨道站照相机(MOC)近日拍摄到一张极其清晰的火星沟壑照片,如右图所示。位置在火星南半球牛顿陨石坑东脊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