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弹塑性接触问题边界元缩聚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效松  葛守廉 《航空学报》1993,14(9):533-536
给出了利用隐含对称条件的二维弹塑性边界元分析公式,并应用于弹塑性接触问题分析。根据接触条件列出了弹塑性接触问题迭代求解的耦合方程。利用接触问题局部非线性的特点,将缩聚法用于迭代求解。基于拟线性、双重迭代法的思想,解决了两重非线性相耦合的问题。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2.
"线性"间隙处理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言 在工程实践中,经常遇到结构之间的相互接触问题.接触问题通常相当复杂,需考虑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和滑动以及接触结构材料的弹塑性、蠕变等变化,并需要做非线性分析.但是非线性分析所需的工作量很大.所以在工程实践中,常常力图使接触问题适当简化.在这里,介绍Nastran的"线形间隙单元"处理技术来模拟接触问题.通常,间隙单元需要使用非线性的求解序列(特别是求解序列106和129),并且还需要预估间隙单元的刚度.不过,对于某些类型的接触问题,可以在MSC Nastran的求解序列101内,引用"线性"间隙处理技术来做线性静力分析.  相似文献   

3.
温卫东  高德平 《航空学报》1994,15(5):616-619
将边界元法发展用于解决三维弹塑性接触问题,推导了无摩擦的三维弹塑性接触问题的积分方程,讨论了其数值解技术。数值结果与有限无法的数值结果对比表明,所发展的方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任其全 《航空学报》1988,9(6):226-232
 解决弹性接触问题可用一种新的弹塑性接触有限元计算方法,即有限元混合法与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的凝缩法结合而成,能显著地节省计算时间。文中对涡轮盘榫槽与叶片榫头的接触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5.
考虑螺栓与钉孔的接触及材料的弹塑性,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法模拟分析带裂纹钉孔的应力分布,得出钉传载荷作用下钉孔裂纹应力场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折叠舵进行了基于材料非线性的弹塑性分析。由于舵面上受到的载荷较大,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使接触区域材料进入塑性状态。如果进入塑性状态的范围过大,则结构将受到破坏,如果不采用弹塑性方法计算,而采用弹性方法计算,则舵的应力会更大,使舵面尖弦后缘点挠度变小,与试验值相比误差较大,不能忽略其材料非线性对变形计算的影响,本文考虑材料非线性的影响变形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因此,舵面变形最好使用弹塑性方法计算。  相似文献   

7.
应用ANSYS对实际结构进行了热载荷下接触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建立了孔边接触弹性模型、孔边接触弹塑性模型和模拟弹性边界孔边接触弹塑性模型等三种不断改进的模型,分别模拟了结构的弹性和弹塑性以及固支边界和弹性边界。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比较,表明弹性边界的弹塑性模型更为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王荩贤  王百朋  于华 《航空学报》1990,11(3):140-145
 本文讨论了基于二次规划理论的三维弹塑性接触问题,其数值解法采用极大极小对偶迭代法,此方法比较简单、容易编制程序并且有严格的算法收敛性证明,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结构的接触问题。最后给出某型号飞机的机身与起落架之间的轴-套简结构的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9.
某结构件的非线性弹塑性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有限元软件MSC/Nastran,对某结构件进行了非线性弹塑性计算,分析对比了结构应力以及残余应力与材料屈服极限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基本吻合,说明使用该软件进行工程结构非线性弹塑性计算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塑性材料本构及弹塑性面接触的非线性有限元算法,对大间隙集中传载结构进行了载荷分配、应力应变分布及破坏模式分析,给出了集中传载结构螺栓载荷分布函数、螺栓破坏模式、中截面弯曲应变分布及中截面剖面点应变随预紧力变化曲线,并与解析结果、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解析计算结果偏于保守,非线性结果准确可靠,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为大间隙集中传载结构强度分析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用于大间隙集中传栽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1.
樊玉新  夏健 《航空学报》2016,37(3):894-905
降落伞由折叠到打开的充气过程和多束降落伞捆绑在一起充气的过程都伴随着一个高度非线性的柔性结构接触问题,因此模拟降落伞群伞流固耦合问题必须首先解决降落伞群伞非线性结构接触的数值模拟问题。对于降落伞这类柔性瞬变非线性织物结构,数值模拟织物系统的接触现象以及预测接触结果对降落伞工作状况的影响对于降落伞群伞设计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三维降落伞膜索非线性有限元编程模拟技术设计了一种针对单伞和群伞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接触搜索算法,推导设计了针对接触随机性的接触切线刚度矩阵计算方法。针对降落伞群伞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的庞大数值计算量,设计编写了一种基于消息传递接口(MPI)通信协议的膜索结构并行接触模拟FORTRAN程序,测试了该数值模拟程序的并行计算效率。针对高度折叠的C-9降落伞群伞充气问题,使用PC-Cluster计算机群进行了数值仿真模拟,验证了该接触非线性有限元程序的计算效果,预测了C-9降落伞群伞的接触过程,并分析接触现象对降落伞群伞充气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陆山 《航空学报》1985,6(6):548-555
 本文基于塑性增量理论导出一种不显含应变的矩阵增量物理关系及平面应变问题σz的表达式,提出解决无摩擦弹塑性接触问题的边界元-数学规划法。据此编写了用边界元法解二维问题的通用程序,并用之解算了两圆柱体的弹性和弹塑性接触问题,将数值解与现有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弹性固体接触问题在工程实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像紧配合零件、螺栓连接、齿轮对以及燃汽轮机叶片榫头与轮盘榫槽处的应力分析,都属于这一类问题。本文用位移型有限元素法分析弹性固体接触问题。所述方法可以处理多个物体多处接触的情况,也可以处理有初始间隙及初始嵌入的情况,还可以处理有摩擦力存在的情况。虽然本文只给出了平面弹性固体接触的具体公式,也可以推广于轴对称问题及三维问题。也可将本文所述方法推广于弹塑性固体接触问题。  相似文献   

