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经典平行压气机模型理论和某型涡扇发动机计算主程序,开发了能够模拟进气畸变对涡扇发动机稳定性和性能影响的计算模型,研究了进气总压畸变和总温畸变对风扇压比、效率、喘振边界线以及发动机推力、油耗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进气总压畸变和总温畸变使得风扇的压比减小、效率降低,喘振边界线下移以及发动机净推力减小、单位耗油率上升,降低了发动机的稳定性和性能。  相似文献   

2.
总压畸变对整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进气畸变对发动机稳定性和性能影响,基于带源项的2维非定常欧拉方程发展了1种数值计算方法。利用所建立的模型针对某型发动机分析了总压畸变对整机稳定性和性能参数的影响,以及典型影响因素对临界总压畸变指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较准确,预测结果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反推状态下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气动稳定性预测与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预测与评估反推状态下,反推气流再吸入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气动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反推气流扰流流场三维CFD数值模拟、发动机整机稳定性计算分析以及反推状态下发动机进气畸变台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反推气流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气动稳定性影响的研究。通过三维CFD数值模拟手段,捕获了反推状态下发动机进口流场的畸变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稳定性计算程序预测了发动机的气动稳定性,并进一步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验证了预测结果。CFD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来流马赫数的减小,反推气流被发动机重新吸入的可能性不断增大,当相对来流马赫数减小到0.05时,外侧发动机进口的流场畸变情况变得最为严重。进气畸变情况下的整机稳定性计算分析以及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在所考核的目标状态,若只存在因反推气流再吸入引起的进口流场畸变,是不会导致发动机失稳的。  相似文献   

4.
叶巍  乔渭阳  侯敏杰 《推进技术》2008,29(6):677-680
为定量获得某发动机在温度畸变条件下的特性,采用有效的畸变传递模型,就进气温度畸变对某发动机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较深入的数值研究。详细地计算了温度畸变对发动机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讨论了温度畸变作用下该发动机的多种重要特性。结果表明,所研究的三组温升率均超过了临界温升率,临界高温区范围为180°;温度敏感系数均在统计范围之内,表明该发动机具有较好的抗温度畸变能力。而在上限温度畸变作用下,发动机必须使用防喘系统。  相似文献   

5.
进口温度畸变对发动机稳定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发动机进口温度畸变是影响发动机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进口温度畸变对某新型涡轮风扇发动机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数值研究,得到了该发动机的温升率阈值和温升阈值。分析了畸变在发动机流道中的发展情况,同时给出了温度畸变对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推力和耗油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压力温度组合畸变对发动机稳定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力和温度组合畸变对某涡轮风扇发动机稳定性影响的数值研究表明,组合畸变中压力畸变和温度畸变的相对大小,决定了组合畸变对风扇或压气机稳定性影响的严重程度,压力畸变强度较大的组合畸变,对风扇的稳定性影响较大。组合影响系数表示发动机抗组合畸变的能力以及压力畸变和温度畸变之间的相互影响。当组合影响系数大于0时,相互影响加强,反之相互影响减弱。组合畸变对发动机稳定性的影响,不是压力畸变和温度畸变单独影响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进气温度畸变对某发动机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有效的畸变传递模型,就进气温度畸变对某发动机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较深入的数值研究.详细地分析了温度畸变对发动机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温度畸变在发动机系统中的传递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对于发动机进口空间温度畸变,发动机稳定裕度损失更多地取决于畸变强度而非周向范围:向对于与时间相关的温度畸变,发动机进口温升率比周向范围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压力畸变对某型发动机稳定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有效的发动机数学模型,就进口流场畸变对某型涡扇发动机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较深入的数值研究:详细介绍并分析了稳态和动态压力畸变对发动机稳定性影响的结果;讨论和分析了压力畸变在发动机系统中的传递情况以及发动机压缩部件临界级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进气畸变对变循环发动机气动稳定性影响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伟  胡骏  屠宝锋  张晨凯  尹超 《航空动力学报》2015,30(11):2680-2687
为了预估变循环发动机气动稳定性对周向进气畸变的响应,建立了进气畸变对变循环发动机气动稳定性影响分析模型.采用带源项的二维非定常欧拉方程描述变循环发动机内部的流动,根据部件特性计算源项,采用时间推进法求解方程组.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周向进气畸变沿某变循环发动机流路的传递和该发动机的临界畸变指数,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实现了对进气畸变影响变循环发动机气动稳定性的仿真;进气畸变经过核心机驱动风扇级后有显著的衰减;核心机驱动风扇级对进气畸变非常敏感,易发生失稳,是变循环发动机抗畸变的薄弱点.   相似文献   

