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飞机易损性计算中的射击线几何描述方法。首先,将给定打击方向上的飞机暴露面积划分为三个子区域:非易损区域、非重叠易损区域和重叠易损区域。然后,把飞机的独立存在状态划分为三类:杀伤状态、中间状态和非杀伤状态,利用射击线扫描法,对以上三个子区域中的飞机存在状态参数进行分析。最后,该方法提供两类射击线几何描述数据:(1)每个子区域内部件的易损面积和暴露面积,这些数据主要用于计算部件的单击中易损性;(2)飞机的独立存在状态及各个状态对应的面积,这些数据主要用于计算飞机的单/多击中易损性。算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方法通过跟踪射击线运动路径,可以提供飞机及部件被威胁命中部分的面积参数,从而使易损性计算更具有真实性。同时,该方法解决了目前方法在考虑部件重叠时的通用性问题,所提供的几何描述数据形式简单,易于分析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影响军用飞机燃油系统易损性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应用当量分析和变权分析分别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关系和权重大小,并给出了一种适合军用飞机燃动系统的易损性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3.
军用飞机生存力研究中的易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损性的高低是评价生存力设计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从易损性出发,明确建立一套计算、评估、分析飞机易损性的方法,并结合该方法,建立某型飞机的易损性分析模型,进行实例计算分析。通过计算分析,给出降低飞机易损性措施的建议,同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关键部件的分析是易损性数值量度的基础。使用"关键度"的概念,可以用来定量描述部件对军用飞机总体易损性的重要程度。根据部件被杀伤的指标特征可以构造部件的三个杀伤指标,并由此对燃油系统易损性关键部件的关键度进行定量计算,从而可以直观地得出燃油系统各个子系统对整体易损性的重要程度。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为军用飞机易损性评价提供原始数据,也可以辅助军用飞机易损性减缩设计并预测易损性减缩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系统分析军用飞机设计方案易损性评估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适用的易损性评估方法——加权综合评价指数法,以及评估准则和加权权重系数的确定方法。最后,给出了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6.
国外战术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低易损性技术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耀松 《推进技术》1998,19(1):99-102
评述了1985年以来国外低易损性和钝感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对比了低易损性实验技术和小规模实验室试验方法;讨论了最近使用危险性评估协议的活动。此外,还介绍了低易损性固体发动机的设计技术,并对我国发展战术导弹固体发动机低易损性研究和设计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解决多重命中易损性评价的一种改进的马尔可夫链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解决多重命中易损性评价的改进的马尔可夫链法,用动态转换矩阵替代静态的转换矩阵,给出了求解动态转换矩阵的解法,并用该方法进行了实例计算。使用本文提出的改进的马尔可夫链法可使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8.
空战效能评估中,对空空导弹的杀伤效果进行评价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的评估模型只考虑了导弹特性和脱靶距离对杀伤效果的影响,而忽略了目标机本身的易损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目标机易损性的杀伤效果模型,并讨论了飞机易损面积的变化对目标机被击毁概率的影响程度.通过分析得出,综合考虑导弹特性、脱靶距离和目标机易损性的空空导弹杀伤效果评估模型更加附合实际.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军用飞机在军事行动中所面临的威胁类型,指出了进行易损性评估需要研究的途径,提出了影响飞机生存力/易损性的因素,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影响军用飞机生存力/易损性各因素的权重;利用加权最小偏差值法对各影响因素的值进行了定量地确定;结合某地军用飞机装备情况,给出了实例计算,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单击中条件下的飞机易损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飞机在弹丸或碎片单击中情下的易损评估方法,并总结出降低易损性的设计原则,旨在探索易损性评估理论,使飞机具有更强的生存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新概念分离模块航天器进行全面评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不确定性全寿命周期仿真的评估方法。首先,对分离模块航天器术语和体系结构进行了阐述,对评价准则进行了定义,确定以风险调节全寿命周期成本和净收益现值的期望值和方差作为评价指标。其次,对分离模块航天器概念设计阶段学科模型进行了介绍,以此为基础对全寿命周期成本模型和净收益现值模型进行了详细讨论。再次,对全寿命周期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概率论进行了数学建模。然后,对全寿命周期仿真过程时序进行了分析,采用面向对象建模的方法对仿真模型进行了建模;仿真模型集成了仿真对象的不确定性模型,能够随着全寿命周期仿真演进对仿真对象的不确定性状态进行动态演化,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基于不确定性全寿命周期仿真评估平台。最后,基于该评估方法对虚拟对地遥感分离模块航天器方案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在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模块分离方案和分批发射方案对成本与收益有很大影响,且分离模块航天器比其对应传统单颗航天器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航空发动机健康状况评估是保证发动机安全工作、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的一种重要技术措施.利用层次分析法(AHP),通过对国航发动机机群的监控数据进行插值计算,得到各个分权值,在对分权植进行处理得到综合权值,根据综合权值的大小并按发动机型号进行排队,开发出了一种新的航空发动机健康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13.