14.
涡轮叶片与涡轮盘热弹塑性蠕变接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型通用结构分析程序APOLANS对某型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盘与叶片进行了热弹塑性蠕变接触分析, 并与轮盘热弹塑性蠕变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 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为涡轮盘、叶片的应力应变分析提供了一种较为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凸肩(叶冠)叶片及其盘组件的振动特性、振动响应及其减振效果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均需要准确确定其摩擦接触边界条件。通过从Oden非线性、非局部摩擦定律出发,分析了它的机理和运动规律,并用试验方法测定了这些参数。所得结果不仅可用于理论分析建模,还可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实验研究和生产检验。  相似文献   

16.
韩耀新 《航空学报》1986,7(3):225-233
本文根据Hill屈服准则以张量形式推导出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弹塑性刚度,并进而导出在三维和二维情况下对应的弹塑性刚度矩阵的显表达式。所得到的公式在形式上与各向同性材料的弹塑性刚度矩阵十分类似。所以。根据本文的公式,用有限元求解时,就能很方便地将现有的各向同性体弹塑性分析的实用程序改换为正交各向异性体弹塑性分析的实用程序。作为例子,选择了一个非线性有限元通用程序,用本文公式在其三维元素的材料库中建立了新模块,并就三维悬臂梁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7.
求解了导弹发射筒内耗能套筒结构在冲击作用下的弹塑性接触问题。依据弹塑性有限元法,应用Lagrange乘子法引入接触区域上的位移协调约束条件,通过迭代修正使每个接触单元满足库仑摩擦律的要求,再按照Newmark β逐步积分法进行计算,求得结构的冲击响应。所得计算结果和相关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所提出的计算模型和方法是正确合理的。最后将套筒结构所受的冲量和对应的位移增量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的拟合公式为耗能套筒结构的设计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用非线性有限元技术对直升机结构的坠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所分析的结构包括飞行员座椅、座椅减震器、地板盒段和滑撬。问题被当作结构在规定初速度或脉冲载荷作用下的非线性(大变形与弹塑性)动反应。用特殊设计的单元模拟减震器及座椅滑轨,用间隙单元模拟结构与地面的撞击。  相似文献   

19.
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在结构接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机缝翼结构中所遇到的接触问题,应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了边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利用ABAQUS的接触算法,真实的模拟了缝翼滑轨和滚柱之间的接触关系,进而得到真实的传力路经和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20.
王相乾  周标  陈伟 《推进技术》2023,(12):160-168
为揭示含复杂接触界面的大规模叶片的非线性模态特性,建立了含接触界面的叶片非线性模态高效分析方法。以含缘板阻尼器的简化涡轮叶片有限元模型为例,介绍了含接触非线性耗散系统的阻尼非线性模态的基本定义;综合采用多谐波平衡法和基于高精度频响函数矩阵的线性自由度压缩方法,将非线性计算规模降低至初始模型的1/88,实现了含接触界面的大规模叶片有限元模型的非线性模态高效分析;基于能量平衡思想探索了叶片阻尼非线性模态振动与其共振点强迫振动响应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该非线性模态分析方法能够同步揭示叶片非线性模态频率和非线性阻尼比的振幅相关特性,对于涡轮叶片的动力学设计和缘板阻尼器的减振能力的量化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