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短消息     
<正>中国高分系列卫星有力支持印度洪灾监测7月18日凌晨1时,中国国家航天局应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组织紧急事务官的数据请求,紧急启动卫星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中国资源卫星中心采取紧急救援行动。中国国家航天局调度高分一号、二号和三号等国际宪章值班卫星,对印度洪灾区域多次成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     
<正>中国减灾值班卫星添新丁4月14日至17日,第31届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简称宪章)理事及执行秘书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14个国家及组织的15个成员机构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签署了30届宪章理事会会议纪要,审议通过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作为正式成员加入宪章,并就宪章在半年轮值期内的启动与运行情况、机制扩展和规则的完善、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等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  相似文献   

3.
全球灾害监测的新军--CHARTER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CHARTER的建立与发展 □□CHARTER是由法国空间局(CNES)和欧洲空间局(ESA)于1999年6月在维也纳UNISPACE III 会议上提出的,并在2000年6月发起成立了一个称为“空间与重大自然灾害”的国际契约性合作组织。这个组织认为,在当今的环境条件下,仅靠一个国家的卫星系统无法应付频繁发生的自然和人为重大灾害的挑战,因而需要加强空间机构和卫星单位之间的国际合作,以便有效利用空间技术对所发生的重大灾害进行监测和管理。为了达到此目的,必须在空间机构与民用防灾减灾主管部门之间建立一个长期的相互合作关系。 这个组织受…  相似文献   

4.
<正>1引言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航天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中国航天已经开启航天强国建设的新征程。航天国际化发展是贯彻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举措,加强航天国际合作研究是推进中国航天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航天多边合作是航天重大项目合作的重要模式,深入研究国际上典型航天多边合作机制,如地球观测组织(GEO)、《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CHARTER)、“国际空间站”(ISS)等的不同合作模式和机制,通过比较分析效果及其特点,能为我国航天重大工程国际合作机制设计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从空间时代开始的国际地球物理年(IGY)历经35年,迎来了1992年国际空间年(ISY),正值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500周年之际,联合国发起开展以此为中心内容的国际空间活动。欧美日本都安排了今年的空间活动,以示响应。现将日本各省厅及宇宙开发事业团为中心,积极开展国际空间年活动内容简介如下: 1.召开关于地球资源开发与环境管理空间技术联合国区域研讨会; 2.建立空间科学和技术教育区域中心; 3.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办展览会,由日本空间科学研究所和宇宙开发事业团主办; 4.征集国内空间活动为内容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各国遥感卫星能力的日益提升,逐步由中低分辨率向高分辨率、单颗卫星向星座组网发展,由单一规划的星座向更加复杂的、多元参与的虚拟星座组网发展,这对传统星座的构建方法和资源保障提出新的挑战。随着全球对地观测需求以及商业航天产业兴起,国际组织及航天企业提出了很多卫星组网计划。起初,国际对地观测卫星委员会(CEOS)提出了多个虚拟星座项目,并在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CHARTER)机制下  相似文献   

7.
《空间科学学报》2018,38(6):978-979
正天基空间环境探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环境探测研究室,是中国天基空间环境探测领域的开创者和引领者。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孙越强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万卫星院士。一、总体定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展国际一流或世界领先的天基载  相似文献   

8.
2013年11月27日,《国际空间合作:欧洲航天局范例》(下面简称《国际空间合作》)中译本首发式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院空间中心举行。首发式由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办。来自德国马普研究所、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等机构的外国专家,以及国防科工局、长城工业公司、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单位的领导、专家等100余人,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国际太空》等新闻媒体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9.
巴西国家空间局和法国国际空间公司于3月22日签订了一项关于在巴西建造一座空间环境试验中心的合同。试验中心将包括卫星在机械环境(振动、冲击),空间环境(真空、温度、辐射)和电磁干扰环境中的性能测试设备;一个天线试验场和一些有关的辅助实验室。该试  相似文献   

