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航天》2005,(10):8-9
自2005年8月15日“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启动至9月10日,共收到参选作品1026份。经过对征集作品的评选,9月23日上午,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正式对外公布了“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八强作品,并启动全国选票活动。下面是评选出的八强作品及其创意说明。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05,(10):7-8
8月15日,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在中华世纪坛举行了2005年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启动仪式。该活动将以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启动为主要内容,突出营造文化氛围和全民参与性,扩大和深化月球探测工程在文化方面的影响力,引导人们从文化的角度更好地认知“嫦娥计划”。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在启动仪式上发言,对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他国探月记     
1959~1976年是月球空间探测的第一次高潮,在此期间,月球硬着陆、软着陆和绕月飞行技术得到了发展,并且在1969年,人类最终实现了登上月球的夙愿。前苏联进行了三次不载人的月球取样返回,获得了0.3千克的月壤样品;美国进行了6次载人登月,带回了381.7千克的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美国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阿波罗”计划,是当时最大规模的一项科学工程,共投资256亿美元,产生了3000多种应用技术成果,带动了1960~1970年代整个世界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繁荣。最近有资料显示:“阿波罗”计划的投入产出比是1:14。从1976年到1994年长达18年的时间里,世界上没有进行过任何成功的月球探测活动。人们的重点集中在:消化、分析与综合研究月球探测数据和资料;通过月球探测带来的大量高新技术向各种民用和军用领域转化和应用;总结月球探测耗资大,效率低,探测水平不高的经验与教训,并以月球探测获得的技术为基础,建设国际空间站,研制新的空间探测技术,如航天飞机、大推力火箭、高效探测仪器等,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深空进行科学和技术准备。21世纪新的探月高潮再次兴起,令欧空局骄傲的“智能”1号不辱使命,可说是开启了高潮的前奏。在中国探月卫星即将发射之际,我们不妨回顾前人的探月之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06,(7):19-20
美国航宇局6月5日公布了其10个下属现场中心将承担的“星座”探测计划下的工作.以落实布什总统提出的空间探索构想.在2020年前把美国宇航员送上月球.实现重返月球的目标。这些工作涉及“机组探测飞行器”(CEV)飞船及相关运载器和着陆器的研制.该局希望在8月底或9月初确定一家主承包商来设计和研制CEV飞船.并由其各现场中心提供大力支持.洛马公司正在同由诺格和波音公司组成的团队竞争这份合同.另外.美国航宇局近几个月来还启动了一系列的合同.以使工业界和各现场中心能开始研制“机组运载器”(CLV)火箭。该火箭大部分是一次性使用的.主级由现役航天飞机的固体火箭助推器衍生而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掀起月球车研制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月球探测系统工程的正式立项与实施.我国月球探测的二期工程蓝图也浮出水面。月球探测二期工程将发射月球探测器登陆月球.而实施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月球车。月球车又叫“登月机器人”、“月面自动探测器”等。据有关专家透露,目前国内已经有一批高校和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3,(8):3-3
本刊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日前透露,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自今年3月启动以后进展顺利,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科学家经过精密的计算和论证,目前已基本确定了月球探测卫星的运行轨道,解决了卫星运行途中的控制问题以及卫星本身的电源、结构、温度控制等系统的相关技术问题。此外,在月球表面进行探测的紫外线敏感器也已设计完成,同时月球探测卫星双自由度定向天线的样机也已经完成了研制。试验表明,该天线能够满足卫星测控及数据传输的全部要求。据专家介绍,中国的探月工程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运载火箭、有效载荷的卫星部分、测…  相似文献   

7.
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探测活动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推动力.对我国航天技术的整体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为此,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近日发布了我国《“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在这份中国政府首次公布的未来空间科学发展蓝图中,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工程的实施、实践10号返回式空间科学实验卫星的发射等空间技术项目.因其将为我国空间科学的起飞奠定坚实的基础.而成为引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1 引言国际月球探测和利用会议,是一个国际性的月球探测工程和科学学术交流的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主要为了推进月球探测和利用活动的开展,加强国际间月球探测与利用的国际合作。第一届于1994年在瑞士召开,并成立了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第二届于1996年在日本召开,这两届会议中国均没有派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日本的“辉夜姬”月球探测器是阿波罗时代之后最复杂、规模最大的月球探测任务。“辉夜姬”于2007年9月14日由H-2A运载火箭送入调相轨道.10月4f3进入绕月轨道.10月18日进入对月观测轨道——轨道高度为100公里的月球极地圆轨道。它于2009年6月1113按计划撞击月球.完成所有使命。  相似文献   

10.
谭乐 《中国航天》2009,(8):40-43
继日本、中国和印度2007~2008年相继发射月球探测卫星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又在2009年6月18日一举发射两个月球探测器.其中一个要对月球进行猛烈撞击。这将使全球月球探测活动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