10.
黄顺洲  胡骏 《航空动力学报》2006,21(6):1085-1091
压力和温度组合畸变对某涡轮风扇发动机稳定性影响的数值研究表明,该发动机的进口临界压力畸变强度和临界温度畸变强度分别为8.82%和8.60%,风扇的压力畸变敏感系数为2.608,高压压气机的温度畸变敏感系数为2.442.压力畸变和温度畸变的相对大小,决定了组合畸变对风扇或压气机稳定性影响的严重程度.压力畸变的相对最大强度峰值出现在风扇截面时,风扇首先失稳,反之则高压压气机首先失稳.组合畸变对发动机稳定性的影响,不是压力畸变和温度畸变单独影响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插板式畸变发生器出口动态压力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种不同型号发动机进气畸变试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功率谱分析,通过功率谱图可得知发动机进口插板位置、转速等因素对进气畸变动态压力信号频率的影响,为以后的发动机稳定性试验及深入研究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现代航空发动机的非常规机动性和超音速机动性使风扇/压气机经常工作在非均匀的进口条件下,研究进口流场畸变对其内部流场及性能的影响对改善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可靠性以及提高抗畸变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口总压畸变问题的数值研究不断发展进步,很多模型被提出并验证。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进口畸变问题的数值研究方法的发展,并对各模型的特点和应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得出在硬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全流道非定常数值模拟可以更准确地刻画流动的周向特性和内部流场结构,有利于细致研究畸变流场的内部流动机理。  相似文献   

13.
在航空发动机进气总压畸变试验研究中,带有畸变发生器的地面模拟试验在发动机稳定性评定中具有重要作用。试验中通常采用多孔探针/探针梳/探针耙/PIV等测试方法对AIP及其他截面的流场参数进行测试。为了准确描述进气总压畸变的稳/动态特性,需要采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基于国内外关于进气总压畸变地面模拟试验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总结了试验中涉及的相关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了不同畸变指标、稳定性评定参数的特点,总结了滤波截止频率选取的方法及原则、相似原理在缩比模型试验中的应用以及总压畸变图谱的类型,对比分析了功率谱密度函数、相关性分析、幅值概率密度函数、小波分析、神经网络、POD分析及DMD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特点。最后对航空发动机进气总压畸变地面试验数据处理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丁未  何立明  伍友利 《推进技术》2008,29(5):609-613,636
提出了一种基于进气总压畸变指数智能预测的发动机实时监控方法。在对进气总压畸变试验数据进行混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饱和嵌入维数作为支持向量机输入节点个数的选择,建立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对发动机进气总压畸变指数的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对进气总压畸变指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做出有效预报,从而为进一步对发动机实施有效的、实时的监控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航空发动机研制及适航要求中均明确提出发动机零部件的振动特性分析和测试要求,包括评估进气流场畸变对振动特性的影响。对某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第1级转子叶片进行振动特性计算分析,开展自然进气和进气畸变条件下的叶片振动应力测试。计算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计算分析结果与自然进气条件下测试的叶片共振转速及振动频率一致性好,其激振源主要是压气机结构因素;在进气畸变条件下激振源更丰富,与自然进气条件相比,叶片会被激起额外的振动,且在同一共振转速下振动幅值较大,进气畸变对转子叶片的振动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在发动机研制过程中,为提高叶片工作的可靠性,需要加强进气畸变条件下的叶片振动特性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刘建军 《航空发动机》2007,33(2):35-37,4
论述了在武器发射时,某型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分析了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变形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片的加工精度及其稳定性对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有直接的影响,然而,其加工难度较大,型面轮廓精度和表面质量很难稳定地达到设计要求。为此,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许多叶片加工变形的控制方法。在深入分析叶片变形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叶片加工变形控制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和分析,阐述了不同叶片变形控制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同时,结合目前叶片的结构特点、材料特性和主要加工工艺难题指出,控制叶片型面的加工残余应力变形是实现20μm级叶片型面加工精度的关键,并且指出利用超硬砂轮悬臂高速磨削加工是实现中小型叶片型面综合变形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对民航发动机维修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为发动机承修厂的选择提供决策支持,同时有助于发现发动机承修厂的潜在问题。为了实现发动机维修效果的评价,首先提出了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发动机维修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C2WH模型的发动机维修效果评价模型,并对模型的构建过程进行了描述。针对决策单元输入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