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研究增强洲际弹道导弹突防能力的各种技术空军弹道导弹局计划于1985财年对可以提高弹道再入和机动再入飞行器突防能力的各种技术和系统进行研究。目前已提出的研究项目包括:1.用各种有源和无源的电子方法改进再入飞行器(包括本体和尾流)的特征,使苏联的防御失效;2.用反模拟技术改进再入飞行器的可观察度;3.抑制再入飞行器尾流或增强有关突防装置的尾流;  相似文献   

2.
地地弹道导弹的丙入段突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立足于打赢一场局部高科技战争的前提下,针对地基反导系统和地地弹道导弹具备突防能力的意义,并详细介绍了地地弹道导弹的再入段突防技术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雷达跟踪仿真的滑翔式再入弹道突防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雍恩米  钱炜祺  何开锋 《宇航学报》2012,33(10):1370-1376
从防御雷达对再入弹道跟踪效果的角度,对滑翔式再入飞行器的突防性能进行了初步分析。基于Unscented卡尔曼滤波和考虑气动模型的目标跟踪模型,加入雷达测量噪声,计算目标跟踪误差,比较弹道式与滑翔式再入弹道的跟踪效果。仿真结果表明:(1) 滑翔式再入弹道有横向机动且飞行高度较低,雷达的发现时间较晚,可观测时间比较短;(2) 由于雷达的跟踪动力学模型中很难对气动力准确建模,滑翔式弹道借助气动力产生机动,雷达对其跟踪的误差要大于弹道式再入弹道; (3) 在相近的雷达观测条件下,弹道机动性越强,雷达跟踪精度越差;(4) 尽量使防御方所假设的目标动力学模型失配是增加突防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中从再入大气层弹道导弹弹头运动的解析解着手,找出了在再入点参数一定的情况下,决定弹头运动状态的唯一因素是弹头的弹道系数。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设计弹头伴随重诱饵的方法,按此方法设计锈饵,可使得在整个再入段,诱饵即使不带小型发动机调整姿态,也能保持与弹头相同的运动状态,以此达到掩护弹头突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再入弹头的螺旋机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对付日益发展的导弹防御技术 ,再入弹头通过机动来提高生存机会。本文研究一种弹道机动方法—螺旋机动 ,首先分析其产生机理 ,然后通过反馈线性化方法实现螺旋机动的控制过程 ,最后通过实例仿真说明螺旋机动具有良好的突防能力。  相似文献   

6.
充气式再入航天器总体方案及关键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气式再入航天器是一种新型的再入航天器,可实现载人航天和行星探测任务中的行星大气再入,具有系统简单、质量小、气动加热低和可适应不同外形的再入载荷等优点。文章介绍了充气式再入航天器的国际发展现状,并对充气式再入航天器的总体方案进行了初步分析。参考俄罗斯的充气再入与降落技术(inflatable re-entry and descent technology,IRDT)设计先例,提出了充气式再入航天器的构型方案,并针对该构型进行了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气动力和热仿真分析。计算采用了迎风格式的层流模型,基于密度进行求解。文章还基于国际空间站的运行轨道,开展了再入轨道的设计,最后对再入气动特性分析、柔性热防护材料、布局与折叠包装和充气机构设计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7.
RLV再入标准轨道制导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LV)再入轨道设计分为纵向轨道和侧向轨道设计两个过程:首先引入形状约束因子,在不进行轨道积分的情况下,在再入走廊内快速优化设计RLV再入飞行剖面;然后结合轨道跟踪控制,设计侧向方位误差走廊,快速生成满足末端能量管理(TAEM)接口和航程等要求的再入轨道。进一步提出修正标准飞行剖面参数的航程更新及制导方法,并采用RLV概念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这种RLV再入轨道设计方法能够快速生成再入标准轨道,相应的RLV再入制导方法可行,且具有较高的制导精度和可靠性,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8.
具有一定静稳定的再入头部,再入运动都是动态稳定的,静不稳定再入头部可通过选取适当的初始转速达到动态稳定,文中给出了适合再入头部的稳定性判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弹道导弹中段反拦截实时机动突防带来的参数偏差问题,给出了在地球非球形摄动影响下的位置和速度偏差量的计算方法,采用改进的fg级数和预测制导方法获得了机动推力的作用方向及发动机的开启时间,并对再入点误差进行了修正。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有效地修正因机动突防与地球扁率而引起的再入点参数误差,为末制导系统的工作提供了良...  相似文献   

10.
许忠 《中国航天》1994,(10):8-8
阿里安5火箭将发射再入舱1996年4月,欧空局将在阿里安5火箭的验证飞行中发射欧空局重3吨的再入舱和一颗阿拉伯联盟的商用通信卫星。这表明欧空局开始涉足再入飞行领域。在此之前掌握再入技术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和日本。发射再入舱的目的在于验证再入时...  相似文献   