10.
崔志 《国际太空》2005,(6):18-20
“哥伦布”(Columbus)实验舱是欧洲航天局(ESA)为“国际空间站”建造和运行提供的主要设施之一,定于2006年由航天飞机运往“国际空间站”。“哥伦布”实验舱升空的准备工作不仅需要完成实验舱本身空间段的准备,而且需要完成其他三个方面的工作,即地面段(由“哥伦布”控制中心和用户支持操作中心组成)、  相似文献   

11.
<正>01基础物理国际首台在轨运行并开展科学实验的空间冷原子钟,实现了天稳7.2×10~(-16)的超高精度(3000万年误差小于1秒),为空间超高精度时间频率基准的重大需求以及未来空间基础物理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苏联打算在1987年重点进行和平号载人太空站的工作,增强它在国际商业空间市场上的销售竞争力量,完成包括重大的国际联合项目在内的一系列行星际飞行任务以巩固和加强苏联的太空事业。正当美国和其盟国致力于多国载人太空站计划以及美国空间计划继续蒙受着挑战者号失事的损失之时,苏联的这些活动会扩大它在国际空间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空间科学学报》2017,37(5):640-641
正关于我们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北京(ISSI-BJ,International Space Science Institute-Beijing)是由位于瑞士伯尔尼的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ISSI,International Space Science Institute)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联合成立的ISSI唯一的分支机构,于2013年7月16日正式成立。目标及使命对来自不同空间任务、地面观测和实验室的数据或结果进行融合与深入挖掘,通过多学科研究实现科学产出的  相似文献   

14.
<正>针对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为进一步释放我国科学家的创新潜能,持续实现基础前沿科学研究的原创突破,中国科学院决定,在成功实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基础上,面向全国征集未来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建议。一、征集活动得到全国空间科学相关机构的积极响应2016年12月1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启动了面向全国的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建议征集工作,引起我国空间科技界人士、主流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  相似文献   

15.
消息摘要     
国际海事卫星组织1987年7月份任命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负责指导国防搜索和营救卫星系统的D·勒韦斯凯担任该组织主席。国际通信卫星组织批准了1988年10月  相似文献   

16.
首张黑洞照片吸引了全球目光。在智利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南美天文中心主任王仲向新华社记者解答了照片诞生过程中的国际分工和技术难点。他说,没有各国协同努力,就不可能有这项重大科学成果。王仲曾在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工作20多年。他首先解释了黑洞照片的概念。这里的照片指的是事件视界的毫米波射电图像。黑洞的引力非常强,以至于光在其周围一定区域内也无法逃逸,这一区域被称为事件视界。  相似文献   

17.
《空间科学学报》2017,37(4):508-509
<正>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是中国空间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开辟了中国空间天气探测和研究的新方向。实验室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中科院空间天气学院重点实验室,2009年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王赤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万卫星院士。1.总体定位面向空间科学国际前沿和国家对空间天气应用服务的需求,开展日地空间和太阳系空间天气变化过程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26日,中央企业院校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落地项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北京市空间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精度重载堆垛机项目和高效节能集成冷冻站及其控制系统项目落地签约,与北京市"联姻"。  相似文献   

19.
航宇局为了确保其空间计划的顺利进行,下设了若干个研究中心和实验室。这些机构相互配合,分工明确,为航宇局的航空与空间计划研究、研制、试验和评定等活动做了大量工作。下面是其中十一个主要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的情况简介。阿姆斯研究中心设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莫菲特菲尔德。该中心负责的实验和飞行研究项目有:再入大气层、基础物理、太阳物理和行星环境学、材料学、化学、生命科学、制导和控制、飞机超音速飞行、飞机操作问题和垂直短距起降。由该中心负责的空间飞行计划是先驱者飞行器。该中心是为纪念一位名叫约瑟夫·S·阿姆斯(1864—1943)的博士而得名。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11月《国际空间科学小卫星发展路线图》(Small Satellites for Space Science—A COSPAR Scientific Roadmap)中文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路线图由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组织权威专家制定,并于2019年8月发表在《空间研究进展》(Advances in Space eResarch)上。路线图由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ISSI)主任、伯尔尼大学教授Rudolf Steiger和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教授Robyn Millan牵头编写,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吴季受邀作为编委参与了路线图的起草,并为中文版路线图作序。中文版译者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郭世杰和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许永建,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李靖研究员审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