发动机可靠性多级综合的信息熵法第一近似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信息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 ,根据部件或分系统的试验或使用数据提供的信息量与产品折合试验应提供的信息量相等的原则 ,将部件或分系统的试验或使用信息折合为产品的等效试验信息 ,建立了由各种成败型部件或分系统组成系统时部件或分系统试验信息等效折合的数学模型 ;根据单元可靠性评定的基本原理 ,给出了基于信息理论的发动机可靠性第一近似限综合评定的基本模型。通过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具体应用 ,并与传统方法的评定结果进行了比较 ,说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飞行系统中人的可靠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光亚 《航空学报》1992,13(8):434-438
人的可靠性是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从航空事件的历史数据出发,论证了飞行系统中人员失误率评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人的可靠性分析的方法和模型,它们是HCR,CSE,NRC,TESEO,SLIM和灰色模型;评述了各种模型的适用条件及优劣,特别是文中提出的灰色模型将是人员失误率评估中最为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飞行系统的系统配置、座舱资源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设计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5.
裴扬  宋笔锋  石帅 《航空学报》2016,37(1):216-234
军用飞机在执行作战任务过程中,常常会与武器系统遭遇,如何分析其生存能力从而进行改进设计一直是航空领域的研究难点。回顾了作战生存力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从敏感性计算和易损性计算两方面总结了生存力的定量分析方法,重点综述了基本信号探测敏感性模型、雷达对抗下的敏感性模型、红外对抗下的敏感性模型,以及部件间弹道遮挡关系确定、部件毁伤测度与判据、重叠及高维空间易损性计算、薄弱部位确定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在此基础上,针对未来体系对抗与先进武器环境,提出了生存力研究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包括网络与信息战下的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对抗装置的效益代价与权衡设计、部件易损性毁伤机理与判据、先进武器及多因素耦合下的易损性分析以及大数据背景下的性能降级易损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机电产品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的机电产品在其全寿命周期中基本上不做安全风险评价,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价模型。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我国机电产品在设计阶段进行风险评价的通用模型。  相似文献   

17.
超视距空战效能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现代超视距空战典型过程的分析,将超视距空战过程划分成3个阶段,以Lanchester方程为基础建立了阶段Ⅰ、Ⅱ的兵力损耗模型,分析了机载中、远程空空导弹武器系统作用距离对敌剩余兵力的影响;以优势函数矩阵为基础,探讨了"枚举法"目标分配模型,提出了阶段Ⅲ的效能评估模型。通过对所建模型的分析,探讨了超视距空战不同阶段的作战规律。文中所建模型可用于对现代超视距空战效能评估,空战过程的优势评估、进程预测、装备反算等问题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民用飞机运行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民用飞机进行风险评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降低民用飞机的运行风险,通过分析民用飞机运行风险研究现状,对于单机,给出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方法(FMEA)和故障树分析方法(FTA)相结合的单机风险评估方法;对于机队,首先,通过维修计划,利用民用飞机历史运行数据估算风险暴露次数;然后,在浴盆曲线的偶然失效期和耗损失效期分别建立风险计算模型和未纠正机队风险分析方法,并通过实际算例,获得机队风险变化趋势及面临的风险值.对上述方法进行分析归纳,给出了三种降低运行风险的改进方向,有效降低了民用飞机的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   

19.
张洁  庞丽萍  完颜笑如  陈浩  王鑫  梁晋 《航空学报》2020,41(10):123618-123618
脑力负荷状态的准确识别对减少因作业人员无效脑力负荷导致的人因事故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人-机系统中作业人员脑力负荷客观评估问题开展了基于MATB-Ⅱ平台的3种不同脑力负荷水平下的航空情境实验,记录16名被试的NASA任务负荷指数(NASA-TLX)量表数据和脑电(EEG)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脑电功率谱密度(PSD)和支持向量机(SVM)的个体脑力负荷评估方法。结果表明:随着实验设计脑力负荷水平增加,被试的主观脑力负荷得分显著提高(p<0.001),这表明该实验任务设计较好地诱发了低负荷、中负荷和高负荷情境。在此基础上,通过网格搜索法确定个体脑力负荷评估模型的统一优化参数,惩罚系数取3 000,核函数参数取0.000 1,模型测试正确率达到0.966 5±0.029 8,宏平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Macro-AUC)达到0.991 0±0.011 4。本文为作业人员脑力负荷状态的客观和准确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办法,为后期作业人员脑力负荷状态的实时判别提供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新背景下,城市消防装备管理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日渐突出,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结合我国消防管理当前的发展现状,提出建立完善的火灾风险评估体系、认真开展消防装备评估工作、积极引入科学合理的装备管理模式等相应的消防装备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