11.
李洪波  余梦伦  肖业伦 《宇航学报》2010,31(9):2059-2066
针对升力式再入飞行任务设计对地理信息的需求,提出了以“来路走廊”和“去路走廊”为代表的“三维再入走廊”概念,重新定义了“再入界面窗口”概念。其中,“再入界面窗口”解决了“已知着陆点,估计初始再入点的可行地理区间”问题;“三维再入走廊”则系统、直观地揭示了升力式再入飞行器对“临近空间”多重大气层的覆盖能力及其整体变化趋势。求解算法使用高精度积分律的直接配置非线性规划法,配合无奇异的数学模型,可满足全球到达任务的设计需求。基于美国X-33和Advanced Guidance and Control (AGC)项目的测试任务数据,一系列算例检验了“三维再入走廊”与“再入界面窗口”概念的合理性。“三维再入走廊”有助于工程总体设计、军事指挥和商业空天交通指挥人员对类型化的升力式再入任务进行设计和分析;有助于高层决策人士对升力式再入的机动能力进行系统理解和直观把握。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再入制导方法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航天器再入制导方法国内外已有不少的学者进行了研究。本文对国内学者这方面的工作作一综述。目前国内研究的大多为有标准轨道的再入制导方法,且从最优原理出发对再入标准轨道进行了优化。对纵向再入制导规律也找出了最佳增益系数。侧向制导采用漏斗型开关曲线其效果良好。预测制导方法也开始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轻小型再入飞行器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深空探测无人取样返回任务,目前国外普遍采用轻小型化返回飞行器,并已取得较大成功。文章概述了星尘号、起源号和隼鸟号3个典型深空高速再入返回器的情况及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开展轻小型再入返回器研究的技术需求及发展建议,指出需要在高速再入返回气动技术、轻小型高速再入返回热防护技术、超声速降落伞回收技术、轻小型机构与综合电子技术等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14.
RLV再入混合制导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可重复使用跨大气层飞行器(RLV)再入混合制导方法,该方法将再入轨道在线生成技术、基于阻力加速度飞行剖面的跟踪制导技术和数值预测制导技术有机结合。其中再入轨道在线生成能够向轨道预测制导算法提供初值,以加快轨道预测制导算法收敛速度;轨道跟踪控制器控制再入吸热,使再入轨道满足再入走廊约束;而数值预测制导算法则对再入轨道进行快速预报,生成合适的制导指令,将RLV导向目标。给出了RLV再入混合制导的具体算法,并对Marshall航天中心先进制导与控制项目所提出的九种再入情况进行了初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RLV再入混合制导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航天飞机在空间完成飞行任务,返回地面之前必须经历再入飞行的过程,这是航天飞机整个飞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从航天飞机在再入飞行阶段的飞行环境对航天飞机制导、控制系统的影响来分析对航天飞机制导、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米尔卡(MIRKA)”是德国研制的小型再入返回舱,将由俄罗斯“光子”号返回式卫星搭载发射。文中介绍了球形“米尔卡”再入返回舱的基本结构和工作特点。  相似文献   

17.
南英  王斯财 《上海航天》2010,27(5):7-12,27
对登月飞船在指定轨道终点及多约束条件下两次再入轨道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根据多次再入法原理,基于设定的基本参数,给出了轨道设计的流程,仿真计算了二次再入点、弹出点、第一次再入点的参数,以及整体轨道。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可为飞船高速度、多目标约束及高精度落点要求的再入轨道初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机动再入飞行器主动段再入点约束闭路制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虎  陈翰馥  刘锋 《宇航学报》2002,23(4):37-41,51
基于机动再入飞行器再入制导段控制条件荷刻和难度大,必须为飞行器创造最佳的再入条件。本文对具有再入点约束的主支段闭路制导律进行了研究。根据飞行器椭圆弹道的性质、飞行器再入条件、球面几何和不动点原理给出了理想弹道的计算算法。为使飞行器能在主动段很快地进入到理想弹道上,系统采用了非线性的推力向量控制及预测制导方法。通过对新型号再入飞行器的制导系统的设计与仿真,表明该制导系统使飞行器全程飞行有很好的飞行性能。  相似文献   

19.
首先分析了再入参数调整对登月航天器返回再入运动特性的影响;然后利用自主编制的仿真软件,对再入参数调整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在深入分析仿真结果的基础上,研究了再入参数变化对航天器再入过载、航程、飞行时间及落点散布等的具体影响规律,为后继进一步开展载人月球飞行相关任务的分析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具有再入走廊狭窄、机动能力强和再入制导实时性要求高的特点。针对再入走廊多约束问题,分析了不确定因素下再入走廊约束转化成倾侧角约束的问题。利用禁飞圆切线法预测总航程,结合航向角误差走廊控制横向突防轨迹,设计了三维耦合突防轨迹在线生成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迭代2~3次即可获得满足约束条件的大范围机动再入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